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可穿戴设备,谷歌眼镜,谷歌

相关博文
  • 热度 14
    2014-11-28 08:48
    790 次阅读|
    0 个评论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当前消费者不愿意买单难道关键的问题在价格上?其实,可穿戴设备产业今天的局面是科技产业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从2012年4月份谷歌眼镜发布之后,可穿戴产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2013年可穿戴产业在移动互联网的趋势下站到了风口上,资本、人才、媒体、创业者们纷纷涌入,整个行业就如猪站在风口上。进入2014年,各种应用产品相继推出,有成功,有失败,其中一部分可穿戴设备较2013年的出货量增长了500%,甚至更高。   作为一个新兴科技明星,在整个产业链都还未健全,商业模式都尚不清晰,大众都还没有清晰认知的情况下,可穿戴设备产业就已经进入了商业化探索的道路上。在股票市场上也同样,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相关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更是高达50-100倍。而这些资本在可穿戴设备产业链上的聚集,加速了产业链的完善,为可穿戴终端应用产品的普及提供了保障。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不论是芯片、传感器、电池、屏幕的厂商都由过去概念性的关注,转变为实际行动,比如一些传感器厂商,芯片厂商都为可穿戴设备推出了专用的方案或产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资本市场大致分为两条路线在挺进可穿戴设备产业。一条是公众资本市场路线,主要在股票市场上,通过公开的资本交易市场支持着可穿戴设备产业链相关企业的研发与创新,侧重于产业链环节;另外一条是VC创投路线,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投身于可穿戴终端产品探索的团队进行支持,侧重于终端应用产品。   从目前实际的市场表现情况来看,用户应用普及率并没有达到投资人的预期,因此让一些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出现了观望的态势。同样一些媒体,或业内外的人士也对可穿戴设备的资本活跃与市场活跃,两者之间目前所出现的节拍走调现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但在我看来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相比于手机产业而言,可穿戴设备的成长潜力越发明显。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核心就是当万物智能化、数据化之后,可穿戴设备是唯一能连接人与物之间的智能钥匙。也只有这把钥匙能开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以及人的新生活方式。   尽管目前市场的表现情况与资本活跃度之间出现了音率不齐,但相比于其它新兴产业的培育而言,在我看来可穿戴设备产业是属于发育比较健康的产业。至少从2012年4月份可穿戴设备被谷歌眼镜带入到大众视野之前,整个科技领域的产业链商业化都是围绕着手机,以及智能家居在发展。可穿戴设备这个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没有母乳,连奶粉都没有准备好,整个产业链缺失。没有办法,只能从现由的产业链中东拼西凑,而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可穿戴设备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中,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商业化。   虽然今天在商业化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随着产业链的成熟,以及从业人员的理性回归,商业化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好。今天,已经不断有厂家为可穿戴设备推出专属的应用,比如芯片、传感器等,随着可穿戴设备的进一步延伸、细分,产业链也将会更细分更聚焦更有针对性。比如很快将会出现针对于智能手表的专属芯片,针对于智能眼镜的专属芯片,针对于智能鞋子的专属芯片等。   当可穿戴设备不断细分,不断延伸的时候,必然会带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投资者而言,我认为大可不必为可穿戴设备的前景担心。或许您所投的项目在今天看来并为带来如期的回报,这可能是在风口上站偏了位置,只要调整下位置,可穿戴设备产业必然会飞起来。因此,根本就不在给投资人挖坑一说,或许我们在可穿戴设备产业商业化的道路上脚会踩到石头、踢到石头,这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同样对于正在观望的VC而言,2015年将会是一个不错的进入时点,当然在选择项目与团队时,不可或缺的是关注产品的商业化路径。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化建议,我曾在书中,以及一些文章中都有提及,这里不再展开。可穿戴设备就如同一辆正在飞驰的磁悬浮列车,只要产品能站到可穿戴设备商业化的这趟磁悬浮上,后果将会很严重。   日前,谷歌计划关闭其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和伦敦的四个销售谷歌眼镜的Basecamp零售店,谷歌给予的官方解释是大多数用户通过网络或电话购买谷歌眼镜,获取技术支持,所以实体店已无存在必要。那么事实真像谷歌官方解释的那么合理和乐观?还是另有预兆?   业内知道,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先锋,谷歌早在2年前就发布了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其主要由镜框右侧的宽条状电脑和右眼上方的微型显示器组成。用户无需动手,只需对谷歌眼镜下达语音指令,就可让其执行接打电话、拍照录像、收发邮件、查看天气、地图和导航等一系列任务。   但时至今日,当初被谷歌和业内认为很酷的眼镜并未在市场中掀起什么波澜,相反,进入到今年以来,其不仅屡遭业内的诟病,甚至连谷歌自己似乎都失去的热情。例如在今年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眼镜只字未被谷歌提及。对此,有业内分认为,谷歌已将自己的可穿戴设备战略从之前的眼镜转移到了智能手表上。那么谷歌眼镜为何发布两年之久,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呢?   首先是价格高企。据称谷歌眼镜的售价高达1500美元,但通过专业消费类电子设备拆解网站对于谷歌眼镜的拆解看,其总体成本仅在80—100美元之间。我们不清楚谷歌为何将自己眼镜的售价定在如此高的价位?至少远远高出自己的成本。虽然有业内称,谷歌之所以将其眼镜价格定得这么高,是因为谷歌认为其眼镜技术和应用还不成熟,不希望其尽快走向大众市场,而是希望开发者拥有和完善之后,再让其走向大众市场。也许谷歌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从开发和应用的角度看,谷歌眼镜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具体的表现就是应用数量过少,且开发者似乎正在远离谷歌眼镜。由此我们是否认为,谷歌眼镜高价格的策略是失败的呢?(无论从吸引用户还是开发者的角度均未达到目的)   提及谷歌眼镜的应用,先不说质量和实用性,仅就数量而言,甚至不及在其后发布的基于谷歌Android Wear系统智能手表的应用数量(据称目前已有100多款)。相比之下,目前谷歌眼镜只有Google为Gmail、Google Now、Google 、Google Calendar、YouTube和Hangouts定制的应用以及Facebook、Twitter和几家报纸的应用,一共只有83种应用,但从实际使用看,似乎只有谷歌地图真正有些用处。   更为致命的是,许多开发者正在逐渐放弃对于谷歌眼镜的应用开发。据路透社相调查,16名开发者有9名表示已经放弃对谷歌眼镜项目的开发,就连之前支持谷歌眼镜的Twitter也放弃了Google Glass APP应用的更新,而很多有意为Google Glass开发游戏的厂商也纷纷表示放弃。为何?是谷歌眼镜没有销量。尽管有业内人士认为,谷歌眼镜在企业市场有一些专业化的、甚至很有利可图的用途,但在许多开发者看来,该产品短期成为热门消费产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其实岂止是应用,谷歌眼镜硬件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它的反应缓慢、功能呆板、总在用户意想不到的时候关闭,而且网络连接不够流畅,硬件也容易出故障。这点就连谷歌自己都承认,谷歌眼镜的硬件并不成熟。   如果说外部支持是谷歌眼镜未来发展不利外因的话,那么谷歌内部的涣散则是重要的内因。例如在过去的6个月里,谷歌眼镜项目背后的数位关键人物已经离开谷歌,包括首席开发者巴巴克?帕维兹(Babak Parviz)、电机工程主管艾德里安?王(Adrian Wong)和开发者关系主管奥萨马?阿拉米(Ossama Alami)。而谷歌风投(Google Ventures)和硅谷最大的两家风投公司KPCB和Andreessen Horowitz共同成立的谷歌眼镜资助联盟也已悄然下线了它的网站,将访问者转往谷歌眼镜的主网站。   除了上述谷歌眼镜想要正面推进而遭遇的重重困难外,动力减弱之外,其产品形态及应用所造成天生具有的负面效应却是有增无减。   《美国医学会杂志》之前相关报告称,在测试谷歌眼镜对人们视觉的影响的结果发现,与作为对照组的正常眼镜相比,谷歌眼镜在眼睛右上部产生了“具有临床意义的视野阻碍”,造成了“大量”视觉盲点,而这一缺陷是由谷歌眼镜镜框硬件设计造成的,与软件引发的注意力分散问题无关。这似乎从侧面验证了我们前面所说的谷歌眼镜硬件本身就存在着缺陷。   此外,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研究表明,驾车时使用谷歌眼镜和边开车边玩手机一样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实早在一年多以前,美国汽车协会(AAA)的一项研究表明:边开车边发语音短信同样十分危险,比打电话更容易让司机分心。并且还有测试表明,驾驶员佩戴谷歌眼镜在刹车时同样会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而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谷歌眼镜不仅可以被用于偷拍视频,甚至有可能带来信息安全威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无论从可穿戴设备生态系统(硬件、软件、应用),还是营销策略(例如定价)和某一新类型产品可能造成的对于市场和用户的负面反映看,影响谷歌眼镜发展和未来前景的正向动力正在逐渐减弱,而负面推力却在加强,而鉴于Google曾经抛弃Google Wave和Nexus Q等产品和关闭诸多“不常用”服务的历史,我们认为此次实体店的关闭,绝非是谷歌官方对外声称是将谷歌眼镜转向网络销售,而是壮志未酬身先去的前兆。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