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6
2011-8-7 23:14
5475 次阅读|
17 个评论
日本的精密加工是怎么起来的?现代工业的基础是精密模具业,前面文章中提到日本企业在利用美国在朝鲜岛和越南的两次战争,大力发展了制造业,尤其是精密机械加工业。上周转载了俞天任先生所作的《东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的两个日企成长的故事,一个是精工,一个是京瓷。这周再转两个日本企业成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日本精密机械加工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战后的日本在战前的工业基础上吸收美国的管理方法,结合日本的传统文化,发挥日本民族性中的优点,形成了一个适合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除了丰田、本田、索尼、松下等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诞生了之外,还出现了很多几乎不为人知的优秀中小企业,甚至袖珍企业。没有这些中小、袖珍企业的存在,那些知名的日本大公司也无法存在,甚至日本制造业的存在本身都会从根本上发生问题。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日本中小企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制造业最重要的概念是精度,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加工精度,另一个是测量精度。如何反映出设计者所要求的尺寸是加工精度,如何知道加工所完成的尺寸则是测量精度。这两个精度都直接依赖于加工机械或者测量机械的工作母机的精度。 机械设备的加工精度只会损失而不会增加,1/100毫米精度的机械只能加工出误差在1/100毫米以上的工件,所以,即使在不考虑组装误差的前提下,使用中等加工精度的机械加工的零件组装起来的机械,也只能达到较低的精度,要生产组装成中等精度机械的零件,只能使用高精度的加工机械才能制造出来。根据这个道理,要制造高精度加工机械,只能采用超高精度的加工机械。 这就出来了一个问题:所谓“超高精度的加工机械”又是如何加工制造出来的。 答案可能让人感到意外,“超高精度的加工机械”是用人手造出来的。 一提起“精度”,很让人联想到“电脑”、“数码式”什么的技术名词,实际上,精度和那些时髦名词无关,在那些时髦名词出现以前,人类就已经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了。 对加工用机械的精度影响最大的是导轨部分。机械的运动部分是被导轨限制的,导轨的精度就直接决定了机械运动的精度。超精密机械导轨的滑动面被称为“绝对平面”,要求精度在1/10000毫米以上,没有任何机械能够加工这种绝对平面,只能用手工的方式加工。 见过高精度机床导轨滑动面的人,都知道那个所谓“绝对平面”不是一个光滑的镜面,而是遍布了有规律的花纹的平面,那些花纹就是做出这个平面的手艺人的铲刀留下的痕迹。 绝对平面的制造过程是这样的:有经验的手艺人用铲刀一刀一刀地把粗加工得到的平面铲平,在铲出需要的平面的同时还在做一个对照平面,然后在对照平面上涂上颜色,把加工平面在对照平面上滑动,这时加工平面上沾上颜色的部分和对照平面上掉颜色的部分就分别是两个平面上高出来的部分,需要再铲掉,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一直到两个平面靠上去的颜色完全达到均一为止,这时候平面上留下来的刀痕正好作为润滑油槽,一举两得。 但这样做出来的还不是绝对平面,因为如果两个面之间形成了同样的弧度也会产生同样效果,这只是说两个面完全一样,并不能保证是平面,所以还需要另外一个参照平面。一般来说,加工绝对平面时,需要同时加工三个平面,在这三个平面中的任意两个都一致的时候,才算做出来了绝对平面。 现在采用这种工艺加工机械所需要的绝对平面的公司主要是在德国、瑞士和日本,这就是这几个国家能够生产高精度机械设备的原因。日本的这种精密加工公司主要集中在新泻县的北纬43度线左右一带。这里面有气象学上的原因,日本人的精密工艺手艺是从德国人那儿学来的,当时政府在选取精密加工产业的地址时,选中了气候和德国比较相似的北纬43度一带,这一带湿度较小,温度也围绕在20摄氏度左右,最适合精密加工。当时没有空调设备,在生产车间安装空调设备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加工地选址时必须注意到温差问题,温差所造成的材料胀缩现象对精密产品的制造和组装有很大的影响。温差不仅对加工工件有影响,笔者见过的超精密磨床的床身都不用一般的铸铁件,而是用花岗岩,也是为了减少温差带来的影响。 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小公司,说小作坊这也不过分,但离开了这些小作坊,安田、森、牧野这些世界知名的机械品牌就不能成立。日本经济这十几年都不景气,但这些从事手工制作滑动用平面的公司从来没有受到过影响,因为这种行业是制造业的最根本,需要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从来就只有不够,没有过剩的。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对高精度加工机械设备的要求只会不断增长而不会减少。 浪速制钉:小企业的大能量 手工加工绝对平面是一种绝对乏味、绝对辛苦,现代制造业却又绝不能缺少的劳动。实际上所有的制造业都是这样,没有什么浪漫的制造业。但是日本人的习性很适合从事这种乏味和辛苦的劳动。 大阪有一个叫“浪速制钉”的小公司,从公司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制钉公司。制钉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浪速制钉当然也不是一直在做最简单的钉子,而是慢慢地从钉子进化到铁丝网、螺丝、螺帽,后来又购置了压延机,开始生产横截面不是圆形的异形铁丝和异形钉子。 大约是在1984年,有一个关系户问他们能不能做一种类似于把一根中空的铁管分成三部分那样的异形铁丝,当时的社长村尾雅嗣在外边进行营业活动时的口头禅就是:“你能画成图纸,我就能做成实物”,所以没有拒绝的道理,只好硬着头皮让关系户把图纸拿来看看。 三天以后,图纸来了,大家一看就傻了:1 000米的长度对于他们还不是问题,但是6毫米外径,3毫米内径,尤其误差是0.005毫米,要知道,到那时为止,他们制造的异形铁丝的误差是0.1毫米!现在精度就要提高20倍,而且交货期只有两星期。 既然说出了大话,而且接受了图纸也就只有制造这一条路了。连日连夜干了两星期下来,最后成品只有22公斤的重量,可是在反复的试制中,居然用去了5吨材料。但总算赶上了交货期,把合格的产品交给了用户。 1 000米的异形铁丝,按照常规就只值5 000日元,可是浪速制钉为了这1 000米异形铁丝花掉了380万日元。用户接到账单时吓了一跳,让他们解释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在听完浪速制钉的解释以后,用户同意支付这笔费用,但有一个要求,就是浪速制钉要交出模具的图纸。 模具是制造的关键,公司所有的技术都浓缩在模具里面,浪速制钉拒绝了这个要求,说钱不要了,以后有什么活儿还想着我们就行。这样一来,用户又吓了一跳。几天以后,浪速制钉要求的全部款项都被汇到了浪速制钉的账上,这回轮到浪速制钉吓一跳了。 那个用户又来了,这次的要求是长度3 000米,后来又增长到了5 000米、10 000米,这时候市面销售的材料已经无法直接使用了,浪速制钉直接向新日铁求援。新日铁对这个特殊要求非常感兴趣,想知道这种异形铁丝究竟用在什么地方。最后浪速制钉总算知道了这是日本国际电信电话DDI的订货,用途是三根合起来作为越洋光缆的外保护套管。这种套管不仅可以抵抗深海的水压,还可以防止光缆被渔网、螺旋桨或者鲨鱼什么的弄断,另外就是出现故障,这种保护套管也可以把海水的渗漏控制在100米之内。 能够参加这个国家项目当然很光荣,但是浪速制钉反而没有了热情:如果是DDI这种大公司参加的项目,肯定同时在向不同厂家发订单以供测试,浪速制钉这样的小企业怎么能和众多的大企业在同样的条件下竞争呢?这个时候,新日铁反过来鼓励这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企业不要灰心丧气,和大企业竞争试试,并且答应向浪速制钉以优惠价格提供制作样品所需要的材料。 确实,DDI在向不同的企业发订单,这些订单也确实像浪速制钉猜想的那样只是供测试用,但因为浪速制钉的样品采用的是新日铁特制的材料,而新日铁是在知道用途的情况下向浪速制钉提供材料的,所以最后只有浪速制钉的样品能够经受住800大气压的水压和海水的腐蚀,被DDI正式选定为日本越洋光缆的外保护套管。在正式发下来的订单中,长度从样品时的10 000米变为了55公里和110公里等好几种规格,浪速制钉又投资了好几亿日元以购置大型压延机。到现在为止,浪速制钉所制造的越洋光缆保护套管的长度已经超过了10万公里。 光是靠越洋光缆保护套管是不能吃饭的,但是在越洋光缆保护套管的竞争上战胜了大企业的成功为浪速制钉带来了名声和客户,虽然直到现在,浪速制钉也只有100多名员工,资本金也还是只有3 000万日元,也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小企业,但它已经成为压延异形管材、高压管材的专门厂家,成为大家有困难时肯定会想起来前往求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