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工业4.0

相关博文
  • 热度 25
    2016-6-12 15:11
    1042 次阅读|
    0 个评论
          谈及创新,尤其是协同创新,大家一般将高职院校排除在创新领域之外。但是,基于近年来观察,职业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创新行动不仅可能,而且大有可为。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动手能力,必须通过科学的实践教育获得。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实践教育,对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维视智造一直以来都在通过与各大高等院校合作加强产教融合,近两年来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逐步加强了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为此,维视智造联合ABB针对高职院校打造了一系列 机器人实训实验系统及平台 ,致力于帮助职业院校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学训载体、锻炼平台等。学生无需走出校门,就可在实战应用实训室学习到机器人自动化相关运作及数控加工等一系列流程。       同时,为改善师资队伍、加强人才培养维视依托自主研发生产的 工业4.0系列实训设备 为教育资源,秉持严谨的治学理念,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创新应用研究院、陕西省仪器仪表学会、北京博科创新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维视梦工厂”——工业4.0实训基地。在校内,学生及老师可以通过视觉创新实验设备进行实践学习;在校外,还可进入工业4.0实训基地进行实战实训。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培养出了大量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进入社会。在这条道路上,维视将继续秉承信念,不断改革进取,扩大服务范围,提供更为优质的实训服务,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期成为中国最专业的工业4.0职业教育机构,最专业的工业4.0职业教育产品提供商,培养职场精英,成就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 热度 2
    2016-3-17 16:37
    945 次阅读|
    0 个评论
      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智能制造、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等一些词不断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预示着中国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迎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制造业需要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专业化、个性化与创新化。   传统制造业要转型为“智造业”,设备运行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不管是数据的安全还是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企业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通过完善的制度及技术来保障设备运行中的安全,从而提高企业效率、降低企业风险。   华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一直以来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物联网产品及方案提供商。研发的 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 能够为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设备运行在线监测机制来确保设备运行中的安全。 拓扑结构图   设备云远程综合管理系统中,华辰智通的 HiNet智能网关 是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端也是“被监控端”,它与设备端相连自动采集所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及相关数据,并通过3G、WiFi等网络将这些信息发送到“云监控平台”,同时接受“云监控平台”的指令认证后运行相关操作。云监控平台是系统的服务及数据中转中心,云监控平台获取“被监控端”加密通讯的数据,解析后存储,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诊断,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以多种通信方式及时通知本地监控管理服务器和相关管理人员。同时“云监控平台”对连入的“监控端”进行安全认证和数据访问过滤,保证其数据的安全性。   在工业4.0的时代,华辰智通以最优的产品、最好的服务为传统制造业的成功转型添砖加瓦。
  • 热度 27
    2015-3-20 10:39
    1149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15年3月19日,华为技术公司与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 N.V.)在日前德国汉诺威 CeBIT 2015(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会场举行的工业4.0圆桌会议上决定携手共同开拓工业4.0中国与全球市场,深入开展技术合作与联合创新,打造开放、健壮与安全的工业4.0 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平台。该项共同决定标志着华为技术公司与恩智浦半导体合作的一个崭新里程碑。 工业4.0被认为是继蒸气、电气和信息化时代后,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意味着将人、信息、物体相连接,机器进入到统一的智能化网络中,预计该技术可以自动调试生产流程、节奏,自动地修复故障,以更智能、更个性化的方式制造产品。 IHS预测到2025年,工业4.0的兴起将导致超过800亿设备接入互联网。中国也计划在未来3年投资1.2万亿欧元进行工业的现代化和转型,将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华为和恩智浦分别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高性能混合信号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该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在中国与全球工业4.0领域的业务。华为在工业4.0领域具有丰富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尤其在工业物联网连接领域,以LTE-M技术和工业以太网网关为核心,承载工业4.0 IoT连接、安全、设备管理、与运营平台的核心价值,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生产,能源优化,配件管理,实时故障诊断与定制化按需生产等重点应用。 作为双方深化合作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华为和恩智浦将在物理层、网络层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结合双方的优势产品与解决方案,将华为的ICT基础设施和连接解决方案与恩智浦半导体的工业4.0安全连接解决方案充分结合,聚焦自动化工厂,物流4.0,无线安全连接与传感器网络等工业4.0应用领域,共同致力为大中国区及全球客户提供业界领先的工业4.0网络解决方案并给客户带来持续的价值。 华为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部总裁张顺茂先生表示, ICT基础设施是华为长期聚焦的业务重点。以LTE-M与IoT网关为核心的华为工业4.0 IoT平台,注重安全、设备管理与运营等核心价值,离不开底层的芯片(Chipset), 模组(Module)与操作系统(Lite OS)的支撑。恩智浦半导体作为我们的芯片与安全连接方案合作伙伴,将有助于双方进一步拓展在中国与全球工业4.0相关的业务。 恩智浦半导体资深副总裁兼中国区CEO郑力先生表示:“恩智浦半导体倡导工业4.0的安全连接解决方案,与全球ICT技术的领导者华为在工业4.0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能够向中国和全球提供业界领先的工业4.0网络解决方案并给客户带来持续的价值。” 《电子技术设计》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 热度 23
    2015-1-26 09:29
    760 次阅读|
    0 个评论
    在德国,“人机协作”早已成为德国现代工厂生产发展的主流,不论是作为“领头羊”的大型企业,还是甘当“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都无一例外地乘上了“智能化”这辆超级快车,积极践行着“工业4.0”。 “机器人Robot”最早源于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的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人造劳力Robot是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其后,机器人成为科幻片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那些寄托了人类意愿和情感的机器装置,拥有人类智慧般的“智能”,能够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和任务。现在,这种“虚拟”的场景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国及世界的各个工厂中。 在德国,“人机协作”早已成为德国现代工厂生产发展的主流,不论是作为“领头羊”的大型企业,还是甘当“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都无一例外地乘上了“智能化”这辆超级快车,积极践行着“工业4.0”。 大众:与机器人“同事” 大众汽车在德国被称为“国民的汽车”,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而在位于萨尔茨吉特的大众汽车发动机制造厂,在对高低起伏中的机械手臂的惊鸿一瞥之后,我真正体会到,传统也能跟上潮流。设备的先进程度和智能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透过机器的触角,德国已将“工业4.0”的精髓,注入了制造业的每一方土地。 机器人这一工业科技时代“标志性硬件”的普及,使人工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在德国,平均每1万名工人就拥有273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整合投入大规模生产线,让大众萨尔茨吉特工厂的员工们切实感受到了新工业革命吹来的春风。曾经,在生产发动机的过程中,工厂的员工必须辛苦地弯着腰,把电热塞插进几乎看不见的缸盖钻孔中。而现在,将电热塞插入缸盖钻孔的任务被一排排整齐的六轴UR5轻型机器人接管了。凭借一套特殊设计的分离系统,UR5机器人能够小心翼翼地抓取小巧的电热塞,并将其放入人工难以达到的钻孔中。然后,由一名员工负责固定电热塞,并对缸盖进行隔热处理,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通过与充当助手的机器人进行直接紧密地合作,员工现在能够以直立、健康的姿势完成这些工作。同时,他们可以始终观察这一过程,并在必要时迅速进行干预,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一条条生产线旁,机器人们在专业而毫无怨言地忙碌着。一眼望去,整个车间只有寥寥数名工人,一个个小型“变形金刚”在富有节奏感的机械声中大显身手,恍如未来工厂。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帮助萨尔茨吉特工厂重置并优化了生产线,生产流程被切分成了许多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严格遵循既定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高精度的自动化传动机制联系起来,令其高度柔性化,缩短了交付时间,并促进了可持续性发展。机器人所主导的数据准确的批量生产,不仅让制造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平均生产每台发动机所消耗的能量和污染排放分别降低了67%和70%。 在参访工厂的过程中,工厂的项目经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我们利用了一种符合工效学的工作区布局,来摆脱公司所有岗位的员工所面临的长期负担。通过采用无需安全围栏的机器人,员工们可以与机器人携手合作。机器人成为生产制造助理,将员工从不符合工效学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 智能精密的自动化硬件设备不但大幅提升了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能耗,还有效地改善了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生产流程。在我看来,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其所迸发出的生产力,核心仍然是人,“工业4.0”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自动化,排斥人参与生产的全过程。与之相反,未来的智能科技将着眼于更高层次的人机交互领域,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来融洽处理人、机械和环境的关系,让科技硬件装备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支持,并利用加上绿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构建一个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的、环境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库卡机器人:人工智能不“高冷” 未来的工业生产中,智能化软件和高性能生产硬件这两大要素将完美匹配,实现真正的“软硬兼备”。而工业机器人这一生产硬件在结合了工业软件之后,将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使虚拟和现实的交互性不断加强。也就是说,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在德国乃至欧洲的自动化领域内,库卡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名列前茅。从第一台纯电动机器人发展到现在,库卡的研发技术在同行中一直遥遥领先。从最早的专用控制系统,到后期使用工业PC作为控制系统,再到使用Windows作为人机互动界面,走在前列的始终是库卡。因此,为了一睹这工业机器人行业佼佼者的风采,我们来到了位于奥格斯堡的库卡机器人公司总部。 巨大的橙色字母“KUKA”伫立在公司总部大楼上,简洁而又醒目。聆听完接待人员精炼到位的介绍之后,我们在展示厅看到了一台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工业机器人。纯白的展示墙下,机器手臂泛着微微的金属光泽,与冷光灯交相辉映。一位同行的客户还半开玩笑地说,“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高冷’的机器人呢。”不过,库卡机器人干起活来可是一点都不“高冷”,它们可用于物料搬运、加工、堆垛、点焊和弧焊,在空间节省、成本效益、灵活精准和节能高效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满足工业制造自动化的不同需求。如在库卡机器人家族中最小的机器人:KR 5 R1400弧焊机器人,被誉为经济型薄板焊接专家,它能以极高的连续轨迹提高精确性,迅速且有效地完成工作。 库卡公司接待人员说:“我们的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5万台,至今已在全球安装了超过15万台工业机器人。虽然现阶段,库卡机器人仍主要集中于工业应用,但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必定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工业4.0”之下,工业机器人将推动生产制造向灵活化和个性化方向转型,高度灵活的全自动化生产要求机器人完全集成到生产流程中。 在集成化的工业时代,单个的工作组件或物理端口因为智能化互联,将具有自我决策的能力,而人力将会被继续概念化。人与机器、虚拟电子物理体系的分工将转变为人类设计产品并决定产品规则和参数,机器、虚拟电子物理体系基于这些指令,触发、比对路径并选择、优化生产。依此计划,通过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人类可借助物联网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管理。这种机器人还将具备生产间隙的“网络唤醒模式”,以解决使用中的高能耗问题,从而促进制造业进行绿色升级。 现代科技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软件的高速发展,硬件的不断迭代,使得曾经以机器、设备、油脂和钢屑等陈旧事物为代表的制造工业,转而成为了与软件、互联网、机动性和云计算等新兴事物接轨的摩登时代的产物。而在“工业4.0”的发展进程中,人所发挥的能动性可谓有增无减。 过去,人是机械的“服务者”,工作范围被局限在某一区域,只能在轰鸣声中呆板地进行高强度重复劳动;现在,人已经转换成了机械的主控者、协调者,通过数据的可控性,以清醒的头脑和眼光掌控生产全局。而不久的将来,生产需要人作为决策和优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我们会拥有专业的高级技能,并能灵活地适应生产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速度,能够在一体化的生产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法国历史学家雷蒙阿隆在叙述当今机器人时代时说:“这些人工智能的建构,把之前存储在人脑中的智能嵌入机器中,这在人类史上是重要的时刻。”德国工厂中“各显身手”的机器人只是未来工厂的一个缩影,而“工业4.0”也只是未来工业一个起点。未来的世界,必定是人与机器协作创造出来的世界,我们用双手创造价值的愉悦感,用智慧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感,将在数据与机器、虚拟与现实的交叠中,不断地被放大。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