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9
2010-5-5 16:36
1816 次阅读|
2 个评论
什么样的创业团队适合中国市场 -----从一辉科技的成功说开去 近日参加国际电子商情的专家坐堂活动“ 文军谈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下一个十年”,有一个朋友问起一辉科技的情况。而在做调研时,MTK的朋友也提醒我:最近在手机芯片市场上,国内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一辉科技异军突起,搭配MT6223D的DSP芯片GS500月出货量已经超过2百万颗!并且作为最早研发出具备这种功能芯片的公司势头很猛。一辉科技?何方神圣!我立马想到应当是国内精通手机市场和芯片行业的高人所为,经过深入调研,发现果然是故人来。让我们掀起一辉科技的盖头来: 一辉科技,成立于2008年5月,CEO是原来Spansion亚太区副总裁谢冠超,首席策略官是原来智多微电子的CEO胡祥。果然,市场与管理的搭配团队:一个精通销售与市场,一个精通管理和产品定义。操盘Flash出身的谢冠超,除了拥有众多的客户资源以外,对于市场的判断与运作也是磨练多多;而胡祥创立的上家公司智多微电子当年在国内芯片设计公司中也是传为佳话,其应用于手机上的AP/CP方案曾引领国内,成立三年公司营业额便超过2000万美金,也是当年芯片设计公司中的明星企业。离开智多微电子以后,胡祥便蛰伏起来。其中很多投资界的朋友也多关心胡祥的去处,认为其产品开发和芯片定义的功底深厚,创建过手机方案公司(禹华通讯)和手机芯片公司(智多微电子),对手机市场比较了解;又创建过两家公司并且都很成功,对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比较擅长。这次胡祥出山,自己专注产品规划和公司策略,CEO则由更善于和客户交流和市场操盘的谢冠超来担任,也说明胡祥第三次创业也是构思已久,有备而来。 中国500多家IC设计公司,年销售额在一亿人民币以下的占了88%,为何大多数公司可以很快做到几千万人民币的销售,却难以突破一亿?主要在于在公司初创阶段,产品和技术是最重要的,大多数创业团队对技术很有信心,并且创业团队能“共患难”,公司管理也不是问题;但是公司过了创业阶段,想再上台阶的时候后,管理和市场却成了很多公司难以逾越的门槛。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技术与产品就不是最重要的了,如何保持团对的稳定,找回创业的激情,制定扩张的策略,甚至进入全新的市场,成为了公司的重中之重。这些都远远高出技术层面。而大多数创业团队,是技术立身,比较多的是在国际公司中做了几年技术与研发的经理。在公司的策略和管理上根本没有经验;而在策略层面,经过艰苦的创业阶段后,公司赚钱后,对下一步的走向也有了分歧:把钱分掉还是继续投入研发。“苟富贵 便相忘”,我看到好多家公司在这个阶段管理团队分家散伙,COO,CEO,CTO等都另起炉灶,所有的流程又重来一次。而没有在以前的基础上,好好修练内功,提升做公司的经验。得到的都是打天下的经验,而没有守天下的经验;得到的都是做产品的积累,而不是做公司的积累。于是这个亿元魔咒,也是中国公司多如牛毛,而大公司却凤毛麟角的重要原因,成了中国半导体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而反过来一辉科技的团对搭配就很合理:交过学费,闯过两次业,完成从技术创业到管理创业的的胡祥找来了精通市场运作的高手相助,并且把核心技术研发放在美国,自己专注与产品定义和公司策略;而和客户的交流则交予具有大公司管理经验和有众多客户资源的CEO负责。可以看得出,这也是其创业两次获得的宝贵经验和收获。从其第一代产品GS500来看,果然摸准了手机的规律,大有再塑当年智多微电子辉煌的趋势。据手机设计公司和Foundry的朋友透漏,其第二代产品已经快要上市,会比GS500 还有吸引力。看得出胡祥已经从一个纯海龟变成懂得大陆市场和公司管理的海鳖了。(海龟+土鳖) 技术创业还是市场创业,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的确,在新世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头一个十年里面,技术和产品是最重要的,因为当时国内人才比较少,对芯片技术精通的人才自然可以以技立身。然而在现在,国内的工程师也历练多年,具备独自开发芯片的功力;并且现在很多技术可以通过授权,或者交予第三方的设计服务公司来获得。相反如何整合人才资源,客户资源,行业资源和产业资源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所以管理和市场将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国不缺乏懂技术的人,但缺乏懂市场的高级人才;不缺少创业的人,但缺少懂管理的人才。尤其是自己有过做公司的经验并且交过学费的公司创始人。 所以有技术积累,产品规划经验的市场与管理的搭配团队才是适合中国市场的黄金搭档。一辉科技的第一代产品GS500一炮打响,引起业内的关注,相信其未来的产品规划和公司发展,也早已成竹在胸。让我们就期待一炮打响之后的双响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