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实质上是一款集软硬件于一体的微型自动驾驶系统。 由此可见,在这个行业,研发投入至关重要。 近年来,各大厂商纷纷施展浑身解数,不断精进技术——从LDS(激光雷达)技术的广泛应用,到全能基站的快速崛起,再到扫拖一体机的惊艳亮相…… 这些创新技术推动扫地机器人实现了 从“能用”到“好用”的飞跃式发展。 01 “中国力量”出成绩! 根据IDC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市场中,中国厂商出货量份额累计超过60%。并且在技术上,国内厂商也领先于海外品牌。 *图片来源:IDC中国 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消费家电品类,扫地机器人一度是科技与创新的代名词。根据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持续进化历程,长江证券的研报将该行业的发展阶段分为产品导入期、导航进化期、清洁避障期和多功能集成期。 导入期(1996-2009)。 在该阶段,扫地机器人大多依靠超声波和陀螺仪实现基础避障,产品运动的随机性很强,效率很低。 代表性产品包括1996年伊莱克斯发布的“三叶虫”扫地机器人和2002年iRobot发布的首款消费级量产扫地机器人Roomba; 导航进化期(2010-2016)。 这一阶段,导航开始出现革新。 其中2010年Neato发布XV-11,该产品使用可360度旋转的激光测距仪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并进行即时定位与环境地图构建;2015年iRobot发布首款采用vSLAM(以摄像头作为传感器)的扫地机器人Roomba 980;2016年,石头科技发布首款产品米家扫地机器人,凭借LDS激光雷达+SLAM算法和售价仅1699元的超高性价比,成为激光导航技术在行业内被普遍应用的起点; 清洁避障期(2018-2020)。 这一阶段扫地机器人产品在清洁和避障功能层面持续进化。 清洁层面,2018年iRobot发布全球首款自集尘产品i7+,2019年中国云鲸发布首款自清洁拖扫一体机器人J1,此后中国厂商持续跟进,补足自集尘自清洁功能; 避障方面,科沃斯在2019年发布行业内首款拥有AIVI人工智能和视觉避障技术的DG70,在 2020年的T8系列采用AIVI视觉避障和3D结构光技术,石头则在2020年发布首款主动避障机型T7 Pro,采用双目摄像头和AI算法对物体进行识别; *艾迈斯欧司朗Belago红外LED 事实上,在上游环节,产业链玩家也始终致力于创新。近期,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宣布与国内领先的多行业三维视觉方案提供商超节点创新科技(Supernode)联合推出采用艾迈斯欧司朗先进Belago红外LED的家用扫地机器人解决方案。 图:双目立体视觉模组 来源:超节点创新科技 这一合作将大幅提升机器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众所周知,导航系统是扫地机器人的核心部件,相当于“神经中枢”,承担着收集环境信息、确定自身定位和进行路径规划等职能。 多功能集成期(2021年至今)。 扫地机器人及基站的功能不断丰富,进一步解放双手。 以科沃斯和石头2023年发布新品为例,科沃斯DEEBOTX1S Pro基站具备银离子除菌、热水洗拖布等十大功能于一体,石头G20基站具备包括自动添加清洁液等九大功能。 研报介绍道,伴随着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到清洁避障期和多功能集成期后,中国厂商开始逐步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02 长期需求明确叠加价格下拓打开增量, 持续加码 “幸福感” 走过增长最为迅速的阶段,扫地机器人行业现在慢慢进入到相对缓和的时期。 根据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扫地机器人品牌集中度较高,TOP 5品牌占比已超过90%。 从长期来看,扫地机器人产品对应的地面清洁需求属于刚性需求,叠加劳动替代的最终导向,产品的长期增长逻辑明确。 根据《中国家庭擦地需求与专用擦地机器人技术趋势白皮书》,地面清洁是一项体能消耗较大的活动。而就我国居民的清洁习惯来看,约1/3的被调查者每周擦地频次在3次以上,约1/3的被调查者擦地花费时间在30分钟以上。 因此,根据《2022年轻人潮流电器新品报告》,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将扫地机选为“让人获得幸福感的家电”。 而从上游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也能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感”的提升: 比如以Belago 红外LED 的高密度点阵和红外补光功能,不仅可以提升扫地机器人的避障精度,也能极大增强它在复杂环境下的导航能力; 据悉,艾迈斯欧司朗Belago 1.2 Dot Pattem llluminator红外LED具有出色的红外补光功能,能够在940nm波长下产生约5,000个点,立体匹配算法可以利用这些点阵图案来处理低纹理情况,并实现高精度的深度图,更能减少进行深度计算所需的计算负荷。 同样,借助多颗Belago红外LED,视觉识别方案可以实现在强光下最远可识别距离达到60~70m。而这些技术优势使Belago不仅适用于 家用扫地机器人,也为工业服务机器人如AGV(自动导引车)和无人的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提供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又比如,通过监测3D传感器视角之外的盲区,艾迈斯欧司朗的 1D飞行时间技术 可用来辅助3D传感器,例如可用于斜度检测,或者用作低成本机器人的主要间隙传感器。 就其多区域 dTOF 传感器 TMF8821来说,它集成了广区域,高 SNR,远距离,低功耗,抗干扰,弹性化设计等优势,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各种智能设备的应用需求,能极大助力机器人的寻路控制。 再比如,结合可辨识地板材料或花园状态的 多光谱技术 、高分辨率成像和大视场深度测绘,各种过程都可得到即时优化。 此外,高精度的 位置传感器 能够帮助家用机器人的电机驱动更加精确地控制力矩与速度,同时通过减少消耗来提高功率,并缩小电机尺寸。 当前,扫地机器人在大多数国家渗透率仍低,对应发展空间巨大。根据欧睿披露数据,2023年全球视角下渗透率超过20%的国家仅有挪威和西班牙,而美国渗透率达到17.1%,中国则仅超过5%。 对照同为劳动替代逻辑的洗碗机和洗衣机,洗碗机在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渗透率已超过70%,而洗衣机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渗透率已超过90%。由此来看,扫地机器人在大多数国家的渗透率表现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应空间巨大。 短期来看,中国扫地机器人销量遇冷一度让人担忧扫地机器人产品渗透率抬升是否是伪命题。但回看中国扫地机器人,当前全能型基站产品价格带下拓,有望打开增量空间。 根据GFK数据,自2022年3月份开始,中国市场全基站产品价格下降明显,2022年1月份全基站产品均价为6102元,而2024年2月,这一数据已经下降至3768元。参考2023年以来中国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为正且在前三个月维持200%以上同比增长,后续全基站产品价格带下拓有望进一步打开全球销量层面的增长空间。 03 千帆竞发:中国品牌之崛起 国产品牌正凭借优异的产品力持续抢占市场份额。从亚马逊主要站点表现来看,中国品牌销额市占率上升趋势明确。 根据GFK《2023年清洁电器盘点:全球经济弱周期下的清洁电器市场发展》报告,除拉美和北美市场,中国品牌在海外其他市场当地在销额口径均逐步取得市场引领地位,自主品牌的成功不仅实现了中国产能海外表现, 同时打通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升级之路。 据IDC《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4年第二季度》显示,二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出货511.7万台,同比增长15.7%。就2024年上半年整体来看,随着产品功能升级,扫地机器人产品新品发布节奏加快,高端线产品出货占比提升带动平均单价上涨,二季度国内市场上涨至485美金。 *图片来源:IDC中国 同时,中国厂商“走出去”步伐加快,尤其在发达国家市场,国产全能款扫地机器人凭借性能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例如,某国内领先厂商也在2季度出货量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厂商首次在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登顶。 出海风正劲,欧睿预计到2028年扫地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9.7亿美元。 对于中国厂商而言,短期内抢夺海外品牌市场份额以及中长期内与其他中国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渠道力和品牌力均至关重要,但产品力才是基石。 据IDC咨询介绍,未来扫地机器人产品性能的竞争重点将围绕解决清洁盲区所需的超薄机身、底抬升高度、越障高度等展开。同时,针对毛发缠绕问题,厂商也将在滚刷防缠绕技术、大吸力等方面持续进行差异化的产品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