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收入

相关博文
  • 热度 37
    2020-8-14 10:41
    3608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电子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为何差距如此之大?
    当今,依靠国内庞大的用户群,中国站在了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前列,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关人才必定炙手可热。传统制造业与之相比,其实无论软件硬件,跟互联网行业都要差一个档次。问题是传统制造业内部,软件的发展也也要好于硬件;因而在大多数人看来,软件工程师相较于硬件工程师,也更加受人青睐,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者工作职责的不同。 硬件工程师主要负责电路分析、设计;并以电脑软件为工具进行PCB设计,待工厂PCB制作完毕并且焊接好电子元件之后进行测试、调试。其中硬件工程师需要有良好的手动操作能力,能熟练读图,会使用各种电子测量、生产工具。 软件工程师主要负责单片机、DSP、ARM、FPGA等嵌入式程序的编写及调试。FPGA程序有时属硬件工程师工作范畴。而软件工程师除了需要精通电路知识以外,还应了解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型号、用途,精通单片机开发技术,熟练各种相关设计软件,会使用编程语言。 其次,根据在职友网收集到的软件工程师与硬件工程师的薪资数据显示—— 两者之间的薪资水平相较之下,区间在10K-15K的人数占比都是最高的,其次为区间在15K-20K的范围也均是占份额第二。 因而,在双方各方面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只要自身有足够的能力,不管是硬件工程师还是软件工程师都能争取到高薪的机会,并不单纯只有软件工程师的薪资略高一筹。 然而,尽管数据表明,双方的收入差距并不大,但还是有很多声音在说——软件工程师比起硬件工程师,更有发展前景,到底两者间的差距是在哪里呢? 回报周期的影响 如今的市场环境,专心做硬件搞研发的企业并不是很多,大多数的公司都选择去外面购买别人的产品,然后回来抄板。这比起搞一个专门的硬件研发团队,更加省时省力,也更节约公司成本。加上国内企业从事高端制造业的较少,对硬件技术水平的需求也不高。而且,硬件研发投入资源远大于软件研发,研发周期远远高于软件,导致大多数人选择投奔软件的工作。 元器件的集成度日渐趋高影响的结果 在各方面技术日益成熟,趋于完善的前提下,IC制造商差不多把用户当“傻瓜”看待了,恨不得芯片周围一个RC都没有,用户无需懂电路,直接上电就有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在早期的智能手机中应用处理器,基带modem,射频单元,音频单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块都是分立的;但现在满眼都是集成了各个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块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设计在这时的作用只是应用,别犯错,整机射频音频EMC性能把住关就OK了。当然肯定也没这么简单,但不可否认这样给硬件设计留出的发挥空间少之又少。电子工程师不用搭建过多逻辑电路,产品开发复杂度降低了,不同产品可以选用同一种芯片,单一采购量加大单价也下来了。需要的人力也减少了。 科技产品迭代快 当今经济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科技产品的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市面上的产品也不需要过多精良的设计就能推向市场,获得利益;同时能节约工时和人力的成本,达成效率跟收益两全的结果,这个局面是资本层面所喜闻乐见的。因而,这个环境下,硬件设计师对产品进行过多的硬件设计,反而会招到上级的反对,不认可。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初创互联网公司起步做的都是与软件相关方向的。一般来说,几个人聚一起,其中一个有点子,一个有技术,然后再找几个合伙人,几台电脑,就可以开干创业了。当今的APP,Web等开发都离不开几个码农来开发。而未来诸多产业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大数据都才刚起步等等,对软件工程师的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多。 那么,相较于软件工程师,被人不大看好的硬件工程师,它的出路在哪里呢,职业发展是怎么样呢? 种种迹象表明,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的门槛远比成为一名硬件工程师的低很多,而且找到薪水待遇不错的工作几率也比硬件工程师高。 如果,有想法希望通过软件工程师的身份混到个饭碗的人,一般自身下点功夫,学好两门语言,学好常用的数据结构,刷点题,基本上就能找到薪水可观的工作岗位了。 但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硬件工程师,不是科班出身的你,也没有去学好几门模电数电信号逻辑设计的课,没有在学校实验室里自己焊点电路做实践,连简历都不知道写些什么,发不出去。 一般来说,软件工程师大多是吃体力,而硬件工程师大部分时候是吃积累的经验和实践。从这个角度来看,硬件工程师对比于软件工程师,带有自身工作性质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小结 小编认为,虽然未来短暂的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渠道,会延伸增长出更多的软件工程师职位需求;但同时,也会导致在未来能“码农”的人才呈爆炸式增长。 其实,不管产品多自动化,软件最终还是离不开硬件的承载。因此,不管是软件工程师还是硬件工程师,在未来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存在。人才的需求失衡,或许只是因为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带来的副作用,但在未来物联网的技术一旦落地成熟;而大量的智能家居,智能消费品,仍然需要大量的硬件设计,毕竟软件产业毕竟还是依靠硬件。 而如何设计低功耗,高稳定性,能够承载大吞吐量计算量的硬件,也是未来发展对于这个产业的可预见的挑战。毕竟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视觉处理等领域是很吃硬件计算量的。 因而,对于正在从事或者即将从事硬件工作的你,要思考的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应是如何去充实并提高自己专业上的能力、技术等方面。 毕竟时代在变,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
  • 热度 3
    2020-1-19 17:42
    2065 次阅读|
    2 个评论
    是不是加上经济这俩字更抓眼球一点, ^_^ ,确实是经济状况的总结,经历了一个过山车一样的 2019 ! 总结 2019 的话,还得先拿 2018 铺垫铺垫。 2018 年,手头紧,需要还车位钱,加上公司效益不景气,收入方面没有太多增长,转而尝试工作之外的其他赚钱方式。年初的时候听说了比特币,各种渠道加了一些币友,置办了 POS 机,疯狂申请信用卡,信用卡额度超过了 60W 。 准备好了,发车! 3 月份的时候入手了一些 EOS ,被疯涨的趋势冲昏了头脑,持续买入了 1 个月,期间还入手了其他一些山寨币,比如当时热门的、和世界杯竞猜相关的一些币,总共投入约 7W ,到 2018 年五一的时候收益已经超过百分之百。然而币圈是残酷的,资本是没有人性的,韭菜之所以被称为韭菜也不是没有原因的,不相信会跌,总觉得还能涨,做着暴富梦。在下跌的时候我仍然在加仓,加仓到 20W 出头,到 7 月份已经承受不住,忍痛割肉卖出,损失超过 50% 。赔急眼的我成了一名赌徒, 7 月份的时候用手头的全部资金押宝买入了一个在火币独家发行的山寨币(以下简称 C 币),幻想着靠上市前几天庄家的猛拉回本。独家发行,又是专门割韭菜的字眼,我再一次被资本收割,除了大跌之后一两次资本的欺骗性拉盘之外,买入之后就持续下跌,但我也一直没有放手,从我买入的高点到 18 年年底的最低点,缩水了 40 倍。期间我的工资都交给对象保管,刷卡的手续费都是从我自己的生活费里挤, 12 月 30 日还清了车位钱。 双线作战, 18 年 6 月份,跟随着总书记的脚步,我入手了一些股票,股票 18 年总体盈利约 25% ,但投入金额不多,回报周期也比较长。 19 年初,看着 excel 表里信用卡欠的 20 多 W ,我冷静分析了下,现在没有其他渠道可以回本,信用卡的账单可以来回倒腾,每月也就 1000 的手续费,不着急还了,关键是着急也没办法 ^_^ 。一年来,对币圈、资本、大盘逐渐有了概念和一些认识;对于 C 币,也一直都在关注,没有放弃, C 币的周报一直在发,运营团队的每周直播也在坚持,最起码表面工作还在持续,所以我决定继续刷卡、继续加仓!再一次赌博!与其认栽,不如在低价的时候再买一些,拉低成本价。这一次我控制了额度,制定了买入卖出计划,并打算严格遵守。再次投入约 4W ,用了几天的时间分批买入筹码,成本价降低为最初的 1/6 。 19 年 5 月份,公司的年终奖发了,出乎意料,加上项目奖比我前几年年终奖的总和还要多! C 币也在 6 月份迎来了爆发!这一波操作真是没看懂,猝不及防,措手不及。 C 币的价格几天之内涨到了我成本价的 3 倍,也就是说收益到了 200% ,将近 50W !但我再次被冲昏了头脑,幻想百 W ,拒不出手!我对象坐不住了,一直劝我卖出去,在几天的持续下跌之后,我投降了,分批卖出,最后收益约 60% 。虽然后续又有一些涨幅,但也逃不出一跌到底的命运,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C 币又接近 18 年的最低价了。 从 18 年的负债 20 多 W ,到 19 年有一些存款,有点像在做梦! 2020 年,公司在蓬勃发展,眼看着收入上会有提高,但币圈、股市仍在向我招手,我还有点蠢蠢欲动。我是幸运的,能从泥潭中走出来,会不会再次陷进去,我不知道。听说过暴富的故事,也听过家破人亡,现在还没想清楚, 可能到一个点,我还会入手! 几个有意思的事,发年终奖之前,老母亲给我打电话说她做梦梦见好大一片水,水就是财,结果没几天就发了一笔出乎意料的年终奖; 18 年赔很多的时候,对象在家里哭,我好劝歹劝总算是劝住了,为了不让对象过多担忧,不影响她自己繁重的学业,我强迫自己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有后来的回本甚至收益!对象本来就很节俭,吃货一个,其他的都没太多要求,也比较有小家庭意识,不会随便给她娘家钱 ^_^ ,让她攒着钱感觉比较踏实,比我自己拿着还放心,妥妥的。
  • 热度 19
    2014-10-13 16:04
    966 次阅读|
    0 个评论
      种族多样性是近来美国各大科技公司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但最新出炉的一些研究报告显示,科技产业在不同种族的收入方面存在严重的歧视问题。     在高科技产业里,西班牙裔、亚裔和黑人从业者并不能得到和白人同等的收入或报酬。     来自美国经济研究所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就职于科技公司的西班牙裔员工比非西班牙裔员工平均每年少挣16353美元。     而在电脑程序员、软件开发者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位上,亚裔员工平均每年比白人员工少挣8146美元,黑人员工比白人员工每年少挣3656美元。     完成这份研究报告的高级调研分析师妮可·克雷斯伯格(Nicole Kreisberg)表示:“这份报告告诉我们,种族和肤色与收入水平直接挂钩,而且影响很大。单单地提升种族多样性是不够的,我们还得考虑收入的问题。”     这份研究报告将学历、职位、年龄、地理位置、性别、国籍、婚姻状况等因素都考虑在内。     美科技公司研究报告:种族决定收入问题严重     而最近各大科技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硅谷最大的那些科技公司中缺乏黑人和西班牙裔员工,女性员工数量也很少。     即使黑人或西班牙后裔成功进入这些科技公司,他们往往也与加薪或提拔无缘。     现年29岁的拉克尔·贝莱斯(Raquel Velez)就职于开源软件公司NPM,是一位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她曾就职于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顶级高校研究所,这也为她的简历增色不少。     对于西班牙裔员工在科技公司获得较少薪酬的研究结果,贝莱斯一点都不奇怪。     贝莱斯表示:“不仅因为我是西班牙后裔,而且我还是女的,所以我不得不付出他人四倍的努力才行。”     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什么?答案是人们内心那种无意识的偏见。     卡普尔社会影响研究中心的主管弗蕾达·卡普尔·克莱恩(Freada Kapor Klein)表示:“招聘环节中的每一个节点都隐藏着细微的偏见。简历上的名字、性别以及种族都会影响到招聘者,也会在协商他们的薪酬时产生影响。”     硅谷的这些科技公司们表示,他们将仔细研究同等薪酬等一系列问题。     Twitter负责多样性和包容性事务的副总裁杰尼特·范·胡赛(Janet Van Huysse)表示:“我们会定期查看员工多样**表,以了解近况,锁定潜在问题,并制定一个解决方案底限。在雇员数据方面我们将变得更加透明,广开言路,在招聘和提升环节更加严格。”     以往研究者往往更关注男女收入平等这一问题。     专注于黑人和西班牙裔科技员工的研究者劳拉·魏德曼·鲍瓦斯(Laura Weidman Powers)表示:“女权运动使得男女收入不平等问题为大众所知,男性收入1美元时,女性却只能拿到78美分。但来到种族方面,人们知道的就很少了。”     让克雷斯伯格感到困惑的是,亚裔员工在科技公司往往占据不错的职位,但也一样存在收入差距问题。     她认为,出于种族和文化方面的差异,亚裔员工往往对协商薪酬感到不适应。此外,白人高管和员工协商起薪和涨薪幅度时,也会因肤色和种族而产生差异。     对于一个号称能让任何聪明努力、志向远大者取得成功的行业而言,在种族、性别、国籍和阶层上的歧视无疑是一种打脸的行为。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管理副教授埃米利奥·卡斯特拉(Emilio Castilla)日前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企业管理层在提升员工时,往往有严重的歧视倾向,更愿意为男员工提供奖金和升职奖励,而不是表现同等优秀的女员工。     他最近对一家私有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女性、少数族裔及非本土出生的员工拿到的奖金要少于同等表现,同样职位,同样部门的男性白人员工。 (经理人分享)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是:icjxc520 微信二维码:
  • 热度 57
    2011-4-6 13:46
    13890 次阅读|
    31 个评论
    说起收入“万元”,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坎。想象一下在以前,如果你是个万元户,不知道要受到多少人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般的敬仰;而在现在,如果你月入万元,这样的工作不晓得多少人挤破脑袋想去凑热闹。 就连那些网站上、路边电线杆上的招聘小广告都华丽丽地用“月入上万”作为噱头,可想而知,这月入上万,对于许多小老百姓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美好归美好,憧憬归憧憬。不属于自己的始终都像是海市蜃楼之外的远方风景。而当有好事者将月入万元的这些人的最高要交多少税,给你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再对这月入万元有太多的向往了。 这些可能是闲的发慌的网友最新“研究成果”,这份“研究成果”却让人哗然,并在网上被众人争相转载引发关注。 这个成果如下: 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3800元,剩62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 这似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随后专家们的更权威的算法,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月入万元,交了税之后,已去一大半。老实说,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除了直接的税负之外,如果再加上间接的税负,不管是月入万元,也或者月入几个K的,能剩下的也不会有多少。 降低税负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之前两会上的焦点话题。只是,这样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更何况说降低间接税的比重了。要知道,现行税制体系中,直接税的占比低而间接税占比高,两者间的配置极不均衡,应该逐步增加直接税比重。 我们看到太多诸如“幸福”与“幸福指数”这样的字眼,只是,真正的幸福该体现在什么地方?是各地的GDP里头?显然这远远还不够。而在另外一方面,当我们缴纳了应该缴纳的税负之后,我们是否能够平等地享受着该享受的权益,比如,我在深圳纳税了,我们的小孩上学、就业、住房等等所有的一切,是否也该平等呢? 月入万元,我们离我们的“幸福”更远了……    
  • 热度 21
    2011-4-6 12:05
    1779 次阅读|
    1 个评论
    说起收入“万元”,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坎。想象一下在以前,如果你是个万元户,不知道要受到多少人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般的敬仰;而在现在,如果你月入万元,这样的工作不晓得多少人挤破脑袋想去凑热闹。 就连那些网站上、路边电线杆上的招聘小广告都华丽丽地用“月入上万”作为噱头,可想而知,这月入上万,对于许多小老百姓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美好归美好,憧憬归憧憬。不属于自己的始终都像是海市蜃楼之外的远方风景。而当有好事者将月入万元的这些人的最高要交多少税,给你算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时候,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再对这月入万元有太多的向往了。 这些可能是闲的发慌的网友最新“研究成果”,这份“研究成果”却让人哗然,并在网上被众人争相转载引发关注。 这 个成果如下: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3800元,剩62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全部消费,需要为 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这似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而随后专家们的更权威的算法,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月入万元,交了税之后,已去一大半。老实说,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除了直接的税负之外,如果再加上间接的税负,不管是月入万元,也或者月入几个K的,能剩下的也不会有多少。 降低税负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也是之前两会上的焦点话题。只是,这样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更何况说降低间接税的比重了。要知道,现行税制体系中,直接税的占比低而间接税占比高,两者间的配置极不均衡,应该逐步增加直接税比重。 我 们看到太多幸福与幸福指数这样的字眼,只是,真正的幸福该体现在什么地方?是各地的GDP里头?显然这远远还不够。而在另外一方面,当我们缴纳了应该缴纳 的税负之后,我们是否能够平等地享受着该享受的权益,比如,我在深圳纳税了,我们的小孩上学、就业、住房等等所有的一切,是否也该平等呢? 月入万元,我们离幸福更远了……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