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钟表

相关博文
  • 热度 19
    2018-5-15 15:08
    2186 次阅读|
    0 个评论
    【博客大赛】晶振在钟表上的运用
    相信大家对手表并不陌生,一个好的手表至少要好几百甚至好几千的都有!比如说劳力士、万国、欧米茄等等。这些都是手表中的大佬!但是这么一说好像和晶振没有没有关系。仔细一想的话就有关系了。 在手表中就是内部嵌入一个32.768Hz的晶振和一个锂电池主板。在手表内部时钟芯片电路供给给CPU,主板芯片组和各级总线(CPU总线,AGP总线,PCI总线,PCIE总线等)和主板各个接口有些根本作业频率,有了它,计算机才干在CPU操控下,按步就班,和谐地完结各项功用作业: 1.晶振的作业原理: 主板时钟芯片即分频器的初始作业振动频率,由石英晶体多谐振动器的谐振频率来发生,晶振其实是一个频率发生器,他首要把传进入的电压转化为频率信号。供给给分频率一个基准的14.318MHZ的振动频率,它是一个多谐振动器的正回馈环电路,也就是说它把输入作为输出,把输出作为输入的回馈频率,象这么一个永无休止的循环自激进程。   2.在主板上多见的时钟晶振:有14.318M(主时钟)与32.768HZ。   3.时钟IC芯片简介:他首要起着扩大频率和减小频率的效果,他和晶振组合后才干在主板上起效果。咱们把他称做为时钟发生器(晶振+时钟IC芯片)。   4.时钟发生器的作业原理:时钟咱们能够把他界说为各个部件的总线频率速度,他起着分配给各个部件的频率使他们能够正常作业。当晶振通电后宣布的频率送入时钟IC芯片,它的各脚会传出相对应的频率通个时钟IC芯片周围的电阻。而内存,与AGP这些高速的时钟是由北桥内部供给给它的,将频率信号分配到主板各个部件,如(PCI 33M,CPU 100M133M200M I/O 48M和14M,南桥33M &14M北桥100M7&133M&200M 实时时钟芯片(RTC)允许一个系统能同步或记录事件,给用户一个易理解的时间参考。由于RTC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避开设计时出现的问题,设计者应熟悉RTCs。 许多时钟芯片都包括一个晶振控制位,通常称之为时钟中断(CH)或是晶振使能位(/EOSC)。此位通常位于秒寄存器或控制寄存器的最高位(位7),几乎在有这位的所有时钟芯片中,初始电池上的首选状态对于晶振来说是无效的。这允许系统设计者提出制造流程,在安装和测试后,用Vbat进行供电,通常用个锂电池。此时晶振处于一个停止状态,保存电池到系统电压可以工作。在这个点上,软件/硬件应该启动晶振并促使处理时间和日期。 在一般情况下,锂电池的工作温度是-40℃到+85℃。电池不能暴露在+85℃以上的环境中。含电池和暴露电池的引脚的封装,例如灵敏性插座,不应接触到水。浸水使电池短路,因此耗尽电池 那么手表中时钟格式是什么呢?接着以手表为例。RTC(Real-Time Clock意思是实时时钟芯片.)用到了3种主要的数据格式,BCD格式,带月,星期,年等单独寄存器的二进制格式和无格式的二进制寄数器格式。 BCD是最常用的一种格式。它流行的一个原因是时间和日期数据可以很方便的读取,而不用转换。每8位寄存器代表两个数字(每个数字一个半位),每4位比特二进制表示数字0到9。 因为有些位在特殊的时间或日期领域里不需要,这些位可以用于特殊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是用作读/写位的,也可以用硬件读返回而总是处于1或0状态,这是由设计来决定的。在图1中,秒寄存器的第7位是用作时钟中断位(CH)的。 第二种是二进制形式,各个单独的寄存器和BCD格式一样。在带BCD格式的时钟上二进制格式通常是可以编程进行选择的。 第三种是在某种参考点的无格式二进制值中,用单个的多字节寄存器来表示秒时间 钟表里的32.768K石英晶振在钟表里面主要是显示时间的作用,即给时钟提供准确的信号以及准确的分频,保证走时精准。所以说钟表的发展离不开石英晶振。 32.768KHZ的时钟晶振产生的振荡信号经过石英钟内部分频器进行15次分频后得到1HZ秒信号,即秒针每秒钟走一下,石英钟内部分频器只能进行15次分频,要是换成别的频率的晶振,15次分频后就不是1HZ的秒信号,时钟就不准了。32.768K=32768=2的15次方,数据转换比较方便、精确。32.768K晶体是高精度和高稳定度的振荡器,用于频率发生器、为数据处理设备产生时钟信号和提供基准信号,现在所处的是信息时代,各种数码产品和移动通信设备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对这些零配件的要求,使其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和进步,广泛应用于手表、手机、计算机、工控仪表等领域中。正是因为这些,晶振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 热度 22
    2014-11-17 17:23
    1425 次阅读|
    0 个评论
    如下三则小故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德国制造”: 一、帐篷的故事   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灾区陆续收到各国援助的帐篷等救灾物资。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灾民们相互打听住的是哪个国家的帐篷,而住德国帐篷的灾民往往引来周遭羡慕,因为德国的帐篷质量是最好的。 二、钟表的故事   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了钟表所用的齿轮便是由他的家族企业供应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德国商人表示:“根据目前的使用情况,这些齿轮没有任何问题,还能再用上300年,真要维修时,恐怕要到我的曾孙一代了。” 三、桥梁的故事   1906年,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甘肃兰州中山桥,1909年建成。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桥面木板被烧,纵梁留下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常。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同时申明合同到期。如今,中山桥仍然照常使用,并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