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eevia

相关博文
  • 热度 94
    2010-1-22 11:39
    9059 次阅读|
    76 个评论
    作为一家专注于电子和IT业的营销传播机构,我们最近都切身感受到市面上甚嚣直上的又一轮“缺货”风潮了。 事情是这样,原本一个从事分销 业务的客户想在3月底举办委托我们协办一场近300人LED driver研讨会,向客户和工程师们好好“布道”一下自己代理产品线的优势之处,可是前几天他们很无奈的告诉我,活动不得不暂时取消了,原因是目前 LED driver缺货,而且是“全面缺货”,很多IC和元器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既然缺货,买卖自然受到影响,办研讨会进行“吆喝”也就没意义了。 问 了下行业中的人士,不少朋友都有同样的反馈,包括系统厂商,还有IC、元器件供应商,而且种类还真是“全面”,从PC(以笔记本用IC和元器件首当其 冲)、到通讯设备、消费类产品都在追着代理商和原厂要货,CPU、内存、模拟混合信号器件、电源管理芯片、RF芯片、、、、、、五花八门的,都缺。 究 其原因,朋友们分析到,就是2009年金融海啸使得原厂都减产或停产,下半年稍稍好转,但投产需要时间进行准备,不是今天下单,明天就是上生产线,造成订 单延后的蝴蝶效应,再加上多数厂商对2010年的预期仍很保守,不敢扩产,所以造成岁末年初这一“缺货”风潮,而且有延续到2010年Q2的态势。 真希望市场真正复苏,厂商重拾信心,缺货风潮快点退去,我也就能尽快帮这位客户举办一场人气旺旺的LED Driver研讨会了~  
  • 热度 51
    2010-1-22 11:39
    4645 次阅读|
    35 个评论
    最近和一家国际IC公司的朋友聊天,谈到复苏问题,他说:“大家嘈嘈着说已开始复苏那都是胡扯,公司业绩仍然很差。”这不,另一个在国际IC公司工作的朋友最近则又被公司“放大假”了。 看到这种情形,我那曾经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心情顿时被浇了一盆冷水~ 曾经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数字难道都是臆想?还是真的国际市场拖累了这些公司的业务,使其中国的运作受到株连? 不 由想起Gartner半导体分析师Stephan Ohr的言论:“随着市场从衰退中复苏,2010年,半导体厂商都需要追踪最终用户的消费模式,以便探明需求是否中断,或是否有超出生产能力的额外需求。 不是所有的半导体厂商对衰退和复苏的感受都是一致的。个人电脑市场是最先反弹的市场,随后是像手机、汽车等能够反应消费者情绪的一些市场反弹,企业支出深 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复苏仍旧很慢。” 反观国内IC公司,最近的一些报道都是一派繁荣景象:这个全面开花,那个胜利回归,这个重振雄风,那个从本土到国际市场大丰收......在替他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不禁有些疑问,业绩真得都有这么漂亮吗,还是有些公司只是强颜欢笑,被迫接受人们给予的光环? 我开始无法判断,行业是否真得已经走向复苏?冬天到底还有多久才结束?在“预计2009年中国全行业能实现5%左右的增长,2010年将实现11.2%左右的增长”、“中国经济有可能二次探底”、“说复苏是胡扯”等等各种预测和言论中,我“迷失”了......    
  • 热度 16
    2010-1-22 11:38
    2390 次阅读|
    2 个评论
    年终将至,这段时间我和电子行业的客户们进行了不少互动,探讨未来一年行业的希望,一来交流信息,二来也为完成各家媒体布置的 “Outlook 问卷 ” 作业积累素材。一直想整理出一些自己觉得与 2010 年联系比较紧密的热点应用和技术,与业内人士交流一下。 联 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北极熊吃幼崽的血淋淋场面也冲击每个人的视觉神经;低碳经济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各国实实在在的举措。个人也想呼应下, 所以这里更多是与可再生新能源利用和节能降耗相关的热点应用和技术。靠不靠谱,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同时希望网友们不吝分享自己的观点,多多提供其他领域的 发现。 1.LED 户外照明和更先进的驱动电路技术   LED 照明产业将扮演极重要的角色,其主要应用在于室内、室外照明以及街灯等高功率产品。据悉, 2009 年全球照明市场约 1,219 亿美金, LED 仅占 0.5% ,显见其未来潜力之可观。以应用产品别讨论, LED 户外照明如街灯,受政府政策及推广影响较为直接且快速的街灯应用可望成为照明产业中快速成长的第一棒,尤其以占有全球 38% 户外照明的中国市场为最。 目前街灯组均存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造成此情况主因有二:电池寿命过短以及 LED 灯组过热。因此,能实现更高能效,减小对街灯损伤、集成度更高、保护特性更丰富的驱动技术将得到市场热捧。 2. 智能电网及相关技术   中国国家电网 确定了未来智能电网投资的六大领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电网调度,六大领域将全面推进。根据智能电网规划今、明两年的投资约 5500 亿元;全面建设阶段投资约 2 万亿元;基本建成阶段投资 1.7 万亿元。 其 目标是在 2020 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智能电网。 2010 年算启动的元年, 5500 亿元已足以让相关厂商激动好一阵子了,点燃了他们的希望。 “ 智能 ” 电 网,将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在电网领域里的应用,形成以电价为反馈信号的电网与电力用户间的互动传导机制。通俗点说就是在家里接入智能电 表,通过电子控件与电网相联,及时感知波峰波谷电价,自行调整用电策略。在实现电网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在全国更新百万个以上变电站,需要将 3000 万至 5000 万块电表更改为智能电表。而实现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上,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技术,以提高输送容量为目标的固定拓扑装置、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的发射器、提高电源接纳容量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用的电网故障电流短路限制器等都会拥有更大的需求。 不仅如此,随着全球和中国电能需求不断提升,对 智能电表、电站更新换代、太阳能和风力发电厂与传输设备以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等需求也将大幅增长。 3. 绿色交通运输   中国在 2009 年生产了 1 千万辆汽车,超过了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制造大国。更安全、更环保的汽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已被中国的消费者和汽车设计者认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将是 2010 开始增长的一种重要技术。《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到 2011 年,包括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 50 万辆的产能。 混合和电动车辆的替代性驱动技术无疑是未来功率器件应用的又一新兴市场领域。而汽车中所采用到的各种被动元件和功率模块都可以通过提高性能来推动节能减排。这为相关领域供应商带来机会。  
  • 热度 30
    2010-1-22 11:36
    3481 次阅读|
    17 个评论
    “ 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 … 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 ‘ 感知中国 ’ 中心 ” 。 温总 理曾在江苏无锡调研时说到。   “ 二 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 ,及早部署后 IP 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 ‘ 发动机 ’ 。 ” 温总 理曾在 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 强调。   中国移动总裁 王建宙 也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 …   领导人和产业大腕的推波助澜使得 “ 物联网 ” 、 “ 无线传感网 ” 一时间成为业界的又一个兴奋点,被反复热炒。昨天在高交会电子展上看到一个抄表系统方案商在展位上也打出了物联网解决方案之类的标语,不禁觉得好笑。   记得之前我曾经告诉我的一个客户——国外一家 M2M 模块厂商(已经在与中国移动展开合作)物联网正在中国得到热捧,他们表示颇感兴趣,但对描绘出的智慧地球、 “ 感知中国 ” 宏伟蓝图反映总体很冷静,表示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而最近参加一个产业创新论坛时,一位从事了 8 年的无线传感网的工程师在现场提出了他的困惑: “ 我想知道,我们曾经推动了近十年都没有推动的事情,物联网这个名词一出现就能这么神奇,它到底能为我们这些厂商带来什么机遇,我们真的碰上了一个无线传感网大发展时代? ” 记得台上的专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隐晦地表示,的确还处于概念阶段。   事实上,无论是无线或各种有线的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其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只是出于各种技术标准、制式割据天下的混乱局面,就算物联网的出现,也不是某一种标准和应用的救世主,而运营商主导的与前端联网的通信协议制定、后端数据处理也存在巨大的挑战,物理基础设施毕竟与 IT 基础设施不同,涉及的行业太繁杂,不仅在标准、技术上很难统一,再更更重要的利益分配更是难以协调。太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出面也各行各业也未必会给面。   难怪 中国联通研究院研发部经理张云勇会在今天的 “ 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 ” 上表示,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物联网、传感网的发展已成为近期信息产业热门的话题,但从运营商的角度看,物联网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他提出了物联网运营层面发展的几大问题:     第一、运营商的 M2M 仅完成了信息采集的阶段,也就是说仅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没有达到物联网所要求的物物相联。     第二、信息采集形成互连后,运营商还将面对信息管控的问题。     第三、目前的 M2M 应用分散在各个行业,目前尚没有很好的协同化和规模化应用,相关产业链都没有形成。     第四、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相关的终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     非常同意他的看法,同时也想向业界浇浇冷水,物联网只是一个概念而已,而称不上一个形成了一个诱人市场,目前可谓一个伪命题,因为后 Internet 时代还远未到来!
  • 热度 16
    2010-1-22 11:33
    2101 次阅读|
    0 个评论
    由于自己公司的业务之一是从事营销外包业务(详见www.eevia.com),因此就一些合作项目需要和一些客户的技术营销经理打交道比较多,对业内公司常挂在嘴边的生态系统(ecosystem)建设有了更纵深的认识。 营 销大师科特勒对营销学做了最简短而精辟的定义——“有利益地满足需求”。然而如何满足多变的需求,同时又有利益可言,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共赢共生 的生态系统显得日益重要,对电子和IT行业来说,这往往归结到如何提供高效、高品质的技术服务问题上。再强大的公司如今都无法独自承担一切,越来越需要更 多的第三方技术公司甚至客户加入自己的技术营销生态体系,从而去更好“采集”各类需求,帮助产品推广、渗透以及下一代新产品的研发,形成一种良性的产品 -市场-产品循环,更高层次的技术营销就是可在满足客户 创新 需求的过程中获得利益(赢收和/或自身的创新)。  如 何帮助客户成功从而实现自身成功这个话题比较大,在这就不讨论了,事实上,在半导体公司自身的生态系统中,除了与客户的共生关系之外,就如何培养和发展自 己的第三方公司(可能是方案提供商,也可能是工具、培训、软件算法等等技术公司)就蕴含的诸多话题和方**。我的一个客户在中国的第三方是被划分为金、 银、铜三个等级(可想而知投入的资源和支持也是逐级而降的),而评级标准不仅是看此公司的规模、实力,更重要的是考核营销的成果——即实实在在赢得了多少 客户Design Win,Design-in的量预计有多大等等...这不能被解读为“唯利是图”,因为这是一种务实、审慎的衡量标准,可避免第三方良莠不齐而导致资源浪 费现象,而优秀的、有潜力本地第三方也在这种机制下得到发展壮大,体现了共赢共生的理念。 如何去发掘更多有有潜质的第三方目前是这些半导体公司一大课题和重要任务,但我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这些未来合作伙伴的渴求,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而且属于新兴市场,从某种程度来说,任何公司的本地化技术营销都是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