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7
2012-2-22 15:52
2054 次阅读|
0 个评论
- 转载请注明出处文字生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780090100l7az.html - 从时下最热的ipad,到即将登场的新一代iPod nano 6,apple似乎总是数码应用体验的风向标。这家企业而言及最多和被广泛接受的,自然是它的“苹果式设计”——12年前问世的iMac意义非凡,而设计师Jonathan Ive就是设计这台扭转Apple命运,乃至创造一个新时代电脑的设计奇才。但是多数人可能并不知道,Ive设计哲学受到另一位设计师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反应在每一件Apple的产品——从硬件到用户界面。 这个人就是Dieter Rams,从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为德国品牌Braun(博朗)设计的产品中,我们依稀看到Apple过去到现在设计的产品中沿袭着的“设计密码”,可以预见未来Apple的产品还将受到影响。 Dieter Rams是谁?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人物、新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和代言人、建立起20世纪工业设计标准。这位1932年出生于德国的设计师。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很少设计除博朗(Braun)公司以外的产品。他认为:单纯的风格只不过是解决系统问题的结果,而不是为了风格而风格。狄艾特这样阐释道:“工业产品的美学要求应当是简洁、精致、诚实、平衡和含蓄……”。 早在80年代初,迪特尔·拉姆斯开始日益关注他周围的世界-“形状,颜色和噪音的难以理解的混乱不堪。”意识到这些使他成为对设计界具有重大贡献的人。他开始问自己:“我的设计是优秀的设计吗?” - - 时至今日,当人们看到陈列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中那些由Rams设计的Braun生产的产品,当将他们与Ive为Apple设计的产品进行对比的时候,二者之间的设计哲学——从色彩的使用,材料的选择,到“形式追随功能”,剔除人工痕迹,体现“坦诚”的设计思想——都是那么相似。 不管是Ive或是Dieter Rams,他们所提倡的所谓“简单”的造型形态不是指设计风格,因为造型形态只是物理表象,达到简化造型有多重手段。从斯堪的维亚的设计中可以看到,通过近乎完美的人机效用设计、通过对材料特质的利用,造型形态的简化被作了最好的阐释。约瑟夫•艾尔伯斯教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经济使用”来作设计,形成简单而在“视觉上和构造上的不同层次”,这种对材料与造型关系的研究,是不“粉饰”设计、求简约精致的精要。 丹麦工业设计师Jacob Jensen相信“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够被任何人理解”。所有的设计都要面对市场,否则就不能称其为设计;更不能认为设计语言越晦涩设计就越高深。形式仅是一种沟通语言,既是一种语言,那它的传达和交流就需要有受众。故此,表达得清晰明了,才能让人理解你的设计。 诚然,如果只谈“狄氏简洁风格”,似乎又掉入形而上的概念彀中。要深入承袭dieter rams的设计思想,首先需要确立的前提是:设计原点来自纯粹的功能主义考量;这与所谓的“法西斯审美”无关;经过这么多年的“style wave”的考验,我们有理由相信狄氏的简约绝非是为彼及彼,这种“坦诚”时至今日依然是如此的“无可行”和令人敬佩。由此,本博坚定地对于80年代中期德国设计界“反造型运动”不以为然。 在当时的德国(1985年),业已出现了二十余年的意大利相对设计论十分盛行,那里还曾掀起过一场小规模的运动,他们抨击博朗、迪特尔·拉姆斯、赫伯特·波尔以及当时学术期刊的形式,他们反对“好的造型”(由德国设计理论的先驱Hermann Muthesius提出,强调功能主义和特色),强调产品的自然属性、生态特色、神秘特性、象征性与再生性(……时隔多年,这些又变成了当今的主题)。 这些意识形态的变化,在现下也具高度的普遍性;但是这其中的某些人谬误了根本:认同多样性并不代表要与纯粹的终极功能对立,更无必要在理论语境的某些幽僻盲区中扭曲本质;看客们与史学家愿意将其定性为一种学术上的百花齐放,可能是我们更不情愿承认“一名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有能力进行巫师般表演的艺术家”的存在。 “所有的一切都采取有形的形式,有些是暂时的,有些甚至成为生产环节中的一部分。因为它们都是个体的行为,会使人产生疏离感,并向着‘非社会性’的被动状态发展。”——这是多么熟悉的场景。 设计不是娱乐产品,虽然可具备娱乐性的指代,但绝非负载的本体;因此,那些带有某些即兴演出嫌疑的、跨界脑力激荡(通常称之为设计盛宴的某些玩意儿)及或是形式奥秘探索附加十万个为什么类型的设计表演,甫一登场,咸湿的淫脂艳粉气质就仿佛就在标榜其明显优越于肉铺的价码。在全球全民扁平娱乐化的今日,很多旧时纯粹的价值观念被离奇地解构和粉碎,取而代之的是“简单而刺激的通俗混搭品”——生产模式和制造环节的不严肃,只会让“合理价值”变得遥不可及;大排档式的“高效多样组合”不能证明设计无所不在和脑浆劲爆潮涌创意无限,相反却是一种媚俗的广泛普及与审美完全倒退。 显然,丧失真实与坦诚比意淫话语权更可悲。狄氏本人反复强调审美的复杂性以及“诚实而谦逊的功能”实际上是知易行难。商业诱惑很难让企业能在两者之间有所平衡——这需要一个好的支持者。多年前Dieter Rams的老板Erwin Braun如是,今日的乔布斯亦如是。在 Reviving Dieter Rams’s pragmatism (复兴拉姆斯的功能主义)中,狄氏和Ive不约而同地把设计的成功归功于他老板Erwin Braun的品味和远见,而且提到了“But unfortunately the only designer I know of today who has a simil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owner of the company is Jonathan Ive with Steve Jobs at Apple.” 至少在诚实和谦逊这一点上,相信没有像apple的设计一般更接近狄艾特的思想了。Ive本人其实并非从一开始就拥有这种思想暗合桥接——在98年的imac的设计中,狄氏的痕迹并无可见,Ive本人的卫浴风格亦无所展现,直到ipod的出现。Ive在多个采访和设计讲解过程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他如何痴迷于“简约”的设计风格和“坦诚”的设计语言,实际上这也是对Rams提出的十条设计理念的追求: * 好的设计是创新的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 好的设计创造好用的产品 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 好的设计是符合审美的 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 好的设计帮助用户理解产品 Good design helps us to understand a product. * 好设计是谦虚的 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 好的设计是坦诚的 Good design is honest. * 好设计是持久的 Good design is durable. * 好的设计由最终的细节决定 Good design is consequent to the last detail. * 好的设计关注环境 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the environment. * 好的设计是“没有”设计 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 Jonathan Ive@apple的设计风格发展,同样亦颇具戏剧色彩(在今后的博文中,会有专门的篇幅讨论,这里不再敷赘)。这位前卫浴产品设计师终于找到了他的“dot line”。受到的启发不仅仅来自Rams的设计哲学,更直接来自设计的真实产品——那些几十年前的产品!Gary Hustwit拍摄的纪录片《Objectified》中,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了动态的Rams作品(以及其本人的访谈)。以现时的审美评判,这些工业产品依然能带给我们新鲜感——何谓经典?Rams的设计自有答案。 如果花费口舌比较Braun和Apple的形式元素,我想这不应该是本篇的主题。我们要回避将二者的相似性降格为一种肤浅的“设计比比看”。相反,本博却很有兴趣体验一把Braun的“古董产品”,设计的感动如无真实的产品体验为基,那种微妙的语言是很难体会的。 引用刊登在国外网站上的一段话:“有人可能会把这些例子叫做抄袭,但在现实中工业设计乃至艺术本身本来就是不断继承变化,加工循环的。从这个角度看,Apple的产品是在经典基础上不错的演变。当看到Rams这些作品时,我不能不好奇,又有其中的哪个产品要被Apple在下一个产品中‘复活’呢?” 我们应该庆幸,在这个年代,还有像Apple那样的简约产品,蕴含美感又众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