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天文台

相关博文
  • 热度 17
    2012-6-9 15:40
    175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国家天文台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于2001年4月宣布成立,系由中国科学院天文学科原四台三站一中心撤并整合而成。国家天文台由总部及4个下属单位组成。原北京天文台的各项事宜由国家天文台总部负责。下属单位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天文站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其中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由原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后,进入知识创新工程的天文光学实验室改建。各下属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在属地注册法人资格。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由于历史悠久,承担着国家重大的科技项目和课题,并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继续保留中国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学术上受国家天文台的宏观协调和指导。国家天文台另与高校联合成立有四个研究中心。         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国家天文台的奋斗目标是建成具有强大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特色鲜明的、为世界公认的高水平天文台,成为中国在国际天文学界的主要代表。
  • 热度 21
    2012-5-27 10:16
    2909 次阅读|
    0 个评论
        国家授时中心前身是陕西天文台, 1966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筹建。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发播标准时间和频率信号。七十年代初,增建长波授时台(BPL),1986年技术鉴定后正式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     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本部地处我国中部腹地——陕西临潼,承担着我国的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授时台位于陕西蒲城,主要有短波和长波专用无线电标准时间标准频率发播台(代号分别为BPM和BPL)。   国家授时中心负责确定和保持的我国原子时系统 TA(CSAO)和协调世界时UTC(CSAO)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并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原子时合作。它是由一组高精度铯原子钟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GPS共视比对、卫星双向法(TWSTFT)比对等手段与国际原子时间标准相联系。   短波授时台(BPM)每天24小时连续不断地以四种频率(2.5M,5M,10M,15M,同时保证3种频率)交替发播标准时间、标准频率信号,覆盖半径超过3000公里,授时精度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级;长波授时台(BPL)每天定时发播载频为100KHz的高精度长波时频信号,地波作用距离1000~2000公里,天地波结合,覆盖全国陆地和近海海域,授时精度为微秒(百万分之一秒)量级。  
  • 热度 17
    2012-5-25 10:51
    1253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世界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Greenwich Observatory)建于1657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威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威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威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威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威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威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 热度 17
    2012-5-13 20:20
    1404 次阅读|
    0 个评论
    紫金山天文台     建成于 1934年9月的紫金山天文台 是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 机构,前身是成立于 1928年2月的国立 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她坐落于南京 东郊风景如画的紫金山第三峰上,至今已有 68年的历史 。     紫金山天文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开始。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由于她在中国天文事业建立于发展中作出的特殊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紫金山天文台拥有射电天文实验室、空间天文实验室、天体物理研究部和天体力学研究部四个主要研究单位。有青海、青岛、赣榆、盱眙四个野外台站,其中青海观测站 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毫米波射电天文观测站,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13.7米毫米 波射电望远镜;新建的盱眙站将是我国唯一的应用天体力学实测基地。中科院射电天文 联合开放实验室 ,中科院人造卫星观测研究系统, 中国天文学会挂靠在紫金山天文台。      
  • 热度 17
    2011-11-6 16:09
    2027 次阅读|
    0 个评论
            美国海军天文台United States Naval Observatory ,缩写: USNO ,(坐标:北纬38度55分17.3秒,东经77度4分1.01秒)。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西北部,主要工作是为美国海军、国防部等部门提供高精度的天文数据,測量地球自转、天体的运动和位置,发布美国的标准时间。           美国海军天文台建立於1830年,最初是作为美国海军的制图与仪器库,1842年改建为天文台,位於甘迺迪太空中心附近的雾滩(Foggy Bottom),主要工作是管理美国海军的航海天文钟、海图等航海用具,並根据恆星穿越子午圈的时刻对船舶上的天文钟进行校准。          1870年,美国光学设计师克拉克为美国海军天文台建造了一架口径66厘米的折射式望远镜,它长13米,主镜重量达到45千克,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1877年,美国天文学家阿薩夫·霍尔使用这台望远镜发现了火星的两顆卫星火卫一(福波斯)和火卫二(德莫斯)。        1893年,天文台迁往目前的所在地乔治敦(Georgetown)地区。           美国海军天文台的首任台长是美国海军军官、著名海洋学家马修·莫里。在他任职期间,天文台利用美国第一个标准报时球提供精确的报时服务,並用电报发送給美国各地,供航运、铁路等部门使用。        1913年9月,法国的巴黎天文台用艾菲尔铁塔做天线,接收美国海军天文台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精确测定了两地的经度差。          今日,美国海军天文台延续了其传统,在授时、天体测量领域仍然是世界上頗有权威的机构之一,编纂並出版每年一冊的天文年历。美国海军天文台提供的授时服务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者访问网际网路获得。美国海军天文台位於亞利桑那州旗桿鎮附近的观测站使用高精度测量仪(PMM)整理並出版了美国海军天文台星表,其中,USNO-B1.0星表包含了10亿多颗星的位置、星等、自行等数据,极限星等为21等,容量超过80GB。USNO-A2.0星表則包含了5亿多颗星的资料。其子集USNO-SA2.0星表包含了約5千万颗星,以供要求不高时使用。这些星表都可以在网际网路上免費获得。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