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toradex

相关博文
  • 热度 6
    2023-8-25 16:40
    1592 次阅读|
    0 个评论
    B y Toradex 胡珊逢 Toradex 自从 Linux BSP v6 开始在使用 32 位处理器的 Arm 模块如 iMX6 、 iMX6ULL 、 iMX7 上提供 mainline/upstream kernel , 部分 64 位处理器模块如 Verdin iMX8M Mini/Plus 也提供实验性支持。文章将以季度发布版本 Linux BSP V6.3.0 为例介绍如何下载和编译 mainline/upstream Linux kernel 和 U-Boot 。 Linux 下载 kernel 源码 内核源码可以从官网 https://git.kernel.org/pub/scm/linux/kernel/git/stable/linux.git 下载。但考虑到国内网络情况, 推荐 从国内的镜像站点下载,如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git/linux-stable.git 。默认下载时会获取最新的 upstream 内核版本。可根据模块上运行 Linux 的版本 checkout 到对应版本源码。在模块上的 Linux 中运行 uname 命令 , 可以看到当前版本是 6.1.37 。后面的 6.3.0 是 Toradex Linux BSP 季度发布版本。季度发布版本是经过充分的自动化和人工测试后发布的 , 可用于对应模块的生产环境。 ---------------------------------- root@apalis-imx6:~# uname -a Linux apalis-imx6 6.1.37-6.3.0+git.0f4ac6b4c5f0 #1 SMP Sat Jul 1 11:16:27 UTC 2023 armv7l armv7l armv7l GNU/Linux ---------------------------------- 在电脑上使用下面命令并 checkout 到 v6.1.37 。 ---------------------------------- $ git clone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git/linux-stable.git $ git checkout v6.1.37 ---------------------------------- 下载和应用补丁 mainline/upstream kernel 通常还需要一些补丁。它们可以从 meta-toradex-bsp-common 中下载, 后续 其版本也需要对应到一样的季度版本。首先打开网址 https://git.toradex.com/cgit/toradex-manifest.git/tree/bsp/pinned-tdx.xml?h=6.3.0 。结尾的 6.3.0 为对应的季度发布版本号。在页面中可以看到如下内容: ---------------------------------- ---------------------------------- 可以看到 meta-toradex-bsp-common.git 在季度发布版本 6.3.0 对应的 hash 是 f7ff10a3b560dcf4e258115da679d1f864e09837 。通常建议使用最新发布的季度版本,获得问题修复和功能完善。 因此, 下载时请修改季度发布版本号和 hash 值。 进入上面下载的 Linux 源码目录后创建 patch 文件夹,并在其中下载 meta-toradex-bsp-common , checkout 对应用版本。 ---------------------------------- $ cd linux-stable/ $ mkdir patch $ cd patch $ git clone https://git.toradex.com/cgit/meta-toradex-bsp-common.git $ cd meta-toradex-bsp-common $ git checkout f7ff10a3b560dcf4e258115da679d1f864e09837 ---------------------------------- 将 meta-toradex-bsp-common/recipes-kernel/linux/linux-toradex-mainline-git 的所有 patch 文件复制到 patch 目录下。 ---------------------------------- $ cp meta-toradex-bsp-common/recipes-kernel/linux/linux-toradex-mainline-git/*.patch ./ ---------------------------------- 在 patch 目录下使用 git am 命令给 kernel 打补丁。注意必须要以固定的顺序打补丁。补丁顺序可以参看 meta-toradex-bsp-common/recipes-kernel/linux/linux-toradex-mainline_git.bb 文件。 ---------------------------------- SRC_URI:append = " \ file://0001-thermal-imx-Update-critical-temp-threshold.patch \ file://0001-Revert-drm-panel-simple-drop-use-of-data-mapping-pro.patch \ file://0001-arm-dts-colibri-imx6-usb-dual-role-switching.patch \ file://0002-arm-dts-colibri-imx6-move-vbus-supply-to-module-leve.patch \ file://0003-arm-dts-colibri-imx6-specify-usbh_pen-gpio-being-act.patch \ file://0001-arm-dts-colibri-imx6ull-keep-peripherals-disabled.patch \ file://0002-arm-dts-colibri-imx6ull-enable-default-peripherals.patch \ file://0001-ARM-dts-colibri-imx6ull-Enable-dual-role-switching.patch \ file://0002-drivers-chipidea-disable-runtime-pm-for-imx6ul.patch \ file://0001-ARM-dts-apalis-imx6-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file://0002-ARM-dts-colibri-imx6-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file://0003-ARM-dts-colibri-imx6ull-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file://0004-ARM-dts-colibri-imx7-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file://0001-arm64-dts-imx8mm-verdin-Add-yavia-carrier-board.patch \ file://0002-arm64-dts-imx8mp-verdin-Add-yavia-carrier-board.patch \ file://0001-media-v4l2-async-fix-binding-async-subdevs-with-mult.patch \ file://0002-media-i2c-ov5640-Implement-get_mbus_config.patch \ file://0001-Revert-media-v4l2-async-Use-endpoints-in-__v4l2_asyn.patch \ " ---------------------------------- 在 patch 文件夹里执行面命令,期间不应该出现任何错误和冲突。 ---------------------------------- $ cd patch $ git am 0001-thermal-imx-Update-critical-temp-threshold.patch \ 0001-Revert-drm-panel-simple-drop-use-of-data-mapping-pro.patch \ 0001-arm-dts-colibri-imx6-usb-dual-role-switching.patch \ 0002-arm-dts-colibri-imx6-move-vbus-supply-to-module-leve.patch \ 0003-arm-dts-colibri-imx6-specify-usbh_pen-gpio-being-act.patch \ 0001-arm-dts-colibri-imx6ull-keep-peripherals-disabled.patch \ 0002-arm-dts-colibri-imx6ull-enable-default-peripherals.patch \ 0001-ARM-dts-colibri-imx6ull-Enable-dual-role-switching.patch \ 0002-drivers-chipidea-disable-runtime-pm-for-imx6ul.patch \ 0001-ARM-dts-apalis-imx6-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0002-ARM-dts-colibri-imx6-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0003-ARM-dts-colibri-imx6ull-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0004-ARM-dts-colibri-imx7-Disable-usb-over-current.patch \ 0001-arm64-dts-imx8mm-verdin-Add-yavia-carrier-board.patch \ 0002-arm64-dts-imx8mp-verdin-Add-yavia-carrier-board.patch \ 0001-media-v4l2-async-fix-binding-async-subdevs-with-mult.patch \ 0002-media-i2c-ov5640-Implement-get_mbus_config.patch \ 0001-Revert-media-v4l2-async-Use-endpoints-in-__v4l2_asyn.patch ---------------------------------- kernel 配置 内核配置文件 .config 也可以从 Toradex Artifactory 下载,并使用对应的季度发布版本的编译文件。打开 Toradex Artifactory 网页,在左边的 Artifact Repository Browser 中点开 oe-release ,选择 Linux BSP v6 对应的 kirkstone-6.x.y 。依次打开 kirkstone-6.x.y/release/7/apalis-imx6/tdx-xwayland-upstream/tdx-reference-multimedia-image/oedeploy/ 。 release 下面一般可以选择最大序列的,这对应最新的发布版本。右击 kernel-config 下载即可。 将 kernel-config 复制到刚才下载的内核源码目录,命名为 .config ,用其作为 Linux 的默认配置。如果需要修改,后面还可以使用 make menuconfig 命令。 ---------------------------------- $ cd linux-stable/ $ mv kernel-config .config $ make olddefconfig ---------------------------------- 准备好源码、补丁和内核配置文件,接下来就可以编译了,具体方法参考 这里 。 U-Boot 下载 U-Boot 源码 首先从 https://source.denx.de/u-boot/u-boot.git 下载源码,并 checkout 到 v2022.07 版本,也是 Linux BSP v6 所使用的 U-Boot 版本。 ---------------------------------- $ git clone https://source.denx.de/u-boot/u-boot.git $ cd u-boot $ git checkout v2022.07 ---------------------------------- 下载和应用补丁 Upstream/mainline U-Boot 同样也需要相关补丁,和上面一样由 meta-toradex-bsp-common 提供。按照前面的方法在 u-boot 目录中建立 patch 文件夹后,在其中下载和 checkout 。 U-Boot 补丁位于 meta-toradex-bsp-common/recipes-bsp/u-boot/u-boot-toradex 目录下。将里面的 patch 文件复制到 u-boot/patch 目录下。 ---------------------------------- $ cd u-boot $ mkdir patch $ cd patch $ git clone https://git.toradex.com/cgit/meta-toradex-bsp-common.git $ cd meta-toradex-bsp-common $ git checkout f7ff10a3b560dcf4e258115da679d1f864e09837 $ cp meta-toradex-bsp-common/recipes-bsp/u-boot/u-boot-toradex/*.patch ./ ---------------------------------- 注意必须要以固定的顺序打补丁。补丁顺序可以参看 U-Boot meta-toradex-bsp-common/recipes-bsp/u-boot/u-boot-toradex_2022.07.bb 文件。 ---------------------------------- TDX_PATCHES = " \ file://0001-toradex-tdx-cfg-block-use-only-snprintf.patch \ file://0002-toradex-tdx-cfg-block-use-defines-for-string-length.patch \ file://0003-toradex-tdx-cfg-block-extend-assembly-version.patch \ file://0004-toradex-tdx-cfg-block-add-new-toradex-oui-range.patch \ file://0005-toradex-tdx-cfg-block-add-0068-i.mx-8m-mini-sku.patch \ file://0006-toradex-common-Remove-stale-comments-about-modules-a.patch \ file://0007-toradex-common-Use-ARRAY_SIZE-macro.patch \ file://0008-toradex-tdx-cfg-block-Cleanup-interactive-cfg-block-.patch \ file://0009-toradex-common-Remove-stale-function-declaration.patch \ file://0010-toradex-common-Remove-ifdef-usage-for-2nd-ethaddr.patch \ file://0011-toradex-tdx-cfg-block-Use-official-SKU-names.patch \ file://0012-toradex-common-Improve-product-serial-print-during-b.patch \ file://0013-configs-colibri-imx7-Enable-bootd-command.patch \ file://0001-ARM-imx8mp-verdin-imx8mp-Add-memory-size-detection.patch \ file://0001-apalis-colibri_imx6-imx6ull-_imx7-update-env-memory-.patch \ file://0001-configs-colibri-imx7-Fix-bad-block-table-in-flash-co.patch \ file://0001-colibri_imx6-fix-RALAT-and-WALAT-values.patch \ " ---------------------------------- 在 patch 文件夹里执行面 g it am 命令,期间不应该出现任何错误和冲突。 ---------------------------------- $ git am 0001-toradex-tdx-cfg-block-use-only-snprintf.patch \ 0002-toradex-tdx-cfg-block-use-defines-for-string-length.patch \ 0003-toradex-tdx-cfg-block-extend-assembly-version.patch \ 0004-toradex-tdx-cfg-block-add-new-toradex-oui-range.patch \ 0005-toradex-tdx-cfg-block-add-0068-i.mx-8m-mini-sku.patch \ 0006-toradex-common-Remove-stale-comments-about-modules-a.patch \ 0007-toradex-common-Use-ARRAY_SIZE-macro.patch \ 0008-toradex-tdx-cfg-block-Cleanup-interactive-cfg-block-.patch \ 0009-toradex-common-Remove-stale-function-declaration.patch \ 0010-toradex-common-Remove-ifdef-usage-for-2nd-ethaddr.patch \ 0011-toradex-tdx-cfg-block-Use-official-SKU-names.patch \ 0012-toradex-common-Improve-product-serial-print-during-b.patch \ 0013-configs-colibri-imx7-Enable-bootd-command.patch \ 0001-ARM-imx8mp-verdin-imx8mp-Add-memory-size-detection.patch \ 0001-apalis-colibri_imx6-imx6ull-_imx7-update-env-memory-.patch \ 0001-configs-colibri-imx7-Fix-bad-block-table-in-flash-co.patch \ 0001-colibri_imx6-fix-RALAT-and-WALAT-values.patch ---------------------------------- U-Boot 配置 对于 32 位处理器的模块,默认配置如下: l colibri_imx6_defconfig l colibri-imx6ull_defconfig l colibri-imx6ull-emmc_defconfig l colibri_imx7_defconfig l colibri_imx7_emmc_defconfig l apalis_imx6_defconfig 以 Apalis iMX6 为例 。 ---------------------------------- $ make mrproper $ make apalis_imx6_defconfig ---------------------------------- 最后编译 U-Boot 。 ---------------------------------- $ make -j$(nproc) ----------------------------------
  • 热度 9
    2023-3-29 16:45
    1638 次阅读|
    0 个评论
    这是我们两篇博客系列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您学习了 USB-C 引脚、配置通道和电源分配。 让我们继续通过您已经学到的知识分析现实世界的示例,然后我们将以分析USB-C上的数据信号来结尾。 在跳进现实案例之前,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电阻设置以及DFP设备(主机)在连接不同电阻时检测CC引脚时可能检测到的状态: 简单的电源输送 USB-C Configuration Channel CC1 CC2 State Cable Orientation Open Open Nothing attached N/A Rp Rp Another DFP / No action N/A Rd Open Sink Attached Normal Open Rd Inverted Open Ra Powered cable without Sink attached Normal Ra Open Inverted Rd Ra Powered cable with Sink, VPA* or VPD** Normal Ra Rd Inverted Rd Rd Debug Accessory Mode Attached N/A Ra Ra 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 Attached N/A *VPA - Vconn-Powered Accessory **VPD - Vconn-Powered USB Device 电源输送 - 输出示例 现在,您可以查看一个真实的工作案例 ,一个双重角色的 USB-C 端口,可以为连接设备提供电源。 Simple USB-C dual role port 本节摘自Verdin开发板,使用了TUSB321芯片来处理配置通道和VBUS中的功率切换芯片。CC连接的芯片检测线缆的方向和电源输入设备的存在(请参见上面的表格)。然后,它将检测到的状态告知给Verdin模块,该模块控制功率切换芯片。根据引脚状态,TUSB321可以宣布不同的最大输出电流级别(0.5 / 0.9A,1.5A和3A)。功率切换芯片(IC4)的电流限制需要相应调整。 The block diagram for the TUSB321 在 TUSB321 中,您可以看到 CC 引脚切换到下拉电阻,并且可配置上拉电阻。这种方式使您的设备可以用于 UFP、DFP 和 DRP 配置 ,由 PORT 引脚控制 ,并可配置以宣布其电源传递能力 ,这由 CURRENT_MODE 引脚控制。由于 TUSB321 仅使用上拉电阻来宣布端口的电源能力,因此它只能宣布最大为5V和3A(15W)的电源。对于更高的电压,需要使用高级电源传递配置芯片。 电源输送 - 输入示例 您还会发现查看电源汇输入设备示例很有帮助。 USB-C power sink 本节内容适用于我们的Dahlia 载板,该板具有一个能够进行总线通信的芯片(IC23)。因此,这种解决方案可以协商获得具有高于5V和大于3A的电流的功率配置。连接到CC引脚的芯片具有内置的EPROM,其中包含三个配置。这些信息通过CC总线进行通信,并由可用匹配配置的电源输出设备使用。当两个设备都同意一个相互可用的配置时,VBUS被切换,设备可以从总线上开始消耗电力。 原理图还提供了一个选配的充电器检测器芯片(IC22)。通过检查D+和D-数据信号是否短路在一起,IC22可以检测到传统充电器。如果USB电源输送协商成功(IC23)或接入USB Type-A充电器(IC22),则启用总线电源(IC20),并且载板可以开始启动模块。如果未检测到充电器或USB-C电源输送端口,则系统将不会启动,因为不被允许从端口吸取超过5V / 100mA的电流。 数据信号 USB-C 接口相比以前的接口,具有更多的数据信号引脚,这一点值得注意。 作为回顾,让我们来看看 USB-C 可用的数据信号引脚: 两条 Super-Speed 信号通道——TX 和 RX 对。 对称的 D+ 和 D- 信号对(只在设备端冗余)。 两个 Sideband Use(SBU)引脚,用于其他模式下的特殊功能。 USB 2.0 Mode USB 2.0的D+/D-引脚在插座上是对称的,这意味着不需要识别插入的电缆的方向,也不需要多路复用器来切换信号。 USB 3.X Super-Speed Mode 为了充分利用USB-C的 Super-Speed 信号功能,必须使用多路复用器以及使用CC引脚进行正确的电缆方向检测,如第一篇博客所解释的那样,以便多路复用器能够得到正确的控制。这是在使用双路或单路配置时确保使用正确的通道所必需的。 现实情况中的案例 让我们看看实际的案例,以了解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High-Speed UFP 使用USB-C的最简单的配置是作为上行面向的高速端口设备。 USB-C Client 使用CC引脚的下拉电阻和D+ / D-引脚,所示电路是Micro Type-B连接器的简单替代品,完全符合USB-C标准。它可以用于鼠标和闪存驱动器等设备。 High-Speed DRD 可以使用下图所示的配置替换OTG,该配置来自我们的Verdin开发板,在分析USB-C电源输出源时曾在本博客文章中出现过。 High-Speed DRD CC引脚和已经解释过的检测过程用于定义设备的角色,即作为DFP或UFP,以及 D+和D-引脚被用作 Data Signals 和之前示例相同。 在这里使用没有 Super-Speed 引脚的连接器是一个好的做法,否则会可以大大增加引脚密度,增加PCB布线的工作量。 Super-Speed DRD 在我们的Apalis 载板参考设计中,您可以看到USB-C的更高级用途。 USB-C Super-Speed 当向您的USB-C应用添加 Super-Speed 功能时,如前所述,所需的多路复用器用于将 Super-Speed 信号连接到电缆的正确一侧,这可以简单地由同一个 TUSB321芯片控制。 在这个设计中,使用了一个技巧来简化布线过程:CC引脚被反转,因此用于控制多路复用器的信号也被反转,简化了多路复用器周围的布线。 笔记本电脑示例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个来自笔记本电脑应用的完整功能示例。 Laptop USB-C implementation Source:https://www.nxp.com/docs/en/data-sheet/PTN5100.pdf 在这个设置中,笔记本可以充电或为UFP设备提供电源,包括通过专用IC(PTN5100)进行电源协商和可同时使用的显示端口功能。请注意矩阵切换器IC,它可以连接来自CPU图形部分的视频信号和南桥的 Super-Speed 信号。 让我们更仔细地看一下使用USB-C和显示端口配置的可能性。您可以在下面的图像中看到其中一些选项: b Display port configurations 重申一下,DisplayPort最多可以使用4个通道,但也可以使用1个或2个通道。每个用于 super-speed 信号的双向通道(TX/RX对)可以容纳2个DisplayPort通道,因为它的通道是单向的。因此,如果您只使用2个DisplayPort通道,则可以在剩余的双向通道中与 super-speed 信号结合使用。这也意味着在DisplayPort中使用高分辨率(使用4个通道)时,您只能使用 D+和D-引脚的 USB 2.0。 陷阱 让我们看看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可以通过严格遵循标准来避免。 Rasp Pi 4 USB-C circuit Source:https://datasheets.raspberrypi.com/rpi4/raspberry-pi-4-reduced-schematics.pdf 在树莓派4的第一个版本中,CC引脚共用了同一个Rd电阻,这导致它们被短接在一起。当使用被动线缆(无标记芯片)连接时,DFP设备只能在一个CC引脚上检测到Rd,因为只有CC1 在线缆中被连接,这导致UFP设备可以正常工作。对照表格进行查看: CC1 CC2 State Cable Orientation Rd Open Sink Attached Normal Open Rd Inverted 然而,让我们看看当它连接到一个在 CC2 两端都有Ra电阻的主动USB-C线缆时会发生什么: Resultant configuration with marker cable 在DFP设备端,CC2引脚检测到Ra电阻,CC1引脚检测到并联于电缆另一端的Ra电阻,由于Raspberry Pi板上的CC1和CC2引脚短接而引入的Rd电阻。这种并联配置导致形成了836欧姆的电阻,其在Ra电阻的允许值范围内。如果你仔细检查一下表格,你会发现这导致了检测到音频适配器的状态,使板子无法获得电源。 CC1 CC2 State Cable Orientation Ra Ra Audio Adapter Accessory Mode Attached N/A 通过介绍基本的USB-C概念,你现在了解了它所带来的可能性、限制以及使用其资源的基本设置。 更详细的信息可通过下面的链接获得,如果你需要设计载板方面的帮助,欢迎给我们留言。 参考链接 Official USB Specifications https://www.usb.org/documents Wikipedia article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B-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B_3.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B Short USB-C and Power Delivery Guidehttps://microchipdeveloper.com/usb:type-c Easy to read USB 2.0 - the basic about enumeration and the protocol https://www.beyondlogic.org/usbnutshell/usb1.shtml Toradex Design Guides https://docs.toradex.cn/108140-verdin-carrier-board-design-guide.pdf https://docs.toradex.cn/101123-apalis-arm-carrier-board-design-guide.pdf
  • 热度 2
    2023-2-20 13:09
    1639 次阅读|
    0 个评论
    B y Toradex Peter Lischer ​ 本文是双篇文章系列的第一部分,旨在帮助您理解并实现在您的下一版电路板设计中使用USB-C。您将学习以下内容: USB-C端口的引脚及其在不同配置中的用途 USB-C电缆可以随意更换方向,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 同一设备如何在主机和客户端之间切换 USB-C的供电方式 DRP、DRD、UFP和DFP等新术语 主动和被动USB-C电缆之间的区别以及适配器电缆的工作原理 现在从以下内容开始。 USB 标准和连接器 USB最初发布于1996年,旨在标准化外围设备与个人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目前已经经历了四个主要版本:USB 1.x、USB 2.0、USB 3.x和USB4。自那时以来,该标准替换了不同的接口,例如串行和并行端口。它确保设备具有自我配置和供电能力等有用功能。在USB标准的演变过程中,使用了不同的连接器,如下表所示: USB连接器与USB标准 - 不同标准及每种连接器引入时间 USB-C 连接器 如表所示,USB-C似乎只是标准中的一种连接器。然而,请注意它替代了从USB 3.2开始的所有其他连接器 此外,请注意在USB-C之前的连接器被分别应用于主机端(type A 和其 mini/micro 变体连接器)和客户端(type B 和其 mini/micro 变体连接器)。因此,USB-C连接器的一个有趣特点是它在客户端和主机端都可以使用。 在USB 2.0版本之前,标准中的连接器有四个引脚:Vbus、D-、D+和GND。USB 3.0版本引入了SuperSpeed连接器,它有五个额外的引脚:SSRX-、SSRX+、SSTX-、SSRX+和GND_DRAIN。连接器因而被修改以适应额外的引脚。虽然 type-A 连接器很容易修改以适应五个以上的引脚,但type-B 连接器需要进行一些微小的改进。而Micro-B连接器变成了一个令人困惑且不友好的连接器。 参考图片 Type - 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B_3.0#/media/File:Connector_USB_3_IMGP6024_wp.jpg Type - B https://4.bp.blogspot.com/-2IBVZ1_H6f8/VDQThGSgCHI/AAAAAAAABD4/egZs7BXvE7o/s1600/etymmm.jpg Micro - B https://m.media-amazon.com/images/I/61qynPKsvvL._AC_SL1500_.jpg USB-C连接器的推出是为了解决用户体验问题,也成为第一个翻转对称的标准USB电缆。 它有 24 个引脚: 相比之前的版本,USB-C 有 2条 SuperSpeed 信号通道,而之前的版本只有1条。 额外的翻转对称电源引脚。 对称的D+和D-信号对(在设备侧是冗余的,电缆只使用一个D+和一个D-)。 新的信号:2个用于配置控制的引脚和2个用于辅助通信的引脚。 引脚用途 USB-C 连接器仍然可以用于默认的 Low/Full/High-Speed (2.0)连接,使用默认的 D+ 和 D- 数据信号对。 它也可以用于 SuperSpeed (3.x)连接,使用 high-speed 通道和配置控制引脚。 USB-C 还可以作为 电源传输接口(充电器) 使用,其中使用 VBUS、GND 和配置控制。 同时,它的另一模式还可用作显示端口。通过将 superspeed 通道用作 Display Port 并使用 SBU 作为配置显示器的辅助通道,最多可以使用 4 条数据线。在此模式中,仍可以使用 D+ 和 D- 引脚进行 USB 2.0 连接。 它还可以作为 音频适配器配件 使用,支持立体声耳机和麦克风。 术语 在 USB-C 的文档中,可以看到之前标准中没有广泛使用的新术语。以下是这些新术语: DFP : 下行面向端口(Downstream Facing Port)- USB主机端口和电源输出。 UFP : 上行面向端口(Upstream Facing Port)- USB客户端和电源输入。 DRD : 双重角色设备(Dual Role Device)- 可以充当主机或客户端口(取代OTG)。 DRP : 双重角色电源(Dual Role Power)- 可以作为电源输出者或电源输入者运行。 DFP和UFP这两个术语很容易理解,而DRD和DRP这两个不那么容易理解的术语是为了符合USB-C标准中两种独立角色的分类而故意创建的。 关于数据方向 - 主机和客户端。 关于电源方向 - 电源输入和电源输出。 因此,同一设备可以同时作为客户端(数据方向)和电源输出端(电源方向)。例如,某些扩展坞站即是 USB 客户端,又可作为笔记本电脑的充电电源。 控制通道 在USB-C引入的新引脚中,配置引脚 CC1和CC2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们有三个基本用途: 电缆方向检测: 由于USB-C电缆具有翻转对称性,所以任何一面都可以插入。因此,检测方向对于设备能够复用必要的引脚进行正确通信显得非常重要。请记住,连接器中并不是所有引脚都是对称的。 角色检测: 在之前的标准中,通过使用不同的连接器来进行主机端(type-A)和客户端(type-B)之间的通信,从而可以轻松确定通信中的角色。这意味着,通过合规的电缆,不可能将两个主机连接在一起。 对于 USB-C,连接器的形状不再防止连接两个主机。角色检测功能确保在这种情况下不会造成任何破坏。在 Dual Role Devices 相连接时,角色检测也非常重要,以确定哪个设备是主机,哪个是客户端。 电源检测与协商: 支持不同的电源配置,客户端和主机需要就配置电源分配达成共识,这包括不同的VBus电压和最大电流。 这通过下图中展示的设置来实现: 线缆方向和角色识别设置 在上行设备中,CC1和CC2引脚有下拉电阻。 在下行设备中,CC1和CC2引脚有上拉电阻。 在被动电缆中,只有一对CC引脚被使用。 通过检测 CC1 和 CC2 引脚的电压,双方都可以轻松地确定所有参数: 角色检测 – 是否有电压变化? 这意味着一侧是UFP(上行面向端口),另一侧是DFP(下行面向端口)。如果UFP设备没有检测到电压变化,则表示连接中没有DFP。如果DFP没有检测到电压变化,则表示另一端没有UFP。如果另一端连接的是同一类型的设备,也不会出现问题,因为此时的电压感应阶段发生在电源切换之前,这一点将在本博客后面介绍。 线缆方向 – 哪个引脚电压变化? 由于电缆在CC引脚之间只有单个连接,因而只有一个引脚的电压会变化,这确定了每一端的电缆方向。 电源检测 - 电压是多少? 通过使用不同值的上拉电阻,根据CC引脚上的最终电压值 ,DFP设备可以轻松地向UFP设备宣告电源传输能力。 后续将介绍详细信息 。 配置通道被用作双向通信总线,用于设备之间的高级电源协商。主动电缆具有标记芯片,可以通过CC总线通信,以了解电缆在电源传输方面的能力。 稍后将提供详细信息 。 另一个CC引脚可以用来为电缆内部存在的任何芯片提供电源。这些芯片可以是标记器、信号复制器或适配器。这些有源电缆有一个拉下的Ra电阻,并且使用 VCONN电压进行供电,固定为最大5V-1W。根据电缆的方向,两个CC引脚都可以切换到VCONN - 另一个引脚仍然可以用于通信总线。切换是通过VCONN控制信号完成的,该信号将CC1或CC2连接到电源。该方案可以在以下图表中看到。 USB-C 的一个关键方面是 VBUS 不总是通电。与以前的 USB 标准不同,这些标准的 VBUS 总是通电的,而 USB-C 上的 VBUS 仅在电源输出端通过观察 CC 引脚的电压值,检测到连接的电源输入端后才会开启。 支持的配置 了解了有关配置通道的信息后,您可以在一些情况下看到它是如何运作的: DFP 连接 UFP 在这种设置中,当两个设备连接在一起时,CC1上的电压下降。然后设备的USB控制器切换VBUS源,使得电源输入设备可以被供电。此外,控制器检测到电缆没有翻转,并且CC2引脚连接到VCONN,以为主动电缆提供电源。在这种切换后,接收方设备可以请求枚举,就像在以前的USB版本中一样。 DRP 连接 UFP DRP可以被配置为作为DFP工作。在这种情况下,CC引脚连接到上拉电阻。在检测到CC1电压变化后,设备的USB控制器可以激活VBUS源和CC2处的VCONN。 DFP 连接 DRP DRP(双角色端口)还可以配置为作为UFP。在这种情况下,CC引脚连接到下拉电阻器。在检测到CC电压变化后,DRP设备的USB控制器可以切换VBUS输入,使其能够由DFP设备供电。 DRP 连接 DRP 在这个配置中,其中一个设备在CC引脚上启用了下拉电阻,而另一个设备在CC引脚上启用了上拉电阻。作为电源输出的设备然后激活VBUS输出,而作为电源输入的设备则激活VBUS输入。 错误的连接 - 由于USB-C连接器在电缆的两端都是相同的,有可能会不经意地将电源输入设备和电源输入设备,或者电源输出设备和电源输出设备连接在一起。在两种情况下,通信都无法进行,但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电源输出端连接电源输出端 由于CC引脚没有电压变化,因此VBUS电源未被激活。 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输入端 没有 VBUS 输出,因此不存在电压输出源冲突的可能。 传统设备 传统电源输入端连接到 USB-C 电源输出端 适配器图片参考链接: https://www.hardware-wallets.net/wp-content/uploads/2017/05/ledger-otg-kit-adapters-large-360x181.png 为了提供与前几代 UFP 设备的兼容性,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适配器。 此适配器需要在 CC 信号上使用下拉电阻,以便 USB-C 源设备可以检测适配器并启用 VBUS 电源。 连接到 USB-C 电源输入端的传统电源 相反的情况也是可行的:USB-C 电源输入设备可以使用 type-A 转 type-C 电缆连接到前几代的电源输出设备。 它需要在 CC 线内部有一个上拉电阻,以便 USB-C 设备可以检测其 CC 引脚上的电压变化。 供电 USB-C 提供多种供电配置。 前三个级别向后兼容非 USB-C 设备(例如,使用 Type-A 连接器)。 向后兼容的 Power Delivery 电源模式 CC 用途 检测 电压 最大电流 最大功率 默认 USB 2.0 DFP 端使用 56kΩ 上拉电阻或者 Type-A 适配器 需要通过 USB 2.0 信号进行 USB 枚举。没有枚举时,只允许 100 mA(休眠模式下 2.5mA ) 5 V 0.5 A 2.5 W 默认 USB 3.x DFP 端使用 56kΩ 上拉电阻或者 Type-A 适配器 需要通过 USB 信号进行 USB 枚举。没有枚举时,只允许 150 mA 5 V 0.9 A 4.5 W USB BC 1.2 DFP 端使用 56kΩ 上拉电阻或者 Type-A 适配器 通过测量 USB 2.0 信号的 D+ 和 D- 线之间的电阻来检测电池充电器主机是否存在 5 V 1.5 A 7.5 W Type-A 转 type-C 电缆提供向后兼容的供电配置。 请注意,USB 枚举过程是必需的 ,USB BC 1.2 模式除外 ,对于电池充电器,放置一个只为枚举的芯片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源适配器上的 D+ 和 D- 之间的短连接向电源输入设备宣布电池充电器的存在。 这允许在不进行 USB 枚举的情况下输出最高 1.5A 的电流。 简单 Power Delivery 电源模式 CC 用途 检测 电压 最大电流 最大功率 USB-C 5V/1.5A DFP 端使用 22kΩ上拉电阻 UFP检测CC脚的上拉电阻值 5 V 1.5 A 7.5 W USB-C 5V/3A DFP 端使用 10kΩ上拉电阻 UFP检测CC脚的上拉电阻值 5 V 3 A 15 W USB-C 引入了两种简单的供电模式,只需要在 DFP 端使用不同值的上拉电阻。 这些模式仅适用于电缆两端都是 USB-C 连接器。 它不适用于传统的 type-A 转 type-C适配器电缆。 高级 Power Delivery 电源模式 CC 用途 检测 电压 最大电流 最大功率 USB PD Bus DFP、UFP 和标记电缆之间的总线通信 5-20 V 5 A 100 W USB PD Extended Power Range Bus DFP、UFP 和标记电缆之间的总线通信 5-48 V 5 A 240 W 使用 CC 通道作为通信总线来协商电压和电流,可以获得更高功率。如果电流高于 3A 或电压高于 20V,则电缆需要标记芯片进行通信并允许这些更高功率的模式。被动电缆仅支持最高 60W (3A/20V)。 我们可以用下图来总结上述表: 可以使用不同值的电阻宣布最高为 15W (5V/3A) 的供电能力 - 仅使用 5V 电压。 更高的电压和功率需要通过配置通道总线协商。高于 3A 的电流需要内部带有标记芯片的电缆。 您现在了解 USB-C 的基本原理、角色定义和功率传输。 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下一篇博客,我们将在其中提供真实示例并讨论 USB-C 中的数据信号。
  • 热度 12
    2022-1-7 10:52
    1755 次阅读|
    0 个评论
    B y Toradex 胡珊逢 Colibri iMX6ULL 是 Toradex 面向低成本设备推出的 Arm 计算机模块。该产品没有音频编解码器,无法直接输出模拟音频信号。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模块的数字音频 I2S 接口扩展 MAX98357A , 包括如何配置 device tree 和时钟。 在 Colibri iMX6ULL 模块上的 i.MX 6ULL SoC 通过 synchronous audio interfaces ( SAI ) 接口提供数字音频接口 , 可以支持 AC97 或者 I2S 以连接外部音频编解码器。 MAX98357A 是一款易于使用的音频解码器,片上带有 D 类功放。无需 I2C 配置和外部 MCLK 时钟,进一步简化电路设计。接下来我们使用 Colibri iMX6ULL 搭配 Colibri Evaluation Board , 安装 Linux BSP 5.4 为例进行说明。 Colibri iMX6ULL 总共有三个 SAI 接口 , 这里使用 SAI2 连接 MAX98357A 。 根据上面的连接关系 , 对应修改 device tree 。在 imx6ull-colibri-eval-v3.dtsi 中首先增加一个 codec_ext 节点。 --------------------------------------------- codec_ext: max98357a@0 { compatible = "maxim,max98357a"; #sound-dai-cells = ; }; --------------------------------------------- 然后再添加一个 simple audio card 的节点 sound 。其中的 sound-dai 引用了上面的定义的 codec_ext 。 --------------------------------------------- sound { compatible = "simple-audio-card"; status = "okay"; simple-audio-card,name = "max98357a"; simple-audio-card,format = "i2s"; simple-audio-card,bitclock-master = ; simple-audio-card,frame-master = ; simple-audio-card,codec { sound-dai = ; }; dailink_master_cpu: simple-audio-card,cpu { sound-dai = ; }; }; --------------------------------------------- 上面的 sound 节点中使用了 sai2 , 因此接下来需要对 sai2 进行初始化。 --------------------------------------------- &sai2 { pinctrl-names = "default"; pinctrl-0 = ; assigned-clocks = , ; assigned-clock-parents = ; assigned-clock-rates = , ; fsl,sai-asynchronous; /*fsl,sai-mclk-direction-output;*/ status = "okay"; }; --------------------------------------------- 这里有几个关键的参数。 pinctrl_sai2 配置了引脚复用关系。对于 MAX98357A 实际上只需要前面三个引脚 , 如前面表格中列出的连接关系。 MX6UL_PAD_JTAG_TMS__SAI2_MCLK 和 MX6UL_PAD_JTAG_TMS__CCM_CLKO1 为了方便测试相关时钟信号。而这两个其实是同一个引脚,只是复用功能选择不同。 sound 节点中 fsl,sai-mclk-direction-output; 参数同样也是为了测试 SAI 的 MCLK 输出 , 配合 MX6UL_PAD_JTAG_TMS__SAI2_MCLK 输出 SAI MCLK , 但该信号并不用于 MAX98357A 。 --------------------------------------------- pinctrl_sai2: sai2grp { fsl,pins = < MX6UL_PAD_JTAG_TDI__SAI2_TX_BCLK 0x1F089 MX6UL_PAD_JTAG_TDO__SAI2_TX_SYNC 0x17088 MX6UL_PAD_JTAG_TRST_B__SAI2_TX_DATA 0x11088 /*MX6UL_PAD_JTAG_TMS__SAI2_MCLK 0x17088*/ MX6UL_PAD_JTAG_TMS__CCM_CLKO1 0x17088 ; }; }; --------------------------------------------- sound 节点中还有三个重要属性 , assigned-clocks , assigned-clock-parents 和 assigned-clock-rates 。在介绍这些属性前 , 我们简单了解下 iMX6ULL 的 Clock Controller Module ( CCM ) 。 CCM 负责产生和控制 iMX6ULL 上每个模块运行所需的时钟信号,包括从 Arm CPU 核心到各种外设如 USB 、 Audio 、网络等。由于每个模块需要的时钟各不相同,从高频到低频,因此 CCM 内部有多个 PLL 以及分频器提供多种频率的时钟信号。对于本次使用的 SAI 模块 , 根据 iMX6ULL 芯片手册 Figure 18-2. Clock Tree - Part 1 , 其时钟关系如下。 SAI2_CLK_ROOT 通过 MUX 可以选择三个来源 , 分别是 PLL3 , PLL4 , PLL5 。中间会有多个不同位数的分频器,将 PLL 输出较高的时钟逐级降为较低的频率。这些分频器并不需要手动设置, CCM 驱动会根据期望输出的频率自动计算合适的分频比例。 SAI2_CLK_ROOT 最终为 SAI2 模块提供运行时钟信号。在 SAI 内部 , 时钟信号经过内部的分频器后产生 I2S 的 bit block 以及帧同步信号 sync 。 对于音频文件,可以计算出所需的 bit clock 。例如对于一个双通道, 16bit , 48K 采样率的音频文件, bit clock = 16x2x48000 = 1536000 。这个数值是我们所需的最终目标时钟。根据上面的图示 , bit clock 源自于 PLL4 。根据 iMX6ULL 芯片手册 18.5.1.3.4 Audio/video PLL 章节 , 该 PLL 的频率范围从 650MHz 到 1.3GHz 。以 1536000 为基数,取其整数 512 倍,得到 786432000 。即 786432000 经过总共 512 倍分频后可以产生 1536000 bit clock 信号。这时我们再回顾 sai2 节点中的一些时钟属性。 --------------------------------------------- assigned-clocks = , ; assigned-clock-parents = ; assigned-clock-rates = , ; --------------------------------------------- IMX6UL_CLK_SAI2_SEL 设置的 CCM_CSCMR1 寄存器中的 SAI2_CLK_SEL 位。这里设置为 2, 选择 PLL4 作为时钟源。 IMX6UL_CLK_PLL4_AUDIO_DIV 为 PLL4 分频后的时钟,设置为 19660800 ,这个数值是 1536000 的 24 倍。而 PLL4 在分频前为 786432000 , 这是 IMX6UL_CLK_PLL4_AUDIO_DIV 的 4 倍 , 在其 650MHz 到 1.3GHz 的频率范围内。 完成上面 device tree 修改后 , 重新编译 , 并更新到 Colibri iMX6ULL 。下面命令可以直接在模块上覆盖原来的 dtb 文件。 --------------------------------------------- root@colibri-imx6ull:~# ubiupdatevol /dev/ubi0_1 imx6ull-colibri-eval-v3.dtb --------------------------------------------- 重启后可以看到 max98357a 音频设备。 --------------------------------------------- root@colibri-imx6ull:~# aplay -l **** List of PLAYBACK Hardware Devices **** card 0: max98357a , device 0: 202c000.sai-HiFi HiFi-0 fsl-sai 202c000.sai: clk_rate 0 Hz, mclk_clk id 0 fsl-sai 202c000.sai: clk_rate 24576000 Hz, mclk_clk id 1 fsl-sai 202c000.sai: ratio 16 for freq 1536000Hz based on clock 24576000Hz fsl-sai 202c000.sai: best fit: clock id=1, ratio=16, deviation=0 --------------------------------------------- 1536000Hz 的 bit clock 是通过 24576000Hz 进行 16 分频得到的。这是因为在 SAI 内部还有一个分频器可以对 sai2_clk_root 再次分频从而输出合适的 bit clock 。 I2S2_TCR2 寄存器 ( 地址 0x0202c008 ) 的最后 7 位 DIV 可以配置该分频器。分频数值为 (DIV + 1)x2 。读取该寄存器, DIV 值为 7, 进行 16 分频。对应上面 SAI 驱动调试日志的 “ratio 16 for freq 1536000Hz based on clock 24576000Hz” 。 --------------------------------------------- root@colibri-imx6ull:~# devmem2 0x0202c008 w /dev/mem opened. Memory mapped at address 0x76f4b000. Read at address 0x0202C008 (0x76f4b008): 0x07000007 --------------------------------------------- 最后接上 MAX98357A 和扬声器就可以听到播放的音频文件。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zMjUxMTg2NA==.html 总结 通过扩展 MAX98357A 我们介绍了 iMX6 ULL SoC 音频驱动 SAI 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配置 device tree 和测试方法。借鉴该方法,用户也可以扩展其他基于 I2S 的音频编解码器。
  • 热度 3
    2020-12-25 17:38
    3051 次阅读|
    1 个评论
    ​By Toradex胡珊逢 CAN总线在工业、汽车行业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网络中设备之间点对点通信提供一种可靠、稳定、经济的方案。伴随网络中设备节点的增加,由于1Mbps速率和最长数据8字节的限制,通信效率和总线占用问题变得愈发突出。而CAN FD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而出现。文章接下来将介绍CAN FD的一些新特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最后将使用Toradex Apalis iMX8QM和Verdin iMX8M Mini计算机模块简单演示CAN FD使用。 相比于传统CAN协议,CAN FD最大的两个特点是采用可变速率和单帧最长64字节数据,另外包括控制位和CRC校验的变化。 ​ 图1:传统CAN和CAN FD帧 控制位的首位由传统CAN的RTR变为CAN FD的RRS,该位始终是显性(0)。第三个控制位在传统CAN中属于保留功能,在CAN FD位FDF,位隐性(1)。FDF位1时表示该帧是CAN FD格式。在CAN FD中紧随FDF还是一个保留功能,用于将来的扩展。BRS(Bit Rate Switch)位允许CAN FD帧以不同的速率进行传输。如果BRS为显性(0)则该帧采用和仲裁阶段(Arbitration Phase)同样的速率进行传输,既速率不发生变化。当BRS为隐性(1),该帧接下来的部分将以较高的速率传输。这里需要注意,并不是整个CAN FD帧都用高速率传输,如下图,Data Phase从BRS后的ESI位开始到CRC Delimiter位结束,该阶段的数据会以较高的速率传输。 ​ 图2:CAN FD帧结构 ESI(Error Status Indicator)通常为显性(0)。当发送方遇到通讯异常后会将其置为隐性(1)。DLC表示该帧中实际数据长度,为了于传统CAN兼容,DLC仍然采用4bit。当数据长度小于8字节时,DLC位的数值可以直接表示数据长度,但超过8字节时,由于4个位最高只能表示15,为了支持CAN FD最长64字节数据,这里采用了折中的表示方法。当数据不超过8个字节时,DLC仍直接表示数据长度。当超过8个字节,只支持12到64中部分长度的数据包,而非全部的9到64任一长度。如下表所示,当DLC为9时,CAN FD数据长度为12字节,DLC为12时,数据长度是24字节。 DLC和数据长度对应关系 DLC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数据长度 0 1 2 3 4 5 6 7 8 12 16 20 24 32 48 64 在实际应用中最好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长度,避免通讯效率降低。如果小于某一种长度,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填充,可以用0xCC和0x55作为填充字节,这样能够在总线上产生足够的波形翻转从而使CAN节点保持同步。 在CAN FD中根据数据长度会采用不同的CRC校验方案,当小于等于16字节是为CRC-17,当数据大于16字节后则采用CRC-21。CRC Delimiter之后的格式CAN FD和传统CAN仍保持一致。 CAN FD虽然具有更长的数据包以及更快的传输速度,但是由于引入了更多的位到帧中,帧的开销也会增加。以同样发送1字节数据包为例,传统CAN 2.0标准帧和CAN FD标准帧具体组成如上方图1所示。传统CAN 2.0标准帧总共位54 bit,CAN FD为70 bit。CAN FD需要多消耗16 bit来传送同样的数据。如果CAN FD不采用更高的可变速率这就意味着同样的帧,CAN FD反而会要更长的传输时间。当CAN FD采用可变速率,那么情况将会变得不一样。假设CAN FD的仲裁速率是500 Kbps,和传统CAN的速率一致,而可变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8倍到4 Mbps。传统CAN耗时为54 bit/ 500 Kbps = 108 us。CAN FD中4 Mbps的速率只用于传输从ESI位开始到CRC Delimiter位之间的数据,所以CAN FD耗时为29 bit/500 Kbps + 41 bit/4 Mbps = 68 us。这里我们看到,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情况下,CAN FD即使有更多的帧开销,帧传输时间还是减少了40 us。更高的传输速度有利于发送节点更快得完成帧发送,减少CAN总线占用时间,这对越长数据的帧会更加明显,对CAN网络的实时性来讲是一个优势。 然而提高传输速率不仅仅是在使用的时候设置一个参数,更重要的是保障CAN总线物理链路层的质量。可以使用示波器观察总线上信号的质量。如果信号陡峭且清晰,可以尝试将数据传输速率提高到仲裁速率的2到4倍。测量点需要遍布总线上多个位置,信号在不同位置会有所差异。线路阻抗的一致性对信号质量至关重要。通常在总线交叉点的线缆没有发生物理尺寸变化,并采用具有相同介电常数的隔离器,阻抗会保持不变。这可以参考以太网和USB中使用的专门的连接器。当CAN FD采用较高的传输速率时,每处线路分叉,每个连接器都可能会影响阻抗,从而引起信号反射。这些反射信号的能量最终可以影响CAN帧每个比特位边缘的抖动。 CAN FD最长64字节的数据包使用在实际应用中也需要注意。更长的帧不可避免在传输的时候会占用总线更多的时间,而这期间其他CAN节点则无法发送数据。对于实时性需求不高的场合,如通过CAN总线升级固件,长帧能够以更小的开销完成传输。而对实时性有要求的场合,对长帧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对于8字节以下的帧,CAN FD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有效降低总线占用时间,前提是物理链路层能够满足高速传输的要求。 对于应用开发CAN FD的使用是非常简单的。CAN FD是可以兼容传统CAN,这意味着原先基于传统CAN通信的代码可以直接运行在支持CAN FD的设备上,但不使用任何CAN FD的新功能。如果需要使用CAN FD的可变数据速率或者超过8字节数据的帧,那么代码也只需做简单的修改。我们以Linux中SocketCAN为例,使用can-utils代码进行说明。在cansend.c和candump.c中采用canfd_frame结构体来存放需要发送和接收的CAN数据。CANFD_MAX_DLEN为64,对应CAN FD最长的64字节。 ​ 然后将can socket设置CAN FD格式,使用setsockopt()函数,设置CAN_RAW_FD_FRAMES参数即可。 ​ 在发送时将struct canfd_frame frame结构体中len长度参数设置CAN FD定义几种长度。 ​ 剩余代码中的操作可以沿用传统CAN模式下的方法。最后用下面命令配置CAN设备。这里仲裁速率为500Kbps,CAN FD可变数据速率为1Mbps,在结尾添加fd on参数启用CAN FD。 ​ 接下来我们将在Apalis iMX8QM和Verdin iMX8M Mini计算机模块上演示CAN FD通信。Apalis iMX8QM 采用NXP i.MX8 QuadMax处理器,可以提供3路CAN接口。Verdin iMX8M Mini上的i.MX8 M Mini处理器本身并不支持CAN接口,我们在模块上添加了一块MCP2518实现CAN接口。 ​ Apalis iMX8QM和Verdin iMX8M Mini分别通过Ixora和Dahlia载板进行CAN接口互联。这两个底板上均引出了CAN接口,方便用户测试。 ​ Verdin iMX8M Mini作为发送端,依次运行下面命令,并发送4字节和10字节长度的帧。 ​ Apalis iMX8QM作为接收端。 ​ 上面测试可以看到Verdin iMX8M Mini发送一帧10字节长度的数据,但是Apalis iMX8QM在收到了12字节的数据。这是CAN FD定义没有10字节的帧长,适合发送10字节的是12字节长度的帧。所以看到实际收到的是“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00 00 00”这12个字节,最后两个“00 00”是填充的数据。这部分填充数据来自lib.c代码 memset(cf, 0, sizeof(*cf)); /* init CAN FD frame, e.g. LEN = 0 */ 总结 CAN FD的新功能为满足了应用对更加高效的传输、更好实时性需求,但充分发挥这些功能还需要从应用开发到链路设计方面的优化。上面我们讨论简单地讨论一些注意事项,以及使用方法,具体的应用还要结合实际工况做调整。 参考: https://www.microcontrol.net/en/know-how/bus-systems/can-fd/ https://www.picoauto.com/library/picoscope/can-bus-serial-protocol-decoding https://www.can-cia.org/can-knowledge/can/can-fd/#:~:text=CAN%20FD%20data%20frames%20with,support%20remotely%20requested%20data%20frames.&text=The%20control%20field%20comprises%20additional,the%20Classical%20CAN%20data%20frames. https://www.eecs.umich.edu/courses/eecs461/doc/CAN_notes.pd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N_FD https://www.kvas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4/can-fd-considerations-for-different-stakeholders.pdf https://www.kvas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10/comparing-can-fd-with-classical-ca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