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硅蚀刻

相关博文
  • 热度 8
    2023-3-21 15:37
    914 次阅读|
    0 个评论
    BST薄膜的湿法化学刻蚀工艺对于热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
    引言 铁电材料已被广泛研究,用于下一代集成动态存取存储器( DRAM )和非冷却红外焦平面阵列( UFPA )。在众多的铁电体中,( Ba , Sr ) TiO3 ( BST )薄膜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包括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小泄漏电流和与成分相关的库里温,被认为是应用铁电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之一。为了实现涉及 BST 薄膜的高度集成的硅基微电子器件,应开发 BST 薄膜的蚀刻技术。该蚀刻工艺,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反应离子蚀刻、离子束蚀刻和湿式化学蚀刻,已被用于 BST 薄膜器件的生产。虽然干式蚀刻工艺可以实现一个各向异性的蚀刻轮廓。困难在于存在等离子体诱导损伤,需要专门的设备。与干蚀刻相比,湿化学蚀刻对大多数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是经济高效的。 实验 我们对 BST薄膜进行了光刻处理。首先,将正极光刻胶(AZ5214E型)涂覆在薄膜上。其次,通过掩模对准器和曝光系统(ABM、掩模对齐器和曝光系统)将图案从掩模转移到光刻胶上。第三,用显影剂溶液去除暴露的光刻胶。然后在115◦C下的热板上烘烤薄膜30 min。最后,用各种蚀刻剂来蚀刻薄膜。用丙酮剥离了成品样品上的光刻胶。 采用 x射线衍射(XRD,D/MAX-IIIC)(λ=1.5406 Kα)在35 KV、25 mA和10 Kα/min的扫描速度下分析了BST薄膜的晶体结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岛津SPM-9500J3)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扫描电镜(NOVA Nano SEM400)观察了薄膜的微观结构。采用能量色散光谱法(EDS)对薄膜表面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评价。(江苏英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结果和讨论 图 1显示了用各种蚀刻剂蚀刻的BST薄膜的金相图。对于图1a中纯HF蚀刻的样品,观察到严重的锯齿状蚀刻边缘,有一些黄色残留。如图1b和图1c所示,不能仅通过硝酸或过氧化氢去除蚀刻区域的BST膜,且蚀刻速率难以控制。图1d所示的薄膜采用HF/HNO3/H2O2/H2O进行蚀刻,体积比为1:25:50:20。BST薄膜的金相图表面光滑,无残留物,蚀刻边缘清晰,线性度好。在这种情况下,确定BST薄膜的蚀刻率约为37 nm/s。同时,通过侧蚀刻比计算出(W-w)/2D的绝对值。 (江苏英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图 2显示了用EDS扫描电镜蚀刻前后BST膜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图2a中的SEM图显示了未蚀刻的结果因此,BST薄膜的侧向蚀刻比为10:1,说明使用HF/HNO3/H2O2/H2O蚀刻剂的畸变非常小。BST薄膜致密,无裂纹、无孔。在蚀刻前检测到BST的所有成分,如图2b所示。在图2c中,HF蚀刻的BST膜显示,不仅去除了BST膜,而且蚀刻了二氧化硅层。如图2d所示,Ba、Sr和Ti的强度与未蚀刻的强度几乎相同。说明BST膜不能被硝酸蚀刻。在图2e中,Ba和Sr的强度减小,而Ti的强度稍弱。这表明,BST薄膜也不能仅仅用过氧化氢来蚀刻。 (江苏英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图 1. 用不同蚀刻剂蚀刻的 BST 薄膜的金属曲线图 图 2. 在 700 ◦ C 下退火的 BST 薄膜的 SEM 和 EDS 分析 结论 成功制备了 8 个× 8 阵列的 Au/Ni/Cr/BST/Pt/Ti 红外探测器。利用发射技术获得了良好的电极图案。采用 HF/HNO3/H2O2/H2O 以体积比为 1 : 25 : 50 : 20 成功蚀刻 BST 铁电薄膜。 BST 薄膜的蚀刻率和侧向蚀刻率分别约为 37 nm/s 和 10 : 1 。通过后退火恢复了蚀刻的 BST 薄膜的结晶度和光滑度。通过改善薄膜和电极的微观形态,可以预期获得良好的电学性能。 (江苏英思特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