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竞争策略

相关博文
  • 热度 8
    2022-1-3 21:05
    3478 次阅读|
    5 个评论
    最卓越的企业:苹果,亚马逊,三星,华为?
    吉姆.柯林斯有两部优秀的管理学作品《基业长青》《从优秀到卓越》,都是当年世界五百强的大佬们推荐的案头书。 时过境迁,回首望去,吉姆所推崇和总结的常青树已经不再: 摩托罗拉,分别被谷歌和联想收购资产,现在已经不再存在; 惠普:已经分拆为惠普和HPE,两个企业早已经淡出了创新和领导者的范畴; 通用电气:市值跌到高峰时1/5,即将一分为三; 福特汽车:2008年金融危机几乎完蛋,而今已经沦为芸芸众生,传统打不过丰田,更加打不过特斯拉新势力; IBM:云计算被AWS,GCP,Meta远远甩开,老旧官僚企业代表,完全失去常青风范,日落西山; 索尼:除了摄像、传感器和游戏机还具有领先位置,彼时在消费电子多领域的风靡一时,已经不复存在。 而今,在大众视野卓越企业: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特斯拉,三星,英特尔;中国国内领先的企业则是华为,阿里,腾讯等。 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才可以称之为卓越企业(这里不用伟大,太多争议)? 从生态链的角度来看,最卓越的企业需要影响到几个维度的对象: 1.客户; 卓越的企业应该给客户带来卓越的价值和体验。 比如苹果的消费产品可以给数以万计的消费提供良好的体验和感受。 阿里云的云服务给中小企业提供云上服务,节约成本,并提升数字化体验。 2.供应商; 卓越的企业应该给供应商带来合适的利润,并推动供应链的适度竞争和良心循环。 用中国人的话说,你吃肉,别人得有汤喝,合作才能继续下去。 苹果的供应链有果链,大部分苹果供应链的企业,都会在苹果产品上获取到相对其他客户丰厚的利润; 华为的供应链有对应体系的企业,华为系的供应链企业都会经历磨难般的辅导和调教,竞争能力会有提升; 但是大部分存在的企业,都会看到客户在无休止的降低成本,有据无据的降低成本,而将本的始作俑者则是企业KPI考核,大部分企业无视对供应商的成本和服务成本,造成行业内卷厉害,孰败俱伤。 更多的时候,业内人士诟病行业龙头杀得行业利润薄如纸,下游企业血流成河,红海一片。 恶性低成本竞争和价格战是毁灭行业公平的始作俑者。 当然,很多人都看到富士康为苹果代工,普通员工收入低廉,完全无法享受创新带来的红利,但是比较其同样背景的员工,其已经享受了更好的待遇,也算是一种进步。 3. 其他合作伙伴(代理商/协作企业); 卓越的企业应该推动合作伙伴共同进步和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的共同利益。 合作伙伴一定是荣辱与共,同舟共济,不能企业本身风生水起,伙伴们生不如死,这绝对是不会长久。 同时伙伴之间合作需要保护好知识产权和商标等,不能总是搞过河拆桥那一套,恶性竞争抄袭伙伴的创意,恶意挖角这些为行业不齿的行为。 对待合作伙伴需要保持共赢原则,近年来媒体动不动叫嚣的狼性原则并不适合双赢,完全是你死我活的态势,否则整个市场上你会没有一个盟友,潮水退去,孤家寡人。 4. 股东; 卓越的企业应该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苹果的股东们在苹果的股价上和分红上都会享受巨大的收益; 华为的股东,大量的华为员工,也是享受到了丰厚的回报; 阿里和腾讯的投资人都在其成长后获取了巨大的投资回报; 5.员工; 卓越的企业应该给员工带来具有挑战的幸福生活。 人力资源机构每年都会评价最有幸福感的企业,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中国互联网上,最流行的就是内卷和加班风行,大部分头部的企业,都是疯狂的加班文化。 但是是否这样就是最好的员工生存和发展的企业,都是需要权衡后再选择。 美国和欧洲的优秀企业是不是就要被我们加班和努力搞得无法生存了? 某些经济学家跑到国外去,一看老外再晒太阳,就会感觉欧洲要没落,这个观念并不时髦,更有企业打着民族和国家的旗号提倡加班,有点诡异了。 中国的企业并不能只有通过疯狂的加班才能活得更好,更有竞争力,这在未来是绝对不会长久的竞争策略。 6. 社会; 卓越企业对于社会有积极的反馈,推动社会进步,并践行社会责任。 比如绿色低碳产品策略; 比如科技向善,不作恶; 比如推动社会公平,扶持弱势群体,助力教育和医疗公平等; 千万个人心里有千万个理想的企业,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卓越,可以伟大,可以不要叫嚣着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