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9
2014-10-24 09:19
1256 次阅读|
0 个评论
1、如果我们要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一个稳定和成熟的企业,首先要观察的是,它在过去的两到三次经济危机、行业危机中的表现如何,它是怎样渡过成长期中必定会遭遇到的陷阱和危机的。 2、商业,就本质而言,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对企业家来说,失败则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但不可耻的事情,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 3、导致中国许多草创型企业家被“集体淘汰”的原因有很多。而通过对众多的失败案例剖析,我们发现其中最为致命的是:中国许多企业家的体内潜伏和滋生着一种共同的“失败基因”。正是这些至今不为人察觉的“失败基因”,使他们始终无法真正地超越自我。 4、今天的中国企业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理性复归的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和宏观环境的成熟,任何一家企业已不可能仅仅靠一个创意或一则神话取得成功。知识、理性成了新经济年代最重要的生存法则。 5、中国的传媒历来有非理性的一面,在它们的价值判断体系中,最容易得到宽容的是弱者,最受尊重的是思想者。因此,最上乘的策划应该是:把被策划方包装成一个弱者或思想者的形象。因为所谓的强者,在传媒眼中是不受宠的。 6、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一再地证明着这样的一个原理:对一家新兴企业来说,在度过了市场开拓阶段之后,阻碍其成长的最大威胁便是对财务缺乏适当的关注和没有正确有效的财务体系。 7、决定一个经营活动成败的要素有很多,如决策、技术、资金、人才等等,而很重要的一项却常常被忽视了,那就是时间。时间会把资产变成债务,把利润变成亏损,把优势变成劣势。 8、企业越大越输不起,这是百年教训。但怎么从制度上遏制追逐暴利盲目扩张呢?种种经验表明,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制度的创新。 9、死抱住所谓的技术创新而忽略市场需求,这是工业时代生产方式的通病。令人遗憾的是,当今很多高科技领域的企业也常常会违反妇孺皆知的市场法则而重蹈覆辙。 10、网络业的成长史,就是从一个错误走向另一个错误的历史,唯一能够缩短错误之间距离的,只有企业的失败。后来的人们总是从失败中获取教训,开始新的尝试。 11、对于身处产业成长最前沿的领跑型企业而言,其最大的危险是它似乎比客户更“知道”市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领导者往往把一些进程中的意外看成是对自己的预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侮辱而加以拒绝。他们没有牢记这样的格言:企业不是要高傲地创造或改造市场,而是要千方百计地满足市场。 12、对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必须学着去警惕及防范纯商业思维之外的种种风险。这种环境分析能力及所需要的应对智慧,并不是西方管理学抑或欧美大牌商学院教授所能够传授的。 13、企业从幼年向成年转型时,创始人面临着三个需要十分理智地加以回答的拷问:企业今后的发展需要怎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者?在所有的企业需求中,什么是我今后最有能力为之提供的?我的兴趣和志向是什么,是否与企业长远发展真正吻合? 14、观察20多年来的中国企业败局,可以发现,很多企业的崩塌都不出意外地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二是企业家个人欲望的膨胀。 15、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一个辩证取舍的过程。有时候,你不得不在“快速的成长”与“健康的成长”之中做出抉择;有时候,你不得不寂然自问:此时此刻,我是否必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