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专利分析

相关博文
  • 热度 8
    2014-5-7 20:52
    1394 次阅读|
    1 个评论
      一、研究背景   作为节能减排的新兴代表产业,半导体照明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技术储备,终于在21世纪初获得了爆发式的发展,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得以快速提升,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支持。在我国,尤其是近5年来,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尤为迅猛,从公开数据来看,市场规模年均增长在20%以上,市场竞争已变得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作为企业实力的体现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市场竞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层面不断强调“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各级地方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都给予高度重视,为鼓励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纷纷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尤其在专利方面,对专利申请以及授权大都明确给予补贴,这也直接刺激了我国专利事业的发展。   从保护自身技术、提升竞争力等角度考虑,半导体照明企业逐渐开始重视自身的知识产权建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以上几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几年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增长十分迅速,专利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专利风险也越来越凸显,不少业内专家也不厌其烦地告诫行业参与者,半导体照明产业未来除了产能过剩以外,最大的风险就是知识产权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近几年来申请并已公开的专利分析,了解相应的专利发展及分布情况,掌握未来3-5年的技术尤其是产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半导体照明的产业发展、企业的产品规划提供参考意见,为相关企业的专利申报策略提供参考。本文的检索年限是2008—2012年申请并已公开的专利,部分数据来源于1985年至今的专利公开申请。    二、专利分析   我国专利法规定:一项专利申请从提交到公开一般需要6-18个月,所以2011年及2012年都有一定数量的专利尚未公开,造成检索不全面,尤其是2012年的专利公开总量(截至检索日)预计不到申请总量的50%,其中发明专利预计为50%~60%,实用新型专利公开量预计仅为30%~40%。 2008年以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专利申请量迅猛增加,2011年的申请量接近2008年的5倍,达到23000多件,2012年申请的虽然尚未完全公开,但预计不会低于2011年的申请量,充分说明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与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也是基本吻合的,近5年来,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年均增长量都在20%~40%之间;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产业内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对知识产权越来越重视,通过申请专利来增强自身实力、保护自身利益越来越得到认可,这与近几年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引导也是密不可分的。   近几年专利申请量的构成发展趋势:   (1)发明专利申请量总量不断增加,但是占所有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持续走低,尤其是授权率下降迅速,从2008年的30%以上下降到2012年1%,上述变化趋势说明企业及研发人员对发明专利的保护力度逐步增强,但是经过前十余年的发展,创新的难度在不断增加,速度在放缓,尤其是原始创新已变得较为困难,在半导体照明产业想继续做出具有一定新颖性、创造性的新突破越来越困难,即使在产业的上游外延片、芯片等领域,原始创新的积累已基本完成,目前更多的工作是集中在技术改进、效率及良率的提升等方面。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持续增加,所占比例一直处于稳中有降的高位,在2012年专利申请数据尚未完全公开的情况下,仍占50%以上,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对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要求较发明专利低很多,根据检索结果显示,该方面的专利绝大部分都处于产品的中下游,也就是具体的封装光源、照明灯具。上述的变化说明,我国近几年来半导体照明产业下游增长较快,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下游产品的技术提升越来越明显,各方面的技术问题不断被解决,然而由于实用新型专利本身的特点,这种变化也说明产业的中下游产品已经越来越成熟。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近几年来不论是申请量还是所占比例都快速增加,从2008年不足1%增加到2012年的20%以上,除去部分企业为实现企业包装等要求而申请的专利外,这种变化趋势也说明作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产品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少企业都希望通过新颖的设计将自身的产品更好地向消费者推介,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技术创新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已经变得较为困难,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想做出一些革新已经很困难。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半导体照明产业就技术方面而言原始技术积累已经完成,产业整体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绝大部分的产品预计已经达到了80%以上的技术成熟程度。目前,研发活动更多的集中于应用端,集中于对产品细节的改进,该产业目前已走到了从技术研发向市场开拓的路口,未来行业的领导者将会更多的集中于专利的应用和市场的“攻城略地”方面,技术储备不足的企业将面临一定的专利侵权风险。    2.重点区域趋势分析   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上中游属于技术密集型,对设备、人员、资本都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以上原因,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为代表,另外环渤海地区也有一定的分布,这些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力资源最丰富的,检索人对沿海地区部分省市2008-2012年的专利申请量进行了分析。 以广东省为代表的沿海各个省市,2008-2012年的专利年申请量、三种专利的构成及变化趋势图和全国的总体数据构成及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稳中有降,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持续占据高位,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持续走高,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走低,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广东省是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最大的省份,约占60%左右,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也最多,然而由于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自身发展的特点:小、快、活,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总数几乎一直占80%以上,近两年还有持续走高的迹象,这与广东省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基本一致的,也从侧面证明了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大而不够强的内在现状,这种情况最容易受到全球经济走势的影响,从公开报道来看,2012年一些有关LED企业倒闭破产新闻中的当事方也大都位于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是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另一个聚集区,从上表及图中可以看到,2008-2012年来的总体趋势和广东省基本类似,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例如江苏省近两年来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出现了稳中有升、外观设计申请量出现了稳中有降的趋势,这说明江苏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力量,专利意识也更高,而授权率的持续走低更加证明了全国层面的LED技术原始积累已经完成,高水平的创新非常困难。山东及北京的发展趋势介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然而从其他方面来看,这两个地区的LED未来发展很有可能垫底,主要原因在于关键人才的缺少和产业氛围不够浓厚,这是值得上述两个省市相关企业高度重视的。 2008年以来,我国各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专利申报分布呈现向沿海地区集中的趋势,内陆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持续走低,以广东省为代表的沿海7省市申报的专利占全国专利申报总量的比例从2008年的67%提升到2012年的75%,其中仅广东省就占了三成左右,这与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整体分布格局及人才、技术分布的情况是基本一致的,这种变化的趋势说明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主体尤其是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企业仍然集中于沿海地区;另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国内LED市场近七成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就各个省份所占比例的发展趋势来看,2008年以来,江苏、浙江两省的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持续升高,江苏省从2008年上升到2012年12%,增长了50%,浙江省从2008年11%升高到2012年18%,增长了64%,上述变化趋势充分说明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利申请总量增速远高于全国的增速,说明了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企业对知识产权更为重视,其余几个省市的专利申请增长变化不大,在全国的总体格局中较为稳定。    3.技术领域分析   为便于分析及审查、检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联盟各国制定了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将全部的技术领域分为8大部:A人类生活必需品、B作业及运输、C化学及冶金、D纺织及造纸、E固定建筑物、F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及爆破、G物理、H电学,根据所处LED产业链位置的不同,各种专利所属的大部也不同,例如MO源的气体、外延片主要分布于C部,驱动电源分布于H部,芯片分布于G和H部,封装、光源、灯具、显示等主要分布于F部和H部。在专利申请时候,由于撰写人自身的原因以及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有一些专利申请有可能被划分到其他大部或者类别中,检索人对与LED相关的国内LED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 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自1985年申请首项专利以来,至今已申报了近7万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从技术领域来看,主要集中分布在IPC的F照明、G物理、H电学三大部中,共占了全部申请量的85%左右,其中仅F大部就占了四成,这与我国半导体照明产品的研发领域和构成是基本一致的,我国LED产业整体结构呈现为金字塔结构,上游外延片、芯片虽然一直受到较高的重视,但是总体技术实力还很弱,专利申请量尤其是基础研究方面的发明专利还很少;塔身和塔底的中下游应用端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从业人数也最多,由于技术门槛低,技术开发难度小,因此申报的专利也最多。具体来说,F大部的照明领域又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F21H白炽汽灯;其他燃烧致热的白炽体;   F21K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光源;   F21L发光装置或其系统,便携式的或专门适合移动的;   F21S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   F21V照明装置或其系统的功能特征或零部件,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照明装置和其他物品的结构组合物;   F21W与照明装置或系统的用途或应用有关的和小类F21L,F21S和F21V结合的引得分类表;   F21Y涉及到光源的构成的与小类F21L,F21S和F21V相结合的引得分类表;   从上述更为详细的分类来看,F大类主要包括的就是各种照明光源及灯具,例如SMD光源、COB光源、球泡灯、筒灯、射灯、手电筒、日光灯管等一些具体的灯具产品,充分说明了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专利申请中绝大部分是集中于中下游的应用端。   由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中下游入门门槛低,例如:投资小、人员要求低,技术难度低等,从目前的专利申请量及技术领域分布来看,预计在未来两三年,产业的技术革新有可能出现实际性的饱和,虽然还会有大量的专利申请,但是就技术实质而言,很难有明显的进步,以LED球泡灯、日光灯管、射灯、筒灯为代表的下游应用端产品的技术将达到完全的成熟。    4.重点竞争对手专利分析 在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两方面,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专利申请量前十名的企业都超过了200项,但是从总量来看,前十名的专利申请量总量仅占全部发明和实用新型申请量的3.21%,这反映出产业整体的技术非常分散。另外从具体的个体来看,申请量的前十名大部分都是国内企业,仅有两家国外企业。 (1)近10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猛,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原始创新和高端技术创新正变得越来越难,上游衬底、芯片等技术由于起步晚、底子薄、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明显不足,仅有三安光电、晶能光电等个别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原始技术积累,绝大部分企业都在从事中下游的封装、显示、照明技术的开发,他们虽然申请了不少发明专利,例如:勤上光电申请了近80项发明专利,史福特和万邦光电也都申请了40项左右,然而获得授权并且维持有效的发明专利却很少,大多数企业的授权发明专利都不足10项,甚至完全没有,很多企业的授权发明数量甚至不到飞利浦授权发明专利数量的零头,从发明专利授权率(授权发明专利占公开专利量百分比)来看,国内企业也大都不足10%,与飞利浦30%多的授权率相差甚远。   (2)从最早专利申请时间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在半导体照明产业上的起步要明显早于国内企业,他们普遍在2000年前后及开始在中国申请专利,三星电机、日亚化学等企业更是在1994年前后就在我国开始了专利布局,而且大都是在本国申请后再在中国继续申请,而国内企业普遍在2005年以后才申请了第一件专利,更有不少在2010年左右才开始申请专利,较国外知名企业晚了5年甚至10年以上,这种时间上的落后恐怕是难以弥补的,将会造成未来在领先技术开发上的持续落后。   (3)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国企业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申请了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主要分布在光源封装、背光显示、灯具设计等方面,这充分证明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研发及生产活动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中下游,更多的是从事终端应用产品的开发活动。    5.国内典型侵权纠纷分析   案例:2012年江苏史福特诉上海企一、浙江迈勒斯等公司的专利侵权案。   “玉兰灯”是江苏史福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福特”)于2009年开始开发的一款用于替代蜡烛灯、低功率白炽灯的LED光源,以这款产品的设计理念为核心,史福特申请了多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由于设计新颖,该产品受到了以酒店照明为代表的市场广泛欢迎,近两年来不断出现仿制产品。2012年史福特陆续对上海企一、浙江迈勒斯等几家公司提起了“侵权”诉讼。   笔者一直对专利侵权案例较为关注,就本案件“被侵权”专利ZL201020205124.0而言,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从专利侵权诉讼策略来看,首选的是反诉,这从三星与苹果、苹果与诺基亚的手机知识产权侵权案中既可以看出,其次选择提出无效请求,最后选择和解或者应诉或者赔偿损失等,此案中不论上海企一方面究竟是否侵权,但这件事情明确地反映出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中下游存在非常严重的模仿、仿制甚至复制现象,而且非常广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准备不足,在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专业性仍有所欠缺;就原告方史福特光电来说,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较高,通过专利保护自身的利益无疑是明智的选择,这样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方面工作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专利的撰写专业性有待提高,技术总结不全面,专利虽然已经获得授权,但是在严谨性、有效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遇到更专业的对手,结果恐怕很难预料。   三、总结   有几方面结论值得企业经营管理及研发人员关注。   1.在近两三年的研发技术及市场转变的支撑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近些年以及未来3-5年仍将快速发展,各类专利申请量仍将快速增加,但是更多的将集中在小创造、小改进的实用新型专利方面,发明专利申请量虽然还将继续增加,但是授权率将会持续下降。本产业的整体关键技术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原始技术积累已经基本完成,预计程度超过90%,包括行业领先的一些国外企业在内,想继续取得一些突破性、革命性的进展将非常困难,即使是一些偏僻的技术路线也已经被“走过”,目前更多的工作大都围绕在改进、提高、增效等方面。   2.就产业的发展趋势而言,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将继续呈金字塔状发展,上游产业由于技术天花板的问题,虽然也将不断发展,尤其是规模不断壮大,集中度不断提高,然而也面临着发展规模越壮大,侵权风险越高的问题;由于产业链配套、资源的全球配置等历史和现实原因,技术门槛较低的中下游应用端的产业规模仍将会持续快速增长,与白炽灯、荧光灯一样,我国仍将是世界的半导体照明产品生产基地,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以及一些以仿制知名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会更多的面临侵权风险。   3.互通有无、加强合作,甚至加入一些付费的专利池或者组织对于规避专利风险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自2006年左右,就有国内行业协会开始尝试建立LED的专利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至今尚未有实质性的进展,笔者认为,要想建立中国版的LED专利联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专利权人的利益分配,如果该关键问题不明确,相关专利池建设工作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最终不了了之,笔者衷心希望相关行业协会组织能够有效推进该项工作;另据了解,近两年飞利浦推出的“LED授权计划”进展较为顺利,目前已有230多家国内外企业加入该计划,飞利浦通过“基于LED照明和改型灯泡”授权计划提供了支付许可费就能得到的非常广泛的LED和SSL专利产品组合,这方面值得一些大型企业考虑。   4.对于半导体照明产业的企业专利管理工作来说,在有明确具体制度的前提下,根据研发工作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降低专利申报中发明专利的申报率以提高专利授权率同时节约研发成本应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对于研发经费较为充足的企业来说,对于一些经过充分分析,创新性较好的一些方案,一案双报仍不失为一个可以坚持的方法。另外,对于那些已有知识产权或者专利部门的企业来说,开展不定期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专利工作的效率,是一项值得长期关注的工作;对于那些尚未有效开展专利工作的企业来说,建议及早开展相关工作。 (本文选自《半导体照明》杂志)   商情推荐: 调光LED照明驱动IC选型有奖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