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态度

相关博文
  • 热度 12
    2018-8-5 15:46
    14048 次阅读|
    7 个评论
    前段时间板卡电装生产,生产过程中,甲方说连接器的型号要更换,这样的话我就需要通知焊板厂一声,连接器就不需要焊接了,等板卡寄回后我再买甲方指定的型号手工焊接上就可以了。本来这个事就是一句话能搞定的事,我跟焊板厂说声不焊接就行了。 结果,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大脑短路了还是怎么,我记得当时采购的连接器没到货,然后连接器就没寄给焊板厂,而且我还找了下物料,确实是在公司里,没有寄出去,我还有些窃喜,这样就不用跟焊板厂说了,直接再买另一种型号的连接器等着板卡来了焊接上就行了。 等了几天,板卡寄过来了,我打开一看傻眼了,连接器竟然却都完整焊接上了,我抓紧去查看发给焊板厂的发料明细表,结果连接器显示是发了的。那在公司的连接器是怎么回事?我这才想起来这是另一个项目的物料没有发出去,这个项目的是发出去了的。 然后我就拿吸锡器挨个拆连接器,连拆带重新焊接新的连接器,足足干了两天,而且还是在另一位同事的帮助下干了两天。 这件事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生产事故,但是说到底还是我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在面对生产变更时,我应该充分考虑到由此引起的可能的问题和变动,甲方可能仅仅只是发了一条微信消息,但是对于我来说我需要协调各方把事情落实好,才不至于出差错,这既是一个人工作责任心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 事后我反思,当我接到甲方的变更需求的时候,我应该做哪些事情,来确保这件事被落实而且不影响生产和调试的进度,我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需要我做的工作。 1、确认,跟甲方再次确认连接器的型号,确保我更换的连接器是甲方需要的。 2、告知,及时告知焊板厂连接器型号更换的事情,在电装时连接器不焊接,如果已经焊接,是不是可以帮忙拆除,以避免寄回后再拆除的问题。一定要等到焊板厂反馈确认连接器没有焊接,因为平常大家都是用微信沟通,事情一多,有可能你发的消息对方因为处理了其他事情就给忘记了。 3、采购,通知公司采购人员采购新的连接器型号,并预估采购周期,确保板卡寄到公司后能有新的连接器可供焊接,不会影响调试进度。 4、修改,修改相关文件,确保后续量产时是使用的正确的连接器型号。需要修改的文件包括:原理图连接器名称,PCB封装尺寸,采购BOM型号,电装明细BOM型号。 5、记录,做好修改记录,确保版本之间的变更有据可查。 6、反馈,通知甲方连接器型号已更改,通知公司其他与项目相关的人员连接器的型号变更问题,让大家心中有数。 工作无小事,连小事都处理不好的人,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工作态度问题。记下这次失误,以告诫自己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事事有回音,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一个人做任何工作都很难保证100%完美完成没有任何失误,但是你要给你的同事和你的协作者一个靠谱的印象,也就是要满足他们的稳定预期,他们觉得这件事交给你,靠谱!即便是你最后因为能力有限或者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项目没有做好,别人也会给予充分的理解。
  • 热度 22
    2014-9-17 17:47
    1918 次阅读|
    0 个评论
      ——“浪琴广告”暇想 Elegance is an attitude :优雅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人生) “Elegance is an attitude”,我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赞赏浪琴手表的广告,不仅仅因为她表现出的商业美感,更在于她暗含了一种社会规律——态度决定人生——我们可以说优雅是一种态度,更或者因为你有了优雅的态度之后你就能变得优雅;也可以说理想是一种态度,更或者你有了理想的态度之后,人生就变得理想起来。 有态度,就有态度决定的那个东西。这不是个例,而是广泛的真理。比如你想过一种有价值的、有贡献的、有意义的生活,就要拿出一种配称态度,然后坚守这种态度,落实在每天的生活工作当中,一辈子坚守下来人生就有价值有贡献,这不仅是必要条件,也是充分条件。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回想一下孩提时期或者是夜深人静时候,我们曾经的扪心自问:我的人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我应该如何度过一生?……每一种回答都是一种选择,每一个选择都含着一种态度,每一个态度都决定了一种结局,这是最大的规律。 绿色梦想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任何一个事业都需要配称的态度,就像“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是航海家的态度,也成就航海家的人生;亦如“只要给点阳光,生命就能灿烂”,这是岩缝小草张扬生命力的态度,所以它可以在干涸艰涩的岩缝里探出头来。 而我们皇明的事业是“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实现全球能源替代”,有了这样的梦想,还得拿出相应的态度,落实到行动上,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只是自欺欺人。那什么样的态度才配得上这一梦想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头拱地地践行绿色。对的事情做就对了,在这人人都知道十万火急却又几乎无人敢涉足的环保事业里,没有捷径可言,也没有经验可以照搬,一些人迷茫或者退却,但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我们拱出路来,在没有星的夜晚跟着心走,这才是实现绿色事业该有的态度! 配称的态度不仅是事业的方向灯,也是挫折(压力)与前进(动力)的转化器,在艰难困苦中给人以信心。在逐梦的二十载风风雨雨中,鲜花、掌声、孤独、诽谤,既经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也经常承受难以承受之轻,但自己对绿色的执着态度将生命中承受的那些“轻”与“重”转换为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像当年奔赴的延安青年,他们也都不是百战百胜,但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他们坚守一种态度,一种大写的人生态度,他们要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和民族,正是这种态度给了他们信心,将他们经历的“轻”与“重”转换成为了革命胜利的燎原之火。 万幸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百舸争流、百花齐放,我们可以靠自己努力、靠头拱地的态度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更多的同梦人加入到绿色事业的行列。
  • 热度 48
    2013-7-22 21:33
    3531 次阅读|
    21 个评论
    开篇先说一下写本文的目的:话说很多老工程师都有被徒弟或者新人请教问题的经历,且大多问题都是些基础的或者已经堪称经典的内容。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千篇一律,上网一搜一箩筐的答案(当然不保证专业正确完整),但让老工程师无奈的并不是问题和答案本身,而是徒弟或者新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研究太少且教条化这一现象;因而徒弟感觉给出的“答案”自身又生成了很多对他们而言的“问题”,而不能彻底去理解答案。而这种现象就导致你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去给徒弟或新人补习本该是中学物理甚至是小学自然老师去讲的基础知识。其实这也是中式教育的一大诟病-----高校以课程考核指标为前提授课,往往只能去追求应用层技术而授课。   转入正题,做技术是对产品负责,对产品的用户体验感负责,不是上大学时的课程设计,下面说说我所推崇的模拟电子的学习态度和模拟电路设计基础的态度。   做技术的,专业而全面的技能是最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模拟工程师,更是从哲学、物理学、材料学、数学到电学(当然还有其他很多交叉学科)没有一个能够跳过去的,不然你对模拟电路的理解永远只能局限于课本或者“权威”或者“经典”,最后导致你越来越多的模糊的基础认识不断累积成一个豆腐渣工程的“技术大厦”,后果很显然地严重。   举个基础的最简单的例子,你要研究电容这么一个小器件的作用。 首先考虑到的应该是电容的模型; 其次考虑的是电容充放电这一本质特性; 前两条是定性,再者一条就是考虑定量计算。   针对这几条加以不同学科的描述: 我们研究的东西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思考源于哲学!哲学还用于诊断! 电容的分类和各自特征-----基于材料学! 充放电特性其实本质就是物理知识-----能量守恒,且能量不能陡变的特性! 那定量计算为什么充放电曲线是指数曲线表达式-----这是一个数学问题,是方程解的问题!数学是理论抽象学科,在电学里的体现就是电量元素的定义及相互关系,也就是方程式的建立!   简单的电容问题的举例,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基本电量元素的定义还算清晰吗?哪些是定义量,哪些是推定量呢?是否能把所有电子学的问题都归一化呢!你的电学理论体系完整吗?能解释一些基本问题吗?我写这些就是想让学习模拟的人,认识到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网络对于技术的双面性!希望真正想从事电路工作的人们静下心来,搞好设计,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自我满足式的欺骗。   做技术依然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可以这样说你对问题给出的答案可能是你搜集的但答案本身还不属于你,只有你真正从根上追踪研究并理解了它的来龙去脉,同时重新总结了的知识理论才能将就说是你自己的;当然这样的答案也是独门绝技、是别人抄不去的。   我们也要多借助论坛这一平台,把这些经典问题重新定义,可以百家争鸣,不拘一格,从大家的讨论中总结答案。这样的效果,就可以把论坛的真正作用发挥到一定高度了,同时也能很大程度的解决很多人心中累积的对经典问题的所谓的“网络经典解说”的种种疑问。网络对技术的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严谨言论”疯狂传播,总让需求者疑惑重重、甚至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矛盾重重。论坛就应该发挥授业解惑,而非“复制答案”的作用。    针对网络中比较热门的模拟基础话题,再略举几例! 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阻抗匹配到底在那种情况下考虑,到底有哪些匹配的类型”,网络总结中的内容你都认同并理解吗;(高频领域、低频领域、传感领域等)   ② 你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阻容耦合的本质意义是什么、所谓的微分/积分、与高通/低通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所熟悉的对滤波器的计算是基于频域分析的,有没有缺陷呢,会不会给实际工程应用带来严重后果呢”(取决于你对自己工程需求的深入程度);   ③ 你是否对曾经学过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版)中“运放一章提到的“虚短是本质的,虚断是派生的””产生过怀疑,或者搜集了大量是是而非的答案呢?你对运放虚短、虚断的适用条件真的了如指掌吗?   ④ 你是否分析过“在工程应用中,接地的真实意义”;   ⑤ 你是否想过“我们天天念叨的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KVL、KCL和电磁波理论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⑥ 你是否考虑过电子学里电容充电的表达式为什么就是那个样子呢?   。。。   。。。   面对以上问题,作为模拟工程师的你有什么感想? 还是那个意思,答案本身并没什么威力,关键是对问题和答案的思考以及答案所反应的你的模拟知识底蕴的深浅,以后慢慢和大家讨论并分享自己所谓的答案。   链接到前段时间发生的“南航空姐马爱伦iphone5充电时通话全身过电而死”你有什么技术性猜测吗,能想到哪些呢? 我国的供电制式系统,涉及接地和保护系统; 电源充电器的接地,涉及到EMC认证,X电容Y电容,隔离等; 苹果手机的结构体涉及屏蔽、天线和安全; 电池保护方案; 人体电学模型,共模差模,人体触电机理等!   你都曾细心专业的去研究过吗   其实有很多经典的问题摆在那里,甚至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者你用网络追寻过理想的答案,或者你直接放弃过,又或者是你妥协于网络解释,其实自己还是。。。。   在论坛与大家共同讨论搜集到的模拟经典问题,并利用论坛的力量从新定义之,使之成为自己的资本,打破面对模拟问题呈现出的搬运工的奴性思维定式。   最后提一下数字是模拟的特例,对产品而言模拟解决的是用户体验感问题,这也是好的电子产品所能真正绑定用户的资本。正如好的数字产品必须考虑信号完整性、EMC等问题一样,模拟是永远无法回避的,而这些问题的理解、分析和解决也是对模拟基础是否扎实的考验。   一个好的工程师是不会把模拟数字分开的,都会去做,才能出来好的产品!
  • 热度 36
    2013-4-19 14:32
    2492 次阅读|
    8 个评论
    备注:这是一篇老文章了,大概是2006年左右的事情了,在我即将前往深圳重新发展的征途上,重新整理这篇文章,让我倍感意义重大。           昨天晚上跟几个从事电子行业的编辑朋友闲聊天,交流中无意谈到了关于行业(电子行业,或者更宽泛些)专业性的问题。是否专业,你的报道你的评论是否专业,或者说是否是对的,是否不存在胡编乱造坑蒙拐骗偷眼球的……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事情尤为重要。做药凭良心,其实工作也是需要负责任的。从事电子行业的每一位朋友都需要意识到,专业与否(对产品的了解尤其重要)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工作问题更是职业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以那些专业人士的结论和观点作为权威;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历或者思考总结,却冒充专业人士做所谓的胡吹乱掰还有可能误导了一些普通读者,尤其是新人朋友。不管是从事分销还是技术应用,甚至是媒体分析点评,在我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中,专业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你个人工作业绩的好坏,还会见解影响到你最终服务的客户,甚至是客户的客户。         那么,怎样才叫专业呢?是不是做什么事情都要科班出身呢,还是说只要科班出身的就一定很专业了。我个人认为,如果科班出身的人,倘若从事非本专业的工作,也不见得就会某某专家(专家至少不是简单的名分)。诚然,世上往往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尤其是在这个微媒体时代,我个人以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再学习才会弥补自己的不足,工作上的不足,认识上的盲区,生活中的缺陷,等等。前几天跟一老同事(四年前的同事)聊天,他以前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却阴差阳错的进了IC行业,刚开始也是满头雾水,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行业沉淀,他现在对市场的渠道建设和行业发展也都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很多想法往往是那些所谓正规军(正式授权代理商等)所不知道的。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直接导致了现在有很多新毕业的大学生朋友在择业时出现了无谓的恐惧症、盲目症,要不只投本专业的岗位,结果导致僧多粥少,人满为患的局面,自然成功就业的几率就偏低了;要不就是见什么投什么,病急乱投医的方式,往往劳而无功,事倍功半,甚至还影响了自己的好心情,久而久之也会影响正确的职业认知。所以,我个人认为不是学什么专业就一定要做那些所谓专业对口的事情,判断一个工作是否合适自己的最高原则首先应该是自己是否喜欢,会讨厌吗,会不会产生兴趣;其次是这个工作是否有前途,最简单说就是能不能保证吃上饭(一个人吃饭,甚至是一家人吃饭);第三就是培养学习的心态(如今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空杯学习的心态,估计交个朋友都很难,更谈不上相互分享真知了),不断吸取新知识,认识新老师(很多领域的一些先知往往就是老师,就是最终的朋友),把自己搞强搞大。牛人,也只有牛人,才会走遍天下全不怕。         曾经有个分销商的老板跟我说,小苏你要是花上3-5年的时间就专注搞一个品牌(如AVAGO),怎么说也会变得专业起来。的确,专业首先是一种态度,是否愿意专注某一点某一块的态度,良好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做一个行业,就要不断去吸取新知,弥补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况且电子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就算完全掌握了书本上的某些知识也很难跟得上新产品新技术的革新。大学生活,在我看来就是培养了一个人相对健康或者独立的思维习惯,谈不上说学了个啥本领便可从此一劳永逸。不管是做销售还是做技术还是做服务,我想我们首先都需要一个专业的态度,去关心这个行业的新闻,去关注圈子的动态。那些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我想才是专业的第二层含义。记得看过与非网上有人攻击不懂专业的人做专业性的新闻报道,我感觉其实是偏激的看待了这个问题。小编好比普通的护士,他会告诉你去哪里看病,找谁看病,但他不一定能治病,而那些真正的专家才是所谓的主治医师。因为现在这样的医师太少,所以如果让这些医师来从事普通的医务工作,自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资源浪费;不过我们这些普通的护士工作者自然也应该不断加强本身的专业学习,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下比如小感冒小外伤至少能简单对付下,切不可冥顽不化,一辈子原地踏步了。       今天扯了这么多,只是发表下自己的微看法罢了,且本人也不是电子本专业出身,但是行业的细分十分复杂,我对技术不是优势的地方我可能在市场和营销管理方面相对有特长。因此,不管是在业的还是准备出来找工作的朋友们,我想首先是要自信,接着就是要一个不断学习的态度,这样你早晚会成为一个专家,某个领域或者某个点上,一个人见人爱人见人敬的专家。
  • 热度 25
    2011-7-30 10:54
    1500 次阅读|
    4 个评论
       一早起来,又没去成检查,上周五想去也没去成,大概只能排到下周六去了。    昨天的时候,公司的组织架构又有所变化,人总是要去适应环境的,无论你喜不喜欢。下周一,一位预研的同事需要离开公司,其实不知不觉身边又走过很多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很独特的个性,由于其以前的经历和生活,表现出来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和不同的人工作,观点和知识的交汇,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很 多的技术方向、考虑方法和注意点,都不可能是脑袋里头蹦出来的,只有大概知道了问题所在,才能从海量的Presentation、论文、专利和书籍的知识 数据库之中,下到相关的答疑解惑的材料,才能找到门槛在哪里。    所以,我一向以善意去对待身边的人,但是昨天我真的被激怒了。同事可能是种缘分,以前在一个组里我有过接近40位同事,后来还在那里的可能只有3~4 位,我非常高兴可以见到这些曾经刚入职场上的战友和老师,是你们给了我最初的推动力,让我在懵懵懂懂的时候,有了一份历练。所以至今我非常感激穆、苑还有 博士等前辈,还有一起进步的交大众,从面试第一天,一起进去后来虽然分别离去,但是一起快乐的时光至今有些怀念。    转过头来,我还是想说,我们得承认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目标和发展轨迹。我实在无法忍受,一个没看过我书的人,在MSN上和我大放厥词,云“捣浆糊的人 写本捣浆糊的书,而且声明自己一直没准备好,在50岁之前要写书”。以如今汽车电子的发展,10年以后的变化都猜不到,我实在无法揣度,为什么很多人总喜 欢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别人,为何一定要党同伐异,为何一定要再三声明自己的想法。哪怕我写了一本不是那么完美的东西,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9月出版 了,征得出版社同意,我选取一部分材料放在网上,建议想买的人可以先看看样本,如果不好就不买呗,这么小众的技术书籍,大家可以问问特权和匠人前辈,他们 分别卖了8000,14000,到底是为什么什么,又赚了多少钱。请原谅我写这篇文章带着如此明显的主观情绪,有些指摘,如果是读者我完全可以接受,只是 还没有见识,就遭到某些意想不到的诋毁而且是来自后方的**,实在在我可容忍的范围之外。脑袋里头,突然又蹦出来“Stupid”工程师,工程师都 “Stupid”的警句来,当人的意志太强而又没有约束的时候,负面的影响可以传递得很远。    以上皆为我的工作之外的事情,工作之内,其实也有些纷争。可能是我的运气不是那么好,总是平地起波澜,不过我一直告诉自己,内心要坚强,努力去做好自己 应该做的事情。不求加薪不求升职,只为了对得起那份工资,并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触顶尖的工程师,能够有机会自由的去学习和体会,在某些机会下,做一下 创新性的设计。我的物质要求不高,能够在成为顶尖工程师的道路上坚实的往前走,并且给家庭带来一份稳定的收入,我又有哪有奢求。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工作,无 论多难,保持轻松和乐观的态度,这是一个悲观主义工程师的内心世界。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