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诺贝尔奖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18
    2012-12-8 17:37
    1241 次阅读|
    1 个评论
      用这个标题来写作,似乎从莫言老师得奖时就应该动笔,但我一直到他领奖的时候才开始。在听完他的演讲后再进行,就有点儿像写观后观了。 莫言,是继敏感词、敏感词和敏感词后的第四位中国籍诺贝尔奖得主,有意思的是,他叫莫言,就是别说话。我之所以要写这篇东西,是因为我的自作多情、自恋且自豪,因为他是我的山东老乡,我终于可以听汉语的诺奖演讲了,而且还有浓郁的山东口音,不用看字幕。当然,我再自作多情地说,第一个用中文做演讲的丁肇中先生祖籍也是山东。所以我一定要写一篇东西。以上可以算是文章的序或前言了。 在莫言老师得奖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关注了当当、亚马逊还有京东图书的畅销榜,在TOP5里面,总有至少一部莫言老师的作品,《蛙》、《丰乳肥臀》抑或其他。我想,这至少就是莫言老师获奖的意义之一,终于有人,或者说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当代文学了。 我很自豪地说,我曾拜读过他的《红高粱》,我也很惭愧地说,我仅仅读过《红高粱》。那是一位同学从图书馆借的莫言作品集,我选了其中的一篇来读,我再惭愧地说,我甚至对其中的情节都记不清了,但是我记得书上的一段话:“……再造少年岁月,与苍白的人生抗衡,与失败的奋斗抗衡,与流逝的时光抗衡……”,我记得我手边还有一本张承志的《北方的河》,上面的话被我抄到《北方的河》上,岁月的河在流,但这段话还在我心中。补充一句,《北方的河》是我买的,不是图书馆的。 当然我没有连夜地等莫言老师的演讲,也是等到第二天才看网上的视频。在演讲的开头,莫言老师就一直在说自己的母亲,我听得泪流满面。按照习惯,写作的时候,我会听着音乐,我电脑上的都是随机播放,在打开播放器的时候,竟然是京剧《四郎探母》的《老娘亲请上受儿拜》!我觉得太神奇了。我又忍不住流泪,甚至跟着把这段唱完,才换到轻音乐上,平复了心情才开始写这篇东西。或许这就是莫言老师的特点,也或者说正像这篇演讲的主题《讲故事的人》。把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母亲开始娓娓道来。 像演讲中说的,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情节,都来自身边的人、经历或听到的事,其实每个人的经历就像生命一样,或者说经历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这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作家可以把这些写进作品里,其他人则伴着自己的经历成长。作家把遇到的好人写进书里,而那些坏人也是作品的素材,就像我们生命中遇到的贵人也遇到小人,其实小人也是上帝派来的贵人,因为他们更促进我们的成长,我们感恩贵人,更应感恩他们。 演讲中他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其实每个人该干的也很很简单,按自己的方式,走完这一生。就像莫言老师说自己受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影响一样,我们也会受其他人的影响。我们做的也应如同莫言老师说的,远离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 网上对他的演讲褒贬不一,有人说充满诗意,有人说像一篇中学生作文,没有深度。我引用演讲中的两段话,第一段是“……文学创作中,必须颐指气使,独断专行……”,演讲也应该是作家的创作吧;第二段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似乎引用得不恰当,但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有发表不同言论的权利。最后我想说,苏东坡眼中的佛陀是一坨屎,而佛陀眼中的苏东坡是一尊佛,据说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我很喜欢。   我就知道我的这篇命题作文会写成莫言演讲观后感。但题目是我在莫言老师得奖的那天就想好的,不想去改。我的作文水平,在把文章发表在高考语文试卷上之后,就极速退化,我的文章是形散而神更散的真正散文。我还是把它献给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这也是经历和成长。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