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9
2012-12-27 14:53
2127 次阅读|
7 个评论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般说来大公司都是从小公司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这两年接触的小公司小工厂比较多,通过对这些小公司小工厂物料采购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可以说是出乎意料。 以前我总是想,按照常理,物料的价格应该是基本符合 “厂家价代理价经销商价零售价” 这一规律的,只是厂家和代理一般不愿意搭理小客户,小客户就是拿现金出高价找上门,厂家和代理也可能没兴趣做。 现在我发现实际情况和我想的规律有偏差,对于大客户,前面的规律是成立的,而对于小客户,他们拿到的价格刚好与此规律相反,是 “厂家价代理价经销商价零售价” 。 举一个例子,某种二极管,对于小客户价格如下: 厂家——单价0.28RMB,10K起订,交期4周,款到发货 代理——单价0.24RMB,最小包装起订(1K),交期2周,货到付款 经销商——单价0.22RMB,最小包装起订(1K),现货,货到付款 零售商——单价0.19RMB,最小包装起订(1K),现货,货到付款 一般来讲,厂家和代理的货不会有假,经销商难说,零售商风险比较大。我们不去相信零售商的个人口头承诺,但经销商可以书面保证是原装正品,去除零售商的价格,厂家、代理和经销商的价格还是让人迷糊,如果都是真货,怎么会经过的环节越多价格反而越便宜呢? 对于厂家,不同客户,价格会不同,量越大,价格也就越低,价格可以低到你想不到的程度, 比如是市面价格的一半。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你可以拆开一个TP-LINK的路由器看看,然后你核算一下BOM成本,你会发现你算出的BOM成本比这个路 由器的卖价还要高,原因就是里面主芯片厂家给TP-LINK是大客户价。 因为大客户价的存在,前面二极管的例子,理论上讲经销商是以0.22RMB的价格出原装正品是有可能的,如果存在这么一个渠道,可以让部分货以大客户价进入经销商手中,而经销商自己只要5~10%的利润,对于小客户来说会出现前面的倒置价格。 我尝试去找这种现象的答案,最终并不能完全确认结论是否正确,部分厂家有意无意让一部分 货流入经销商手中,这样可以让经销商以比较低的价格出给小客户,他们相信,在某个时候某个阶段,这些小客户就会考虑是不是要找厂家来拿货的。对于客户,当 他的量比较小的时候,他只有零售商和经销商的渠道可以拿货。以电子元件为例,说直白点,如果之前没有现成的采购渠道,就只能是去华强北找柜台找货,华强北 做电子元件的柜台大部分是经销商和零售商,少部分是代理和厂家自己。 这些柜台是不是代理或者厂家其实很好识别的,厂家只卖他们自己的货,那柜台里面自然只有 他们自己的产品,代理也一样,柜台里的货只限于某个品牌的某一种产品,如果柜台里面的货摆得很杂,那你就要多加小心了。在华强北厂家和代理柜台的比例真的 非常少,加上不少通用元件都是经销商和零售商在做,厂家和代理只是在附近搞了一个仓库供货,这样这些通用元件你就只能是找经销商或者零售商。 讲到这里要讲一点华强北电子市场找货的经验,只要你看上去确实象是找货的人,价格问过三 家柜台后就不用再问了,只要他们认为你除了这一次后面还有希望继续拿货,基本上都会给你实价。如果你再坚持继续问价,你会发现后面的价格越来越高,尤其是 柜台说要打电话问仓库的货,基本上都是价格越问越高。这是华强北电子市场的特点之一,虽然柜台多入牛毛,其实货源就那么几家,也就是上面说的仓库,电话都 打到同样的地方去了,这样价格自然就会越问越高。 华强北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柜台是相当的多,他们相互之间的竞争自然也不小,新客人去到华强 北一般会找三、五个柜台打探一下价格,这三、五个柜台是谁有很大的偶然性,柜台是无法控制的,但一旦自己是这三、五个柜台之一后能把客人拉过来就只能是靠 价格了,要让客人相信自己同样的品质价格是最好的,所以柜台如果感觉你后面还有单,基本上都会给你报实价,如果柜台认为你没有下次,就会给你报高点,这些 柜台是怎么判断的我想就是看得多了感觉自然就上来了。 99年的时候第一次跟着厂里的采购到华强北找货,看着采购在柜台拿样板都是免费的,而自 己拿钱去买人家都爱理不理的,还以为采购认识柜台的人,觉得采购能认识那么多的厂家简直太了不起了。这两年自己去华强北的次数多了,发现自己也隐约有了当 年采购大哥的味道,样品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干活。 说远了,回到小公司采购价格的主题上来,接下来我只对厂家、代理和经销商做分析。经销商 为了争取新客户、维持老客户,就必须给客户提供最好的价格,他们会根据客户的品质要求出价格不等的货,正常情况下,他们是知道货的好与坏的,就看客人需要 哪种货了。客户一开始拿回一点样品进行试产,这个时候客户自己是万般小心,会仔细测试,如果试产没有问题,就会逐步加大做货量,生产三、五批次后如果还是 没有问题,客户也就会放下心来,会稳步生产。 一个新产品,通常只要进入稳步生产阶段,就说明产品相对还算比较稳定,至少没有太严重的 问题存在,也有客人接受这个产品。如果这个产品属于偏门产品,是满足部分特定群体的特定需求,那么这个产品的量就不会太大,单品利润率也还不错,不过大多 数产品都是大众市场,就是要的人多,做的人也多的产品,如果这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性价比有明显优势,得到主流市场渠道的认可,生产需求量就会一下大起来。 这时就会出现标题中提到的采购困局,对于生产方,会因为下面几个问题万般惆怅: 1. 先前量不大,只要自己盯紧一些 ,在生产中加强 测试,如果货源有问题,是可以尽早发现的,就算生产完才发现,因为量不大,返修也还是能搞定的。随着自己产量量的加大,对经销商的货源品质的担忧就会随之 增加,自己很清楚,一千套板返修还可以接受,一万套板返修那绝对是叫人跳楼的事情,如果经销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2. 量不大的时候,经销商供货还是有保证的 ,可以说是随时有货,量一大,就常出现备货不足的情况,最要命的是缺货时经销商无法给出一个可以保证的交期,接了订单,结果缺料无法按时交货也是能让人跳楼的事情。 3. 产品出厂,肯定需要产品保修等质量承诺 ,越是 大单,对质量保证的要求就越严,为了降低自己的风险,肯定就需要供应商也签订类似的质量保证协议,经销商最多也就接受退换货的条件,不会答应惩罚性赔偿条 款的,经销商不签这个协议,那生产者心里自然更不放心。(华强北柜台卖的元件,只要不上锡,基本上都可以退换的,你就说有问题就可以了,不需要什么检测判 别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因为这几个惆怅,生产方就会考虑转向厂家或者代理去拿货,可真要去转,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1. 虽然需求量有了明显增加,但这个量对于厂家和代理来依然偏小 , 在他们那里客户优先级还挂不上号。厂家和代理为了让自己的生产或进销计划稳中有序,就是有现货,也不会立即出货,一定要等到订单交期快到的时候才交货。这 样生产方就要大量备库存才能满足生产需求,2~4周的交期,自己仓库中至少需要备正常生产一个月的用量,假定现在一个月出一万套,生产方就要先备一万五千 套料进来,一旦库存料低于一万套,马上又要补五千到一万套料,资金压力会陡然增加。 2. 对于客户交期要求很急的单,容易出现因为物料不足接不下来的情况 。 客户的订单,有时候会来的很慢,有时候又来的很快,尤其是贸易商的单,往往都是有一单没一单的,无法持续稳定。当这样的单过来的时候,都是先付订金,做好 后款到发货,完全没有不接的理由,可是这种单量通常都不小,一单可能就相当于正常十天半个月的量了,如果接了这个单,势必影响其它单的出货,因为备进新料 时间会来不及,不接,实在是可惜。 3. 在厂家和代理的眼里,现在的量依然不是什么量,不会给出理想的价格 , 这样生产方的成本也会明显上升,如果以前面二极管的报价为参考,BOM成本有机会上升10~20%,这样就有可能让生产方变成无利可图,如果没有钱赚,那 做下来还有什么意义?那有没有可能生产方也通过加价来保证自己的利润呢?答案是否定的,要想加价,前提是生产方已经在行业内有了口碑,大家公认这个价加得 值,否则免谈。那能不能换其它便宜的牌子呢?这个更不可能,已经量产的东西,已经出货的量越大,越不敢轻易换物料,到那个时候都是求稳的心态,不愿意变 动。 这种困局,我想应该是许多小公司小工厂在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通过对这个困局现象的叙述, 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困惑我许久问题的答案,那就是为什么在一个新的小公司小工厂成立的时候,往往投资方会说要把预估资金放大五到十倍才够,以前我总在想这是 不是投资方为了夸大自己资金的作用,故意把资金需求夸大,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投资方自己已经经历过,知道是必须迈过去的门槛。 那这个所谓的困局,有没有解决方法呢?当然有,而且很简单 , 生产方有足够的资金即可。只要资金充足,一次性给厂家或代理下一个量足够大的单,自然就会拿到好的价格,一旦有了给了这个价格,后面厂家和代理也就不好再 涨价了;只要资金充足,让自己始终保持充足的物料,就不会因为大的急单影响正常单的生产与出货;只要资金充足,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一下子上一个理想的规 模,有了规模,就可以通过月结等方式把资金的压力转移给上游的供应商分担。 以一个已经迈过门槛朋友的经历和话来结束这个话题,几年前租下一个独院四层厂房,最难的时候是作为技术股东的他已经到了退社保钱的地步,幸好大股东有实力,挺了过来,前段时间他说:“我们现在有两百多家供应商,如果让每家压十万的货款,就是两千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