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新能源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3-9-27 16:53
    0 个评论
    近期,广电计量全资子公司广电计量检测(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广电计量)顺利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充电桩认证领域委托检测实验室认可,正式成为CQC充电设施签约合作实验室, 标志着深圳广电计量在新能源充电桩领域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为进一步拓展充电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计量检测服务市场奠定坚实基 础。 在全球化石能源快速消耗和人们日渐增强的环保意识的双重因素影响下,电动汽车的兴起已经成为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趋势。充电基础设施作为电动汽车必不可少的配套设施,关系到人们用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近年来,随着充电设施规模的蓬勃发展,其充电安全性和计费准确性一直备受公众关注。 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持续投入、电动汽车用户需求日益增长的共同作用下,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充电设施保有量达到521万台,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同比增加99.1%,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231亿元,预计2025年达455亿元。 后续,广电计量将发挥功能性能安全试验、电磁兼容测试技术能力和丰富项目经验优势,围绕电动汽车充电桩检测认证服务等方面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携手推进合作,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计量检测服务,共同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安全发展。 检测服务项目标准范围 标准号 标准名称 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NB/T 33008.2-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GB/T 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 34658-2017 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NB/T 33001-2018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技术条件 GB/T 27930-2015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NB/T 33002-2018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GB/T 16916.1-2014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不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RCCB) 第1部分:一般规则
  • 2023-9-21 17:23
    312 次阅读|
    0 个评论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重要性性 新能源汽车作为典型的新型机车,受到汽车制造商的高度重视,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载体大部分使用锂离子电池,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检测保证锂电池的使用安全的有力保障。 新能源纯电动车的安全系数比传统燃油车较低,自动汽车的安全事故经常发生,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除了电动车发生事故时,通常会伴有火、声、光、烟雯等“特殊效果”,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质疑。一辆纯电动汽车,其使用的申芯通常重达几百公斤,以100 公斤电芯计算,总能量就相当干10公斤TNT炸药。所以为了让事故不再发生,电池包安全性检测非常重要。 如果没通过安全性测试,在路上行驶的车辆相当危险的,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指标绝不允许妥协。安全性测试标准对于提升动力白池的安全性水平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动力电池安全性问题的梳理,对相应的安全性技术测试标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目前国内采用的动力由池安全性测试的标准主要包括:GB/T31485-2015 主要考核动力由池单体和模组的安全指标,围绕化学能的防护,给出了一系列滥用情况以及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要求和检验规范。 GB/T31467侧重干由池包或电池系统级的检验规范。GB/T31467.3-2015主要针对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做了明确的规定。结合 GB/T31485-2015,构成了从电池单体、模组、到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电池系统的完整的化学能防护规范。目前,总体上动力电池相关测试标准较国外严格。 新能源电池安全类检测常见项目 过放电、过充电、短路、跌落、加热、挤压、针刺、海水浸泡、温度循环、低气压、振动、机械冲击、翻转、模拟碰撞、温度冲击、湿热循环、外部火烧、盐雾、高海拔。 新能源电池安全类常见检测标准 GB/T 31484-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与试验方法 GB/T 31486-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与试验方法 GB/T 31467.1-2015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2-2015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 GB/T 31467.3-2015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3.10-201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2423.18-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M:低气压 GB/T 2423.22-2012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UN38.3 ST/SG/AC.10/11/Rev.6/Amend.1 实验室配备了齐全的电芯/模组/电池包试验设备,可依据 IEC、MIL、ISO、GB、GJB等各种标准,向各行业客户提供新能源电池试验服务,可分为三类:电性能参数测试、安全性能测试、寿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检测标准项目举例如下: GB/T 31485-2015 电芯模组测试项目 标准 产品分类 测试项目 GB/T 31485-2015 电芯模组 6.2.2 过放电 6.2.3 过充电 6.2.4 短路 6.2.5 跌落 6.2.6 加热 6.2.7 挤压 6.2.8 针刺 6.2.9 海水浸泡 6.2.10 温度循环 6.2.11 低气压 GB/T 31485-2015 电池包测试项目 标准 产品分类 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GB/T 31485-2015 电池包 7.1 振动 7.9 海水浸泡 7.2 机械冲击 7.10 外部火烧 7.3 跌落 7.11 盐雾 7.4 翻转 7.12 高海拔 7.5 模拟碰撞 7.13 过温保护 7.6 挤压 7.14 短路保护 7.7 温度循环 7.15 过充电保护 7.8 湿热循环 7.16 过放电保护 GB/T 38031-2020 电池单体、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 标准 产品 测试项目 产品 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 GB/T 38031-2020 电池单体 8.1.2 过放电 电池包或系统 8.2.1 振动 8.2.8 温度冲击 8.1.3 过充电 8.2.2 机械冲击 8.2.9 盐雾 8.1.4 外部短路 8.2.3 模拟碰撞 8.2.10 高海拔 8.1.5 加热 8.2.4 挤压 8.2.11 过温保护 8.1.6 温度循环 8.2.5 是热循环 8.2.12 过流保护 8.1.7 挤压 8.2.6 浸水 8.2.13 外部短路保护 / 8.2.7.1 外部火烧 8.2.14 过充电保护 / 8.2.7.2 热扩散 8.2.15 过放电保护 广电计量检测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一直致力于为汽车行业提供最优质的测试服务及解决方案,确保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续航和安全性符合标准要求,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认可度。我们将协助制造商及供应商提升电池产品的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稳健发展。
  • 2023-9-11 11:42
    0 个评论
    近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愈发迅猛,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影响车内人员安危及城市秩序的报道频频出现,动力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质量安全问题愈发引起关注。为加强动力电池检测能力,提升动力电池可靠性,有效规避电池质量安全问题,降低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发生率,广电计量可靠性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成立科研专项组, 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检测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 新能源车事故频报道 电池质量安全需保障 据应急管理部近年公布数据,2021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共发生3000余起,2022年第一季度共接报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新能源汽车的火灾风险总体高于传统汽车,其火灾的发生多数由电池电机引起。 为强化电池质量安全保障,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由此可见, 保障电池质量安全,提升电池检测技术,已成为新能源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快准稳预警电池故障 加强电池质量安全 为提升现有动力电池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电池故障,准确预测电池寿命,专项组经技术攻关,研制出 一套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检测系统 ,形成了 电池单体、模组、电池系统的电性能、工况 等模拟、环境可靠性和安全检测方法,完善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安全与性能评估体系,可提供 传递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测量结果更准更稳 的动力电池故障预警和寿命预测服务。 该项技术具备成熟的服务能力, 作为广东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动力电池系统检测评价与服务平台建设》子任务,已于2023年3月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验收 ,该项技术获得评审专家一致认可,同时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 申请发明专利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 广电计量新能源动力电池类技术服务项目 序号 技术服务项目 1 新技术服务 项目 基于分析电池端电压的电池系统故障识别、诊断和预警 2 整个电池系统多尺度数据融合下的故障分析和监控 3 单点触发下的动力电池热失控仿真技术分析 4 其他技术服务项目 电池容量与能量、放电容量、荷电保持与容量恢复能力、功率和内阻等电性能参数测试及分析 5 电池日历寿命与循环寿命测试及分析 6 振动、机械冲击、跌落、翻转、模拟碰撞、挤压等安全性能试验及分析 7 温度冲击、湿热循环、海水浸泡、外部火烧、盐雾、高海拔等环境试验及分析 8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验证及功能性能评价 新能源动力电池综合检测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为客户定制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服务方案,向各行业客户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广泛应用于研发端产品提升、质量端标准完善,政府端信息发布、企业端项目管控、消费端专业咨询等方面 ,保障电池使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蓬勃发展。
  • 热度 5
    2023-6-2 10:48
    736 次阅读|
    0 个评论
    势能资本黄俊:光伏储能融合从趋势走向现实,储能产业东风已至 | 势能资本 X SNEC
    5月24日至26日,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在上海举行,“新能源人”齐聚一堂。时隔两年,SNEC展会吸引了超过50万人注册,3100多家企业出席,吸引大批海内外观众前来,展览规模创世界之最,无疑把新能源的市场热度再次推向一个制高点。 势能资本创始人黄俊受邀出席SNEC 第七届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会上,黄 俊发表 题为《储能领域的资本市场和创新机会》主题报告, 分 享势能资本对当前全球储能产业复杂竞争格局的思考,并探讨国内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投资机会。 势能资本创始人 黄俊 (1) 全球碳中和战略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我国来看,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所有排放量的8 8% ,电力行业的排放量占所有能源领域排放量的 42.5% ,因此,能源电力领域的低碳减排成为了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2) 围绕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升级、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逐渐被提 上 日程; (3) 风光发电具有天然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带来能源消纳难题,而配置储能可解决新能源发电占比提升带来的能源消纳难题 ; (4) 从全球和中国的风光发电装机容量来看,到2 030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达到8 90GW 、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61GW ,风光装机容量占比将达4 6% ;中国光伏装机量将达到1 17GW 、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 08GW ,风光装机容量占比将达到5 0% 。面对巨大的配储市场空间, 全球和我国的 储能总需求 预计将分别达到1 164GW h和3 74GWh 。同时,从全球和我国的风光装机容量占比可以看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比及增速远超风电,而我国则是风电装机容量占比增长较快,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光伏侧配储的需求更高,我 国 在风电侧和光伏侧均存在广阔的配储市场空间。 (5)从资本市场维度观察,类比消费电子、电动汽车领域锂电发展,储能系统是资本布局新能源领域的下一站 手机、电动汽车等领域对于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经济性的电池系统的需求促进了锂电产业发展,也激发了资本对电池技术的关注,下游需求的迭代也不断催生从液态电解质-半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的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技术的发展; 类比于消费电子电池和动力电池发展历程,当前新型储能技术对建设选址要求相对更低、安全性 &经济性更优 ,将 随着 风电、光伏领域的 发展 不断渗透。同样,资本也将在储能行业的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同时,相比于消费级和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浪潮, 单 从锂离子电池维度对比,由于储能系统 对整体 容量、 电池寿命、循环次数、运行环境等的要求更高,相应的系统管理难度将成千上万倍提升,这意味着储能领域具备更高的技术壁垒,具备核心技术实力的企业也将有机会建立更深的护城河、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发电侧、电网侧、终端用户 侧不同 细分场景对于储能分别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 源网侧用于 电力调峰的储能系统对于储能时长的要求更高,平滑控制能源波动随机性、间歇性及满足并网要求方面对于短时储能方案的需求更高。未来各类时长储能方案均有一定的适用场景,对应的市场空间也各不相同。 各类储能技术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用途。 例如,超级电容器、超导磁储能、飞轮储能、钛酸锂电池等属于短时储能技术,可以 满足源网侧 调频的需求; 锂 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钒液流电池的储能市场介于1-4小时,更适用于中 短市场 的储能场景,例如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跟踪计划出力、二次调频、提高输配电设施利用率等;压缩空气、储热蓄冷、储氢储碳、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空气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将主要 用于源网侧 的削峰填谷和负荷调节。 传导到投资逻辑方面,需要对不同时长下各类储能市场的市场空间以及对应的各类技术路径的储能系统的市场空间进行拆解分析。 源网侧 、用户侧储能用户盈利难是困扰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的难题。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正处在电力市场化机制不完善、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储能技术及产品有待开发的阶段,终端用户 配储更多 是基于政策强制而非将储能作为增加营收的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储能系统在终端用户侧开机率低且大多数储能项目投入为沉没成本,长此以往,储能产业将可能引发恶性竞争,不利于产业长期的发展。 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全国性质的电力自由交易市场,代理购电电价中包含对于项目建设成本回收的 考量 以及通过预测规划以确定的形式进行制定的成分,无法充分反应电力供求的变动情况,无法形成市场出清,其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对储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抑制效应。 储能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电价机制,而对于电力市场化进程的跟踪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看清产业发展的终局方向,也有助于创业者、投资者找到储能产业未来的发展机遇空间。例如,调频电价设定机制的调整将显著影响短时储能终端用户的盈利性,也将直接影响调频相关技术路径的储能项目的盈利水平及市场空间。 因此,投资者和创业者需要深入研究我国电力市场化机制改革,以终为始地思考当前的储能产业投资逻辑和发展机遇。 电化学储能产业 链核心 环节包含电芯、PCS、BMS、EMS,当前储能领域各 环节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区隔的状态,例如做PCS的厂商不涉及电芯业务,一些自 研 电芯的厂商也从主流厂商采购PCS。但是由于电化学储能各环节需要协同工作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平衡,因此具备全自 研 能力的电化学储能厂商长期来看将可能形成从技术、资源到利润聚集、持续研发的商业闭环,并在远期联合各类型终端用户形成规模化电力平台综合运营业务模式。 短时储能路径下重点看好超级电容、飞轮储能和超导储能。 受限于下游需求及上游产能排期不足,超级电容厂商一直面临降本难题,预计随着政策端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的疏通,超级电容将更好地满足 源网侧短 时储能需求;飞轮储能厂商核心能力包含轴承技术、真空技术和高性能材料自 研 ,预期未来将主要用于满足电网调频需求;超导储能重点在于保持低温环境相关的材料研发。 中短时长储能领域重点关注钠离子电池及固态 锂 离子电池方向, 原材料储量的丰富性使得钠离子电池成本显著低于 锂 离子电池,关注具备上游环节自 研 能力的厂商;固态 锂 离子电池较液态、半固态 锂 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更高,关注具备固态电解质自 研 能力的厂商。 长时储能技术是未来 大储领域 调峰、工商业用户调节电力供应的重要保障,重点关注液流电池方向。 从结构原理上看,区别于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容量和功率解耦,通过增加低成本电解液的方式为液流电池扩容不会显著影响其安全性,相较于锂离子电池能更好地适应长时储能的需求。 目前全钒液流 电池已经实现 源网侧项目 落地,锌基液流电池成本更低,未来有望 在源网侧 及用户 侧不断 渗透。 海外户储产品 在电力市场化机制相对成熟的国家具备更大的市场空间,然而美国及欧洲户 储项目 的交付周期长,且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影响了用户满意度;具备价格优势、安装便捷、易用性的国产储能产品将快速向海外市场渗透。 储氢 /运氢解决制氢和用氢端时空不匹配问题,固态储氢技术路线下储氢材料是当前资本和产业端重点关注方向 。 逆全球化背景下,碳中和领域全球范围内合作大于竞争;同时,由于海外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机制更成熟, 海外储能终端用户在盈利前景的驱使下更容易接受国产高性价比的储能产品。 随着国家政策向新能源领域倾斜,我国储能领域的新设立基金数量及规模显著提升,投资 端项目 案例数量明显增多;同时,我国电力机制存在地域特色,各地区均存在代表性的储能厂商。 分析重点机构出手案例不难发现,早年布局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机构的投向正逐渐转向储能领域,具备核心环节自 研 能力的中游系统商更受青睐。 储能赛道前景广阔,原材料及生产装备、储能技术、场景应用及后市场服务领域均存在待挖掘的优质项目,投资端、产业端和政策 端需要 协同发力,共同促进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势能资本高度关注碳中和、新能源领域的交易机会,已经重点布局储能产品及储能系统、能源数字平台、氢储能、核聚变等前沿能源、电化学管理软件、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等环节。 储能领域是势能重点覆盖的赛道,希望能在充满机遇的储能赛道找到顶尖的技术厂商,帮助国内储能企业不断成长。
  • 热度 4
    2023-5-24 15:23
    578 次阅读|
    0 个评论
    腾圣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 势能交易
    作为首轮融资的创业企业, 腾圣需要 各方长期合作伙伴的持续协助。除去服务全程中表现的专业敬业之外,感谢势能的无限信任与支持。期待势能与腾圣,一起发展的越来越好。 —— 腾圣联合 创始人 Andy 光伏智能化、分布式的趋势是确定的,且成本预算对安全可靠的 考量 会越来越大。微型逆变器的增速很快, 腾圣团队 基于多年的行业积累和强劲的执行力征战市场,期待新势力的崛起。 ——势能资本合伙人 熊久阳 近日,苏州腾圣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圣”)完成数千万的A轮融资,由普 洛斯隐 山资本领投,本轮融资金额将主要用于 光储产品 的研发和迭代、研发生产中心的扩大等。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腾圣专注 于微型逆变器和储能产品研发,旨在打造一个多元化的储能和智能能源综合平台,提供光 伏解决 方案。同时, 腾圣注意 到了光伏“家电化”趋势,打造了易于安装微并网系统,希望通过创新的产品、多元的应用场景、即插即用、无需安装的设计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太阳能发电。 腾圣成立 于2019年12月,但其初创团队早在2009年开始就进入光伏赛道,具有近二十年技术研发积累,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其联合创始人是国内 第一批组串式 逆变器股东创始人之一,曾参与两家逆变器标杆企业的创业。目前公司已有120多人, 研发占 比40%,年产能为100万套,国内和欧洲的生产基地也在筹备中。 逆变器可分为集中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 组串式 逆变器三种解决方案。集中式逆变器发展最早,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功率达500千瓦-兆瓦; 组串式 逆变器功率相对较小,适合于工商楼宇、厂方楼顶等领域。而微型逆变器,最初 是组串式 逆变器的补充,覆盖功率范围更小,功率更低,有着产品安全性更高的优点。但微型逆变器的价格 高于组式 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的回本周期约7年,串联式逆变器回本仅需5年。 安全性一直是光 伏行业 的痛点,国内外都 对此出台 了明确的标准和法规。自2011年起,美国立法提出要求, 光伏和组件 的电压需控制在80V以下。 同时,自2023年4月1日起,北京要求光 伏系统 需具备快速关断功能,30S内光伏方阵边缘以外延305mm边界范围内电压应降低到120V以下。 腾圣融资 负责人苏小敏认为,随着光伏安全越来越受重视,行业解决方案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方法 是组串式 逆变器上增加关断器,避免因瞬间高电压带来的短路风险,但是这种“被动”的方式还是无法完全保障安全。这为微型逆变器的发展带来机会。 据腾圣 预估,目前微型逆变器市场空间约300亿。 腾圣微型 逆变器系列产品覆盖300W-3000W功率段。 2023年,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TITAN系列微逆,采用拓扑结构设计,采用了电力电子、无线通信及智能控制等技术,具有大电流、高功率、高效率、高稳定性、易监控等特点。 苏小敏表示,这是行业内首个3000W大功率单相微逆,能弥补传统2000W 以上微 逆和6000W 以下组串式 逆变器之间的市场空白。 大功率单相微逆 在欧洲市场,传统光 伏需要 电网并网,且施工团队排队周期较长,如德国排队周期在一年左右时间,To C的小型系统一天的发电量仅一度,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可以快速安装,在经济效益和便携性方面都能让终端用户收益 。 为此,在解决方案上, 腾圣丰富 了微型逆变器的使用场景,将其拓展为Easy Solar Kit微并网系统,推出可用于平地、阳台、栏杆、墙壁等不同安装场景的光伏发电系统,具有即插即用的特点。 可用于墙壁的光伏发电系统 在销售方式上,苏小敏认为,光 伏行业 的销售特性逐渐向终端品牌靠拢,行业从主要靠分销商到公司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打造差异化产品和市场渠道。 因此, 腾圣采取全渠道 分销和本土团队结合的方式,在欧洲、南美、亚太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都建立了分销渠道,并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在巴西、英国、波兰等地设立办事处,建立了完善市场运营体系、销售服务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以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目前腾圣 95%客户主要在海外市场,能较好掌控产品回款周期。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