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李开复

相关博文
  • 热度 27
    2016-3-7 15:00
    1198 次阅读|
    0 个评论
    距离围棋系统AlphaGo与韩国九段围棋名将李世石之间的对战,距离开始还有两天(3月9日,本周三)。各方注意力也都聚集上来,日前李开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这一大战发表了评价。他大概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观点: 1.里程碑意义。“人工智能已经在最近几年,成为各家科技公司重点研发的方向,这次人机大战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2.人工智能发展快,但成功不是这次。“很惊讶,这么快就可以达到挑战围棋世界冠军的高度,但这次是否就能够战胜人类,我个人认为还有点悬。” 3.不过总有一天会成功。“不过,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就像当年深蓝第一次挑战卡斯帕罗夫没有取得成功,多年后智能机器人肯定会崛起。” 此前,当谷歌旗下的DeepMind开发的AlphaGo击败了欧洲围棋冠军樊麾时,国外杂志《Nature》杂志以封面论文的方式报道。评价认为,其意义不亚于1997年那场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的世纪之战。 我们为什么要听李开复的判断? 李开复在机器学习方面有丰富的职业经历,根据腾讯科技的文章介绍,当年,李开复利用统计学方法在电脑下黑白棋研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开发了全世界最早自己与自己下棋、自己学习、自己总结的学习系统之一。1988年,李开复开发的“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李开复还曾帮助IBM组织深蓝团队。当年,李开复发掘了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电脑“深蓝”设计者许峰雄并引荐给IBM,李开复和许峰雄都是卡内基?梅隆大学校友。许峰雄曾透露,那时告诉他“IBM对‘深思’感兴趣”的人,是后来成微软亚洲研究院首任院长的李开复——李开复比许峰雄低一届,一直以来两人私交甚笃。IBM认为“深思”具备极其重大的开发价值,因此,“蓝色巨人”将许峰雄和他的两位同事请到了其设在纽约的电脑研究中心。 不过,“深思”首战卡斯帕罗夫,却落得惨败收场,一直到1997年,IBM邀请到了四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做“深蓝”的“师父”和“陪练”,不断修改完善“深蓝”的棋路缺陷。终于,许峰雄和脱胎换骨后的“深蓝”迎来“人机大战”的胜利。 李开复表示:“我记得我在多年前曾帮助IBM邀请许去组织深蓝团队,深蓝团队在和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多次对决后终于击败国际象棋的冠军,当时被认为是特别重大的里程碑。” 但打败国际象棋被认为有很多局限,因为相比围棋来说,国际象棋复杂度要简单得多。国际象棋(深蓝)虽也用机器学习功能,但主要是用硬件brute force(加速近似穷举)方式。有观点认为,围棋的棋盘为19*19=361,棋盘较大,且下棋过程中会出现提子(吃子)情况。因此,围棋复杂度高太多,无法仅靠硬件加速解决,一定要根本性上有更强自我学习方法。有统计称,从复杂度讲,国际象棋是10^48, 围棋是10^172,李开复以前做的黑白棋是10^28。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不会赢,靠谱吗? AlphaGo到底相当于人类什么水平? 今年1月28日,AlphaGo以5比0的成绩击败欧洲冠军、职业围棋二段樊麾,才获得了与李世石较量的资格。关于上面问题的回答,大家也有不同的观点。 被AlphaGo击败的樊麾为中国职业二段棋手,在棋力上与李世石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从两人的对战情况看,AlphaGo已经具备不低于职业初段棋手的棋力,这也是大多数围棋专业人士的看法。围棋界新星柯洁的评价则要严苛一些,“它的水平大概就是冲职业段之前的水平,虽然职业还到不了,但是无限接近于职业了。”九段的李世石本人认为,AlphaGo的棋力相当于三段棋手的水平。这已经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在观看樊麾和AlphaGo的比赛后,他认为自己完全能够战胜电脑。 从以往的战况看,李世石的实力显然是在AlphaGo之上。 除了段位,李世石的大杀器是什么? 不过,李世石的棋风被人称为“僵尸流”,棋入中盘,他常常因出招过分而导致死大龙,在职业高手看来,这样一边倒的局面已可终局,尤其是对于老派的只研究前半盘的中日职业棋手而言。然而,绝境之中的李世石常常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他一次次地如同僵尸复活一样满血归来,并且总能在最后一刻撞线。不按常理出牌,可能是AlphaGo最难把握李世石的地方。 虽然AlphaGo的依靠有精确的专家评估系统、基于海量数据的深度神经网络及传统的人工智能方法蒙特卡洛树搜索的组合,具备了自我学习能力,但也终究无法逃脱人类以往经验的局限,很难创造出一种新的打法。 开赛前,过来人的忠告 作为“过来人”的卡斯帕罗夫,同样关注着本场比赛。他表示,前期的人机大战中,人类能获胜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抓住了程序的一些弱点,并非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交手的情况。但是现在你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找程序漏洞上,则很难赢得比赛了。 关于未来,喝一碗开复的鸡汤 李开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社会里机器人会不会代表更大的力量,人类的未来会是什么,人类会成为机器的宠物吗,还是人类会因为机器取代劳力,而发挥人应该做的事,应该享有的地位?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2015年毕业典礼上,李开复曾在演讲时曾说,未来十年大部分人类工作可被机器取代。机器将取代工厂工人、司机、护士、会计、律师助手、教师,或其他带助理、代理或经纪等职位,甚至医生、律师和教授也将部分被机器取代。 “人类是变得更具创造性且找到人类的命运?还是成为这些机器的宠物?这一切也将取决于人类自己。” 李开复认为,在技术的选择上,要致力于能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技术,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先进或很酷。在工作的选择上,要选择能拯救生命的工作,而不是破坏生命的工作。 要选择强化人类的工作,而不是取代人类的工作。选老板时,要选择有大爱之人,而不是贪婪小人;要选择想帮助世界的善人,而不是想征服世界的戾气之人。 李开复引用英国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话说,任何真正的高科技都与魔法无异。“大家有责任预见和阻止技术成为伤害人类的武器,防止科幻小说中常见的悲剧结局发生。”
  • 热度 35
    2015-1-22 09:34
    171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创始人人群因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无疑是癌症的易发人群。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间,中国有超过20位知名企业家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先后去世。死于癌症的平均年龄为46岁。以下的盘点包括近年来饱受癌症之苦的商业精英。用以警示创业者们:“健康面前人人平等。” 著名歌手姚贝娜因癌症去世的消息这两天刷了朋友圈,这位天使歌手的离去,不仅给这个冬天增加了凝重,更让人们开始警醒,癌症距离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据相关数据报道,近年我国每年新发癌症280万人,死于癌症190万人,每死亡5人中有1人死于癌症,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企业家人群因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无疑是癌症的易发人群。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的四年间,中国有超过20位知名企业家因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先后去世。死于癌症的平均年龄为46岁。 下面黑马哥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正在饱受癌症之苦以及被癌症夺走性命的商界精英们。借此给广大创业者提个醒,不要为了所谓的成功一直过度消耗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 1、李开复:淋巴癌 出生于1961年,被青年奉为导师的“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先生,在2013年9月5日晚上十点十七分,微博称:“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后来,经过多方渠道证实,李开复的确已被确诊,患有淋巴癌。 李开复随后前往台湾接受化疗,确认腹部有20多处肿瘤,得病原因是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以及压力过大导致。李开复在得病后,还通过微博提醒其他人要加强锻炼,不要以为年轻就可以透支身体。 2005年时,李开复身价已经为3.9亿美金。 2、慈铭体检创始人韩小红:胃癌 2002年3月28日,凭着自己的医学背景,没有一点管理经验的韩小红,开了第一家慈铭健康体检机构。两三个月后,慈铭开始赢利了,韩小红的管理潜能也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在其父亲去世前三个月,韩小红被查出胃癌早期,后来通过手术治愈。2011年,在“慈铭体检”成功运行十几年的基础之上,韩小红始创中国第一家“治未病”的顶级健康管理机构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 慈铭体检已提交IPO申请,届时如果成功上市,估值或达16亿。 3、薛蛮子:直肠癌 2011年5月,天使投资人薛蛮子发微博宣布自己患癌的事情。 @薛蛮子:我刚做完肠镜有个不太好的消息告诉大家:我得了直肠癌。希望这方面的专家能给予帮助。可以私信也可以邮件我的微博首页邮箱。我的心态很好精神矍烁!死生有命成事在天!谢谢大家! 薛蛮子是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曾担任中国电子商务网8848前董事长、中华学习网前董事长等职务。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PCPOP、李想的汽车之家、方三文的雪球财经以及杜子健的华艺百创等公司。 从投资项目上评估,薛蛮子身价为十几个亿。 4、股神巴菲特:前列腺癌 2012年4月17日,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向其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东致信,称自己患有前列腺癌。不过他乐观表示,自己的癌症并未扩散,目前感觉良好。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生命危险”。 2014年美国当地时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凭借670亿美元财富排名美国富豪第二名,沃伦·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这个排名。 据医学资料显示,一般癌症治愈后会有一段时间的保险期。比如前列腺癌治愈后可以保证5年内100%不复发。上述商界精英是幸运的,他们的病情或者已经治愈或者已经得到控制,并没有被癌症夺走性命。然而更多的癌症患者,比如以“乔帮主”为首的商业奇才们已经被癌症夺走了性命。在癌症面前有多少财富又有什么用,财富的厚度并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 5、乔布斯:胰腺癌 2003年10月《财富》杂志披露乔布斯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在进行了癌症手术和肝移植手术之后,于2011年10月5日逝世。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世就被父母遗弃了。幸运的是,保罗·乔布斯和克拉拉·乔布斯——一对好心的夫妻领养了他。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随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公司的名称由乔布斯定为苹果。 2011年乔布斯身价为83亿美元。 6、北生前董事长何玉良:癌症复发去世 广西北生集团是一家集生物制药、高新建筑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广告装饰等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总部设在广西北海市,总资产50亿元。 2008年4月28日凌晨,北生董事长前何玉良在北京301医院接受治疗时由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辞世,享年53岁。 据悉,何玉良生活很不规律,白天睡觉,晚上工作,通常都是凌晨一点召集重组人马开会,一直开到凌晨四点。其身边人认为,在生活极不规律和顶受极大压力的情况下,旧病复发及病情进一步恶化使得他在短短两个多月,就在301医院病逝。 何玉良曾经凭借一手创立的北生集团成为广西首富。然而昔日首富,今日只能追思。 7、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肠癌去世 上海均瑶集团成立于1991年7月,至今走过了22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均瑶集团以航空运输、营销服务为主营业务,并涉及置业和投资等领域。 2008年11月7日,均瑶集团创始人王均瑶,因劳累过度,患肠癌,英年早逝,年仅38岁。 王均瑶2007年年9月份在上海瑞金医院体检时查出得了肠癌,并做了手术。当时王均瑶认为肠癌在癌症中不是特别可怕的病,对生命不构成威胁,仍然继续工作。 38岁的王均瑶去世时身价近40亿。 8、健力宝原董事长李经纬:肝癌晚期去世 李经纬,1984年创建“健力宝”品牌;1990年创建“李宁”品牌;1994年把全球第一颗以企业命名的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 2013年4月22日13点56分在故乡病故,终年74岁。 李经纬的一生充满了悲情.色彩,他的离去也留下了许多争议。上个世纪,健力宝独步天下;最终却因与三水市政府政商关系恶化,健力宝被卖。2011年11月,李经纬被以“涉嫌贪污犯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 9、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肺癌去世 江上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海归,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闯海人,他也是上海芯片产业的奠基人、国家大飞机项目的启动者之一。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2006年,江上舟接替邓朴方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同年,他被委任为中芯国际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2001年,江上舟被查出肺癌。2009年,江上舟仍以患病之躯挑起“中芯国际”董事长重担,不舍昼夜地工作,该年一举扭转前五年亏损。2011年,江上舟因肺癌晚期辞世。 10、《时尚》杂志总裁吴泓:胰腺癌 1963年7月生于江苏的吴泓在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即1979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吴泓广为人知的是他对书法的热爱和造诣。 《中国旅游报》是吴泓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国门打开,一些西方的高端品牌商品和服务也随旅游走入了中国,并逐渐渗透进中国一线城市。吴泓在负责月末增刊的时候,注意到这个领域的暗流涌动,1993年8月8日,双月刊《时尚》诞生了。她是中国第一本以白领阶层为目标读者的高档杂志。 吴泓因患胰腺癌医治无效,于2009年8月20日23时零5分在北京病逝,时年46岁。 11、网易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癌症复发猝死 香港人,已故中国大陆著名入门网站网易的代理行政总裁。2005年9月18日他因为工作过劳引起癌症复发猝死,终年38岁。 孙德棣自1999年12月开始担任网易董事。他在代理CEO位置上的4年中曾多次因病休假,但病因一直保密。 据说孙德棣得病后,一直在香港靠打点滴维持生命,但对网易公司的重要事务仍亲自过问。 除了身体疾病之外,经营一家公司的巨大压力,也让不少企业家们饱受心理疾病的折磨。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之前就被诊断出患有心理疾病。 上述仅仅是被媒体公开的案例,而事实上,更多的企业家患病后为了权衡更方面的利益关系选择不公开。然而,健康的警钟是每个创业者应该时时铭记的。就像习大大说的:“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从容不迫。”创业派也希望每个创业者都先享受健康,再享受事业上的成功。 记者:刘惜墨 来源:i黑马
  • 热度 50
    2011-10-26 16:08
    5393 次阅读|
    25 个评论
      第一波浪潮的主要创业者是社会相对边缘的人;第二波是从体制内“下海”的人;第三波创业者中草根居多;第四波不但拥有技术,而且往往是IT精英。   今天,我学了一个词,叫作“倒爷”,摔倒的“倒”,爷爷奶奶的“爷”。   “倒爷”就是以地方差价赚钱的人,他们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以低价商品买进、高价卖出的人。    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中国的创业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倒爷”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创业者。这些“倒爷”可以说是引领了当时的中国创业浪潮。这话今 天听起来,让人觉得振奋。但是,在当时,他们是社会的一些边缘人。那个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作公务员或在国企任职,只有找不到工作的,甚至是无处生存的 人, 才考虑以“倒爷”作为职业。在这批“倒爷”中,后来只有少数人得到成功,慢慢地成为企业家,比如柳传志、张瑞敏……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许放弃了优厚 的机会,也许因为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在社会边缘挣扎努力,直到今天才得到社会的尊重。这就是当时中国的创业情况,“倒爷”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十年以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第二波创业浪潮。   当时的中国,全民“下海”。据说有十万个在国企或政府 机构任职的工作人员,看到了经商者的成功,便放弃了原有的工作,选择“下海”创业。这些人员的素质和所受的教育程度都比较高,他们创业的企业经营业务范围 很广泛。当时大家的创业想法并不清晰。最终,他们赢得巨大利益的集中在房地产和外贸领域。代表人物是潘石屹、史玉柱……这批创业者得到了很大的价值回报, 因为他们与第一批的创业者不同,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知识层次,并且他们渐渐地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  中国第三批创业者,选择了互联网。   当时,美国验证了互联网在未来有着很 大的潜在价值。但是,到底有多大,谁也不清楚。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这批中国创业者看到了这个机会,他们认为: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他们 中的佼佼者,快速地积累了巨大财富。其中,四个公司的市值加起来接近1500亿美元。如果只评估固定时间内,用同样资本创造最大的价值的话,第三波创业者 的成功远远大于第二波和第一波。比如,腾讯的马化腾创造的价值和投入的成本,与潘石屹相比,马化腾得到了更大的回报。   第三次创业浪 潮,让人们变得离不开互联网。它通过风险投资和股票股权可以让整个公司参与创业过程,公司一旦上市,参与公司创业的前一百人,甚至是前一千人可以成为富 翁。上市是由风险投资支撑,创业者拥有巨大的股权。这让很多人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前一百个员工可以成为千万甚至是上亿的富翁,前十名员工所得到的价值就 更不用说了。   这种创业模式是由风险投资和股权激励,加上创业者本身的不同资本,而拥有相当大的股权。这样的模式与前期的创业有很大不 同。前期的传统企业是资本运作,拿一百万、一千万借钱买地,希望盖房子挣得更多的钱,可能花了两千万、五千万甚至八千万,赚取一个亿。然而,互联网行业则 不同,无论是百度还是腾讯,最初的投入可能只是百万或千万元,而今天的价值却是一千亿的美元!投资少,回报多,风险投资逐渐参与,创业者和他的伙伴拥有大 量的股权,并被股权激励,这就是第三轮的创业模式。   我主要谈的是第四波创业浪潮。   如果有人怀疑第四波创业浪潮的到来,那么,请看一下最近即将上市的公司,还有移动互联网投资的趋势。我个人在中国是清晰地看到了第三波和第四波的创业浪潮。   今天,在座的多是北京大学的精英,在这里我想提到一点:作为中国名校的精英,是否有机会在创业浪潮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第一波浪潮的主要创业者是社会相对边缘的人;第二波是从体制内“下海”的人;第三波创业者中草根居多;而今天的第四波,比较典型的有许朝军,他在创新工场获得投资,是点点网的创始人,并得到巨大的成功。 再看一下互联网,近三年创业的顶尖级的公司,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来自名校的计算机或者相关学科的学生,他们都是从一个产品和技术角度入手创业的。   第一批创业者基本没有任何技术,第二批也没有什么技术,第三批技术含量较多,第四批不但拥有技术,而且往往是IT精英。我相信在座很多也是IT精英,第四波创业浪潮来的时候,就是在座IT精英跳入创业浪潮的最好机会。    每一波浪潮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也会成为明天的传奇。如果再过十年,也许在座的就会有人成为了不起的公司创始人,在某某股市上市获得巨大的成功,给亿万 网民带来帮助……这一切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但是如果在十五年前问一下马化腾,他恐怕也不知道今天自己会获得这么大的成功。   在 2005-2007年间,我们忽然发现,摩尔定律没有用了。因为,产品开发基本饱和了,人民喜欢和享用的应用程序已经发明得差不多了,基本在PC可以做 的,我们都做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苹果告诉我们:今天可以有很多的平台,我们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换句话说,摩尔定律不再是PC上面的一个词,也可以在移 动互联网、手机上产生可观利润。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同时我们也发现iphone上第一波应用,也就是娱乐、阅读、游戏,包括社交和微博,不仅仅是很棒的 平台,而且会越来越好。   Iphone是非常好的硬件平台,有很好的娱乐体验,也可以让你通过网络四处购物。有的人担心,互联网是免费 的,但是iphone和ipad可以开商店卖电子商品赚钱,慢慢地,电话可以成为付费的一个产品,不用刷卡,用电话可以付费。这些基本功能把手机的发展和 商务发展对接起来了。   我认为苹果iphone的创立,基于上述几个理由,所以带来了巨大的成功,这让用户爱上了苹果,也让开发者在苹果商店里获得收益。 仅仅去年一年,苹果手机给开发者带来了25亿美元的利润。如此庞大的利润,在过去是不存在的。硬挤出25亿美元,卖的是软件,点燃了开发者的热情。   在座的同学,如果是学计算机的,在20年前,你们的学长参加了金山、汉王的比赛。这些公司今天也发展得不错,但盈利不多,因为软件企业发展得不好。十年前,参加百度公司、腾讯公司的人,现在发展得都不错,因为它们的盈利点建立在信息分享娱乐和广告的基础上。    今天,随着iphone的形成和发展,任何一个在座的同学都可以不用考虑自己加入什么样公司。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者,跟三两个人在 一起研制一个有趣的软件,然后卖给苹果公司。苹果公司每年给软件商25亿美金的回报。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加入创新工场或自主创业的机会,只要你能做一个好 的安卓或者苹果的软件,就会得到很好的利润,而这是五年、十年前不可能做到的。   在美国,除了使用苹果系统之外,就是安卓系统。现在安 卓系统用户量已经超越了苹果。安卓系统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呢?五年、十年之后,苹果会占有全球市场的 20%份额,剩下的市场可能都被安卓占领。两个平台都可以赚很多钱。但如果你的软件加入苹果,苹果公司会很贪婪地与你分账;如果你加入安卓,你的研发产品 会面临着盗版的境遇,同时还会受到更多公司的挑战。当然,你还可以选择加入诺基亚等一些公司。今天的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看起来有些乱,但如果你们选择在这 个领域创业,五年以后创业成功了,市场环境也会净化些了。   我们到底能创什么业?我觉得,要抓准开发方向。以美国为例,过去的四年,美 国在软件上又研发了一些社交的平台,或者是商务的平台。苹果大概有1.3亿用户,安卓现在有1亿多用户,facebook有7亿用户,推特有3亿用户,如 果能在这些平台中的一两家建立一种好的应用程序,就可以获得非常迅速的巨大成功。尽管表面上看,他们的成功是移动互联所带来的,但实际上却是社交带来的创 业机会。   在美国有很多的公司是纯粹地做社交的,在非常迅速的时间上得到了上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用户,他们充分利用了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的特征。   2007年,美国发生了变革,中国稍微晚了一点,在过去的两年中得到发展。创新工场培育的点点软件研发了半年,已经达到了300万用户,发展得非常快,甚至与新浪微博刚开通时的发展速度相同。   我们投资互联网广告和开发者工具,一年半覆盖了五千万终端,其中一个游戏平台,覆盖了五千万用户,“豌豆荚”在一年内安装了五千万次,整个移动在快速的成长,社交也在快速成长。如果今天能够把握住用户需求或应用,将会有巨大的机会。   怎样的公司能够做到既有移动设备,又有社交平台?耳熟能详最好的例子就是新浪的微博和腾讯的微信,都是非常成功的产品。新浪微博接近2亿用户,两年创造了40亿元,这样的成功几乎是奇迹。腾讯微信的周成长率是20%,以此推算,它的用户很快地发展到几个亿。    中国和美国相比,美国一部分先行者给我们带来了灵感。但是,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比如,美国公司用了四年,才能达到拥有千万级别的用户。然而,在中国有 的公司只需两年就能达到拥有千万级别用户。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用户的基数非常巨大。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四亿,中国的移动用户是三亿,用户拥有量是 美国的两倍多。   我们非常有幸在中国有创业的机会。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初步的移动加社交所带来的巨大威力。    中国创业的四个机遇   如果大家真有不错的点子和团队,不要太犹豫不定,因为太多的思考可能会失去机会。   第一,中国移动互联网正在非常快速地成长。   中国互联网用户是4个亿,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可能是互联网的14倍。潜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可能是8—9亿。互联网用户平均在线时间是二三个小时,而移动用户要达到十个小时以上。    显而易见的,未来5—7年内,移动互联网的利润将成长14倍。具体地说,同学A在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同学B在网游领域创业,同学A在即将成长14倍领 域创业,而同学B在不成长也不下滑的领域创业。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我们一定会选择投资同学A,因为你有14倍的创业成功机会。   创业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抓住爆发式成长的机会,并投资到爆发式成长的领域。根据投资“友盟”的一个数据显示,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比美国更好。   第二,一个SOLOMO机会,即social(社交)、local(位置)、mobile(移动)。    在移动基础上加上社交信息,再加上服务信息,如果有一个移动终端,可以玩PC游戏,还可以邀请十个好友一起玩,每个人再邀请十个好友参加,这就是病毒式 的传播。同时,大家都能知道你做所有事情的地理位置。这在PC上是无法实现的,因为大部分PC是固定的,但手机不同,知道手机地理位置,就知道你的地理位 置,这在游戏、交友、商务方面有着巨大的价值。比如,你希望约朋友一起去吃饭,你的手机通讯录中有二百个好友,如果有SOLOMO功能,只要打开一个软 件,你会知道哪个好友离你最近,可以一起吃饭,这种模式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友谊。假如大家的信息都是开放的,用户也可以看到最近的朋友中有多少来自故乡或 者有多少是异性,然后也可以知道,年龄段或者毕业院校,找到自己的校友、同乡等等。如果有SOLOMO,用户可以在社交方面有巨大的选择,无论是与熟人的 交往还是陌生人的交往。玩游戏也是一样,如果跟你玩同一个游戏的人在你附近,很多过去不可能的都会变成可能。   电子商务又是另外一个巨 大的机遇,可以想象,如果你走到某一个商场,突然有一个广告出现在手机里,你的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广告好烦,但每一个广告都是有针对性的,如果广告信息正是 你需要的,非但不会烦,还会很开心。为什么Google上面很少有人报告Google广告很烦,这就是它的广告是根据搜索词匹配的,同理,如果用 SOLOMO,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和个人习惯匹配广告。这样手机里弹出的广告,与个人信息的相关度就会很高。比如,我的手机弹出这样一个广告:“李开复,你 是不是忘记了结婚纪念日是明天?珠宝店打折,8.5折,一小时失效。”或者“去年您买给太太的项链,我们有一对相配的耳环,8.8折。” 这样的广告,我肯定会很开心。   这样的广告,是基于你的地理位置所选择的。这样的电子商务,现在已经有了雏形,订餐饮、酒店、买机票、衣服,都可以用移动网络来搜索,根据你的地理位置提供比较相关的商品给你。    SOLOMO本身带来一个巨大的机会,因为它一方面可以帮助用户找到了离他地理位置最近的地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服务商,也就是酒店、餐馆、电影院把附 近有时间或者有需要的人找来。这跟团购不一样,大家上团购网都想找一家打二折的餐厅吃饭,但是可能有两个后果。第一,商家不高兴,第二,消费与团购的许诺 不同,客户不开心。这就是团购今天的问题,没有提供给商家和用户足够好的平等付费关系。商家赔钱卖东西给客人,却不确定能吸引多少回头客,而且没有办法把 未来各种信息有针对性的发给用户。所以,今天团购面临各种制约,每个月可能有上百家团购倒闭。未来SOLOMO做的,可能没有那么大折扣,但如果已经在饭 店附近的人肚子饿了,八折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这样很自然的达到了一个商家利益和用户利益的平衡。   SOLOMO就是能够把用户的需求和商家的需求对接起来,使两者都得到利益。如果让我说有什么类似于SOLOMO,最接近的可能是Google,基于你的搜索的信息传播给你有针对性的广告,帮助商家和消费者都获得利益,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我认为SOLOMO是创业者未来最好的机会,虽然SOLOMO的概念是美国人提出的,但是最适合中国。比如,在美国郊区,一个人用腾讯微信,即使他有很 多朋友,但可能一个在5公里之外,一个在15公里之外,根本没机会约在一起见面。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北京、上海或者纽约这种人口密集的大型城市就完全不一样 了,所以说SOLOMO更适合中国。   第三,创业成本降至史上最低,回报是一部分,成本是另外一部分。   第二、第三期的创业者都需要有一定的成本,如果是传统行业,则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比如说工厂、硬件、物流都需要巨大的费用。而移动互联网、云服务可以减少成本,云销售和渠道可以让我们不用雇销售人员等等,那么这些成本降低以后,可以减少渠道的费用。 其 实,在互联网创业成本很低的时候,对投资者来说很简单,只要20万美金、30万美金,任何一个投资人,第二天都可以开出这笔钱给你。对你来说,你不要太多 钱,出让二三十万美金中的5%—10%,这样你手中还有80%的股份。第二次融资的时候,可以抬高股份的价钱。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只付出了二三十万美金。 将创业成本降到了历史的新低和最低,无论对投资还是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第四,天使投资变成了非常大的新的趋势。   过去,一个天使基金需要几百万或者上千万美金,投资一个项目就需要一二百万美金。但是,今天给创业人的第一批投资只需要一二十万美金。这让能做天使投资的人多了,能做创业人也多了,改变了创业格局。   尽管存在巨大机遇,但不要以为自己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是唯一创业者。因为你看到的机遇许多人也都看到了,周围有很多创业者,你的想法可能有几十个、几百个人同时在做。   更重要的是,你还要有很强执行力的团队,将你的想法实施得很好,大家做同一个创意时,你可以更快,大家在做第一个版本的时候,你已经在做第二个版本。点点网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的胜出不是创意好,而是执行力好。   同学们,如果大家真有不错的点子和团队,不要太犹豫不定,因为太多的思考可能会失去机会。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大家都想到用互联网做时时语音聊天的时候,已有十来个公司做这个项目,做得比较好、比较快的是米聊和腾讯微信。后来,当大家得知这 个项目一定能成功的时候,别人再进来就比较难了。如果,一年前有人拿这个商业计划希望我们投资,我们可能有兴趣,今天就没有什么兴趣,这是随着时间改变 的。一旦很多人跳进来,而且有先发者优势,你再想做几乎没有机会了。有好团队、好方向、好执行力的时候,该做的时间就是现在,等半年有可能就做不下去了。    同时,当你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需要的资金量会发生变化。开始创业时也许只需要20万美元,但是一旦做到一定规模,将出现很多竞争对手。这时,技术、产 品、执行力都很重要,资金推广更为重要。所以,你可以看到,优酷需要1.2亿美金的融资,他们利用这个钱希望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品牌认可度,还有产品基 础的优势。   创业,刚开始需要的钱很少,后来将需要很多钱。同学们不要认为任何成功可以轻易得来。   我的经验告诉 我,一个典型的成功创业团队,刚开始十个人都是技术型的,这个团队不见得都是天才,因为最开始竞争优势是产品能够更好、大家能更快把点子执行出来。看美国 成功的案例,几乎每个团队大概都是有行业累积的十人团队。如果这个团队深度研究某一个行业,长期地论证,创业成功的机会就很大。但是需知,成功真的来之不 易,爱迪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成功是要用非常深度的积累和勤奋努力换来的。   今天的创业机会很多,但是一定要能够解决好上述四个问题。    
  • 热度 38
    2010-8-23 09:43
    6865 次阅读|
    12 个评论
    聪明人愿意和聪明人一起工作,我一向信奉这一点。因为,聪明的人就像一个重力场,智商本身就相当于重力,聪明人与聪明人在一起,会变得更聪明,随之吸引的聪明人就越多,重力场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虽然初期在美国招聘效果很不好,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相信,随着亚勤的回归,会有更多的聪明人愿意回到中国。 经过多次沟通,我在卡内基·梅隆的师弟沈向洋终于答应回来,他是微软总部的研究员。另外,我们也找到了惠普实验室的主任研究员张宏江,他在多媒体检索方面可以说是“鼻祖”。 在中国,我们继续深挖人才,四处寻找知名教授加盟的可能。王坚是浙江大学的教授,当时正为如何拒绝浙大提升他为“理学院院长”而发愁,他欣然接 受了我 们的邀请,趁机离开了学校。黄昌宁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也是中国自然语言领域最著名的学者,1999年4月,他成为了我们中的一员。 另外,我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到处去翻名校的校友录,去查留学生的电子邮件“群”。在清华、北大、科大,我四处打听:“你们最杰出的校友是谁?当年编程最厉害的是哪一位?留学后论文做得最好的是谁?” 清华的朋友告诉我,有一个叫李劲的“邓摸头”,就是当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时身旁的那个男孩,他后来到了美国,在夏普实验室工作。 而中科 大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成绩最好的是李世鹏,得过三次郭沫若奖学金,现在人在桑纳福实验室。我决心把他们都拉过来。很巧的是,这两个人最尊敬的人都是张亚 勤,当他们听说亚勤已经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也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 1998年底到1999年,沈向洋、张宏江、黄昌宁、王坚、李世鹏、李劲、朱文武陆续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给研究院不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形成了研究院第一批管理团队。 我与研究院员工,前排:张宏江、李开复、沈向洋、张亚勤;第二排:李世鹏、李江、李劲、刘文印 1999年2月,研究院从六层搬到了五层,办公室什么都不缺,除了需要更多聪明的“中国大脑”。 我相信,微软的招牌绝对不会让优秀的人止步,因为我相信,凭借我在美国硅谷工作多年的习惯,微软中国研究院将带给大家的是一个宽松的环境、开放的平台以及丰厚的待遇。 不过,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就是,当时中国计算机博士的水平与美国的相差甚远,如果我们只是评估他们的科研成果或者博士论文质量,那可能一个博士生都达不到条件。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新的“造血”机制——既然中国的博士足够聪明,但是博士学位水平不够,那我们就聘用博士,然后重新培养他们再做一篇博士论文。 这就是我的“副研究员”或“博士后”计划。此前,微软研究院里从来没有副研究员这个级别。我们给这些“副研究员”设定的期限是两年,两年之内, 如果能 有接近国际水平的表现,就提升为“正”研究员,如果没有达到水平,我们就会告知不转正的决定,并建议他们开始找别的工作。这样的一个“副研”制度,既符合 了公司的要求和制度,也让我们储备了一批生力军。 既然是两年的合约,我们必须给他们有足够竞争力的待遇。说起待遇,让我惊讶的是,很多早期加入雷德蒙研究院的人都变成了“富翁”。 有一次,我去研究院的一个同事家里去做客,他的家真是很奢华。他的话里也时不时流露出生活的优越。“我女儿老是抱怨我,每年度假都去夏威夷!为 什么不 换个地方啊?”吃午饭的时候,他打开后门,让我登上了一艘船,我们把船开到湖对岸的顶级意大利餐厅用餐,吃完饭后,他又把船开到湖心,拿出上好的红酒和雪 茄,请客人享用。 一个研究人员居然有这么高的收入!我心里暗暗惊讶,后来算算,如果1991年加入研究院,一个普通的研究员,凭借微软股票,很轻松就可以成为千万(美元)富翁了。 当然,1998年,给员工大量的股票已经不可能,但我希望能给研究院的员工超出其他外企的薪水和股票,让他们安安心心地作好研究。 另外,微软中国研究院还承诺,凡是被雇用的研究员都可以解决北京户口,这是吸引人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1998年,如果没有北京户口,买房、买车、生小孩都会比较麻烦。因此,研究院第一年就为雇员申请了20个左右的北京户口。 在希格玛大厦安家后,前台就源源不断地收到求职信和简历。我们这个小团队开始研究如何进行笔试和面试,不放过一个优秀的人才。 由于求职者太多了,我们决定先组织他们笔试,笔试成绩作为不重要的参考指标,只要不在最低要求线以下,都有机会进行面试。结果,90%的申请者都没有达到笔试的最低要求线。这让我很惊讶。 面试是最关键的。因为考官有限,刚开始,我们每天只能面试8个人,而这8个人要经过8轮考验才能过关。面试通常是一对一的,通过问答,8位考官关注4个方面的问题:是否足够聪明?是否有创新精神?是否有团队精神?专业基础怎么样? 有人说,一个进入微软研究院的应试者就如同攀越险峰,越到后面越艰难,越接近成功也就越筋疲力尽。我们的题目有时候虽然很“怪”,但是其本质并不是一定要听到正确答案,而是要从回答问题的思路中听到其思维方法。 我们的问题包括: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的? 估计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个加油站? 你和你的导师如果发生分歧怎么办? 给你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你将怎样去解决它? 两条不规则的绳子,每条绳子的燃烧时间为1小时,请在45分钟烧完两条绳子。 有时候,我们甚至要从一个人的回答中考察他的“人品”,考验他的“情商”。 比如有一位应聘者,我们考察了他的各项指标,都觉得不错,但我投的票是——绝对不能聘用。原来,他很神秘地悄悄告诉我,“我在以前的公司做了一 个项 目,如果能来微软上班,我可以把这个项目带过来接着做!”我本来是看好他的,但很显然,工作交给这样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放心的,因为他随时可能带着公司 的“成果”出逃!看到我的表情稍显凝重,聪明的他立刻对我说,“您放心,这个成果其实是我下班利用业余时间做的!”但是,这样的亡羊补牢,显然为时已晚。 另一位应聘者也是在回答问题时暴露了缺陷。当我问他,“如果你读博士期间,你的观点和导师的观点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办?”他马上开始声讨自己 的导师 如何压榨学生,他受了怎样的委屈,又开始抱怨学校的环境不够开放,没有给博士生提供应有的科研环境等等。这样的应聘者,明显带有“负面”的心态和情绪,以 这样的心态,无论再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他都会跳出来指责和抱怨的。这样的人,即使其“硬件”再优秀,我们也只能敬而远之。 随着招聘工作的展开,我们打破了每天面试8个人的规定,因为我们发现,考察时间过长其实有些浪费。经过研究,我们改成每天面试20个人,如果两轮下来觉得不够好,就直接让应聘者退出了。 又过了几个星期,简历从各个高校蜂拥而至。做高校关系的陈宏刚揣着考卷在全国飞来飞去,坚持让每一个应试者都有机会参与这场公平的竞争。最难得的是,即使某个城市只有一个考生,他都会亲自去争取。 武汉姑娘张黔后来回忆起当初的笔试场景,“刚开始还有点奇怪,整个屋子只有我一个考生,而且只有一个人来考我?是不是骗子?是不是**?”后来 发现陈 宏刚给了她卷子以后,就自己出去逛街了,似乎不太像有问题的,就不声不响地答起了卷子。后来,张黔通过了层层面试,顺利地进入了微软研究院。    
  • 热度 43
    2010-5-10 15:52
    6656 次阅读|
    17 个评论
    去苹果上班的第一天,阳光明媚,我上了车,拿出自己的报到书一看,吓了一跳,上班的地方居然是一家商业银行。我当时有点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不是在苹果的总部里上班?苹果难道搬家了,搬到银行去了? 来到银行,我小心翼翼地询问那里的保安,“请问苹果公司是从这里进去吗?”保安指了指后门。看来没走错!转到银行的后门,发现还真是别有洞天,上到二楼,一个小门里,一些年轻人正专注地摆弄着计算机。原来,我们真的是在银行背后一个隐秘的小楼里上班。苹果的产品研发多是在秘密进行,希望上市的时候能让所有的人“惊讶”和“惊艳”,因此办公地点非常隐秘。 “这也许就是苹果海盗精神的反映吧。”我想。苹果所谓的“海盗”精神,我一直有所耳闻。在苹果,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 公司创办初期,乔布斯曾在楼顶悬挂一面巨大的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乔布斯还在他的“海盗”房子里放了一架贝森朵夫(Bosendorfer)的钢琴以及一对一万美元的音箱,有的时候,他会为员工即兴弹奏一段激昂的钢琴曲,整个大厅里充满了激情。钢琴的旁边,乔布斯放了一辆宝马(BMW)的摩托车,一进门就看到它在那儿闪着银光,“另类”而“霸道”。 我所在的语音识别项目组里都是年轻人,我当年28岁,有一些人甚至比我还小,他们是全美软件业的精英,他们热爱并传承着苹果的海盗文化。浸泡在苹果宽松文化里的他们,是一群又酷又可爱的人。他们经常把宠物带到办公室来,你写程序的时候,不知道谁的小狗会凑过来嗅一嗅你的脚,有一次,一位同事养的兔子甚至跳到了我敲键盘的手上。那时,办公室里堆着各种宠物食品,谁有空谁就来喂一喂宠物。 在Mac III产品组里,我发现我遇到了一些真正的牛人:比如菲利普·米勒(Philip Miller),他后来成了著名软件Lotus 1-2-3的作者之一;菲尔·高德曼(Phil Goldman),他后来创办了Web TV(1997年,这家公司以42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微软);安迪·罗宾(Andy Rubin),他后来是谷歌手机Android计划的负责人。 由于在学校作了太久的研究,当时的我对如何做真正的产品感到无所适从,是他们,给了我热情的帮助,让我从学术界的故步自封里解脱出来。那是一个真正和谐的小圈子。 我们当时是最高端的科学家,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电脑真正成为人类的秘书,让Mac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执行人类的指令,我们希望将用户界面做成三维的,梦想着网络视频会议的三维实现。 那几乎是我在苹果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从1990年7月到1991年2月,在苹果,没有任何人来管理我们,我们的激情和想象力都发挥到了极致,下了班我们都不愿意回家,而是沉浸在自己的研究里,希望尽快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突破。期间,Mac的语音识别速度加快了40倍,而且实现了不错的识别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Mac III 项目有了很多突破:视频会议、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摄像头、3D用户界面、发烧级别的音响效果。这个产品将采用摩托罗拉最新的处理器88110,内核则选择了我的母校卡内基·梅隆开源的Mach操作系统。那个时候,对苹果公司的危机,我们还一无所知,我们以为苹果永远是最棒的,以为苹果将永远是那个“苹果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