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程晓华

相关博文
  • 热度 19
    2015-4-2 11:57
    3254 次阅读|
    3 个评论
    不懂“库存控制”您凭什么做CIO? 程晓华 2015-3-31 前几天跟我IBM原先的同事、当时的IT经理,现在深圳某上市公司做CIO的胡先生喝酒。席间他问我TIM项目做的怎么样,我说挺好啊,做了几家客户,效果都不错的。 他说他们公司现在不需要做库存控制,库存不是问题,公司CEO现在最头痛的是给客户出不去货的问题。 我说,那不还是个“库存控制”问题吗?什么叫库存控制?给客户出不去货,那叫库存控制?那恰好说明你没有做好库存控制!然后才导致“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不是这样吗? 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优化库存结构,降低呆滞库存,提高给客户的及时交付率,从而实现库存的有效周转。 提高及时交付率是实现降低库存的手段,同时也是库存控制的结果。 喔,他说,我还以为你做的库存控制项目就是帮客户一味地“压库存”呢。 我说,一味地压库存,你怎么压?强压?摁倒葫芦起了瓢? 企业的库存,就像你肚子里的大粪,强压那是要死人的!你只能是慢慢地揉!对企业也是一样,你只有打通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流程、组织架构,KPI,乃至IT支持系统,才有可能把库存给降下来,不是吗?出不去货,库存怎么可能降下来?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以尽可能最低的库存成本,达到最高的及时出货率,您连这个都不懂吗? 他说我以前是不懂,现在明白了。 我说那您以前这CIO是怎么做的?连这个“库存控制”的基本概念都不懂?CIO不懂“库存控制”,怪不得你们公司给客户出不了货呢! 他说, 给客户出不去货,管我什么事?那是供应链管理的事情! 我说,错!你还是不懂!库存控制,人人有责!连你这个CIO都不懂,可以想象,你们公司有多少人对“库存控制”有误解? 有一句话叫,IT是SCM(供应链管理)的enabler(使能、促成者),尽管库存控制是由供应链管理部门来具体负责,但如果整个公司的人,尤其是CIO都不懂的怎么配合供应链管理团队,这个库存控制还怎么做? 他说那你的意思是我这个CIO是混饭吃的? 我说差不多吧! 他说那我不跟你喝了!我要走!你总是瞧不起我(这个CIO)! 我说要走就赶紧的! 他扭头就走了! 过了不到5分钟,他又回来了! 我说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又回来了? 他说,我刚才到路边撒了泼尿,水位降下来了,我大脑也清醒了。 我说,那就继续喝吧!悠着点喝(=需求管理),没那能耐(=供应链管理能力)就不要喝的那么急,否则就会让尿(=库存)憋得你说胡话! 他说,嘿嘿,看来跟你喝酒还能学供应链管理呢!   小编注: 对库存控制有疑虑的情移步程老师早前的文章   库存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物料短缺”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 Web: www.chengxiaohua.com  
  • 热度 17
    2015-1-14 18:00
    2542 次阅读|
    4 个评论
    不要着急玩大数据 -      从TIM全面库存管理角度看数据 - 程晓华 2015-1-12 沸沸扬扬的“大数据(Big Data)”,把很多企业、很多人搞得魂不守舍,蠢蠢欲动,似乎只要一玩大数据,大家都可以发大财似的。 其实,你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很多企业,似乎还没有资格去玩什么大数据。 因为,“微数据(Micro Data)”、“小数据(Small Data)”你都还没有搞清楚,你去玩什么“大数据”? 那么,什么叫微数据呢? 说简单点,所谓的微数据就是你自己的数据(见附图第一层),如制造业普遍使用的ERP数据。很多企业,花了很多钱上了ERP,结果还是“不好使”,给客户及时交货率没有提高,呆滞库存还是数不清,库存周转率还是上不去,为什么? 很多人抱怨是上错了ERP,或者怪ERP功能不完善,更有甚者是把使用了多年的BAAN/ORACLE换成了SAP,结果呢?还是那个样儿! 这是为什么? 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没有与ERP有效结合是个很重要的原因,但ERP内部数据不准确,却是个重中之重的原因! 所以,我跟很多企业讲,其实你不需要这么昂贵的ERP,你花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的钱,用个金蝶K3或者用友的U8也就足够了,因为“一只拿着木头棒子的猴子,完全可以杀死一头拿着****(突击步*)的猪”(注: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我伟创力一个兄弟的发明),你信不信? 关键的问题是你先理清你的微数据。 微数据包括主数据(Master Data),如BOM数据,交易数据(Transactional Data),如收、发货的数据等等,但这些说白了都属于企业内部的数据,理论上是完全可控的,但你真正控制住了吗? 我的TIM审核、数据挖掘的12张表,基本都属于“微数据”的范畴,但又有几家企业能够比较完整地提取出来? 接下来才是所谓的“小数据”,见附图第二层。 小数据是指企业外部的,但是又是来自于合作伙伴的数据,如供应商的库存,客户的库存,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库存,客户的客户的库存。 这些数据基本上也是可控的,但前提是需要ERP之外的工具链接,如一些供应链管理协同软件,类似E2OPEN等等。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小数据,对很多企业来讲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我在审核很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发现一种我称之为“伪VMI”的现象。我的很多咨询客户的客户要他们做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但客户的客户每天用了他们多少东西,什么时间用的,用了多少,又不告诉人家,没有任何系统对接,只有等到财务月结的时候才产生个数据,准不准也不知道,这叫什么VMI?当然,“伪VMI”还包括让供应商被动地补货,这里就不多讲了。 小数据搞不定,又会直接影响微数据的准确性,反之亦然,于是就乱成了一锅粥。物流的三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被讲了多少年了,但最基础的信息流,也就是数据流都搞不清楚,又哪来的物流、资金流? 小、微数据乱了套,搞大数据又有啥用?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见附图第三层),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市场分析应该属于所谓大数据的范畴。如,你要研究电子元器件的价格、供应走势,你就必须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研究硅、镍、铜等基础原材料的市场情况;你要研究哪款产品好卖,你就要从大数据角度,研究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等等。 但问题是,你大数据研究的再好,你的小数据、微数据不给力,你不是该出不去货,还是出不去,该有的呆滞库存,你还还是有吗? 基础打不好,你即使能伸到“云”里去,又能怎么样呢? 从“微”到“小”,再从“小”到“大”,这是个规律啊!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 Web: www.chengxiaohua.com  
  • 热度 15
    2014-12-14 18:28
    1859 次阅读|
    0 个评论
    再论3C(ERP实施成功模型)之间的关系 程晓华 204-12-12 我前几天发布了一个所谓的“ERP实施成功3C模型”(http://www.chengxiaohua.com/h-nd-284-2_306.html ),其中,C1=Customer-客户,C2=ERP Consultant-ERP顾问,C3=Management Consultant-管理咨询顾问。在这个模型里面,我把C1比作患者,C2比作卖药的,C3比作医生,我的道理很简单,企业之所以想上ERP,就如同病人觉得自己需要吃药一样,否则,你闲的没事干了,有钱没地方花了,你去上什么ERP?但其实我们正常的做法是,人有病的时候是先去看医生,而不是先去抓药,但很多人却不是这样,往往是直奔药店而去,可能是为了省钱,也可能是不相信医生,或者从来没有见到过真正的医生。 之所以要“再论”,是因为以前的小文章太短,可能没有说明白意思,导致许多人的误解。 我本人在外企制造业做供应链管理多年 ,接触、审核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后来陆陆续续地在咨询界培训、辅导了很多制造业客户。我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直到现在,为什么还是跟20多年前,MRP刚刚进入国内的时候情况差不多,实施ERP(原先叫MRP/MRP-II)成功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这两年多,我自己做供应链管理咨询,扎扎实实地解剖(流程审核与数据挖掘)过几家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包括ERP应用,大的年产值几百亿,小的也有几个亿,中间从十几个亿到几十亿不等。 坦白地讲,个人感觉,我的这些客户都算是在供应链管理与ERP应用方面算是做的相对不错的了,至少,MRP基本上都可以跑起来,供应链管理组织与流程、KPI都初具雏形,有不少客户甚至还找过那些“大牌咨询公司”辅导过。 但即使这样,ERP应用水平还是差不少,一些基本的概念、逻辑的应用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去挖掘,在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灵活性上,与所谓的外企(我工作过的)比较,还是差不少,有很多“很多放在桌子上等着拿的钱”(摘自《供应链变革》,作者:J.保罗.迪特曼,苏铁军译),如库存周转率、及时交付率的提升,物流成本降低等等,还是没有捡到。 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我过去的经验,包括我经常接触的那些卖药的,当医生的,我个人的总结如下: 1.  药效被有意无意地夸大了。 即使好药如SAP/ORACLE,那说白了也只是个工具,之所以卖的贵,那是因为里面的确是有一些好的成分(管理思想),这个是绝对不能否认的。但这并等于,那些卖药的自己明白药里面那些好的成分是怎么回事。无论是那些跑腿的(ERP销售),还是那些所谓的顾问(ERP实施顾问,这里的C2),大多是吃过猪肉,但不知道猪是怎么跑的。所谓对症下药,在这里基本都是“照猫画虎”,看起来像,其实,不是一会事儿。 那些烂药就更不用提了,成分基本上都是玉米糊糊之类的东西,好的可能加点小米,但也没有多少营养,勉强用来充饥罢了。如同“中华鳖精”,能有多少鳖的成分在里面?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老妖儿可不是一天可以炼成的,刚孵化出来的小妖儿就是吃不了唐僧,这都是有数的。 2.  没有好医生(C3)。 改革开放之后,洋咨询在中国大行其道,刮走的钱财不会比当年八国联军掠走的少。应当说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至少我们中国人开始知道,钱这个东西,不仅仅可以用来买机器设备,买物料,还可以“买管理”。 但问题是,这些洋医生眼界太高,一般的企业看不上,其实说白了是,一般的老百姓养不起他们,他们只好去吃大户,几百万、上千万的项目他们也不一定看得上眼。   但结果可能是,本来是几毛钱就可以治好的病,他非要让你把钱花的吐血不可。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洋咨询都这样,但这需要你自己去判断其价值,否则就很容易被认为是“钱多人傻”。 至于民间“江湖术士”,这就更多了。 看这些年,披个白大褂儿就敢当医生,是个人就敢当顾问,教授也可以做顾问公司的老板,良莠不分,水平参差不齐,有治死人的,也有搂把钱就跑了的,什么样的都有。 所以,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来,好医生不多,有良心,又有水平的好医生就更少。 3.  患者本身的困境。 按理说,有毛病本身就已经是比较不幸的事情了,但现状是,你既要自己找好药,还要自己找好医生,否则你的毛病没法办。 按理说,你事先找个好医生,剩下的事情你就不需要管了,因为好医生可以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不一定非得是贵的药,合适就好。但我们可能往往是因为不相信医生,或者找不到好医生,所以干脆就自己去找药了,结果呢?所谓的好药也不一定能够治好病;如果不幸找到的是烂药呢?那就更倒霉了。 当然,找到好医生(C3)的前提是,患者(C1)要老老实实地告诉医生实际情况, 否则,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如果,卖药的(C2)还能够做到不夸大药的作用,老老实实地告诉你药的疗效,那就更好了。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 Web: www.chengxiaohua.com  
  • 热度 26
    2014-9-16 17:17
    1901 次阅读|
    5 个评论
    我眼里看到的全是库存 程晓华 2014-9-15 有很多学员不理解,说程老师您的课程为什么叫《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听了您的课才明白,其实, 所谓的“库存控制”不是单纯几个安全库存公式、订货点、MRP所能搞定的,所谓的“零库存”其实是骗人的把戏,库存控制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的事情。 那您干嘛不把课程的名字改的大一点?譬如叫什么“集成供应链管理与库存控制”?这是否能够更加吸引学员? 有咨询客户就说,程老师,看您的简历,说您只做“TIM全面库存管理”咨询,结果做了项目,才知道,您其实就是在帮我们整合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 …… 我说我从02年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到现在写了大概有200多篇文章,包括我的专著《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都已经出了3版了, 我就一直在给“库存控制”正名,但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误解。 第一,所谓库存控制 ,英语叫Inventory Control,它不是仓储管理,因为英语里面,仓储管理叫 Warehouse Management,它们有联系,但压根儿就不是一会事儿; 第二,库存控制也不是几个公式就可以搞定的 ,如所谓安全库存、订货点、EOQ(经济采购批量)等;也不是所谓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JIT(及时制交付),有人说是“零库存”可以搞定的,因为,这些东西都有个适应范围问题,不是可以随便玩的; 第三,库存控制是整个需求与供应链管理(Demand-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问题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优化组织架构(People),优化流程(Process),优化ERP(IT),合理设计KPI(Performance),并结合业界最佳实践(Practice),最终才能达到给客户及时交付(OTD),提高库存周转率(ITO),降低呆滞库存(EO)的目的; 在我看来,整个供应链,乃至整个需求与供应链链条(从客户的客户到供应商的供应商,再到你),大家玩的都是库存,我眼里看到的也都是库存。 这个观点也可以从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得到证明,见下图:       SCOR说无论是谁,你自己也好,你的客户也好,你的供应商也好,大家都在做5件事情,所谓PBMDR,P就是Plan,计划,B,就是Buy,采购,M就是Make,制造、生产,D就是Deliver,交付,R就是Return,退货。 你在计划什么?无非就是计划你需要多大的产能,需要买多少原材料,实际上你是在计划库存; 买来的原材料肯定是库存; 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是库存; 交付出去的产品其实无非就是把你的库存转移到了你的客户那里,或者把你的供应商的库存转移你那里,如此而已; 被你的客户退回来的东西,或者你退给供应商的东西,那肯定也是库存。 所以,我认为,正常的库存是这个链条的粘结剂,非正常的库存一定是你的流程出了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我定义我的咨询项目就是TIM,Total Inventory Management,也就是所谓的“全面库存管理”。我是从“库存”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供应链管理的所有问题,包括需求管理,计划管理,采购与生产管理,交付乃至物流管理,以库存为线索,整合整个需求与供应的链条,这个应该是没有错的。实践证明,有库存的地方,就是有问题的地方,多了是个问题,少了也是个问题,最终追求的是“正好”,也叫平衡(Balance),这永远是无止境的。 所以,有人一听说我是搞库存控制的,就说,那您不是搞供应链管理的?我们需要的是优化整个供应链体系,提升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绩效,那就等我们有了库存问题再找您吧! 我往往会说,您随便,这说明您还真是不懂供应链管理。 您的钱都在哪里? 那不都是在库存里面吗? 库存不仅仅是在您自己的仓库、车间里面,还在您的供应商那里,还在您的客户那里,还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面飘着的 …… 这就是为什么要做“全面库存管理”。 有人从成本的角度,或者从快速反应的角度看供应链,这没错,但你仔细想想,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归根结底都是一个库存问题。您的钱都在库存里面,呆滞、报废、现金积压,这都是成本。另外,没有一个合理的库存策略,您想做到所谓的快速反应,那也不可能,尽管我们不可能都是通过牺牲库存来做到快速反应,但没有库存您怎么反应?我们追求的不是所谓“零库存”,我们追求的是“平衡”。 前面说过,所谓的VMI、JIT,它都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不是所有的物料、所有的供应商都可以玩这个东西。 盲目地区搞VMI、JIT,结果要不就是搞死供应商,要不就是搞死你自己,最终搞的都很痛苦。 尽管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大客户”都在搞VMI,但那往往是典型的“以大欺小”,搞不长久的,因为我们玩的是“链条”,痛苦、幸福,都是通过这个链条来传递的,最终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羊(供应商)都被你玩瘦(不赚钱)了,毛的产量、质量也肯定上不去,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库存管理”,作为链主,你不仅仅要看好你自己的库存,还有你的客户的乃至客户的客户的库存,供应商乃至供应商的供应商的库存。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薄弱环节,都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的崩溃。 如果链条断了,现金流也就断了,利润也就没了,企业也就玩的差不多了。 总之,一句话,全面库存管理的精髓就是,死死抓住库存这个关键点不放,优化整个链条的库存,而不仅仅是局部的、你自己的那点东西。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 Web: www.chengxiaohua.com
  • 热度 38
    2014-5-26 10:40
    6711 次阅读|
    15 个评论
    作为一个没做过一天库存管理的“局外人”,听程老师的讲座有点小辛苦,因为程老师站的点比较高,专业名词连蹦;那没有库存控制经验的人就白听了?至少在我而言,还是很有收获的,因为程老师讲的都是他提炼出来的精华,可说是普适的理论——近乎于哲学范畴了。   没到场的朋友可以参阅附件中的程老师讲座PPT,也欢迎大家来谈谈你对库存控制的理解,以及对讲座的意见和建议。 (点此查看讲座现场图集: 2014.5.21《程晓华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讲座现场图集) 我最深的感触有3点: 1.你的老板比你蠢。 程 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这句话,常引起满堂哄笑,但我觉得程老师并不是在逗笑,他是认真的;他是在说,在具体的执行层面,你的老板并不如你——他可能不知道 某个料供应商的报价是多少,也不知道交付期多长;所以,你要在具体数据上糊弄他是很容易的,或者说,你也可以用这些信息去引导他的决定。但是,程老师在整 场讲座中还传达出另一个信息:你的老板之所以是老板,是因为如果他想,他就能跳离具体数据的表象直达事件的本质。比如程老师在伟创力时,为苹果供电源模的 例子。当时,程老师拿到一张逐步下降直至低位走平的需求预测表后就表示不妥——如果照这个需求表来看,这个产品已过了巅峰期开始走末路了,这与苹果那款产 品的市场反应大异。在调阅了相关数据后,程老师给出的结论是,需求预测确实出错了。 这个例子,也能说明如下两点程老师的论断。   2.说的、写的可能是假的,但数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撒谎的,大量的相关数据能揭示某些“秘密”。在这点上,程老师特别列出“全面库存管理审核10大流程”及“全面库存管理审核12 张表”(讲座ppt的1213页)。   3. 做管理者就如放羊。如果有不安分的羊脱离队伍走偏走岔了怎么办?一鞭子把它抽回队伍中去——也就是说,管理者要把控流程,制定好后,有不照章走的就要及时 调整让一切重回正轨就好。就如上述例子,管理者不应该把时间用于做需求表,只需要在发现不对后去检查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调整好让流程再次执行起来就可以 了。   下边整理一下最后的QA环节笔记。听众提问的多是具体操作的问题,个人感觉,程老师是希望大家都能多思多想,学会从具体事物中透看本质的。   有没有通用的判断呆滞料的法子?关键指标是什么? 伟创力的呆滞料是看EO,比如以90天为限,目前有此料100K,90天内只会消耗60K,那么,多出的40K就是呆滞料。评估的重点在于呆滞金额占总数的比例,各公司可视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合理的标准值。 注意几点: a.呆滞料是在某个时点上来说的。即使在持续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个时间节点上,未来90天内的(存量+进量-消耗量)0,就可以判为有呆滞料,必需进行调整。 b.预防的关键在于需求预测,但呆滞料无法完全避免,尤其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末期,当产品/项目停止(EOL)时就完全变成滞料。只能通过尽量贴近真实需求的需求预测来减少呆滞料的生成。   谈谈需求管理。 需求只有两点:预测和订单。程老师笑言,这两者有没可能不变?如果真能不变,那你的饭碗就没了。那怎么能更准确呢?程老师用他曾讲过的修正客户所做的350K需求为250K来说明,对产品和流程的熟悉以及大量相关数据支持,就可以做出最接近真实需求的预测。 另外,程老师还抨击了下所谓的“零库存”:水平不够不要奢想“零库存”。零库存是要看具体情况的:有些供应商完全不懂啥叫VMI,你逼着他搞,只会把他玩死,问题是,玩死他你也不落好;有些产品也不适合玩零库存,需求波动那么厉害,玩零库存就是找死。   中小型企业,资源不足时,如何组建合理的架构?(讲座ppt的18页,程老师提出3P管理的组织架构) 不在乎企业规模,而在于企业的选择,你可以选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可以不这么做。同时,你可以选择让1人多角色(比如,1个人既可以是Demand Planning,同时还可以是Production Planning和Materials Planning.)   如何快速评价呆滞物料控制情况? 讲座ppt的13页TIM的12张表。另外,这12张表是1个系统,要结合起来看。特别注意的是,单从流程上找问题是很难抓住真正问题的。 程老师在这里还提到,供应链是没法做guarantee的,这也就意味着,你会不断地出错。那高层(比如程老师当时做供应链总监时)要做的事,就是不断地审核手下交来的报告,再对照各种相关数据,预防供应链出错,造成停线之类的情况。程老师自称这么多年来,他没有打电话给供应商追过料,还讲到一个例子:有次他在外国出差,老板电话追他,说某款料缺了,给客户的交期可能赶不上了,并说他已经给供应商打过电话追料了,让程老师也催催供应商。程老师反问老板,那你打了电话后来料了吗?!程老师认为,功夫应该放在预防上,如果还是出现了缺料,追逼供应商也是没用的。当然,能做到这一步,你得对供应商的情况十分了然。   分销商该如何给引进的新产品/产品线做需求预测?客户订单不确定,不备货可能会死,可是备货可能死得更快,怎么办? 代理和生产其实类似。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PLC)。你说的就有如生产的RD阶段,坦白来讲,从供应链角度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束手无策,比如新引进的是产品A,这个产品不会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它的出现一定是为了替代B(其它品牌)或C(上一代),所以,最好的参考就是B或C的PLC曲线。   BOM单需求外的损耗该备多少? 首先看产品,比如电容电阻的损耗肯定会高些。另外,其实原则上损耗是不允许备的,前提是你的需求是否是连续的。如果你的需求是不连续的,做一单就是一个EOL,这时是last buy了才备。备多少要看:平常的盘点、数据统计,最重要的是产品的可用性ability,如果可用性差的话,自然要多备。(此处理解不到位,盼有朋友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