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点对点传输

相关博文
  • 热度 5
    2016-6-22 11:17
    1421 次阅读|
    3 个评论
      我们是生产电线电缆设备的公司。以前在制作绞线机时,机器控制采用集电环传输,进行内外两个PLC之间的通讯,进行PLC之间的数据交换。 两个PLC,一个安装在有旋转绞弓的船体上(内部PLC),一个安装在机器外的控制柜内,早先方案是PLC间的通讯连接线通过集电环碳刷传输进旋转绞弓内的PLC。现在生产使用中发现此种传输方式不稳定,通讯滞后现象也很严重。控制系统从主轴上读取设备运行参数时,传统的方式也是通过电滑环进行数据传输,由于电滑环是随着主轴高速旋转,磨损问题不可避免,需要频繁更换,从而导致生产停机,损失巨大。 现在我们想改为无线方式进行PLC间的通讯(三菱FX3U系列PLC),不知有没有适用于绞线机的这种通信方案?
  • 热度 2
    2016-6-4 08:56
    4117 次阅读|
    0 个评论
      【需求描述】我想询支持MODBUS通讯的无线远传装置。通讯的2个设备均是三菱FX3U型PLC ,只是距离远,直线距离约500米,不好拉线。   【硬件准备】① 先准备2个FX3U-485ADP-MB模块;               ② 再准备2块DTD435MC三菱PLC专用无线数据终端;   【编程准备】① 开发环境采用三菱PLC的Development或者WORKS2;           ② 熟悉相关寄存器的功能,【M8411】MODBUS通讯设置,【D8420】通讯格式设定,【D8421】通讯协议设定等等。               ③ 需要下载《三菱PLC的无线通讯Modbus例程说明》的朋友可以留言,或者通过Q598075900索取源代码及《三菱PLC的MODBUS_RTU通讯详解》。   【方案说明】http://www.dataie.com/jszxshow253.html
  • 热度 22
    2014-6-9 17:24
    1207 次阅读|
    0 个评论
        PTN(分组传送网,PacketTransport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   PTN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具备丰富的保护方式,遇到网络故障时能够实现基于50ms的电信级业务保护倒换,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OAM),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美OAM体系,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灵活提供SLA等优点。   另外,它可利用各种底层传输通道(如SDH/Ethernet/OTN)。总之,它具有完善的OAM机制,精确的故障定位和严格的业务隔离功能,最大限度地管理和利用光纤资源,保证了业务安全性,在结合GMPLS后,可实现资源的自动配置及网状网的高生存性。   典型技术   编辑就实现方案而言,在目前的网络和技术条件下,总体来看,PTN可分为以太网增强技术和传输技术结合MPLS两大类,前者以PBB-TE为代表,后者以T-MPLS为代表。当然,作为分组传送演进的另一个方向——电信级以太网(CE,CarrierEthernet)也在逐步的推进中,这是一种从数据层面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多业务承载的改良方法,相比PTN,在全网端到端的安全可靠性方面及组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典型技术比较   PTN可以看作二层数据技术的机制简化版与OAM增强版的结合体。在实现的技术上,两大主流技术PBT和T-MPLS都将是SDH的替代品而非IP/MPLS的竞争者,其网络原理相似,都是基于端到端、双向点对点的连接,并提供中心管理、在50毫秒内实现保护倒换的能力;两者之一都可以用来实现SONET/SDH向分组交换的转变,在保护已有的传输资源方面,都可以类似SDH网络功能在已有网络上实现向分组交换网络转变。   总体来看,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在电信级承载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在设备数据业务承载上成本相对较低。标准方面,T-MPLS走在前列;PBT即将开展标准化工作。芯片支持程度上,目前支持Martini格式MPLS的芯片可以用来支持T-MPLS,成熟度和可商用度更高,而PBT技术需要多层封装,对芯片等硬件配置要求较高,所以逐渐已经被运营商和厂商所抛弃。目前T-MPLS除了在沃达丰和中国移动等世界顶级运营商得到大规模应用之外,在T-MPLS的基础上更推出了更具备协议优势和成本优势的MPLS-TP(MPLSTransportProfile)标准,MPLS-TP标准可以在T-MPLS标准上上平滑升级,可能成为PTN的最佳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