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电子,实验室

相关博文
  • 热度 29
    2015-10-14 09:27
    2155 次阅读|
    1 个评论
    17岁,命运让我开了眼界。这一年,我和轰炸机结缘。维护飞机的日子,有两样东西令我非常羡慕:一是巨大的工具箱;二是一应俱全的专业实验室。几万个零件构成的轰炸机,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工具。机械专业的工具最多,可以跟随飞机转场的悬挂式工具箱里,分好几层。里面有扳手、钳子、螺丝刀、剪刀、锯子、榔头、抹布、保险丝等等数百件,一应俱全。我的专业是雷达。雷达实验室比其它任何专业的实验室都高级。大大的工作台,防静电的地板,各种电源、机械加工台、分机调试台、信号/波形/功率检测仪器、器材备件、八面玲珑的五金工具等等。实验室里的精彩,令我流连忘返。面对着它们,心想,如果某一天我拥有这些东西,就不枉一生了。 几十年过去,我对它们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从利用单车房改造成工作房开始,经过40年的奋斗,我终于拥有了32平方米的个人实验室。其内涵,与40年前我曾经想拥有的雷达实验室相当。40年后,东莞光华医院又给这位退休军官提供了几十平方米的电子维修工作房。2013年,我利用住顶层的有利条件,在近200平方米的天台上,搭建了一间12平方米,两面通风的电子实验室。我坚信:实验室是能够生长思想的地方。而能够生长思想的地方,也能生长财富。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名言,每一个读过书的中国人都会记得。在新居设一间书房,是中产阶级不约而同的执行标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曾经占据闹市中心的“新华书店”,一个个破产,或被迫迁到相对冷落的闹市边缘。曾经不愁分配的大学毕业生,如今连“海归”都成“海待”了。不能说读书无用,事实证明,只会读书、没有技能的人,不受欢迎。 住在我们背面的那个民族,更看重实验室。“如果不去实践,你将永远是穷人”的话,每一个读过书的美国人都知道。这个看重实验室的民族,发明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原**。听说获诺贝尔奖的人,半数美国籍。 图书馆和实验室,这两个东西就这样摆在我们面前。其实,两样东西都非常重要。严格说,23岁前,要坚信的格言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走出校园之后,必须坚信的理念是“如果不去实践,你将永远是穷人”。因此,我在与广东医学院电子见习生进行现场交流时,将这两句话组成寓意对联。上联: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联:如果不去实践,你将永远是穷人。(或者可以加一个横批:信不信由你)。 这副对联,哺育了两个伟大的民族。在科技相对落后的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格言,将中国推向世界大哥的位置。随着蒸汽机、电力、电子、化工等的发明,科技飞速发展。如果不去实践,你将永远是穷人的理念,将美国引领到世界第一的位置。 学习的本意是读书与实践的结合。但在中国,学是学,习仍然是学(学而时习之)。将学看得太重,有失公平。听说美国培养一位钳工,给他一块金属,将要完成的图样给他。在他学会绘图语言之后,还要熟识各种工具设备的用途,之后,他利用这些知识,将分配给他的金属材料加工成产品。老师判定合格后,学生才能毕业。但我母校(工程学院)的无线电专业教授,半导体收音机坏了,拆装的工具不全,检测的仪表没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是当前中国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师范学院毕业的人才能当老师,这在美国简直就是笑话(我们的权力部门连“能者为师”的话都忘了)。我们的舞蹈演员,能在美国舞蹈学院受聘当老师、校长。但在中国,你永远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读出来的师资,文字、语言都上成,但干的能力很差。我认识的一位同事,他的女婿,某理工学院电子专业毕业,叫他帮焊个零件,令他失望的是,他竟然连烙铁都不会用。我安慰他说:他的教授都不看重烙铁,学生为什么去学呢。 看重读书、之后做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读书毕业还做工,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金榜题名,是检验读书的唯一标准。国人对读书的偏见,导致建书房,全票通过,建实验室,无人提议。你可以看到,在读书当官这条路上,挤满了人。在考公务员的竞争中,某些岗位的最高录取率是2000:1或1861:1。 由于主流科技诞生在欧洲和美国,因此,英国、德国、法国、俄国等很多欧洲国家都非常看重实验室。美国,比欧洲更具眼光,从实验室里发明的电灯、电话、**、机*、飞机,几乎遍布世界。日本是亚洲最早看重实验室的国家(也是亚洲诺贝尔奖物理项获得者最多的国家)。以色列这个犹太民族,以0.3%的世界人口总量,获得了将近百分之三十的诺贝尔奖。所有这些看重实验室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成为世界强国。 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但我更相信:能力决定强弱。 中国的强大,需要实验室的支持。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人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观念了。一次欧/美游的开销、一件奢侈品的费用,足以建立一个爱好者乐园。我以为,要想整个国家实现转型,根本的转变是意识形态的转变。从看重学识,转变成看重科技;从看重图书馆,转变成看重实验室;从重视文凭,转变为看重能力;从崇尚当官,转变成崇尚价值……我坚信:一个找不到工具的家,一定危机四伏。 当我们的新居给实验室留一个位置的时候,当我们的电子教授能自己维修专业涵盖内的家电的时候,当我们的工具市场比新华书店兴旺的时候,当我们的科教节目比娱乐节目收视率高的时候……这个国家转型了。或者在转型的同时,中国又回到世界一哥的位置。 曾广伦简介 作者:曾广伦。1951年8月生,广州市人。空军工程学院毕业。空军专业技术大校。空军高级工程师退休。原职业,空军地勤。从事轰炸机、运输机雷达研制和维护40多年。生命历程中,曾任雷达师、军代表、空军某装备部科长、总军事代表、高级工程师等职务。某国家军用标准的起草人。 原职业:航空雷达。现在东莞光华医院从事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的维修及技术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