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fem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3
    2024-4-26 16:27
    370 次阅读|
    0 个评论
    芯片的路有千万条,我却选择了Wi-Fi FEM这条最难走的路。 这条路并不宽广,走着走着,越来越多的友商在加入,高峰的时候超过30家,让我恍惚觉得Wi-Fi FEM才是射频前端的老大。不禁想问,是谁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吸引如此之多的厂家进入Wi-Fi FEM赛道,恰似“一入豪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同在Wi-Fi FEM赛道,是我的不幸,也是你们的不幸。我的不幸,在于遇到了一群没有价格底线的友商们,价格杀到我不敢直视,隐隐约约感受到割肉的痛;你们的不幸,在于我会持续推出具有极致性能和成本的Wi-Fi FEM,你们的亏损将如同迷失在沙漠再也看不到尽头。 我也明白,他们还在等待,等待投资人不顾一切地相信这是一个美丽的神话,Wi-Fi FEM在雪山之巅开出了最美的花。他们信仰过去,也信仰将来,他们信仰投资人对Wi-Fi FEM的爱,永恒不变。 爱,真的不需要回报吗?以成本价的50%销售Wi-Fi FEM也可以留住投资人的爱吗?如果真的可以,那我不懂得爱,也活该投资人不爱我。 理性来看,Wi-Fi FEM赛道市场规模只有手机PA的十分之一,并分为三路分支,一路通往路由器,一路通往智能手机,另一路通往小米SU7。 路由器之路 路由器Wi-Fi FEM这条路被价格杀死了,所有的国内Wi-Fi FEM厂家都进入到这条路,正如那句话:“天堂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偏进来”。价格杀到这个份上,后面进入的公司已陷入两难,要么亏本,要么不做。 难道大家不能相安无事的愉快玩耍了吗?不能了!每条路上的竞争厂商只要超过三家,价格战的硝烟将到处弥漫。何况现在是20多家公司同时参与,市场已经进入过度竞争。 从营销学的定义来讲,过度竞争是指参与某个市场竞争的任何一家企业的期望利润都小于零的状态。换句话说,过度竞争就是“没有赢家”的市场竞争状态,参与竞争的任何一家企业都不能盈利(包括未来的盈利希望)。 智能手机之路 相比路由器Wi-Fi FEM市场的零零碎碎和边边角角,智能手机Wi-Fi FEM则集中很多,应用于品牌手机和高端机型(中低端手机采用内置Wi-Fi PA)。有量有价,人人都爱。但要说爱你不容易,手机Wi-Fi FEM市场多年来一直被Qorvo、Skyworks和NXP占有,现在又有高通RF360加入。 路由器Wi-Fi FEM能不能应用在智能手机上,也是可以,但功耗相对要高很多。品牌高端手机对性能有极致要求,对价格成本并不敏感,除非性能和可靠性可以比拼国外厂商,否则机会的大门不会打开。 三伍微在研发手机Wi-Fi FEM,康希通信和台湾立积也在研发手机Wi-Fi FEM,国内手机PA公司都在研发手机Wi-Fi FEM,比的是技术,比的是速度,这是一块空白的国产替代机会。 技术上是有难度的,手机Wi-Fi FEM采用高中低三种功率模式,PA和控制电路的设计比路由器Wi-Fi FEM复杂一些,封装也小很多,更多的功能和更小的DIE面积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最可怕的是,不能快速跑进前三,再多的努力和投资也是徒劳,这扇门一旦关闭就很难再打开,因为高端品牌手机没有试错的机会 。 小米SU7之路 2020年,小米Wi-Fi6路由器带火了Wi-Fi FEM赛道,小米SU7也会吗? Wi-Fi FEM芯片走进小米SU7,正式成为一路分支。看起来,Wi-Fi FEM的路越走越宽,机会也越多。但这条路并不好走,车用芯片门槛很高,从设计来看技术挑战也更大,比路由器和手机Wi-Fi FEM更难。 从拆机报告上可以看到,智能座舱控制板上是一颗高通的QCA6696 Wi-Fi主芯片和两颗Qorvo Wi-Fi FEM,2.4G FEM QM42391和5.8G FEM QM45391,以实现千兆级车载热点,可实现2Gbps的用户吞吐速率,支持2.4GHz和5GHz频段上的双频并发(DBS)和更高阶调制方式,为未来车联网打下基础。 QM45391是一颗双路的5GHz 11ax FEM,采用三种功率模式,实现效率和线性功率之间的平衡,两个专用耦合器端口可实现每个相关路径的功率控制。 QM42391是一颗双路的2.4GHz 11ax FEM,同样采用三种功率模式,实现效率和线性功率之间的平衡,两个专用耦合器端口可实现每个相关路径的功率控制。 QM45391和QM42391是2019年量产的Wi-Fi6 FEM,那一年底康希通信首次推出路由器Wi-Fi6 FEM。 当时Qorvo研发QM45391和QM42391是用在高通手机平台上的,现在转到车载Wi-Fi FEM,但要通过一系列的车规芯片测试,研发和验证的时间不会短,对于芯片创业公司来说,做车载Wi-Fi FEM这显然不现实。 芯片创业很难,Wi-Fi FEM创业是难上加难。Wi-Fi FEM三条路,路路通,路路不通,Wi-Fi FEM赛道已无路可走。
  • 热度 23
    2013-9-8 21:17
    1731 次阅读|
    0 个评论
    根据CST张博士讲解整理而成的笔记,讲解了电磁基础知识及其仿真中的相关概念。   准静磁场(magento-quasi-static):忽略安培环路定理中的位移电流项,对应低频大电流情况。 准静电场(electro-quasi-static,EQS):忽略法拉利电磁感应定律中的磁通变化率项,对应低频高压低电流情况。 10MHz以下采用准静理论,100MHz以上采用全波理论。位移电流和运流电流问题必须采用全波。 电磁辐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带电粒子做加速度运动 电磁能量损耗包含非零电导率的欧姆损耗和介质极化损耗,两者的物理是不一样的,尽管通常均称为损耗正切。 电尺寸=几何尺寸/波长 电尺寸5,电小;5电尺寸50电中;50电尺寸500,电大;500电尺寸,超电大; 计算电磁学包含电磁数值仿真,全波(精确)算法,高频(渐进)算法 全波-求解麦克斯韦积分或者微分方程,分频域和时域;场区和源区均需划分网格 高频-求解格林函数,仅有频域,滞后位计算繁琐,进源区划分网格 全波算法:有限差分(FDM),有限积分(FIT),传输线矩阵法(TLM),有限元法(FEM),矩量法(MoM),边界元法(BEM) 全波有最大电尺寸限制,高频算法有最小电尺寸限制 FDM,FIT,TLM六面体分割网格,FEM四面体分割网格;MOM、EBM三角面分割网格,FDM、FIT、TLM时域算法; FEM、MoM、BEM频域算法 网格为N,CPU和内存的需求:FDM、FIT、TLM=N;FEM=N^2,MoM和BEM=N^3; 给定仿真精度和硬件资源的条件下,电小选择MoM和BEM; 电中选择FEM;电大选择TLM、FDM、FIT;超电大选择高频法。 时域仿真终止的条件是能量衰减完全,所有的物理现象发生于时、空中,而不是频、空中。 仿真中涉及模式衰减,及不规则曲面波端口设置合理性 问题 。 物理尺寸远小于波长(1/100):路理论(必要条件); 物理尺寸和波长比拟(1/10):场理论(充分条件); 时域仿真采用高斯脉冲,其FFT还为高斯,不可用方波,仿真速度快,算法本身效率高,缺点,边带有误差,不适用于窄带仿真,数值噪声(计算机),衰减到30Db终止; RLC的基尔霍夫的时域方程? 频域网格自适应,算法资源耗费大,不应用宽带问题; EMC永远是个宽带问题,采用时域势在必行,频域不合适,存在谐振波,若采用频域差值,会存在丢峰现象,仿真结果不服实际。 个人理解对于EMI的仿真只能发现可能超标的点和相应what-if分析,但要将实测和仿真的幅值大小精确很难,但可以体现频段内的变化趋势。对于ESD,仿真就是一个超难的课题了,虽然目前HFSS和CST多可以通过静电抢模型进行电流路径和幅值分布的模拟分析,但是实效及普适性有待提高。 EMC分析要抓住主要矛盾,电流(或者 感性作用 )是产生辐射的主要原因,关注大电流和高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