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2024-9-23 14:55
348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24年9月23日 环洋市场咨询机构出版了一份详细的、综合性的调研分析报告【全球汽车水泵行业总体规模、主要厂商及IPO上市调研报告,2024-2030】。本报告研究全球汽车水泵总体规模,包括产量、产值、消费量、主要生产地区、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同时分析汽车水泵市场主要驱动因素、阻碍因素、市场机遇、挑战、新产品发布等。报告从汽车水泵产品类型细分、应用细分、企业、地区等角度,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包括产量、产值、均价、份额、增速等关节指标,历史数据2019-2023,预测数据2024-2030。 调研机构:Global Info Research汽车及交通研究中心 报告页码:160 汽车水泵是汽车发动机上用来输送水来冷却发动机的泵。本报告涉及两种正在使用的汽车水泵。水泵在旋转时利用离心力将流体输送到外部,从而不断从中心抽出流体。泵的入口位于中心附近,因此从散热器返回的流体会撞击泵叶片。泵叶片将流体甩到泵外部,然后流体可以进入发动机。 根据本项目团队最新调研,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水泵产值达到4339百万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4%。 汽车水泵市场的发展受到全球汽车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尤其是在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随着汽车产量的增长,对水泵等基本部件的需求也在增长,水泵对于维持发动机温度和防止过热至关重要。此外,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在内的更省油、更环保的汽车趋势正推动制造商开发先进的水泵,以提高冷却效率并支持发动机性能。 汽车水泵市场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向电动汽车 (EV) 的转变,电动汽车通常使用可能不需要传统水泵的替代冷却系统。这种转变对传统汽车水泵的需求构成了长期威胁。此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和为满足严格的环境标准而不断增加的监管压力正在推高生产成本。制造商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 全球汽车水泵(Automotive Water Pump)主要厂商有Aisin Seiki、KSPG AG、Bosch和西泵股份等,全球前四大厂商共占有大约35%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水泵市场,占有大约30%的市场份额,之后是欧洲和北美市场,二者共占有接近35%的份额。 根据不同产品类型,汽车水泵细分为:机械水泵、电动水泵 根据汽车水泵不同下游应用,本文重点关注以下领域:乘用车、商用车 本文重点关注全球范围内汽车水泵主要企业,包括:Aisin Seiki、KSPG AG、Bosch、西泵股份、Continental、Gates Corporation、GMB Corporation、ACDelco、富奥汽车零部件、京龙汽车配件、US Motor Works、Edelbrock、东风汽车零部件、隆基集团、Jung Woo Auto、Rheinmetall Automotive、弗迪、Hanon Systems、三花汽零、Valeo、东南电器、深鹏电子、MAHLE、飞龙股份、威晟科技、银轮股份、玉环鸿泽汽车泵业 本报告主要所包含以下亮点: 1.全球汽车水泵总产量及总需求量,2019-2030,(台)。 2.全球汽车水泵总产值,2019-2030,(百万美元)。 3.全球主要生产地区及国家汽车水泵产量、产值、增速CAGR,2019-2030,(百万美元)&(台)。 4.全球主要地区及国家汽车水泵销量,CAGR,2019-2030 &(台)。 5.美国与中国市场对比:汽车水泵产量、消费量、主要生产商及份额。 6.全球主要生产商汽车水泵产量、价格、产值及市场份额,2019-2024,(百万美元) & (台)。 7.全球汽车水泵主要细分类产量、产值、价格、份额、增速CAGR,2019-2030,(百万美元)&(台)。 8.全球主要应用汽车水泵产量、产值、价格、份额、增速,CAGR, 2019-2030,(百万美元) & (台)。 章节内容概要: 第一章、汽车水泵产品定义、产量、产值、价格趋势、生产地区及规模、市场驱动因素、阻碍因素、行业趋势 第二章、全球汽车水泵总体需求/消费分析、主要消费地区的销量及预测 第三章、全球汽车水泵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包括主要厂商的产值、产量、价格、厂商排名及集中度分析、产品布局及区域分布、竞争环境、进入壁垒、竞争因素、潜在进入者、未来产能规划、行业并购 第四章、全球、美国及中国汽车水泵的产值、产量、份额分析以及主要厂商产量、产值及市场份额的研究 第五章、不同产品类型的汽车水泵产量,产值,价格等分析 第六章、不同产品应用的汽车水泵产量,产值,价格等分析 第七章、深入分析汽车水泵企业基本情况,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产量,均价、产值、毛利率及市场份额,最新发展动态,汽车水泵的优势及不足 第八章、汽车水泵行业产业链分析,包括汽车水泵核心原料,原料供应商,中游分析,下游分析,生产方式,采购模式,销售模式及渠道,代表性经销商 第九章,报告研究结论 第十章、附录,研究方法及 研究过程及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