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德思特GB/T 45086与ISO11451标准深度解读:GNSS、EMC与整车辐射抗扰标准实践》线上研讨会圆满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与支持! 在直播间收到一些观众的技术问题,我们汇总了热点问题并请讲师详细解答,在此整理分享给大家,请查收! 一、高精度全场景融合定位技术分享 Q:RTK基站的覆盖范围是多少? 理论上,一台架设良好的RTK基站可以为周围半径十几公里内的移动站提供较好的修正参考,但随着距离增加,修正性能会变差,主要因卫星信号传播路径差异导致。组网(如千寻等)能弥补单站覆盖不足的问题。 Q:IMU和GNSS融合时如何对齐时间? GNSS作为授时源,通过每秒参考脉冲同步IMU采样。若IMU无外同步功能,需额外处理器采集数据并打时间戳,确保融合算法按时间戳处理数据。 二、面向GB/T 45086.1《车载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的GNSS测试深度解析 Q:城市峡谷场景怎么在测试里面实现? 可通过45086标准中的两套天线模型(全场景和城市峡谷模型)加入接收机天线框架,或使用软件一键设置实现不同环境(如开阔天空、郊区等)的模拟。 Q:单北斗测试是必要的吗? 是必要的。未来ACS设计强制要求北斗兼容性(独立或混合模式),且在大中华地区北斗性能优于其他星座,测试可确保实际使用精度。 Q:自动化测试怎么实现接收机冷启动? 有两种方法:(1)断电重启(通过程控电源发送SCPI命令)。(2)接收机厂商提供冷启动命令时,通过串口/以太网发送命令触发。 Q:GNSS模拟器是否支持B3i B2b NAVIC L1? 德思特提供的Safran GNSS模拟器当前支持B3I、NavIC L1及QZSS全频点;B2b预计2025年Q3发布。 Q:1000Hz的仿真迭代率是否能体现在GNSS射频信号上 还只是软件数据的迭代? 体现在两方面:闭环仿真中上位机每秒处理1,000次数据更新;射频端通过每秒生成1,000次IQ数据包(样本数百万)实现,但接收机通常以1Hz/10Hz输出。 三、面向GB/T 45086.1《车载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EMC部分详解 Q:试验中和试验后检查被测件的运行情况是为什么? 验证EMC测试中设备在干扰注入及移除后能否正常运行,通过不同等级测试(L1-L4)且干扰移除后恢复,标志EMC通过。 Q:当被测件异常时,EMC软件怎么能够获得功率和电场值呢? EMC软件联动AD监测器或直连监测设备,异常时通过功率计/电场探头通道返回注入信号等级。 Q:德思特BCI法的特点和优势? (1)完全自动化,支持9kHz起始(严于部分车企10kHz标准)。 (2)设备灵活复用(信号源、功率计等),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四、整车辐射抗扰测试ISO11451-2及ISO11451-5的电场探头解决方案 Q:你们的电场探头适配EMC32吗? 适配,通过Visa协议直连;另推荐Redimation软件兼容多品牌设备(如罗德)。 Q:两个测试方法的优劣势在哪里? (1)加载因子法:测试一次后同类型车辆免重复,高效但精度较低。 (2)有车场校准法:每车单独测试,精度高但流程繁琐。 Q:8个混响参考点都需要放置电场探头吗? 可单探头多次测试,但效率低;推荐同时放置8个探头,一次测试获取全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