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4
2008-2-15 17:16
5076 次阅读|
5 个评论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也不例外。 对采购方而言,选对合作伙伴很大程度上决定VMI的成功与否。在VMI下,采购方实际上把物料管理职能分包给供应商。如果供应商因为管理水平、财务状况、员工素质等没法很好履约,采购方就面临着断料危险。在国外,有些VMI计划就因此而中止。采用VMI时间长了,采购方丧失物料管理资源、能力(例如原来的人员转移到别的部门去了)。一旦中止VMI,重新配置人员,资金预算可能是个问题。 VMI下,采购方对参与供应商的依赖度更高,因为VMI一般会整合供应商群,只选择综合条件最好的一个或几个。那么,一旦VMI供应商出现绩效问题,启动后备供应商可能较慢,采购方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独家供货的情况下(因为独家供货可能是有些供应商参与VMI的条件)。 成本方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VMI供应商在做更多的事,承担更高的风险,自然要求得到回报,要么是合同中载明付相应款项,要么是提高单位售价。强势采购方可能对两者都不认可,那供应商就只有在日后新产品价格上做文章,或者通过增加销售额来扯平。值得注意的是,合作时间长了,采购方对供应商的价格敏感度会降低(要不怎么说熟客的生意好做),尤其是长期与为数不多的几个供应商做生意,采购方对市场价格并不一定了解,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供应商有利。“无利不起早”,供应商应该得到他们的一份。但是,承担计算过的风险,知道这些与否,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采购方的水平。 再就是商业机密。VMI供应商与采购方密切合作,对采购方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了解较多。这些供应商也往往与采购方的竞争对手做生意。一旦商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可能对采购方带来损失。合同、保密协议等作用有限,没法杜绝这些。关键是互信。只有在互信基础上,信息通道才能流畅,VMI的优势才能体现。采购方要营造双赢关系,让供应商成为VMI的受益者,一损俱损,这样减少供应商泄密的动机。再就是对供应商各阶层人员的培训,让他们认识到哪些信息是商业机密。不要假定是所有的人认识都一样,尤其是基层人员。 读者中有熟悉VMI问题的人,请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