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无线通信模组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5-9-10 09:54
    0 个评论
    作者:深圳市中科领创实业有限公司 电话:18822846570 一、自动驾驶安全的挑战与突破 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全天候、全场景的安全感知。传统方案依赖单一传感器(如摄像头或毫米波雷达),存在明显短板:摄像头在雨雪、逆光下易失效,毫米波雷达难以识别静止障碍物。据2023年《全球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统计,68%的自动驾驶事故由传感器误判或盲区导致。广和通Cut1模组通过 多源时空信息融合技术 ,整合车端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路侧单元(RSU)、云端高精度地图及V2X通信数据,构建“车-路-云”协同的全域安全网。例如,在非视距场景中,Cut1可通过路侧RSU提前2秒预警盲区车辆,将碰撞风险降低40%。 二、技术架构:数据、模型与应用的三层融合 广和通Cut1的技术架构分为三个层次: 数据层 通过时空对齐引擎实现多传感器数据同步,时间误差控制在±1ms内,空间标定精度达毫米级。在卫星信号遮挡区域(如隧道),模组采用惯性导航与路侧单元联合定位,定位误差小于10cm。 模型层 基于高通8核平台动态分配算力,搭载FusionNet融合算法,结合Transformer与CNN优势,行人误检率低至0.3%,较单摄像头方案提升5倍。 应用层 覆盖短、中、长距场景:泊车障碍物识别精度达10cm,V2V通信同步车辆急刹信号使制动响应缩短至80ms,云端交通流预测提前10分钟预警拥堵路段。 三、核心突破:动态适应与硬件可靠性 针对复杂环境,Cut1展现出强大的动态适应能力。在积雪路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下降70%时,模组自动切换至毫米波雷达主导模式,并通过V2X获取路侧数据补全感知信息。测试显示,黄昏逆光场景下目标检测精度达89%,而单摄像头方案仅为52%。面对“鬼探头”等突发场景,其强化学习模型通过10万次仿真训练优化避障路径,横向控制误差小于0.1米。硬件层面,模组通过-40℃至85℃极端温度测试,性能衰减小于5%,双MCU冗余设计确保主控故障时20ms内切换备份芯片,电磁兼容性满足ISO 11452-2标准。 四、场景验证:实测数据与效果 在上海浦东智慧路口试点中,模组与路侧RSU协同共享盲区电动自行车位置,事故率下降32%,通行效率提升25%。广深高速货车编队测试中,5辆车以60km/h编队行驶,车间距同步误差小于0.1秒,紧急制动响应时间80ms,优于行业平均33%。在深圳低空物流场景,融合无人机监测数据后,障碍物识别率从70%提升至95%,配送效率提高40%。 五、系统优势对比 维度 传统方案 Cut1方案 盲区覆盖率 ≤75% ≥98% 极端天气可靠性 失效概率>50% 失效概率<5% 决策延迟 200-300ms 80-120ms 硬件成本 高(依赖激光雷达) 降低30%(算法优化) 六、生态布局与未来方向 广和通Cut1已主导ISO 21434车载网络安全标准,联合华为发布开源算法框架,并为奔驰EQS提供V2X模组,支持其L3级自动驾驶在德国落地。未来,模组将拓展无人机-车辆协同巡检,应用于矿区、港口等封闭场景,并研发抗量子攻击的V2X加密协议(2025年原型验证)。通过动态能源规划,其全域感知系统可提升电动车续航8%。 结语:重新定义自动驾驶安全边界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布局,广和通Cut1以多源融合重新定义安全边界,推动自动驾驶从单车智能迈向“车-路-云-空”全域协同,为智慧出行时代的零事故愿景奠定基石。
  • 2025-9-5 18:01
    0 个评论
    副标题:从-40℃冰库到70℃炼钢车间的无缝通信革命 一、引言:当工业IPC遭遇“环境死刑” 在河北某钢铁厂淬火车间,监控高温钢坯传送的IPC突然黑屏——70℃热浪裹挟金属粉尘,让通信模块芯片热膨胀脱焊;而在吉林冷链仓库,-40℃低温使IPC网络延迟飙至15秒,关键温控数据丢失。这类 因温变与干扰导致的通信故障,造成工业用户每小时超5000元停产损失 。 破局点何在?广和通4G Cat4模块以两大核心能力撕开困局: 军品级宽温 :-40℃~85℃全温域稳定运行(EC01-DNC规格书); 多频段抗干扰 :支持全球40+频段动态避障(NL668-AM数据手册)。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工业通信可靠性的重新定义 。 二、征服极端温度:硬件堡垒的三大武器 1. 从元器件到封装的“全副武装” 宽温芯片组 :高通MSM8909主控芯片(-40℃~105℃工作范围),对比消费级芯片(0℃~70℃)温域扩大2.3倍; 物理防护双保险 : IP67密封 :硅胶垫圈+金属屏蔽罩,阻隔99%粉尘/冷凝水(RedLion DA系列同级防护); 热膨胀补偿 :陶瓷基PCB板热膨胀系数(CTE)匹配铜引脚,杜绝-40℃↔85℃循环下的焊点开裂。 2. 极限环境实测:数据不说谎 测试场景 温度/湿度 性能结果 认证标准 高温高湿老化测试 85℃/RH95% 连续传输168小时零丢包 IEC 60068-2-30 漠河极寒冷启动 -41℃(实测) 上电到联网≤3.2秒 GB/T 2423.1-2008 温度冲击试验 -40℃↔85℃循环100次 射频功率波动≤0.3dB MIL-STD-810G 某石化厂案例: 在硫磺回收装置区(环境温度72℃),替换旧模块后IPC在线率从67%跃升至99.98%,维护成本下降45%。 三、破解电磁干扰:动态频段切换实战 1. 工业干扰源的“死亡交响曲” 变频电机:1MHz~1GHz宽频噪声(>30dBm); 电弧焊机:μs级脉冲干扰(峰值200V/m)——传统模块在此环境下误码率高达10⁻²(华为工业通信研究报告)。 2. 广和通智能抗干扰引擎的降维打击 动态频谱感知(DSA) : 实时扫描信道质量,自动锁定最优频段(如B8@900MHz穿透性强,B3@1800MHz带宽高); 双链路热备份 : 主链路(LTE-FDD)故障时,备用链路(LTE-TDD)50ms内切换(Quectel EC200S技术文档); 共模扼流圈+π型滤波电路,抑制60dB共模干扰(符合EN 55032 Class B标准)。 3. 汽车工厂的逆袭之战 长春某焊装车间32台机器人同时作业,2.4GHz频段信噪比暴跌至8dB。部署广和通NL668-AM模块后: 启用 B28(700MHz低频穿透) + B3(1800MHz高速)双频聚合 ; IPC视频流延迟从1200ms降至190ms,控制指令传输成功率100%; 年度网络维护费用减少38万元。 四、超越通信:工业级稳定性深度设计 1. 电源韧性:波动中的“定海神针” 宽电压输入(5V~18V)耐受±20%浪涌(对比消费级±5%); 集成过压保护(OVP)芯片响应时间<1μs,炼钢厂实测承受400V雷击浪涌(IEC 61000-4-5 Level 4)。 2. 自愈式容错:3秒复活术 硬件级复位 :RST引脚触发3秒冷重启(传统模块需30秒); 参数保险箱 :IO_RT引脚10秒恢复出厂设置,解决99%固件锁死问题(广和通实验室数据)。 3. 预测性维护:让故障止于发生前 DATA引脚输出健康指标: 数据包重传率>5% → 预警天线故障; 电流波动>15% → 提示电源老化; 某矿山企业借此将模块故障率降低76%。 五、垂直行业战绩:从实验室到千行百业 行业 致命挑战 广和通方案 成果 智能电网 野外变电站昼夜温差100℃ EC01-DNC宽温+双SIM卡冗余 运维成本↓60% 化工仓储 硫化氢腐蚀电路板 NL668-AM镀金接插件+IP67封装 模块寿命延长至10年 智慧矿山 隧道内多径衰落 B5/B8低频穿透 + HARQ混合重传 视频流畅度↑90% 六、结论:工业通信可靠性的新标尺 技术代际差 : 对比Cat1模块:温度适应性提升200%,抗干扰能力提升400%; 对比5G模块:成本仅1/3,当前工业区4G覆盖率达98%(工信部2023数据)。 未来进化 : 广和通已启动**-40℃~85℃ 5G RedCap模块**研发(项目号GHT-RC2025),延续极端环境稳定性基因。 作者:深圳市中科领创实业有限公司 电话:13751084008(梁丰)
  • 热度 9
    2024-10-31 17:47
    565 次阅读|
    0 个评论
    10月30日-11月1日,韩国首尔物联网展AIoT Korea Exhibition在韩国COEX 首尔会议中心举办,广和通聚焦AIoT产业应用与技术融合,携一系列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为行业客户带来了前瞻的行业视野和实践经验分享。 新一轮AI创新驱动业务变革,广和通乘AI之势,已推出多款AI创新解决方案,并应用于多个行业。广和通打造了基于高算力智能模组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以高性能解决大靶面和高精度场景的检测难题。该解决方案具备强大的图像采集和编解码能力,支持AI工具链和用户二次开发,可应用于机械加工、智慧物流、工业相机等。此外,现场还展示了基于广和通端侧AI解决方案的高端ECR与工业PDA,助力智慧零售、智慧工业等数智化升级。 面向5G-A的逐步商业成熟,广和通推出了丰富的5G-A模组及RedCap解决方案,加速5G FWA在家庭、企业、户外等场景应用。广和通现场展示了包含MiFi、Dongle、CPE、ODU等多种形态的FWA客户终端及PCBA解决方案,使家庭及企业设备实现高效互联互通。 Cat.1 bis承接了中速物联网连接需求,凭借低功耗、低成本、网络覆盖广等优势,保持稳步增长。目前,韩国物联网市场对Cat.1 bis需求仍保持增长,广和通多款Cat.1 bis模组支持韩国LTE频段,可应用于追踪器、智能电表、IPC、智能电池手柄、云喇叭等终端。 通过本次展会,广和通不仅展示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更与行业大咖与厂商共同探讨AIoT发展方向,释放智能未来的无限想象。广和通邀您相约韩国COEX 首尔会议中心#G101展位,持续窥探AIoT新未来!
  • 热度 9
    2024-6-28 17:49
    950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S 2024)期间,广和通发布Wi-Fi能力高达BE7200的Wi-Fi 7模组WN372-GL,助力终端客户以更优成本、更高效率快速落地FWA整体解决方案。 WN372-GL兼容IEEE 802.11a/b/g/n/ac/ax/be协议,基于MediaTek Filogic 660 Wi-Fi 7芯片组,支持Wi-Fi 7的160MHz 超高带宽、4096QAM调制技术、DFS(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动态频率选择)和MLO(Multi-Link Operation,多链路传输)技术,旨在为各类FWA终端提供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的Wi-Fi体验。 得益于卓越的天线设计,WN372-GL支持5天线设计,并采用 Multi-RU 和4*4 MU-MIMO,在多流量使用、多设备连接环境下降低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并提升传输效率和网络连接的稳定性。MLO技术带来频宽聚合功能,使得WN372-GL支持2.4GHz和5GHz的实时双频 (Dual-band simultaneous,DBS),双频并发速率峰值可达7.2Gbps。 在硬件设计上,WN372-GL采用45mm*48mm*2.75mm的LGA封装方式,紧凑尺寸能为尺寸敏感的FWA终端提供简化的联网解决方案。此外,WN372-GL拥有PCIe Gen 3.0等丰富外设接口,可流畅拓展至多类FWA解决方案。 WN372-GL通过PCIe接口搭配广和通的5G模组,支持2.4GHz和5GHz间双频并发,可延展出Wi-Fi能力达BE7200的5G CPE解决方案,满足全球大多数5G移动终端对Wi-Fi速率的要求,提供稳定的多用户连接模式。基于5G模组和Wi-Fi 7模组WN372-GL的CPE解决方案可选IPEX天线座,具备高度兼容的尺寸设计,降低客户调试难度。该CPE解决方案拥有完整的蜂窝通信和Wi-Fi共存设计,为终端提供可靠的多用户连接体验,助力客户打造一站式FWA解决方案。 Wi-Fi 7模组WN372-GL预计在2024年第三季度进入工程送样阶段。
  • 2024-6-21 17:53
    0 个评论
    6月,德国科隆国际体育、露营及户外家具展览会(SPOGA)及花园用品展览会(GAFA)联展(简称SPOGA+ GAFA)顺利举办。 广和通携手合作伙伴展示了搭载广和通智能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的机器人。凭借其卓越性能与创新设计,广和通解决方案吸引现场观众驻足观看与交流。 广和通智能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融合视觉、GNSS、 IMU等多种传感器方案 ,助力割草机实现免安装电子围栏 、 自动识别边界和障碍物、自动路径规划 、自动断点续割、自动回桩充电等功能,极大降低了终端客户在产品研发的人力、开发及运维成本。 得益于以上强大性能,广和通智能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已在多个终端客户导入并在展会现场进行了展示,获得现场众多欧洲零售厂商高度赞赏。 广和通团队与客户深入交流​ 通过与广和通紧密合作,割草机厂商能为市场提供针对不同细分场景的终端,满足各类割草应用需求,拓宽了割草机厂商在全球的市场机会。广和通智能割草机解决方案不仅展示了广和通在AI技术的商业创新,也体现了其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推动。 广和通团队与客户深入交流​ 广和通将持续聚焦AI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智能、高性能的AI解决方案。未来,广和通仍将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推动智能割草机器人的科技与应用普及,构筑全球绿色花园。 搭载广和通智能割草机行业解决方案的智能割草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