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zte

相关博文
  • 热度 23
    2013-1-15 10:28
    1226 次阅读|
    0 个评论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这是我们在2013年的第一次相见,愿你被梦想照亮!” 这是我们第196次和您“见面”。 196个周末的坚持,是为实践我的老板Sui的那个理念:我们可以做创造变化的driver。 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当您被困在一个房间里时,你朝一个地方连续打了9锤,但只有打到第10锤,你才能走出这间房子。  如果总是浅尝辄止,您将永远无法突破,甚至动不动就否定一个正确的决策。 钱伯斯说,“如果你认定这是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坚持下去”。 在我2004年加入力科的时候,我能找到的公司内部的中文资料只有一篇PPT和两篇翻译过来的应用文章,在网络上能找到的出自力科的中文文章为零。 在2006年当我招聘一个新员工时,他将这个事实告诉我时,我虽然已经知道,但他的话语方式刺痛了我。 虽然那之前我已经在寻求改变,会偶尔写一篇中文PPT,但整体产出很少。 直到2008年,我的周末邮件的大众沟通方式得到了我的老板Sui的热情支持后,每周末的中文化创作被制度化地持续进行着。 时至今日,力科的示波器中文文章数量恐怕已经比其它两家之和还要多了。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量变将会带来质变,哥们,请相信这一点。 “Follow Through”,不是“Follow up”。 我喜欢through这个词,贯穿始终,始终如一,坚持到底。 当我用非常不标准的安徽英语口音来读through时,我会把尾音拖得很长很长,仿佛要无穷尽……  “不要问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而是要努力让它来到。” 在上面的语境下单独使用Follow Through这个词,似乎应翻译成“坚持到底”。但是我平时都是和Loop Feedback连在一起的。 这时候,似乎应将Follow Through翻译成“跟踪到底”更恰当表达我的意思,而Loop Feedback则表示“闭环反馈”,这个词是有点硬造出来的感觉。  “跟踪到底"和“闭环反馈”在很多大公司里通过“电子流"来保障实施。在大公司,大家常说,“快,快,快,我要闭环了,否则影响我的业绩考核。”  流程产生效率,产生力量。管理工具是必要的,管理工具会帮助养成职业习惯。   但电子流能follow的事情毕竟是有限的,譬如电子流能follow订单是否履行完成,follow维修的机器是否修好了,等等。 但电子流不能follow每天多如皮毛的各种事情,特别是对于做SE的,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很多。只有每个人都养成了“跟踪到底"和“闭环反馈”的职业习惯,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合作才会很滋润,每个人工作其中都会觉得很舒服。 但只要有一个人不遵守这个规则,整个团队的效率就大打折扣。 一个人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两点,老板当然就会觉得你做事踏实,做事到位,做事靠谱,你将被信任,你将令人放心,您将获得回报。就是这样。 我觉得杰克韦尔奇强调的“重复,重复,再重复”是有其深刻体验的。 要使一个团队养成一个习惯,必须重复。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会如唐僧般地不断地重复这两个词。习惯就是重复训练之后的下意识嘛。为了能使一个事情跟踪到底,就需要检查是否已经闭环,就需要制度性地check,review。 不跟踪到底,很多问题就烂在了那里得不到解决,久之就积重难返。 不闭环反馈,总要被问起才有反馈,就增加了沟通成本。 讲起道理还就是一种常识般的职业习惯,但真能执行到位,何其不易呵! 这过程中我们要战胜自己的怯懦,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无力感,这过程会挑战我们的的能力,挑战我们的韧性,挑战我们的耐心! 为什么说要战胜的怯懦呢?  因为有时侯面对一个棘手问题,需要你想方设法调用更多的资源,需要找老板来帮助,而且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相反如果不跟踪到底解决这个问题,看起来内短期内对你个人没任何损失。 这过程中,你是否够积极主动,是否能够表现领导力去有所承担呢?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执行力需要提高,那么就从跟踪到底和闭环反馈入手,再养成first thing first和One time,one thing的时间管理习惯,您将变得非常高效。     …… 下面这位来自ZTE的朋友的邮件让我感动不已。 每每收到这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我总会被打动,在本打算结束这个活动的时候又转念说服自己继续前行。  谢谢这些真诚的人们! “第一次收到您的这类邮件是2008年11月29号,已经四年多了,2008年12月我建了一个文件夹“每周一文”,保存了您邮件的附件文档,这个文件夹已经快70M了,当时的目的是想有空了看看这类技术文档,遗憾的是文档一直在增加,但是都没有仔细看过,每次收到邮件都会先简单看一遍,就像看小说一下,呵呵,其实有很多都看不懂,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坚持把他们搞懂,如果这四年能坚持,我想现在我也是专家了,呵呵! 回您邮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您的坚持表示敬意!一件事情能坚持做四年并将继续做下去,我想不管您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吧,呵呵。 希望您能继续坚持,我仍将坚持做您的粉丝,呵呵 ” 下面是另外一位来自ZTE的朋友的反馈,也很有意思,“题外话。请教个非技术层面的问题。 如果个人工作风格与leader的风格不一致,为了团队合作顺利达到目标,需要调整个人风格跟从leader的风格吗? 处在leader的位子上,有必要让团队适应自己的风格,or找到一种大家都能适应的工作风格和方式? ”  这个问题是很好的问题,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分享吗? 欢迎交流! 话说上次的周末邮件中,我们公布了大家投票结果,HDO被命名为“高精度示波器”。 同时,我们宣布了HDO获得EDN 2012年的HOT 100产品殊荣。 HDO将如iphone在手机业带来的革命一样,横扫日用型示波器市场。 深圳是高仿品很集中的地方,有高仿苹果iphone的手机,高仿ipad的pad,高仿LV的包包,高仿江诗丹顿的手表,…… 但是深圳没有高仿HDO的示波器。示波器,特别是当前具有硬件12 Bit ADC高精度示波器,世界上还唯此一家。 但是,在这种横扫之势下,在美国出现了HDO的“高仿品”——我们的友商上周发布了翻译成中文叫 “高清示波器”的产品,而且也号称有12 Bit的垂直分辨率。 这种假HDO,或者说高仿HDO,是在真HDO形成的市场压力下的“搞笑之作”。 友商一如既往,太相信自己的宣传力量,太过于依赖Marketing talking了。 居然有这样的发布!!  关于宣传中强调的“过采样和线性降噪技术(Hypersampling Linear Noise Reduction)”是什么,我们一起走进这周末的技术文章。我们的大才子、睿智的万力劢从学术的层面介绍了这种“新”技术的本质。 该文收入万力劢系列文章之六。 感谢力劢君这个周末的辛勤耕耘! “目前中高端示波器普遍具有这样的功能:在示波器硬件性能定型的情况下,通过算法提高垂直分辨率。这些功能本质上都是对采样后的数据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目的是提高信噪比,从而在理论上提高垂直分辨率。示波器内部实现这类算法的主体,有可能是软件、DSP或者FPGA,它们都可认为是广义的“软件”。虽然算法可以有条件地提高垂直分辨率,但是需要付出代价:要么使用条件有限制,要么降低示波器的性能,要么引起波形失真。不可能仅仅依靠“软件”就能达到硬件实现的性能,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详情请看附件。
  • 热度 17
    2011-9-28 15:40
    1198 次阅读|
    0 个评论
    近日泰克公司与国内某在线媒体合作举办了一场“泰克光OFDM(O-OFDM)通信系统测试解决方案”( http://seminar.eccn.com/110915/tindex.asp)为主题的网络研讨会。O-OFDM领先的技术特性让工程师十分关注,这项日本KDDI计划在2012年实现面向企业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技术,工程师更关心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O-OFDM技术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它有什么样的特点?”这是初次接触OFDM技术工程师首先需要了解的。O-OFDM技术其实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的延伸,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主要是在频域内将所给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且各个子载波并行传输。OFDM特别适合于存在多径传播和多普勒频移的无线移动信道中传输高速数据,能有效对抗多径效应,消除ISI,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利用率高。   在2008年5月,日本KDDI 研究所结合光纤通信的优势和OFDM 信号调制的的特点开发出光OFDM(O-OFDM)高速传送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不使用分散补偿光纤长途传送每秒100Gbps的信号,达到现有以太网技术标准10倍的通信速度。O-OFDM高速率、高容量、低成本和较强的信道容量扩展性等特点是其他传统的通信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另外O-OFDM 信号能够有效地对抗光纤中的色度色散和偏振模色散,使用均衡器进行频域均衡,最大限度地利用光链路的频谱资源。因此,对O-OFDM通信系统进行研究,对长途光通信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OFDM技术在光通信领域, 尤其是40Gb/s 以上的高速光通信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加研讨会的工程师有刚刚接触这种技术的新手,也有已经深谙此道技术大牛,在研讨会期间我们接到很多他们针对这种技术提出的各种疑问,这些问题不少具有代表性, 现整理部分问题以及泰克专家的回复,供工程师朋友们学习参考。      泰克光OFDM 通信系统测试解决方案     “金无足赤”,尽管O-OFDM 存在着诸多优点,但再先进的技术也是有缺点的 Q:光OFDM通信是否也有哪些不足之处? A: O-OFDM 系统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 O-OFDM 是多个子信道信号的叠加,因此如果多个信号的相位一致,所得到的叠加信号的瞬时功率就会远远高于信号的平均功率,导致出现较大的峰值平均功率比 (PAPR) 。这对发射机的线性范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容易引入信号失真和符号间干扰 (ISI) ,降低系统的信噪比 (SNR) ; 2 、虽然 O-OFDM 技术能有效地解决光纤传输时的色散问题,但是由于其众多的子载波与较小的频率间隔,加之较高的 PAPR ,光纤非线性光学效应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 3 、 O-OFDM 系统对相位噪声是极其敏感的。   面对O-OFDM的这些特点,对测试测量系统而言提出的要求是非常复杂、苛刻的。泰克作为业内领先的光通讯测试方案提供商,为工程师提供了一套方便、快捷、完整的OFDM测试解决方案:在信号生成阶段,我们研发的AWG7000C系列信号发生器拥有9.6G的高带宽和24GS/s的采样率,配合业内最专业的OFDM信号生成软件,可以直接生成射频、中频、基带信号,产生各种OFDM信号,还可以对实际回波信号进行二次改造。再利用泰克采样率为100GS/s,带宽20G以上的实时示波器和SignalVu OFDM分析套件对OFDM信号进行分析。   工程师对泰克提供的测试方案表示了浓烈的兴趣,对这套测试方案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Q: 相比于其他公司同类型产品,泰克OFDM系统的测试测量设备优势在哪里?是价格还是更精确的测试分析算法或者其他? A: 泰克针对光 OFDM通信系统的方案的优点包括:OFDM发射机,超宽带信号源AWG,是业内唯一能产生宽带OFDM信号的信号源,超高带宽(9.6G)、超高采样率(24GS/s)可以直接产生射频、中频、基带信号;基于AWG的高级OFDM信号仿真软件RFXpress,方便产生各种复杂的OFDM信号—与各种软件兼容如Matlab等;可以与泰克的宽带示波器搭成无缝环路,宽带示波器DPO73304D带宽高达33GHz,采样率达到100GS/s。   除了OFDM 技术方面的探讨,OFDM 的市场趋势、行业状况同样也成为了工程师讨论的热点 Q: 该技术的开发为日本在传输速率100Gps的新一代以太网通信标准争夺中占据了主动。中国现在的水平如何啊?我们要多少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要多少年才能普及到民用?如果要靠自主知识产权,是不是必须要买这套设备修炼了?   A: 国内现在正在研究,很多大学有很多研究成果了,现在也和华为、ZTE合作。不久的将来会普及。   Q:还仅仅是流于几所高校实验室的研究吗?具体的社会应用目前有吗?   A :国内:华为和 ZTE 等。国外: 2008 年 5 月,日本 KDDI 研究所开发出光 OFDM 高速传送技术,在世界首次成功实现不使用分散补偿光纤长途传送每秒 100Gbps 的信号,达到现有以太网技术标准 10 倍的通信速度。该成果是 KDDI 接受日本独立行政法人信息通讯研究机构 “ 随机接入技术的研究开发 ” 委托研究课题的内容之一。该技术的开发为日本在传输速率 100Gps 的新一代以太网通信标准争夺中占据了主动。  
  • 热度 21
    2009-4-2 11:56
    2341 次阅读|
    1 个评论
    ——作者:In-Stat中国电信研究总监 李敏 来In-Stat的这几年,几乎每年的春季都会到深圳走一走,去和中国的两家电信设备商去做一次沟通,上个礼拜笔者也代表In-Stat来参加ZTE的分析师会议,本来In-Stat美国的手机方面的首席分析师David也要来深圳,结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参加。 我也在国内外参加过多个厂商的分析师会议,但华为、ZTE每年在国内举办的会议也着实感受到中国力量的崛起,尽管有些国外的同行不太同意。 和别的产业分析师会议不同,这次ZTE将金融分析师与产业分析师共同召集在一起,济济一堂,好不热闹;其间也碰到一些在基金证券公司做研究的朋友,谈起未来电信产业的发展、上市公司的未来,都是七嘴八舌,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深圳的气氛仍然是热火朝天、天天向上,新的电信系统供应商领导者也在孕育之中,蠢蠢欲动。 这次比较好的地方是,参观了ZTE的装配车间(主楼上面),其中的工作人员也忙忙碌碌,所以我们几位朋友都在讨论这些人是否在作秀,特意让参观的。结果上前问其中的工作人员,还的确是在生产具体的产品。 在会议的当天,我们也看到了很多ZTE的2008年的信息,从无线、有线到接入终端等应有尽有;其中也包含了很多饼图,概括ZTE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ZTE在国内3G市场也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国外厂商对中国运营商反应太慢,以及需求理解方面的欠缺也确实给ZTE、Huawei带来了很大的市场机会,让他们在这个3G市场中一路高歌; 两家厂商都不断扩大在国际上其它地区的份额,真正的全球化设备商逐步形成,但下一步的走向如何,也让很多同行们担心;毕竟电信设备市场增长缓慢、甚至在经济危机下有衰退的迹象;通信连接已经逐步饱和。中国公司的定位到第如何?要做电信领域的富士康?在积累到一桶金之后如何去建立技术壁垒是他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毕竟设备商的利润率的确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Cisco、高通这样的公司却可以延续期高利润。当然,横向整合,山寨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繁荣,但浮华背后尽显衰落;一个只崇尚工程师而不是科学家的企业确实难以维系长期的技术领先优势。 当然,这都需要一个过程,相信ZTE、华为都已经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去引领整个电信产业的发展。 4月份,我要继续代表In-Stat去参加华为的分析师会议,届时继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