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德鲁克

相关博文
  • 热度 18
    2019-11-12 18:48
    226183 次阅读|
    6 个评论
    在从事研发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项目管理,关于项目管理这一名词起源于西方,据说是为了在备战的过程中加快战备的生产效率而产生的。在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进程中,肯定也应用了很多项目管理的方法,要不然我们的祖先怎么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文化遗产呢。当然纵观中外项目管理不断应用发展的过程中,前人也总结出了很多的方法,其中著名的彼得德鲁克项目管理大师就是非常有权威的项目管理专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著作非常多,观点独特,总结了很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其中一个观点对我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他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往往不是找到对的答案而是问出正确的问题,他的意思从收集需求的角度来说就是需求一定要确认好。只有把目标定正确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返工。他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类型,缺少有效性的管理者也同样有不同的类型。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无效的管理者之间,在类型方面、性格方面及才智方面,是很难加以区分的。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既然是一种习惯,便可以学会,而且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五项主要习惯: 1. 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丝毫没有弹性,无法调节、无法贮存、无法替代。时间一去不复返,因而永远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费时间,因此,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珍惜并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这包括三个步骤 : 记录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础。 2. 注重贡献和工作绩效,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 " 贡献 " 是指对外界、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贡献。一个单位,无论是工商企业、政府部门,还是医疗卫生单位,只有重视贡献,才会凡事想到顾客、想到服务对象、想到病人,其所作所为都考虑是否为服务对象尽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视组织成员的贡献,并以取得整体的绩效为己任。 每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三个主要方面的绩效 : 直接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才开发。企业的直接成果是销售额和利润,医院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 ; 价值的实现指的是社会效益,如企业应为社会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 ; 未来的人才开发可以保证企业后继有人。一个组织如果仅能维持今天的成就,而忽视明天,那它必将丧失其适应能力,不能在变动的明天生存。 3. 善于发挥人之所长,德鲁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应注重用人之长处,而不介意其缺点。对人从来不问 " 他能跟我合得来吗 ?" 而问 " 他贡献了些什么 ?" 也不问 " 他不能做什么 ?" 而问 :" 他能做些什么 ?" 有效的管理者择人任事和升迁,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 4. 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领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他认为,有效性的秘诀在于 " 专心 " ,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 " 先其所当先 " ,而且 " 专一不二 " 。因为要做的事很多,而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总有许多时间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于设计有效的工作秩序,为自己设计优先秩序,并集中精力坚持这种秩序。 5. 有效的决策,他认为,管理者的任务繁多, " 决策 " 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务。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套系统化的程序,有明确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骤。一项有效的决策必然是在 " 议论纷纷 " 的基础上做成的,而不是在 " 众口一词 " 的基础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做出的决策都是重大的决策。
  • 热度 20
    2013-11-5 14:45
    148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如何走出“套中世界”?       我们人人都是套中人,虽然现实中没有文学里那么极端,但我们或多或少都沾上了“套中人”的习性:面对变化的世界,我们习惯用原来的观点经验来看对事物,钻进过去经验的套中;把自己装进一个可以安慰麻痹自己的套子里,给自己一些意念庇护……       前段时间,关于“局外人”和“套中人”的博文反响不错,身边很多人也觉得自己有这类毛病,不知怎么改。或许 “空杯理论”、“清杯心态”,可为大家指点一二。  “Forget  it”即 “for  get  it”     英文的词句有时候很有意思,分割重组之后可能微言大义。比如“Forget it”,原意是“忘记”,而把它稍微改动,“for get it”,意思就变成“为了得到它”,也就是说“忘记”是“为了获取”,这里边甚至包含某种东方 “舍与得”的禅意。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是学习比较难还是忘却比较难?”     大部分人在一开始的答案都是:学习比较难,忘却比较容易。     而事实却相反,最难的不是让人们接受新思想,而是使他们舍弃旧观念。现实中很多人走进经验的套中,其原因就是“忘不了”、“放不下”,死抱着过去的经验,觉得那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拼来的,舍不得扔,慢慢地就变成了累赘枷锁,最后自己画地为牢,钻进套中,不敢为创新新事物而冒险,必然会为即成的事实冒更高的风险。 要做“求知饥渴者”     只有把旧水倒掉,才能装进新酒,而且倒的越多,装进的新酒越有味。     人生亦如此,忘记是为了获取,创新起始于舍弃。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终身学习”已成当今社会的学习和教育特色,新知识新信息日新月异,我们要记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格言,时刻保持对知识的“饥渴”,有时甚至要自己主动制造知识饥渴状态,保留新生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按部就班,安于“太平日子”,是沦为套中人的前奏与表征。另外,培养开放的态度,跳出圈子看世界,会让“学习——忘记——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交替变得更为容易,不至于产生太多纠结困惑。只有看到他人之长,才能对比出自己的短。开放首先是一种态度,是心态的开放,要有不断向他人学习的思想,才能杜绝夜郎自大。       如果说“forget it”是倒旧水的过程,那么求知欲好奇心则是装新酒标志;忘记只为新的进步提供可能空间,不断学习才让人生变得饱满而不再产生“套中世界”。                                                         皇明自媒体评论员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