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制造业质量

相关博文
  • 热度 22
    2015-12-7 14:27
    1272 次阅读|
    4 个评论
    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但是停在这四个字上,是不够的。怎么样才能强,窃以为要深入分析到问题根源所在,要有科学方法,可执行的计划,可考核的结果,以及积累。这里列出几个对中国制造业的常见印象,跟大家一起试着深入一下。 1.中国制造业质量不好 如果我反问,“凭什么说中国制造业不好?”我觉得中外工程师,大部分人很难一下子说清楚。在老外眼里,这个问题就成了一个预设立场,好比屌丝一出场,不管你做什么,都是屌丝。对中国制造业自己,又像一个人,浑身都痒,却不知道该挠哪儿好。 第一痒:标准差 标准里面,一部分是西方标准的翻译,这部分尚可。还有相当部分,基于西方标准的修改,这部分属于因私废公,大部分跟西方标准一样,只是更改细微尺寸,制定者是得到了“非抄袭”的名誉,但导致不能注明等同对象,或者不能等同代用,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必要额外工作。要知道,作为工厂的工程师,中国的工程师已经很悲催,不仅要了解公制,还有英制,美制,自己的标准好歹好用点,把标准做成这样,有时候真有种羞于直视的感觉。更有甚者,编写者都还没有读懂标准,抄袭ASME或者别的标准,到最后注明“本标准参照ASMEXXX而定,如果有不明,请以ASMEXXX为准”。自己都不尊重你自己,怎么让别人信服GB? 第二痒,自身质量控制不严 标准不可能规定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厂内的NCR(Non-conformance report),随时可能有,那么,厂内怎么处理?全报废,不可能,成本高,也不科学。全回用,也不可能,产品没法用。什么情况需要报告,什么情况可以回用。什么情况必须报废,必须要用相应的规范来厂内控制,我所看到的,中国的工厂,很多原则性不强,浑浑噩噩在处理,纯经验性拍脑袋在处理,其质量肯定是很不稳定的。 2.中国制造业成本不一定低 有一种观念,中国制造业,随便弄都比西方低。其实,还真不是。如果说到原材料,中国铸造件和锻造件,都不见得比西方低。举一个例子,欧洲的不锈钢管,DDP到中国港口以后价格也不贵于中国大陆。中国低的地方,是人工,和设备的工时成本低。 所以综合到制造业上,一般来说,中国便宜的地方,是占用较多人工和加工工时的设备。大型铸造件一类的设备, 中国一不小心,就接近于西欧费用。 有一不小心低,就有一不小心高,这高是怎么高出来的呢,设备便宜,但是你的工时,是受你的工艺来决定的,工艺水平不行,工时比欧洲高很多,也是时有发生的。譬如,你工时费用只是欧洲一半,但是你工时数是欧洲三倍,加工费用就是欧洲1.5倍了。 成本是一个系统,包括可精确计算的原材料成本,工时成本等,以及几类只能分摊成本等,这里就不展开了。其中每一环都很重要,工艺作为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环,其实影响很深远,落后的工艺,可能推高制造业成本,降低竞争力。 3.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不强 高端制造业产品的成型,来自于多年的开发积累,从最开始的简易型,到逐渐提升,逐渐改进,成为当前的高效产品。这段经历中国是没有机会重来了,近几十年来,高端制造业的图纸,通过市场交换,或者种种方法,我们已经得到了。 但是有一点,我们忽略了,需要一个正确的,开发复杂产品的流程,保证研发的进度和质量,以及积累不同阶段的开发文档。因为没有科学的开发制度,就很难持续开发。同样,因为我们没有过去的开发流程和文档,所以我们拿到的图纸,稍有更改,产品表现就出现意外。这样的例子,在我国的高端制造业里面,已经从热笑话,变成了冷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