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3
2015-9-16 07:28
1000 次阅读|
0 个评论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影视剧呢?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票房预计达到400亿,日益繁荣的市场,中国的影视业市场逐渐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是什么成就了一个个票房冠军呢? 伴随着80后整整一代人成长的《黑猫警长》之父诸志祥近日辞世,其创作的《黑猫警长》给观众留下了太多的经典和回味。《黑猫警长》凭借创作的高度,获得了全国第一届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多项殊荣,《新黑猫警长系列画册》成为19***优秀少儿文艺读物,是一个时代的标杆。 近几年中国影视业市场爆发式增长,影视作品走向了两极分化的态势,票房冠军和票房**成为一对欢喜冤家,影视越来越呈现出快餐文化现象,快速生产、快速造星、快速吸金、快速灭亡。面对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好莱坞影视公司高举着美国大片嘶喊而来,一次次征服了中国消费者的口袋,霸占着国内票房冠军的宝座,是什么造就了好莱坞影视作品的成功呢? 好故事才是影视剧的战斗机,故事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编剧作为第一生产力,好的编剧生产出好的故事剧本,好的故事剧本成就一个叫好的影视佳作。 每当暑期一到,戏霸就要上场。湖南卫视上演《还珠格格》宫廷大戏,央视上演《西游记》降魔81难,安徽卫视上演《水浒传》英雄好汉事迹等等,名著虐我千百遍,我待名著如初恋,四大名著暑期热播就像春晚准时来临,经典故事的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演员颜值成为中国影视剧的一个重要杀手锏,偶像的粉丝效应对吸金实在太给力,即使影视剧缺乏好的故事题材,照样是机器一响,黄金万两。 好的故事剧本越来越一票难求,著名出版人路金波曾在微薄点评:中国一线编剧与一线明星演员的年收入差距在30倍,和美国编剧相比差距更大。这也许是中国好的故事剧本缺乏的一个重要诱因。 中国编剧行业存在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收入差距大,除了编剧与演员之外,编剧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几倍,一线的编剧每集的收入是10-20万,而最低的编剧才3000-5000的收入,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剧本质量的下降。第二交易模式畸形,中国剧本大多数是编剧为投资片方量身定做,这样很容易在剧本创作过程受到投资方的左右而影响剧本创作质量,只有极少数顶级编剧为确保剧本完整性和质量坚持独立创作后再投放市场自由竞价。第三编剧地位低下,编剧大多处于影视链条的弱势,面对财大气粗的投资方和高高在上的明星大腕,剧本经常发生随意改动,编剧只能面不敢色。 现在是一个拼爹的时代,票房冠军的影视剧都有两个背景过硬的爹,编剧是亲爹,导演是干爹,票房冠军的影视剧通常都是有一个好的故事剧本,再加上好的导演对故事精彩的讲述拍摄。中国内地一线演员陈道明,每年作品稀少,但是每个作品都能成为经典,其选择就是坚守好剧本好导演双重标准。 今天是营销为王的时代,好产品只算合格,还不能算成功。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影视剧需要营销,酒香也怕巷子深,不会叫卖最终只能沦为“文艺片”,就像《赛德克巴莱》,作为一部投资7亿,经历12年精心创作的二战时代背景的战争片,其真实再现的战争场面和人性展露,铸就了该片成为台湾一部史诗巨著,反映出电影的优秀和电影人的坚持,但最后票房却未能如愿创造史诗,美中不足的关键就是营销未做好,特别是针对内地市场。 而作为影视剧营销成功的代表作,《小时代》一直饱受争议,《小时代》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因为整部影片景美、人美、衣服更美,要问影片故事题材怎么样?绝对可以评为暴发户——无内涵。但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席卷数亿票房,并连拍4部,成就了一大波无名演员,并顺利将郭敬明推上土鳖NO.1的宝座,靠的就是粉丝营销、话题炒作和互联网时代下的颜值消费。 2015年中国内地票房预计达到400亿,影视业可以用九死一生来形容,据不完全统计,60%影视剧腹死,拍完就入库。35%见光死,上映即收场。只有5%影视剧赚死,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如今好莱坞商业大片、韩剧等虎视眈眈,中国影视业需深度反思。 文话天下(微信公众号:wenhuatianxia8),不一样的热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