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3
2012-10-18 14:07
1549 次阅读|
0 个评论
最近花了好些时间,在思考怎么样做笔记?怎样把笔记作为一种学习手段更作为一种深入思考与实践的方法。 现状: 工作与课堂学习有了很大的差别了,翻了一下最近2年来的笔记,大致是分为事务性的和主题性的。事务性的是按照时间为线索一个抽象化的引述,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都留存于邮件和自己做的报告里面,在笔记中并没有得以有效的体现。主题性的,则是自己在阅读一些较为喜欢和印象深刻的文档时候记录的一些材料,以挑选文件的方式进行类似全文摘录的方式进行,夹杂着中英文的本子,似乎有些不伦不类。 改变: 最近由于时间有了进一步的规划,是有些时间来整理这些内容的。因此对于自身的笔记也有些更新的要求。 1.事务性笔记 我翻出了2010年至今所有的会议记录,参观活动记录或者测试的结果等,其实有些事情干了没有后续,有些事情就是和自己没边的。从事务性的角度而言,在一定时间之内,把相关的几个事情,按照时间和自身参与度以及影响、评价等线索,整理一下,是个不错的主意。由于所有的邮件都是有Archive的,按照回顾之后再来整理这些邮件和文件,相对就会容易很多,整个事情的线索,不至于特别凌乱。 精简和主干,是工作回顾可以做到的。毕竟没有人可以承受重复性挥霍年轻的2、3年时间。 2.知识/总结笔记 关于这些笔记,我是有过很多不成功的例子的。因为贪图理解和成就感,我把大量的全文整理到了笔记上,就现在的角度来看,真是费时费力,愚蠢至极。读文章和记录,会给你一种错觉,觉得你好像懂了很多一样,其实细细思量,在自己使用之时,更多的讲究一个判断。对于流程的应用,对于其中应用工具和方法,很多是讲究理解和运用,讲究抓住要点来实际进行,当然贯穿于其中的实例和结论固然重要,理解的知识图景和交叉的联系体会才是工程师们,面对复杂的设计要求,困难的Trouble shooting乃至应对客户/供应商的Peer Review。说浅白一些,就是抱着那些Checklist的项目,记在本子上是没有大意义的。 只有理解其中每个条目,通过比对好的设计和差的设计,通过分析/仿真或者实验结果,才能进一步有深刻的体会,把那些联系起来因果过程,汇成一张自己不易忘记的图表。 当然,能够从论文/文稿/书本之中汇总得来的一些结论、例子和理念,也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毕竟很多的路,你并不是需要亲自去尝试一下的,有些实验不仅有一定的危险而且成本很高,这个时候汇总不同的理念,选择一些共同需要避免的,那就是我们真的需要避免的。一些相对具有选择和不同的特质,是我们可以去尝试改变和创新的。 PS:想要做出改变,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去做了,才知道惯性和阻力有多大,做的久了,就成了一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