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9
2013-9-18 15:04
6831 次阅读|
11 个评论
从财经高才生到模电工程师 ——电子工程专辑论坛2013年第二期技术之星“坦途坦途”专访 采访整理:Ana Hu 很高兴,我们电子工程专辑论坛迎来了 2013年第二期的技术之星( 寻找技术之星活动页面 ),这位技术之星可能与大多数人的经历不太相同,用大家习惯性的说法,他并非“科班出身”,不过,这并不会妨碍他不同寻常的工程师之路,更不会衰减他为我们工程师朋友解答难题的热情。通过下面简单的访问,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故事,他就是 坦途坦途 。 1、您的学习与工作背景介绍 本人财经专业毕业,电子是业余爱好,曾在北京、东莞任职,开发音频电子产品。 约88年起自学电子,从家中的一本哈工大的《电工学》开始,因当时还在上初中,甚至不知道正弦波、余弦波为何物,去借了高中数学教材才知道的;后来买的《模电基础》等教材,都是省出零用钱来在江苏如皋邮购的; 自91年起,业余时间尝试为邻居、朋友免费修理过大量的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等,数量未做统计,约早3、4000台次,开始关注音频产品; 93年起摸索自制音箱,后自制的木箱箱体被惠威、美之声河北代理采用,独立开发的多媒体音箱在沧州、石家庄等地上市销售; 98年起在最大的中文计算机音频网站“短歌行”担任技术版主; 2002年在北京某医疗产品器材公司做产品设计 2003年在中北高科公司做设计师,开发多媒体音频产品; 2006年回油田发展,创建了个人网站“焦点音频网”,后因个人精力缘故关闭。 2、您的“电子之路”颇有传奇之色彩,而您对于电子的“狂热”程度更让小编佩服,看的过程中小编充满期待,很想了解每段背景介绍背后的故事,想必个个都很精彩。如果可以,是否愿意与我们分享呢? 呵呵,这个随便讲两个吧: ① 很多人甚至一些从业工程师,对音频产品本底噪声的理解都不够深刻,普遍认为只有高端产品才可以消除噪音,低端产品无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噪音,就此现象笔者曾写过一篇噪音治理文章,通过布线调整、元件参数调整,可将噪音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90db以上)。 如2010年在东莞某公司访问时,指出该公司某款产品底噪过大的问题,该公司负责人与工程师都认为低端产品噪音无可避免,经过研究产品资料、参照实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现场调试,仅通过改变接地点和取消一条跳线,完美解决了此问题:原音箱白天工厂环境下、离音箱60cm有明显可闻性噪音,处理后在消声室环境下,耳朵贴在扬声器上无任何可闻性底噪。 ② 2004年为北京“X开普”公司解决高抗磁卡写卡器问题,详见论坛文字: http://forum.eet-cn.com/FORUM_POST_10012_1200253140_0.HTM 3、注意到您这个“坦途坦途”的帐号是2013年3月才注册的,短短的时间内已经帮助我们不少网友们解决了他们遇到的技术问题,并且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很感谢您的发言,以及无私的精神。在此,您能否说一下您与电子工程专辑论坛的故事,您是如何认识我们网站。对于我们网站的“在线求助”板块,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在帮助其他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您最大的感谢是什么? 电子工程专辑是我在一次搜索技术资料时偶然发现的,坦诚的说,目前互联网论坛的娱乐性有余、严肃性不足,很少能有类似电子工程专辑这样能够真正学习到技术、探讨难题的论坛,我很喜欢这里的氛围;同时也非常感谢那些把资料拿出来与大家共享的网友,在这里我获得了不少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此真心的说一声谢谢。 4、编辑们觉像您这样无私解答网友提问的技术大牛的“奉献精神”和分享的态度特别地可贵,在这里,您有没有对此特别的感触?您在技术成长过程中,除了书本自学,是否还有哪些人对您的帮助特别大? 首先声明,我是自学电子的,涉及面也比较狭窄,主要是模电和音频方面,只是爱好者,称不上技术大牛;和同好交流探讨、共同进步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关于感触,我个人感觉电子工程专辑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严肃严谨的地方,不像现在的大多数论坛,一些半懂不懂的人在指手画脚的误导初学者,这也是我喜欢来专辑和论坛的原因 我一般都靠是自学和论坛交流,基本上没有人深刻的启发或者帮助过我,这一点很遗憾。 5、您在解答了网友的技术提问之后,您是否关注该网友的反馈?通常他们的反馈情况如何?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那种技术交流解答,或是对提问者帮助非常大的情况? 是的,在我发了帖子或回帖之后一般会关注那个帖子,在电子工程专辑里我的帖子回复一般都比较客气,或者是引起大家共鸣,没有出现在其他论坛一些一知半解的人上来和你大吵大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