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0
2012-9-23 15:08
2582 次阅读|
10 个评论
基于 MSP430 的智能量程(精度)自动调整 小量程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引言 目前,单片机技术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其电子产品如雨后春笋地出现,正潮水般的涌入各个领域。其电子产品以灵敏、结构简单易制、成本低、可靠性强等优点迅速占领电子市场,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人们的青睐。 此次作品以宏晶科技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单元 概述 本作品需要实现功能:设计一个最大量程为3KG左右的小量程电子称,要求有一定的精度和稳定性,有显示系统及过量程报警系统,可以实现便携式应用,就是说要使设备拿出来就可以用,环境里没有电源也可以正常使用。 目的: 学习对可编程集成电路(主要指MSP430单片机)的编程方法;熟悉74HC573锁存器的使用方法;熟悉称重传感器的使用方法;熟悉OP07的使用方法;熟悉IN118的使用方法;熟悉MAX232的使用方法;熟悉10路10位AD TLC1543CN的使用方法;熟悉L7805的使用方法;熟悉数码管动态扫描的使用方法;熟悉蜂鸣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构造单片机的最小系统;掌握什么是时钟电路;掌握什么是复位电路;了解电源的设计方法;了解各部分电路的设计;练习在万用板上布线;练习电路的手工焊接技术;了解Proteus在线仿真。 总体设计思想: 综合考虑本系统使用最大量程为3KG的称重传感器,采用三级精度自动调整,调整电路由继电器控制,精度分别为 + 1g, + 2g, + 4g,对应量程分别为0.8KG,1.6KG,3.0KG。 各部分依据: 所需元件的数据手册,以及所需器件产品使用说明。 关键词: 电子称 TLC1543CN 扫描 动态显示 最小系统 锁存器74HC573 一、系统方案论证 1.放大电路部分。采用单精度,即放大倍数固定,电路简单所用器件较少,程序简单,误差固定为+4g(10位AD),对于小重量(800g)误差较大;采用多精度,放大倍数可程控,对于小量程可做到精度+1g(10位AD),但电路相对复杂,器件较多,程序也相对复杂,编写有一定难度。综合考虑本系统采用三级精度,程序可控,精度分别为+1g,+2g,+4g,对应量程分别为0.8KG,1.6KG,3.0KG。采用继电器控制调节精度。 2.放大器选择。本系统采用OP07运放,此芯片温漂,放大倍数等参数均合理,且价格合适,由于称重传感器输出的是差分信号,所以前级选用IN118作为第一级放大,其共模抑制比较高,符合要求。 3.AD采样部分。采用8位AD,采样步进太大,误差较大;采用24位AD,价格太高,且精度太高,不易控制;采用10位AD精度适中 ,价格也合理。所以本系统采用10位AD TLC1543CN。 4.电源部分。本系统要求有一定的精度,所以关键部分(传感器供电部分,OP07运放部分,AD基准电压部分)要采用高稳定电源并且有一定驱动能力。此部分采用金升阳电源模块MORNSUN电源模块WRA1205YMD-6W,其精度及温度稳定性都能达到要求,其它部分采用L7805供电。 二、 系统硬件设计 1.主控单元 单片机以其集成度高、功能强、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价格廉、使用灵活等一系列优点得到迅速的发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 此次设计主要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单元。 2.系统硬件框图 3.电源模块 电路原理图: key1为总电源开关 系统采用电池供电和直流电源两种供电方式,支持9--24V输入,然后经过L7805稳压到5V为系统供电和经过WRA1205YMD-6W为其他高精度部分供电。 7805 引脚图 对于7805三端稳压IC,它和其它78XX一样,都属于+V电压稳压输出链路。其1脚为输入端,2脚接地,3脚稳压输出。 7805是正电压三端固定稳压器集成电路,属于线性稳压器件。7805应用非常广泛,在各种稳压电源、充电器、家电等产品中均有运用。 主要参数: 最高输入电压:36V 输入输出最小的电压差:2V 最大输出电流:1.5A。 输出电压偏差:典型=5V;最低=4.75V;最高=5.25V。 工作温度范围:0~70℃ 。 WRA1205YMD-6W ● 宽输入电压范围:2:1 ● 短路保护(自恢复) ● 隔离电压1500VDC ● 宽工作温度范围:-40℃~+85℃ ● 阻燃封装,满足UL94-V0要求 ● 无需外加元件 ● 内部贴片化设计 ● 五面金属屏蔽 ● MTBF>1,000,000小时 ● 符合RoHS指令 4.数码管显示电路 原理图: 本系统数码管采用74hc573锁存器直接驱动,考虑到CPU引脚足够使用,所以锁存器直接使能,降低成本,简化程序。 5.蜂鸣器电路 原理图: 蜂鸣器采用PNP三极管驱动,与用NPN三极管驱动相比,不仅提高了驱动能力,而且抗干扰,降低功耗。 蜂鸣器为声电元件,分有源蜂鸣器和无源蜂鸣器,有源蜂鸣器内置振荡电路,直接加电源就可以正常发声,通常频率固定。 无源蜂鸣器则需要通过外部的正弦或方波信号驱动,直接加电源只能发出很轻微的振动声 考虑到音质问题,本系统采用无源蜂鸣器。 7.AD采样电路 原理图: TLC1543 是C MOS 、10位 开关 电容 逐次逼近 模数转换器 。这些器件有三个输入端和一个三态输出端(片选CS、输入/输出I/O CLOCK、地址输入ADDR ESS 和数据输出DATA OUT)这样就和主 处理器 的串行口有一个直接的4线 接口 。可以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 除了进行高速的数据转换和通用的控制能力外,该器件有一个片内的14通道多路器,可以选择11个输入中的任意一个或3个内部自测试(self- te st)电压中的一个。采样和保持是自动的。在转换结束时,“转换结束”(EOC)输出端变高以指示转换的完成。器件中的转换器结合外部输入的差分高阻抗的基准电压,具有简化比率转换、刻度以及模拟电路与 逻辑电路 和 电源 噪声隔离的特点。开关电容的设计可以使在整个温度范围内有较小的转换误差。 ◇ 产品特性 ◇ ◇ 应用领域 ◇ 10位分辨率 A/D转换器 数字电视 的信号转换 11个模拟输入通道 医学图像信号的处理 3路内置自测方式 可视会议系统 固有的采样与保持功能 高速模数转换 总的不可调整误差:±1LSB Max 工业用 仪器仪表 片内集成系统时钟 转换结束(End-of-Conversion, EOC)输出指示 采用CMOS技术 7.传感器及放大电路 初级采用INA118作为差分放大,三个次级都为OP07,通过继电器控制自动切换量程。 称重传感器为半桥式称重传感器,输出为差分信号,内部结构图如下: INA118 是高精度、小功率仪表差分放大器 特性 低偏置电压:最大50µV 低漂移:最大 0.5µV/°C 低输入偏置电流:最大5nA 高共模抑制:最小110dB 输入保护±40V 宽供电范围:±1.35到±18V 低静态电流:350µA 8脚塑料DIP、SO-8 应用 桥式放大器 热电偶放大器 RTD(热电阻)传感器放大器 医疗器械 数据采集 描述 INA118是一款小功率通用仪表放大器,提供良好的精度。电流反馈输入电路提供宽带宽,即使在高增益情形下(70kHz,G=100)。 单个外部电阻设置任何增益,从1到10,000。内部输入保护可承受高达±40V而不受破坏。 INA118是激光裁剪的,很低偏移电压(50µV)、漂移(0.5µV/°C)和高共模抑制(110dB,G=1000)。可于低达±1.35V的电压下运行,静态电流仅为350µA——对电池运行系统很理想。 OP07的功能介绍: 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OP07A最大为25μV),所以OP07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OP07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OP07A为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 特点: 超低偏移: 150μV最大。 低输入偏置电流: 1.8nA 。低失调电压漂移: 0.5μV/℃ 。 超稳定,时间: 2μV/month最大高电源电压范围: ±3V至±22V 三.程序设计 1.硬件测试 依次测试硬件电路的问题,包括最小系统电路,电源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蜂鸣器电路,传感器电路,各级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 用简单程序(程序不会有问题)测试,看看是不是与预期结果一致,如果一致则说明硬件电路没有问题,如果不一致则说明硬件电路有问题,修改硬件,继续测试,直到解决硬件所有问题。 2. 分部编写程序与测试 2.1数码管程序 本系统数码管为4位,逐位扫描显示,首先确定相应位与单片机IO口的对应关系,然后使用定时器T0编写数码管扫描程序,显示相应数字。 2.2 蜂鸣器程序 考虑到本系统使用蜂鸣器,只是报警功能,所以选用有源蜂鸣器。有源蜂鸣器,只需通电即可发生,无源蜂鸣器需要脉冲驱动,不适合在此系统中使用。 3. 程序整合 3.1 需要整合的子程序 数码管程序,蜂鸣器程序,AD采样程序,增益自动控制程序。 3.2 整合程序 4.程序流程图 四、 性能调试与分析 1. 硬件的焊接与检查 Ø 无电源指示灯。给调试时带来很大困难。增加电源灯后,问题解决。 Ø 显示不稳定。增加了电源滤波电容后,还是有点问题,也不太稳定,本来采用L7805供电,仔细检查硬件焊接及原理后,关键部分(AD基准电压、运放OP07供电、传感器供电)采用金升阳电源模块MORNSUN电源模块WRA1205YMD-6W。替换后稳定程度明显增加,达到要求。 Ø 精度不够。AD为8位的,精度太低,换用10位AD,精度达到要求。 2. 程序的检查与修改 Ø 数码管显示错位。位定义错误,更改后,问题解决。 Ø 精度自动调整程序错误。调试中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如何转换量程,怎样控制精度,怎样与AD采样衔接等。 五、总结收获 2011年9月8日我开始决定做此作品,时至今日,论文已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经历了这段时间业余时间的奋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在这次设计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 当决定做此作品时,我便立刻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我把收集到的资料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论文的撰写。 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就及时上网查询资料,随着困难一个接一个解决了,作品也慢慢成型了,整个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大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脚踏实地,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我想这是一次意志的磨练是对我实际能力的又一次提升,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此次设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件完整的事情,需要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有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以后再做下一步,这样才能更有效率。 六、 参考文献 1、 《C语言程序设计》主编:刘迎春,王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 《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马忠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3、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李全利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主编:杨素行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主编:阎石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74HC573 datasheet 7、 MSP430 datasheet 8、 TLC1543CN datasheet 9、 INA118 datasheet 10、WRA1205YMD-6W datasheet 11、半桥式称重传感器资料 12、L7805 data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