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光学表面缺陷,如纳米级划痕、凹陷、凸起等,对精密光学仪器性能影响极大。传统检测设备因垂直分辨率不足,难以精准识别微小缺陷。新启航 3D 白光干涉仪凭借 0.1nm 垂直分辨率,为光学表面缺陷检测提供了高精度解决方案,可让各类细微缺陷 “无所遁形”。 二、0.1nm 垂直分辨率的技术原理 2.1 白光干涉信号增强 新启航采用宽光谱白光光源(400-700nm),通过优化光学滤波系统,提高光源的相干性与稳定性。利用非对称共光路干涉结构,减少光路损耗,使干涉信号强度提升 50%。增强的信号为高分辨率检测提供了原始数据基础,确保能捕捉到纳米级的光强变化。 2.2 相位提取算法优化 开发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相位提取算法,结合小波降噪技术,有效去除环境噪声对干涉信号的干扰。算法可精准提取干涉条纹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与高度的映射关系,将垂直方向的测量精度提升至 0.1nm,实现对微小高度变化的精确感知。 三、系统硬件与结构优化 3.1 高精度光学组件 配备自主研发的高数值孔径物镜(NA=0.95),提高光学系统的横向分辨能力,同时增强对微弱光信号的收集能力。物镜采用超低膨胀系数材料制造,减少温度变化对光学性能的影响,确保在不同环境下的测量稳定性,为高分辨率检测提供硬件支撑。 3.2 稳定的机械结构 采用气浮隔振平台与磁悬浮驱动系统,有效隔离外界振动干扰(振动衰减率≥99%)。机械结构的定位精度达 0.01μm,确保检测过程中样品与光学系统的相对位置稳定,避免因机械抖动导致的测量误差,保障 0.1nm 垂直分辨率的实现。 四、光学表面缺陷检测的应用 4.1 纳米级划痕检测 在光学镜片表面检测中,传统设备难以识别深度小于 1nm 的划痕。新启航 3D 白光干涉仪凭借 0.1nm 垂直分辨率,可清晰呈现深度 0.5nm、宽度 100nm 的划痕轮廓,通过三维形貌重建,精准测量划痕的深度、长度、宽度等参数,为镜片加工质量评估提供依据。 4.2 微凸体与凹陷检测 对于光学薄膜表面的微凸体与凹陷缺陷,设备能准确测量其高度与深度。例如,在激光晶体表面检测中,可识别出高度 0.3nm 的微凸体和深度 0.2nm 的凹陷,通过统计分析缺陷密度与分布,指导薄膜制备工艺优化,提升产品质量。 4.3 表面粗糙度测量 针对光学表面的粗糙度检测,设备可实现 Ra 值低至 0.05nm 的测量精度。通过对光学元件表面进行大面积扫描,生成三维粗糙度分布图谱,全面反映表面微观形貌,为判断表面质量是否符合光学系统要求提供量化数据。 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纳米级测量全域解决方案 突破传统局限,定义测量新范式!大视野 3D 白光干涉仪凭借创新技术,一机解锁纳米级全场景测量,重新诠释精密测量的高效精密。 三大核心技术革新 1)智能操作革命:告别传统白光干涉仪复杂操作流程,一键智能聚焦扫描功能,轻松实现亚纳米精度测量,且重复性表现卓越,让精密测量触手可及。 2)超大视野 + 超高精度:搭载 0.6 倍镜头,拥有 15mm 单幅超大视野,结合 0.1nm 级测量精度,既能满足纳米级微观结构的精细检测,又能无缝完成 8 寸晶圆 FULL MAPPING 扫描,实现大视野与高精度的完美融合。 3)动态测量新维度:可集成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打破静态测量边界,实现 “动态” 3D 轮廓测量,为复杂工况下的测量需求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实测验证硬核实力 1)硅片表面粗糙度检测:凭借优于 1nm 的超高分辨率,精准捕捉硅片表面微观起伏,实测粗糙度 Ra 值低至 0.7nm,为半导体制造品质把控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以上数据为新启航实测结果) 有机油膜厚度扫描:毫米级超大视野,轻松覆盖 5nm 级有机油膜,实现全区域高精度厚度检测,助力润滑材料研发与质量检测。 高深宽比结构测量:面对深蚀刻工艺形成的深槽结构,展现强大测量能力,精准获取槽深、槽宽数据,解决行业测量难题。 分层膜厚无损检测:采用非接触、非破坏测量方式,对多层薄膜进行 3D 形貌重构,精准分析各层膜厚分布,为薄膜材料研究提供无损检测新方案。 新启航半导体,专业提供综合光学3D测量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