热度 4
2016-1-22 11:20
2255 次阅读|
2 个评论
最近买了几个小板子,想学习下硬件相关的知识, 看了看原理图,忽然想查查CPU Flash RAM等主要芯片的价格,发现大部分平台网站都是需要人工询价,这样效率岂不是太低? 对于新人来说,怎样才能知道合理的价格范围(当然和量有关系),而不被忽悠呢? 这个产业链条的形态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请圈内人指点下! (另外:为什么没有一家品质和价格都有保障的B2B来整合这件事呢,比如京东?) 来自知乎网友林名的答复: 大客户10刀的片子,小客户300刀都不一定卖。卖了麻烦不说,还嫌你砸我牌子呢。 片子规划生产前都会去大客户那里听意见,一系列规格出来以后,还会根据大客户意见选择生产哪款,停产哪款 上面说的安富利,科通啥的都是代理商,也提供技术支持,货走的是正规渠道,所以贵。还有很多贸易商,各种渠道进货出货,价格便宜,无支持,大客户可以保证质量,小客户就不一定了,一锤子买卖,打磨的也可以,你倒是告我啊,你凭什么证明我卖假货,而不是自己不小心烧坏的。没有支持,想研发一个产品,资料不全,怎么搞?上网下?那么多错,要走多少弯路?开发时间一长,黄花菜都凉了。 新器件要想用得顺,得找代理商。最好是原厂指定代理。很多问题一般国内ae搞不定,需要找原厂。小代理商的技术支持常见的问题是: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问个问题要等两周,你做什么技术支持?对代理商而言小客户买个百八十片,还不够养个技术支持的,前景模糊,培养了一年,说不定就倒了,白花钱 大客户如果发展前景不好,也不愿意理的,客户没粘性,谁便宜跟谁的。养不起支持。 客户大前景好的,我先送你100片玩玩,技术支持直接去你那上班,钱的事以后再说。再大一些原厂都会绕过代理商直接来送开发板,送培训,送芯片,送外围器件,送书,送本子,送包,各种送,钱都好说,只要用我的就好。下一批货再付钱。 器件种类千千万,保管物流要求都很严,质量好一点的基本全进口,需求变化快,品类差异大,分分钟拖死一个京东,所以他才不搞这个呢 jd+是做智能硬件的吧,最近流行做这个,钱多存银行亏本不如投资试试水。以前不也做了手机么?连深圳广播电台都在做智能硬件。不过高端有苹果,低端有华为,估计其他的只能呵呵了,就像当年的什么东东*,小辣椒,阿里云手机,qq手机一样。 知乎用户此夕已末表示: 刚从一个A去另一个A。由于技术问题等,这个市场的B2B并不容易做,需要很多后续的服务和支持。比如说华为和一家小通信公司B,在做同一样产品的时候,一方面采购量的差别导致其价格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存在一个阶梯价格的问题。但是,如果说B公司的采购量和华为差不多,但是技术能力上需要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说需要卖方提供更多的服务,那么拿到的价格同样会比华为高。毕竟,卖方为你提供服务的时候也增加了自身的成本。这是其一。而且,华为这些公司是非常不乐意看到一些第二第三梯队的公司能够拿到他一样的采购价格的。 其二,原厂是有很大的技术优势的。他们的技术核心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源头。有这样的技术能力在,我为什么还要在官网标定一个统一的价格。而且这个行业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标定价格基本上是抛弃代理和贸易商,这个客户关系维护和市场拓展方面,真的是你原厂的强项吗?所以,两A在原厂还是有较大的话语权的。IC行业最大的成本在于研发,特别是CPU这些,投入是非常大的。说实话,半导体原材料就是沙子,真实的生产成本和售价的差距是蛮大的。但是,一款产品的售价必须考虑到公司对这个系列产品的投入回报率。毕竟,一个系列往往就只有一两款是畅销的。 第三点,IC绝大多数情况是作为原材料采购,是由软硬件工程师在使用这些东西。这就又回到技术方面,一款IC你能发挥它多大的性能,取决于工程师的水平。如何规避一些IC的一些bug做出一样的产品,这个就非常体现工程师的价值,能够在成本上获取优势是非常重要的。这是IC行业比较大的一个特殊性,也就是对产品使用者的要求非常高。 第四点,不想写了。目前网上的确有很多IC采购,但是这个也是在确保自身利润的前提下做的。也就是线下为主,线上辅助。上面说了这些,其实就是想说IC产品,是有很大的议价空间的,定死一个价格,大家都不玩了。这个是纯市场化的一个行业,垄断的原因就是技术和生产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027747/answer/26532374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