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实验原理

相关博文
  • 热度 8
    2019-7-17 08:49
    4670 次阅读|
    2 个评论
    【零基础】量子纠缠图像问世,简单解读实验原理
    量子纠缠图像问世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领域的基本现象之一,指两个粒子相互作用并瞬间共享其物理状态。所谓“量子纠缠”,是指一对粒子属性完全相反,如一个粒子自旋向上,则另一个自旋向下,并且当一个粒子的属性改变时,另一个粒子无论距离多远,都会立即变成相反的属性。最近英国物理学家通过一套特殊的“相机”首次拍摄到了量子纠缠的“图像”,今天我们就简单讲一下这个实验的基本原理。 图像解读   研究人员做了无数次实验,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一个环形都是一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实验中分别向四个方向影响了其中一光束的相位,最终导致另一光束向相反方向被动改变相位,最终形成了下图中的四个环形。实验使用的两个光束中,其中一个光束每一个光子都与另一个光束的光子成对“纠缠”,实验结果似乎证明了影响量子纠缠对中一个光子,同时也会导致另一个光子反向运动。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简单示意如下图,研究人员发射了一束激光,该激光经过BBO(偏硼酸钡晶体)时产生了在空间上纠缠的光子对,光子对通过BS(分束器)时进行了分离,一束向着SLM1、另一束向着SLM2。通向SLM1的光束经过某种特殊的影响会产生相位的变化(可以理解为位移),通过SLM2的光束则需要在“Delay line”进行数次反射(延时)最终到达相机。   通过SLM1的光束在“Fiber coupler”处被收集起来并通过光纤线到达“SPAD”,其中SPAD除了记录下光束的“图像”,同时每有一个光子到达它就向“ICCO”发送一个信号提示“光子已到达该拍照了”。   通过SLM2的光束如果直接射向ICCO相机,则其光子到达相机时会因为SPAD到ICCO的电路延时导致相机无法准确地成对拍摄成像。所以通过SLM2的光束需要在“Delay line”折射数次进行延时,使其光子到达ICCO时正好是SLM1方向上另一成对光子到达SPAD的瞬间。   通过上述装置就能同时记录下两个成对光束的图像了,最终结果也表明,影响量子纠缠状态下的一个光子,则另一个光子会向反向运动。 展望   正如论文第一作者、格拉斯哥大学校物理与天文学院保罗-安东尼·莫罗博士所说:“这张图像是对自然基本属性的优雅展示,量子纠缠第一次以图像的形式被看到,这一结果可推动量子计算新兴领域的发展,并催生新型成像技术和设备。”   如果你对量子纠缠现象、量子力学感兴趣建议阅读阿米尔·艾克塞尔的 《纠缠态:物理世界第一谜》 ,这本书对各种经典实验的解释非常简洁到位,让我终于搞清楚了多年云里雾里的各种双缝实验的设计原理。 关注公众号“零基础爱学习”回复“JC”即可获取本书电子版。   “我怀疑,宇宙不仅比我们已料想的更奇怪,甚至比我们能料想的还要奇怪。”                               --霍尔丹 零到壹,爱学习。欢迎关注“零基础爱学习”,我们后续还会更新更多资料和文章,助你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