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7
2013-5-6 11:55
900 次阅读|
1 个评论
——商人不应丢弃贵族精神 商人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改革开放三十年,市场经济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冲击,人们逐渐开始“重商”。然而一提到“商”,大多数人会把“商”与“利”联系到一起,认为商品经济就应该尔虞我诈,经营盈利就要假冒伪劣,商人就是见利忘义的小人。 的确,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出现了很多商业黑心行为,特别是在商界混沌初开,规则、标准尚未健全之际,因为一个“贪”字,许多商人一味地追求“市场份额”、四处投机、钻营,致使“潜规则”横行,进而败坏了商界的风气,毁了商人的名声,让大家认为市场经济就应该是这样,“商”就应该是这样,甚至一些专家文人也附和认同“无奸不商”这类观点。但我坚决不这么认为,商人也是人,也有人性、人情、人爱。是浮躁的社会现实把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复杂化了,导致整个社会间的不信任。这些年,我一直在商场提倡“直文化”,呼吁商业回归单纯的人性需求,想通过自己身体力行树立正面财富样板。有人说我太书生气、太老土,我的这一套在商场行不通,要想赚钱就必须搞“潜规则”。我说:“如果商业真是这样的话,那我宁死也不经商”! 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在这样一个大商业环境里,仍然有一些能守“信”、守得住底线的“商”。这些尚保有良知的企业和商人们,注重技术和工艺、质量和品质,不与社会恶风气同流合污,他们有底线,讲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像那些只认钱,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的黑心“商人”。商人逐利,无可厚非,但因为其作为人的本质,就要求商人绝不能为所欲为,要讲人性,要有所敬畏。 追本溯源,最早的商人是贵族。 其实 “商”的本源是非常纯正高贵的,中国最早的商人要追溯到商代,武王灭商以后,殷商那些没落贵族的遗老遗少们,没了地位、没了供奉,他们既不像平民那样懂得耕作勤俭,又不习惯**那样苟延残喘,但是他们要生存,而且要用不卑不亢的姿态。于是就依靠原来自己当贵族时的那点信息、靠原有的那点品味品格,然后就开始进行贸易活动。由于是商代遗落的人,所以后人把经商的人统称为商人。所以最初的商人不是现在这样的,商人是那些失去了自己其它生存权利的、那些过去已经非常富有、非常荣光荣耀的一部分人,贸易活动只是他们为了自救、活命、养家糊口,而不得已为之的自救运动,这才是“商”。 正因为商人的本源是没落的贵族,所以他们最不擅长的就是坑蒙欺诈,一方面是因为在他们的原来世界里,根本没有必要计较这些蝇头小利;另一方面,他们已经没落,完全没有地位,如果再用欺诈手段,那么可能马上生命不保;加上贵族普遍自身文化修养较高,他们能够知道上流社会需要什么,可以分辨人间良莠懂得坚守。有人嘲笑中世纪的贵族迂腐,实际上是这些贵族纯粹、耿直,不谙世故,有些贵族甚至在走向一辆马车时,如果没人给他挡着门,他可能都不知道低头,迎面就撞上去了。我们可以说他们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还趾高气扬;但是有一条,就是当这些贵族看到自己国家破亡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骑上战马奔赴前线,面对死亡就像唐吉可德面对风车一样,毫不动摇。这就是贵族,这就是贵族精神。 回归本源,传承商人的贵族精神 我认为中国商人最应该传承的,就是这种商代的贵族精神,但可惜的是,中国没有传承下来的贵族,更没有传承这种贵族精神。事实上,自殷商开始,到后来的晋商、徽商,都带有贵族的风度,坚守“公买公卖、童叟无欺”原则。而如今我们的商人却丢弃了这种原本该有的精神理念,现在能被百姓称道的商人可谓是凤毛麟角,正直的商人更是寥若晨星。其实无论是古代贸易活动,还是如今的商业活动,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知道哪儿有什么,哪儿需要什么,通过交换,各得所需,各取其好,就这么简单。商品经济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经济,根本核心是等价交换。“商亦有道”,我们应该有坚守有秉持,通过正当途径、用不懈的努力经营来换取收益。但悲哀的是,我们现在很多商人走了偏道却还自我感觉良好,不思改进反而加以炫耀。 我觉得是该到拨乱反正、重新思考的时候了,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梳理一下,重新认知商人本质,回归商人贵族精神传统,因为中国的商业从发生学上来说就是没落贵族的自救运动,里边充满品味品质与人性关怀。商业中的贵族色彩不仅仅体现在我的穿戴、我的社会地位、我的家庭条件上,更应体现在我们的思想中——思想一定要贵族,精神一定要自由。所以,想当贵族必须先从精神上完成自己的脱胎换骨,这种贵族精神不是从贵族学校培养出来的,而是一种我们人之为人的本真,正直、诚信、专注、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