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李嘉诚

相关博文
  • 热度 18
    2014-7-9 17:12
    2857 次阅读|
    6 个评论
       亚洲首富李嘉诚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新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这就是机会,做早就是先机。   当有50%的人知道时,做个消费者就行了。   当超过50%的人时,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李嘉诚并且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次新的商机的到来,就会造就一批富人。每一批富人的造就的就是:当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的时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当别人明白了,他富有了。当别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为什么世界只有5%的人成功,而95%的人不能成功? 原因是95%的人大脑里都有四个字“我不可能”!   为什么?我们做一个假设:设一个抽奖台,大家来抽奖,要是哪位抽中了,就发给他100百万奖金,肯定有人说,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世上没那么好的事,就算有,也不可能落在我的头上。   反过来,要是谁抽中了,就把他拿去Qiang毙,敢不敢抽,也不敢,他们会想:天啊!我去抽,准是我! 为什么好事情不属于我们而坏事情属于我们?为什么成功不属于我而失败属于我们?为什么发达不属于我们而贫穷属于我们?    有些事,需要自己去悟!一个人并不缺少机会,而是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   机会:你看不懂、他看不懂、总有人看得懂!   事业:你不做、他不做、总有人做!谁也阻挡不住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潮流和趋势面前、谁先接受新的观念,谁就可能把握住了先机!     无数事实证明:只要把握一次机会,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智者创造机会,强者把握机会,弱者错失机会,愚者害怕机会;面对机会,爱拼才会赢!   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   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潮流是短暂的,趋势是永恒的。   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   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在家看到的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是世界。   成功要经过冷水关、汗水关和泪水关,宁可被人笑一时,不可被人笑一世。   超越另一个自我、实现每一个承诺,唤醒沉睡的心窝、我们一定能编织美好的未来! 大盛物流——yandy lee QQ:2196894491
  • 热度 45
    2014-6-9 09:09
    3982 次阅读|
    14 个评论
    作者:冯仑 一个月前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吃饭,感触非常大。李先生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我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   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然后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然后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它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大爷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意想不到的是,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已经在门口等着我们,然后给我们每个人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就是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 他像做小**一样给我们发名片 。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 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彼此不分尊卑 ,否则照相也分割三六九等,肯定有人会不舒服!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原因也是和照相一样。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让他讲,他说我就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 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 。   他讲的是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 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来接纳他、欢迎他。之后我们就吃饭。我 抽到的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一个桌子坐 15分钟,总共4桌,每桌15分钟,正好一小时。   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 这就是他追求无我,同时非常的尊重在场的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什 么叫追求自我?你从芸芸众生中里,把自己越做越强大,自我膨胀,超越他我,超越别人,这个过程就容易给别人以压力,因为你太强大了以后,一个人站起来别人 就不舒服,你老站着,别人蹲着,别人就不舒服。所以你要追求无我,让自己化解在芸芸众生中,不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的压力。 一方面创造自我,一方面让自己回归于平淡,让自己很舒服不给大家创造压力 。   我 曾经现场看过他的一个演讲,他们没有文字稿给到我们,我因为和李先生打过几次交道,提出能不能给我文字的演讲稿,结果他马上交代一下助理,等我要离开的时 候那个文字稿已经拿给我了,后来我和中海油一个我们班的班长聊天提到这件事,他说老先生就是因为一生做人周到真诚,对所有的出现在他视线范围内的人非常尊 重,所以很多人到了香港都愿意和他做生意,这就是钱以外的软实力。   于是,所有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去讲李先生如何好,形成这个意识之后大家都愿意和他做生意,都愿意把最好的机会给他,于是他越来越成功,这就叫软实力,其中之一叫价值观,价值观是做人做事的方法。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对所有人的态度非常重要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别人都会避之不及!   李先生不一样,他一直在追求无我,修炼自我。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钱的看法,对人生,对周围世界怎么相处。   我相信李先生的成功,不仅仅是赶上了好的时代, 更加重要的是,在他的整个人生中,始终如一的贯彻了一个理念:修炼自我,追求无我!
  • 热度 15
    2013-3-19 15:43
    894 次阅读|
    1 个评论
            时至今日,李嘉诚对外界仍是一个谜。围绕着他的名字,各种传记重复杜撰了无数传说。对于李个人身价的猜测,则像一种无穷尽的动力,驱动整个世界密切关注李 的生意、健康及家庭。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天才,依靠对交易天生的敏锐,不停扩大自己的财富。与其说人们因此熟悉了李,不如说,李嘉诚被神秘化了。     事实上,李嘉诚有着一对大大的瞳孔,但眼神不是格外犀利,而是柔和的、探寻的,像儿童一样闪现着好奇心。说普通话和英语时,他语速不快,但铿锵顿挫。每讲几句,他都会下意识地笑笑,给人以毫无世故之感。     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李 嘉诚说,“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 永远不会快乐。”李嘉诚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李嘉诚用一个手势说明这一点,右手掌先呈15度角平缓的滑过,到一个点上,则一下变成50度,做攀升状。其涵义为:28岁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贫穷说再见,接下来只是乐于工作而工作,这一做就是50年。     李嘉诚是如何工作的?     关于其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李并未接受过高尔夫专业训练,姿势算不上标准,但成绩通常不错。他认为,重点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多数时候,李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电话,他还有必修功课:夜晚的阅读。除小说外,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并每阶段设定一个主题(最近的主题是宗教)。这个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不愿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心法之一:掌控自主权     人们曾经试图用“股神”巴菲特的思想框架来解释李,但一个与李共事逾十年的人士说,李嘉诚的秘密是“心法”。     熟悉之人看来,让李嘉诚安寝无忧的,除了名利之心淡泊,还有一个更为基础的原因:他的各项业务都拥有着良好的现金流。     李 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而在确保现金流同 时,他还努力将负债率控制到一个低位:“自1956年开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从没有负债,就算有都是‘假贷’的,例如因税务关系安排借贷,但我们有一笔可 以立即变为现金的相约资产存放在银行里,所以遇到任何风波也不怕”。此外,他永远采用极为保守的会计方式,如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开采油井 时,即使未动工,有开支便报销——这种会计观念虽然会在短期内让财务报表不太好看,但能够让管理者有更强烈的意识,关注公司的脆弱环节。     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是这样一个逻辑:没有现金流的威胁,负债与否取决于自己,就让多数问题不是被动决定,李便拥有了对生意尽可能大的自主权。在与李嘉诚合作极多的人士看来,“把握自主权”正是他的核心观念。     在骨子里,李嘉诚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虽然李并不吝惜对外重复阐释自己的方法论:“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但因其听起来简单得近乎空洞,且太多人过于重视李嘉诚“发展”一面的经 验,就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分析人士经常认为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和国际化的市场搭配让和黄富有抵抗风险能力,却少于追问:什么在支持李无休止的展开扩 张?为何多元化通常让其它公司现金流紧张,和黄却能进行一些规模极大的市场培养?和黄于2001年开始投资的3G业务(全球范围内,和黄的3G子公司名为 “3”)正是一个李嘉诚进军新业务的鲜活样本:虽然和黄从未对外宣布其投资总量,但市场估计为250亿美元。这很容易被视为一次豪赌,对于和黄而言,却堪 称一次极富耐心,准备周详的行动。     李嘉诚所以卖掉其2G业务(欧洲的Orange和美国的Voicestream),而不是以其 原有用户为基础实现换代,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既然这是一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而新技术具体什么时间崛起并不可知,如果保留原由业务,则可能出现对于 新、老业务投资选择中游移不定的尴尬。在市场高位上出售2G业务,不仅获得了极充裕的现金,更是一种不留包袱的下定决心之举。     退 出Orange两个月后,和黄就购得了在英国经营3G业务的执照。而在开展3G业务同时进行的,是李在财务层面进行的准备。当他决心将公司的部分财力倾注 于3G业务时,他已经有一个几年内可能亏损的数字预期,并依此要求地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赫斯基能源等几块业务将利润率提高,将负债率降低到一个风险 相对小的程度:2001年时,赫斯基能源为和黄贡献的利润不过9亿港元,到2005年已经升至35亿,同一时期,原本利润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的港口业务和 长江基建的的利润分别从27亿变为39亿,及22亿变为34亿。即使3G投资巨大,但到2006年6月底时,和黄的现金与可变现投资仍有1300亿元。     心法之二:持续技术改进     李嘉诚看重自主权的另外一个体现在于,他非常注重跨资产间价值的挖掘。     比 如他对于零售业务不遗余力的投入,并非仅仅因为看重零售业务拥有极佳的现金流,更因为,零售是一个可以与地产密切结合的业务。即使他并不追求所谓的“协同 效应”(因为那不可量化),但当零售、地产、港口等业务处于一个平台上经营,以李的团队之善于成本控制,总能够找到很多额外的盈利空间。     除了横向的业务之间的价值发掘,单一业务的潜力发现也颇有可为。当李嘉诚认为健康、美容类产品将成为未来零售业最主要的成长动力,便不惜成本在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各国寻找经营不善的零售网点,逐渐将已经被证明成功的产品移植到收购来的店面中去。     这两种整合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和黄的团队有多少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 李嘉诚太善于资本市场的进退,硬币的另一面就几乎很少被关注:李嘉诚是一个非常热爱借由技术改善实现价值增值的人。在多数电信运营商担心成本低廉的 VoIP将抢夺其话费市场时,当他听说这种新技术可以无限度降低成本,他果断敲定让和黄成为全球第一个安装有Skype软件的3G业务运营商。     1979 年,李嘉诚入主和黄时,和黄旗下的港口业务只是一块收入有限而且勉强盈亏平衡的生意。但李相信集装箱为主角的全球贸易将成为一个重大趋势,因此,在 1982年中英谈判时,即使香港商界民心不稳,李嘉诚仍根据对于局势的判断和对资金的把握,果断投资于香港第6号货柜码头,只用2亿港元就获得了4个泊 位。数年后他再竞标面积与6号相若的7号码头时,价位已经高到了40亿港元。     而在拥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后,李嘉诚持续要求港口业务的负责人进行管理技巧的改善。因为香港港口空间有限,最主要的改善在于,其它港口码放2、3层的集装箱,在这里需要摞至6、7层高。     这 并非简单的吊机和码放方式的改变,更为需要对所有集装箱的出、入时间进行良好统筹,否则,仅在搬运腾挪中就将损失极多时间。因此,从1980年代中期起, 和黄一直自主开发码头的电子管理系统,直到近年升级为nGen管理系统,可以事无巨细的显示码头内集装箱的各种资料。甚至,和黄港口在香港的子公司根据当 地情况,专门发明了由电脑控制搬运集装箱的“电子龙”型吊机,较全部装载工序由人工控制效率大为提升。  克服了空间狭窄的劣势,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反而因其效率,成为了国际著名的“补时港口”(catch-upport):那些在运输过程中被延误的时间,可 以在香港得以补偿。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下,1990年代初,和黄港口业务开始国际化,1991年购得英国最大港口菲力斯杜后,15年间,和黄已经成 为业务遍及21个国家,经营43个港口共251个泊位的全球最大的私营港口公司。     心法之三:个人角色管理     李嘉诚的言语、目光和笑容,都不免让人产生疑问:早年经受的战乱、苦难,以及随后六十六年的辛苦工作,这些负面影响究竟是被一种怎样的力量化解,而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性格极端的人?     是命运?—在很多场合,李都会提到自己的一生“蒙上天眷顾”。     但李嘉诚回答说:“性格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好像一条船,船身很重要,因为机器及其它设备都是依附在这条船里面。”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李的被神化,他的性格都为外界所忽视:李是一个性情急燥还是温和的人?他可曾有脆弱或失去自控的时候?     如 果过往的经历可以呈现出李嘉诚的部分性格,那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他随时准备自己应付挑战,同时,乐于在高度自控下获得内心自由。关于后者,一个最恰当的阐 释是他自身的体验:在参与地皮招标时,李会不停地、很快地举手出价,但当价钱超过市场的规律,他左手想举起时,右手便立即“制止”左手。     很早年时,李嘉诚就证明了,他从来不惮于改变自己,并永远清楚什么时候该挑战下一级台阶。     在其记忆中,第一次强烈的自我改变发生在十岁时。那一年,李嘉诚升入初中,在没有任何人的提醒下,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让他一改往日的贪玩,开始发奋,每晚主动背书、默写。这种一夜之间的改变甚至曾令其父不解。     12 岁时,因为父亲患肺病,李嘉诚去阅读相关书籍,希望找到救治方法,反而发现自己有着得肺病的一切症状。当时,李不仅需要负担其家族的经济,还需疗养肺病。 但那时他已经深知个人角色管理的方法:没有太多选择,除了须将工作处理妥当,还攒钱买下旧书自修。今日回想起,他仍承认,这是一生最困难的阶段。     早年的经历不仅将李塑造成一个勤奋的推销员,更养成其对于生活细节毫不讲究的习惯:多年之后,李有一晚下班较晚,到家后拿起桌子上的饭就吃,虽然感觉味道有些臭,却未做声张的吃下了两碗——饭后问明,原来这是两碗给狗准备的饭。     但到22岁创立公司时,李嘉诚很容易就完成了一次质变:他告诉自己,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已经不够。新的挑战是:在没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前,如何让一个组织减少犯错、失败的可能?     或 许本质而言,李嘉诚的全部独特之处,正系于其永远懂得把握角色变更的时机和方法。在一次演讲中,他谈及个人管理的艺术,就是应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停反思自 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 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适如其分处理的心力?”     而其一生中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富有后,感觉不到快乐又如何?     29岁的一个晚上,李嘉诚坐在露天的石头上回顾自己过去的7年:从22岁创业,到27、28岁“像火箭上升一样积攒财富”,他在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将成为富有人士。但他并不知道,内心的富贵由何而来?     那几年间,他正开始在意自己的衣着、手表,研究玉器。但在那一晚,他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知足,有正确的人生观,而在工作上得到的金钱除了足够家人生活使用外,其它的钱有正确用途,能在教育医疗方面能够帮助别人,生活虽然朴素,亦能令自己感到非常快乐。     1980 年起,李决定设立个人基金会,其宗旨是“通过教育令能力增值以及通过医疗及相关项目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并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定要比我 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到今天,他的基金会已在过去26年捐赠近80亿港元,最近他再表示会将不少于1/3的个人资产放入基金之中。     而曾表示“从未考虑过要退休”的李,在这次采访中表露了一个新的计划:在2008年时减轻工作量,每个月抽出三天全天时间,每天花不少于8小时时间参与到李嘉诚基金会的公益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