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耐得住寂寞

相关博文
  • 热度 36
    2013-7-31 10:37
    3700 次阅读|
    16 个评论
          这段时间经历太多踏入职场的第一次,第一次引荐别人,也第一次经历被引荐的人离开,第一次与上层深入探讨行业发展并交互多重信息,第一次考博深造,第一次涉足ASIC,第一次做成半年来关键技术的积累与创新等等等。各种状况交织在一起。现在,完全适应工作环境的人与事,也找准研究方向,指导学员与招贤纳士逐步跟进。我觉得这里面有三点非技术收货可以通过博文的方式记录与人分享。第一,做技术耐得住寂寞心得体会;第二,与企业/单位以及合作方一起成长,合作共赢;第三,不断深入专业领域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一直盼望能通过实际项目踏入微波领域,但到现在一直未能如愿。一方面考虑到单位需要微波人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自己急于踏入该领域。因此,第一次向单位引荐了一名做天线的老乡学弟,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完成最初的愿望,通晓微波,数字,模拟。在这种“作坊”思想下,使得我一直以来过分看重微波人才。的确,像我导师那辈的雷达专家都是从自制收音机入门,一个个摸射放大器,各波段频综,高功率发射机等等逐步起来的。而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的人一辈子就做S波段射频通道,有的人一辈子就设计天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精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多。不断的拓宽交际就越发感觉,之前的那种最初的愿望正面看是追求系统技术的雄心壮志,反面看则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情绪。被引荐来的那位学弟刚刚入职一个月,拿到实习工资就草草决定离开,由于这边名额条件限制,就打算回校备考电科大(信号处理)博士。事后他才告诉我,而且发现原来他要报考的博导是我之前打过交道的其中一位。人各有志,但我的确认为这也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行为。看到天线设计行业的一些弊端就觉得发展前景不好而希望涉足信号处理领域。          合作共赢在业界建立好口碑,建设好的工作、合作环境。这是我这种层次的人对合作共赢的理解。一般人对自己行业里各单位的口碑都不会认识很深,尤其是社交不广的科研人员,很少很难听到不同年龄阶段过来人的侧面评述。而我恰恰在这方面有几年来多渠道建立起的交际与合作经历。合作共赢,办事风格很重要。甲乙方正确合作概念,负责人的眼界与性格,以及下面一个个小喽喽负责人的知识结构与性格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气氛。合作就是为了各取所长,如果单方面总是想通吃,除了专业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证,而且不断扩大规模在一个切蛋糕的大时代是很危险的。真正要做好一个系统,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各取所长,从本质上去解决一个个系统问题。正是看到了现在单位在办事风格,人才结构,以及在业界的合作口碑逐渐意识到合作共赢的平台才是技术不断创新与保值的根本,规模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做好技术的领先与保值。     换个视角看待专业的价值。当我不在纠结微波技术的时候,全心全意的做高灵敏度,抗干扰等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时,发现创新设计其实可以做到一步步水到渠成,更让理解不断的深化。影响分析可以遍及微波,数字的各个实现阶段,这恰恰是求真求实专研精神的可贵之处。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相结合的知识架构是现今高端制造业所必备的专业背景之一,也是科技含量的保证。学术其实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深入专业领域学术是一条必经之路。通晓其影响分析才能找准改进与创新点,哪怕没有相关领域的实际工程经验,立足自己的长项抓准实际问题的本质是可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有这样学术造诣的人才配的上权威专家这个称号。这种专业追求可以简述为:不管研究课题成熟度如何,热度如何,只要是相关专业背景下发现的问题,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当前的工程化条件,紧扣实际情况展开的研究最后就可以得出独一无二的研究结果,从而推动创新工作的一步步前进。       在一个安静和谐的地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到兼顾事业与家庭是我的幸福来源。更重要的是科研技术人员在国内完全可以看到幸福的希望,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心态是否适应了自己选择的行业与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多,耐得住寂寞的人凤毛麟角,专注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更是少之又少,初涉职场的往往看重表面,忽略发展。职场老手则思前顾后太多,丢了梦想与追求。保持一颗知足感恩的心,不要轻视已经拥有的东西,随时去发现一些小满足,快乐就容易得到!人生贵在坚持,科研更是如此。
  • 热度 29
    2013-7-30 23:37
    1468 次阅读|
    1 个评论
          这段时间经历太多踏入职场的第一次,第一次引荐别人,也第一次经历被引荐的人离开,第一次与上层深入探讨行业发展并交互多重信息,第一次考博深造,第一次涉足ASIC,第一次做成半年来关键技术的积累与创新等等等。各种状况交织在一起。现在,完全适应工作环境的人与事,也找准研究方向,指导学员与招贤纳士逐步跟进。我觉得这里面有三点非技术收货可以通过博文的方式记录与人分享。第一,做技术耐得住寂寞心得体会;第二,与企业/单位以及合作方一起成长,合作共赢;第三,不断深入专业领域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一直盼望能通过实际项目踏入微波领域,但到现在一直未能如愿。一方面考虑到单位需要微波人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自己急于踏入该领域。因此,第一次向单位引荐了一名做天线的老乡学弟,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完成最初的愿望,通晓微波,数字,模拟。在这种“作坊”思想下,使得我一直以来过分看重微波人才。的确,像我导师那辈的雷达专家都是从自制收音机入门,一个个摸射放大器,各波段频综,高功率发射机等等逐步起来的。而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的人一辈子就做S波段射频通道,有的人一辈子就设计天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精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多。不断的拓宽交际就越发感觉,之前的那种最初的愿望正面看是追求系统技术的雄心壮志,反面看则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情绪。被引荐来的那位学弟刚刚入职一个月,拿到实习工资就草草决定离开,由于这边名额条件限制,就打算回校备考电科大(信号处理)博士。事后他才告诉我,而且发现原来他要报考的博导是我之前打过交道的其中一位。人各有志,但我的确认为这也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行为。看到天线设计行业的一些弊端就觉得发展前景不好而希望涉足信号处理领域。          合作共赢在业界建立好口碑,建设好的工作、合作环境。这是我这种层次的人对合作共赢的理解。一般人对自己行业里各单位的口碑都不会认识很深,尤其是社交不广的科研人员,很少很难听到不同年龄阶段过来人的侧面评述。而我恰恰在这方面有几年来多渠道建立起的交际与合作经历。合作共赢,办事风格很重要。甲乙方正确合作概念,负责人的眼界与性格,以及下面一个个小喽喽负责人的知识结构与性格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气氛。合作就是为了各取所长,如果单方面总是想通吃,除了专业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证,而且不断扩大规模在一个切蛋糕的大时代是很危险的。真正要做好一个系统,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各取所长,从本质上去解决一个个系统问题。正是看到了现在单位在办事风格,人才结构,以及在业界的合作口碑逐渐意识到合作共赢的平台才是技术不断创新与保值的根本,规模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做好技术的领先与保值。     换个视角看待专业的价值。当我不在纠结微波技术的时候,全心全意的做高灵敏度,抗干扰等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时,发现创新设计其实可以做到一步步水到渠成,更让理解不断的深化。影响分析可以遍及微波,数字的各个实现阶段,这恰恰是求真求实专研精神的可贵之处。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相结合的知识架构是现今高端制造业所必备的专业背景之一,也是科技含量的保证。学术其实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深入专业领域学术是一条必经之路。通晓其影响分析才能找准改进与创新点,哪怕没有相关领域的实际工程经验,立足自己的长项抓准实际问题的本质是可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有这样学术造诣的人才配的上权威专家这个称号。这种专业追求可以简述为:不管研究课题成熟度如何,热度如何,只要是相关专业背景下发现的问题,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当前的工程化条件,紧扣实际情况展开的研究最后就可以得出独一无二的研究结果,从而推动创新工作的一步步前进。       在一个安静和谐的地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到兼顾事业与家庭是我的幸福来源。更重要的是科研技术人员在国内完全可以看到幸福的希望,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心态是否适应了自己选择的行业与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多,耐得住寂寞的人凤毛麟角,专注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更是少之又少,初涉职场的往往看重表面,忽略发展。职场老手则思前顾后太多,丢了梦想与追求。保持一颗知足感恩的心,不要轻视已经拥有的东西,随时去发现一些小满足,快乐就容易得到!人生贵在坚持,科研更是如此。
  • 热度 33
    2013-7-30 23:36
    2236 次阅读|
    6 个评论
          这段时间经历太多踏入职场的第一次,第一次引荐别人,也第一次经历被引荐的人离开,第一次与上层深入探讨行业发展并交互多重信息,第一次考博深造,第一次涉足ASIC,第一次做成半年来关键技术的积累与创新等等等。各种状况交织在一起。现在,完全适应工作环境的人与事,也找准研究方向,指导学员与招贤纳士逐步跟进。我觉得这里面有三点非技术收货可以通过博文的方式记录与人分享。第一,做技术耐得住寂寞心得体会;第二,与企业/单位以及合作方一起成长,合作共赢;第三,不断深入专业领域创造意想不到的价值。     一直盼望能通过实际项目踏入微波领域,但到现在一直未能如愿。一方面考虑到单位需要微波人才,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自己急于踏入该领域。因此,第一次向单位引荐了一名做天线的老乡学弟,希望他能和我一起完成最初的愿望,通晓微波,数字,模拟。在这种“作坊”思想下,使得我一直以来过分看重微波人才。的确,像我导师那辈的雷达专家都是从自制收音机入门,一个个摸射放大器,各波段频综,高功率发射机等等逐步起来的。而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的人一辈子就做S波段射频通道,有的人一辈子就设计天线,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精一件事的人越来越多。不断的拓宽交际就越发感觉,之前的那种最初的愿望正面看是追求系统技术的雄心壮志,反面看则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情绪。被引荐来的那位学弟刚刚入职一个月,拿到实习工资就草草决定离开,由于这边名额条件限制,就打算回校备考电科大(信号处理)博士。事后他才告诉我,而且发现原来他要报考的博导是我之前打过交道的其中一位。人各有志,但我的确认为这也是一种耐不住寂寞的行为。看到天线设计行业的一些弊端就觉得发展前景不好而希望涉足信号处理领域。          合作共赢在业界建立好口碑,建设好的工作、合作环境。这是我这种层次的人对合作共赢的理解。一般人对自己行业里各单位的口碑都不会认识很深,尤其是社交不广的科研人员,很少很难听到不同年龄阶段过来人的侧面评述。而我恰恰在这方面有几年来多渠道建立起的交际与合作经历。合作共赢,办事风格很重要。甲乙方正确合作概念,负责人的眼界与性格,以及下面一个个小喽喽负责人的知识结构与性格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气氛。合作就是为了各取所长,如果单方面总是想通吃,除了专业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无法得到保证,而且不断扩大规模在一个切蛋糕的大时代是很危险的。真正要做好一个系统,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各取所长,从本质上去解决一个个系统问题。正是看到了现在单位在办事风格,人才结构,以及在业界的合作口碑逐渐意识到合作共赢的平台才是技术不断创新与保值的根本,规模不需要很大,但一定要做好技术的领先与保值。     换个视角看待专业的价值。当我不在纠结微波技术的时候,全心全意的做高灵敏度,抗干扰等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的研究工作时,发现创新设计其实可以做到一步步水到渠成,更让理解不断的深化。影响分析可以遍及微波,数字的各个实现阶段,这恰恰是求真求实专研精神的可贵之处。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相结合的知识架构是现今高端制造业所必备的专业背景之一,也是科技含量的保证。学术其实是可以创造价值的,深入专业领域学术是一条必经之路。通晓其影响分析才能找准改进与创新点,哪怕没有相关领域的实际工程经验,立足自己的长项抓准实际问题的本质是可以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有这样学术造诣的人才配的上权威专家这个称号。这种专业追求可以简述为:不管研究课题成熟度如何,热度如何,只要是相关专业背景下发现的问题,利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当前的工程化条件,紧扣实际情况展开的研究最后就可以得出独一无二的研究结果,从而推动创新工作的一步步前进。       在一个安静和谐的地方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到兼顾事业与家庭是我的幸福来源。更重要的是科研技术人员在国内完全可以看到幸福的希望,关键就在于自己的心态是否适应了自己选择的行业与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越来越多,耐得住寂寞的人凤毛麟角,专注于自己专业领域的更是少之又少,初涉职场的往往看重表面,忽略发展。职场老手则思前顾后太多,丢了梦想与追求。保持一颗知足感恩的心,不要轻视已经拥有的东西,随时去发现一些小满足,快乐就容易得到!人生贵在坚持,科研更是如此。
  • 热度 33
    2013-6-16 00:30
    5104 次阅读|
    13 个评论
    请不要做浮躁的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1. 不要看到别人的回复,第一句话就说:给个代码吧!你应该想想为什么。当你自己想出来再参考别人的提示,你就知道自己和别人思路的差异。  2. 初学者请不要看太多的书那会误人子弟的。先找一本好书系统的学习。很多人用了很久都是只对部分功能熟悉而已,不系统还是不够的。  3. 看帮助。不要因为很难,而自己又是初学者所以就不看;帮助永远是最好的参考手册,虽然帮助的文字有时候很难看懂,或不够直观。  4. 不要被一些专用词汇所迷惑;最根本的是先了解最基础知识。  5. 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小问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伸出很多知识点;不会举一反三你就永远学不会。  6. 知道一点东西,并不能说明你会用,会用是需要实践经验和时间积累的。  7. 入门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学习和实践。  8. 看再多的书是学不会用的,要多实践,多动手。  9. 把时髦的技术挂在嘴边,还不如把基本的技术记在心里。  10.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认为自己手中的书已经足够了。  11.看得懂的书,请仔细看;看不懂的书,请硬着头皮看。  12.别指望看第一遍书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  13.请把书上的例子亲手去实践一下。  14.把在书中看到的有意义的例子进行扩充;并将其切实的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15.不要漏掉书中任何一个练习和实例——请全部做完并记录下思路。  16.别心急,应用确实不容易,水平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的。  17.每学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尝试着对别人讲解这个知识点并让他理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18.记录下在和别人交流时发现的自己忽视或不理解的知识点。  19.保存好你做过的所有的源文件----那是你最好的积累之一。  20.对于网络,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利用一下。很多问题不是非要到论坛来问的,首先你要学会自己找答案,比如google、百度都是很好的搜索引擎,你只要输入关键字就能找到很多相关资料,别老是等待别人给你希望,看的出你平时一定也很懒! 21.到一个论坛,你要学会去看以前的帖子,不要什么都不看就发帖子问,也许你的问题早就有人问过了,你再问,别人已经不想再重复了,做为初学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帖子没人回的。  22.虽然不是打击初学者,但是这句话还是要说:论坛论坛,就是  大家讨论的地方,如果你总期望有高手总无偿指点你,除非他是你亲戚!!讨论者,起码是水平相当的才有讨论的说法,如果水平真差距太远了,连基本操作都需要别人给解答,谁还跟你讨论呢。 浮躁的人容易问:我到底该学什么;----别问,学就对了;  浮躁的人容易问:有钱途吗;----建议你去抢银行算了;  浮躁的人容易说:我要中文版!我英文不行!----不行?学呀!  浮躁的人分两种:只观望而不学的人;只学而不坚持的人;  浮躁的人永远不是(也成不了)一个高手。 【博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