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匮乏

相关博文
  • 热度 22
    2010-4-28 11:06
    1634 次阅读|
    1 个评论
    文/毛启盈 在“犀利哥”一炮走红之后,网络热词“犀利妹”在微博中频现;在“Kappa女”即将消逝之时,突然飞出了“iphone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系列。如,“剩系列”网络词语:“剩斗士”、“必剩客”、“斗战剩佛”、“齐天大剩”等;“裸系列”的网络热词:“裸居”、“裸婚”、“裸晒”、“裸捐、裸票”不一而足。 在谷歌扬言要退出中国的时候,网络上突然冒出一个“谷姐”与其PK。现在谷歌改名“Google中国”了,不过,也难以预料哪天会蹦出来一个“谷姐中国”也不好说。目前,还有“吞世代”、“刷书客”等形形色色的网络热词不断在MSN和微博中出现,相比80后、90后、00后,我们70后彻底OUT了!   网络热词频现,足以显示出网络的生动活泼、传播迅速、充满娱乐性;如果仅是无聊娱乐也就罢了,但是目前来看,这种热词现象似乎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此本人呼吁社会各方要警惕这种现象的进一步蔓延。 这种网络热词的风靡,都是转眼即逝,从开始的新鲜感最终已经成为了泛滥的文化垃圾,从某一方面可以说暴露了现代人的浮躁以及国人文化的枯竭。因此不应助长该风气飞蔓延。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的所谓“热词”基本是将词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加快传播和记忆的速度,将特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超浓缩,以便于口口相传。虽然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容易被记忆等特点,但是从长远来看,它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这些网络热词蔓延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对国人的快餐文化阅读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此以往,我们祖先留下来数千年的文化习俗,被网络改变了;其次,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对古典文化的颠覆,造成了文化的虚无。顺便搜索了一下,“门”这个词语。自从70年代美国总统的“水门事件”之后,“XX门”一直都走俏网络。如今网络上到底有多少“门”,也许一个人用一生的精力也搜集不完。如果真的有一个星期不上网,那我们可能就像世外桃源的隐士,不知魏晋了。卷帙浩繁的“门”文化,让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止步不前。一个简单的“门”,背后没有多少有象的故事;最后,过分地娱乐化快餐式的传播,不利于思想的升华和沉淀。 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历史成就。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类记录文字工具有石头、骨头、竹子、纸张。其中缺陷是记录方式呆板,速度缓慢,阅读不便。正是由于时间,让他们深邃、墨守成规、具有生命力。而网络热词,却像快餐一样,让我们的阅读变得快速。我们在快速的生活中忘记了固有的思考和沉淀,让我们生活更加浮躁,浅尝辄止,从而让我们的文字缺乏生命力。 不过,解铃还是系铃人,网络自身产生的诟病,需要通过网络来根治。网络上已经出现的热词,如果不是敏感词,没有人也无需一夜之间从网络上彻底清除。因为,存在即合理。一些热词在被互动百科等词语共享平台收录后,通过时间的沉淀,也许会成为永久的文化符号被永久记忆。我们必须通过人性化的互动,更全面的思考,提供最接近理性和生命力的解读和网络传播。用积极的意义来抵消网络快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赋予其积极的历史意义,这样才能避免网络快餐文化对国人文化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