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7
2013-5-23 17:10
1725 次阅读|
2 个评论
以前需要写一个协议的解析程序。开始没有感觉会有多麻烦,感觉就是按照协议说的一步步走下去就行了。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由于以前没有写过这方面的程序,在一开始就陷入了误区。对于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的解析的描述,自己就搞错了。一直看着下行数据的描述,去想上行数据的代码怎么从数据中提取出来。开始忙了一周,程序还是很混沌。 第二周在将协议看了看,又问了问同事,才闹明白了自己所操作的主要接收下行数据,所以主要负责对下行数据的解析。知道上边发下的命令后,在组织一段上行数据发出去。如此就是一个解析程序。如此一个循环,即解析了下行数据。之后自己总结了当时理解的: 什么是协议解析? 将发送方发过来的数据,依照协议的要求规则进行数据的翻译,找出发送方要求接收方实现的动作,接收方将动作完成(给发送方回复它需要的数据,ACK或相应的数据记录)。 当时没有考虑,一个节点可能即要解析下行数据,又要解析上行数据。这样自己最早写的代码,就不能用了。因为它主要解析下行协议,对于接收的上行协议,没有解析。因为当时没有想到要接收上行数据,认为就是一个终端了。 现在在想如果这个节点只是通信中的一个既要负责接收下行数据,又要对别的节点发过来的上行数据做出反应,那样的协议解析程序,才算是比较完整的。 现在自己理解的一个协议的解析程序是这样组织: 1、发出数据的打包: 首先组织一个数据帧,打包函数将此帧依照协议的帧结构,将其解析到一个数组中,计算出长度,将其发送出去。 2、接收数据的解析: 有数据接受时,首先判断此数据是否为正确的帧(符合协议要求的校验规则),之后解析出功能码(或者到数据标识),在功能码解析函数中,依据协议的上下行标志,调用相应的代码进行数据解析。(这样即可以解析下行数据,也可以解析上行数据,构成一个完好的正解析模块) 补充 :在解析接收过来的数据时,首先判断一下长度,对于长度不符合的可以跳出。有时候如果不判断这个,可能造成以后在判断时出现错误。 如何写协议解析程序: 读协议时,首先分析整个帧的结构,了解帧有几部分组成,各个标识是什么,含义什么。例如:长度,控制字,等一些关键信息的分析。 之后,了解它们具有的功能项,根据功能项的描述找到可能用到的功能项,并具体分析这些功能项的结构,与字节代表的意义。 到这里可以确定,帧的结构,使用到的功能项,并且已经有所了解。 然后根据帧结构,构建帧的打包与解析函数的框架,根据具体功能项,细化解析函数。 确定好框架后,开始编码,根据功能项的字节定义读取出帧数据中的信息,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处理,交由传入的函数处理,因为对于这些信息的处理可能会有不同,交由外部实现,一来简化协议内部的编码,二来增加协议解析处理的灵活性。 当然这些只是自己的理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