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爱立信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41
    2015-12-23 15:36
    2913 次阅读|
    10 个评论
    2015年12月21日,爱立信中国区最新官方声明中称, 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结束,爱立信的立场不变。 “小米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样,需要得到我们的授权才能使用我们的技术专利。我们期待与小米合作,以求达成一个对双方都公平合理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与其它所有被授权者所达成的那样。“ 而就在当天,苹果和爱立信方面在专利诉讼上达成了一致,并签署了相关专利协议。爱立信方面并没有透露苹果向他们支付了多少授权费,也不知道具体的授权年限,但行业分析师预计爱立信在 2015 年(包括这一次)所获得的专利授权费在 130-140 亿美元之间,去年只有近 100 亿美元。 去年12月,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小米当时有高通护体,暂时逃过了禁售,但是爱立信依然不放弃。如今携力胜苹果之威旧事重提,小米将如何应对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爱立信的实力 爱立信作为通讯行业的元老,在专利方面布局非常早。任何涉及GSM、UMTS/WCDMA或LTE标准的产品,都需要获得爱立信的核心专利授权,爱立信的专利组合超过37,000项。 而且,爱立信已达成100多项专利使用许可协议,授权方包括行业内所有的主要厂商。为此,爱立信每年在研发领域投入2.5万名员工和近15%的净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 国际巨头强大如三星,2014年给爱立信交了6.5亿美元的专利费;在中国企业中专利数一数二的中兴,在与爱立信纠缠了数年之后,也是乖乖掏钱,只是金额没有三星那么大,大约在几千万到亿欧元的级别。苹果和爱立信具体数额没有透露,专家们估计在每年几亿美元是跑不了的。 尽管小米申请专利的速度在加快,数量急剧增长,尽管小米投资了联芯,获得了一些专利,但是小米毕竟是通讯行业的后来者,在基础专利上与中兴、华为都无法相比,更不用说苹果、三星了。此次被爱立信盯上,想靠交叉专利授权来逃过去基本不可能。 二、小米的博弈 小米要与爱立信博弈的话,走法律程序胜算不多。 一个办法是可以李代桃僵,小米贴印度本土厂商或者印度运营商的牌,不用小米商标,这样爱立信只能起诉印度本土的企业。 这样一来,官司就从两家外国公司的争端,变成一家外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纠纷。即使官司有问题,也是一家印度企业与爱立信的诉讼失败,不会影响到小米公司本身。 这是小米公司与爱立信博弈的一个办法。 再就是收集专利,搞交叉授权,不过以小米的专利积累,这样做很难,小米自己在通信方面完全是个新手,虽然与联芯有合作,背后是大唐电信,但是要与爱立信分庭抗礼,大唐的实力也不够,况且小米只是与大唐旗下的联芯有合作。 在2014年底的诉讼中,小米利用高通的专利反向授权逃过一劫,产品暂时没有被禁售。但是从爱立信历史上的专利官司看,有高通的护身符也难以保全,三星、苹果都用高通的芯片,理论上它们也有高通的反向授权,但是最后它们同样给爱立信缴纳了专利费。 小米还有一个办法是拖,通过法律手段迎战爱立信,要求对方专利无效或者在一些国家反诉对方。 不过爱立信的法务部门已经征战多年,迎战的也都是实力一流的巨头级公司,应对法律问题有丰富的经验,小米无论是寻找法律漏洞拖延或者是反诉,胜算都不太大,而且爱立信不是小公司,期望诉讼费、律师费拖死对方也不现实。 所以小米可以博弈,但是手段不多。 三、交钱不可避免,小米或者面临连锁危机 从爱立信历史上的诉讼看,虽然对手不情愿,但是最后都或多或少的交了钱,即使是中国的中兴也没有例外,所以小米交钱是不可避免的。 而目前的问题是,小米总体战略会因为专利费遇到麻烦。目前,小米手机在国内的增长已经遇到了天花板,小米手机的增长量低于预期,国际化是必须要走的道路。 而出了国,爱立信这种厂商就不会放过小米,各国的诉讼禁售都会出现。 如果小米选择逃避,那就没有海外市场。小米手机增长受限。如果选择给钱,以小米手机微薄的利润率,最后很可能入不敷出。有销售额无利润,小米给爱立信等专利巨头打了工。 小米或者销量恶化,或者财报利润恶化,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而更糟的是目前小米还遇到了资本的寒冬,过去几轮融资估值太高,新投资者犹豫。主业手机遇到天花板,其他业务又没有一个能顶上手机的空缺。小米的融资与IPO未来都是麻烦。 所以这会是一个连锁反应,专利费导致销量或者财报恶化,而销量或者财报恶化会导致下一轮融资困难,融资影响财力,进一步导致手机业务的下滑。 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小米帝国就岌岌可危了。这才专利费带来的连锁反应。 小米的挑战是,如何与爱立信谈一个合理的价格,能维持住小米的生存,毕竟杀鸡取卵对爱立信来说也是不合算的。 看似强大的小米帝国面临挑战,雷军会如何应对,我们拭目以待。
  • 热度 21
    2012-9-24 11:54
    1276 次阅读|
    0 个评论
          2012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于9月18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这届通信展主题为"智变中的ICT产业:开创应用**务新时代",着力展示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 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的相关成果。        阿牛哥9月18日去静安庄国展参加北京国际通信展,看看今年展会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还有新动向。 阿牛哥参观了很多通信设备制造商,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 通信测试测量厂商,芯片开发制造商的产品和设备,也拜访了数家通信媒体的朋友。今年北京通信展比去年冷清了很多,这是为什么呢?  去年北京国际通信展诺西参展 美国高通和博通都来了 日本东芝也来了。 一些深圳和青岛的制造商有参展 ,今年他们都没有参展。 看看今年北京国际通信展参展商有 智能终端设备供应商华为 中兴 联想 诺基亚 酷派 海信 , 芯片设计公司MTK MARVELL等。  今年国内移动互联网展会和研讨会上大放光彩的芯片原厂,智能终端设计公司还有很多智能终端设备厂商,对于通信展展商起到有分流作用。国际和国内经济大环境不是很热。 国内大型通信设备制造商盯着运营商基础项目还没有到位是一个原因,欧美市场不景气是主要原因。 国内很多传统通信设备制造商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搞得红红火火, 红海策略直接抢家 电厂商生意,利润没有通信产品的高。 市场不景气, 很多中小型通信制造商和测量测试厂商退出市场。 2012年北京国际通信展我们到底看什么呢? 第一个看点:MTK ,MARVEL, 华为,中兴, 海信, 联想, 等芯片原厂展位和智能终端设备展位推出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 第二个看点:通信运营商和电商都在谈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 还是有云计算 。 第三个看点:移动视频监控是3G的一个卖点。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智能终端设备技术提高,各大通信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建设,还有上游芯片原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还有移动视频监控设备制造商和工程商的维护等等。 第四个看点: 来自欧美日本和大陆通信测试测量设备从低到高应用尽有。 阿牛哥主要关注爱立信的展位,无线充电联盟的展位,和广大的工程师朋友们分享一下。         爱立信推出的智能运营全景图,帮助运营商以提高客户体验为中心,实现高效运营。爱立信要抢占LTE市场先机,LTE网络建设将成为拉动电信设备市场持续增长的新的驱动力,这个可以从爱立信参加去年和今年参加北京国际通信展看出。阿牛哥今年在爱立信展台,看到爱立信工程师演示电动车充电解决方案,有手机应用和二维码识别 。这是智能电网和通信设备的跨界杰作。以前阿牛哥参观很多国网 南网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方案,还是有些单薄。如果加上爱立信的电动车充电解决方案系统完整的应用更好。  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成立于2008年12月17日,其使命是为了创造和促进市场广泛采用与所有可再充电电子设备兼容的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无线充电联盟在北京国际通信展展台很醒目。无线充电联盟携其全球成员中的15家企业(包括海尔、德州仪器、飞思卡尔、桑菲通信、ConvenientPower、IDT、Powerkiss、飞利浦建兴、LeggettPratt、 佑骅科技、联云科技、MCM 和硕贝德等)的超过70款支持Qi标准的无线充电产品,无线充电联盟目前已经有超过120家厂商加入。阿牛哥参观了无线充电联盟TI ,IDT 和海尔的展台。  
  • 热度 32
    2011-4-27 16:12
    8948 次阅读|
    8 个评论
    文/毛启盈 4月26日,今天是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主题――“设计未来”(Designing the Future)。把知识产权问题作为一个严肃的纪念日来祭祀或者庆祝,11年有余。通过对这几年回顾,我们发现,创造和创新出现频率最多。今年“设计未来”富有新意。 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在这个纪念日来临之际,我分别就软软业、传媒业和通信业撰写了三篇博文,其中《建议将愚人节定为国际反盗版日! 》《 iPad侵权案给传媒的启示》昨夜出炉,希望能够给业界带来一点小小的启示。这篇主要是谈本人所误入的通信行业知识产权问题。 其实,通信业一年来炒得最热的是诺基亚与苹果专利诉讼之争,华为与摩托罗拉专利之争,不过,他们因为政治、经济等原因握手言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爱立信与中兴的“互诉”仍然在僵持阶段,这也成为这个知识产权日最受关注的一个焦点。 很多媒体记者追问我关于这个事件的看法,作为“误入”通信行业的“门外汉”,我已经用博客阐述了我的观点:《爱立信诉中兴专利大战背后的市场博弈》; 爱立信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尤其是爱立信中国在LTE以及物联网等方面尤为突出,但是,在当今的通信业巨头之间的较量,没有永恒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市场和研发实力的较量成为双方谈判的筹码。 不过,我的观点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雷同学不谋而合,知识产权纠纷,考验中国通信巨头国际化应对能力。起诉摩托罗拉,华为应对有章法,为中国通信业树立了典范。但是,中兴通讯并不是好捏的软柿子,尤其在专利方面,在国际上不容忽视。 在世界知识产权到来之前,我收看到了CCTV 2陈伟鸿主持的《对话》栏目“中国知识产权档案”。这是由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带队,张建国、王海波中层领导参与的团队与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专家张平“回顾中国知识产权”的节目。其中,中兴通讯向观众讲述了四个故事,追忆了一个通信巨头从嗷嗷待哺到茁壮成长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 故事一:日内瓦展 当时七国八制,中国通信市场为西方厂家垄断,“中华”刚刚起步,为了学习和成长“凑份子”组团参加日内瓦展。而当时的中兴委派了史总单身赴会,与国际大牌同台受到ATT专利的刺激后,史总亲自手写报告,强调三个要点:重视专利、重视人才、国际化。随后中兴通讯就成立法务部门。重视人才和研发 “哪里有会念经的和尚,我们就把庙设在哪里”。 故事二:手机专利交锋 德国汉诺威国际通信大展,手机展品被罚没,带来专利布局意识的转变,从此以后着力技术创新和专利储备,如今手机专利占据半壁江山,是中国手机厂商专利第一、出货量全球第四的企业,西方手机巨头对中兴的态度也发生转变,实现专利与西方手机巨头的相互制衡。 故事三:GOTA海外授权 进入21世纪通信行业飞速发展,但几乎所有的通信企业,使用CDMA技术就都要向高通付专利费。行业的专利授权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利润引起了企业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重视,随着中兴对研发投入的加大,同样也形成了某些核心技术,如GOTA技术是中国企业首次向海外企业授权,当时中兴对朗讯、北电授权。印证了专利布局的意义。从之前1G没有专利到现在4GLTE占据7%专利份额,与国际大品牌齐头,并占据话语权。创新和知识产权起到决定性作用。 故事四:SDR喜结硕果 讲到史总拜访客户时最常说的“你买我们的产品我不是最开心的,最开心的是你通过使用我们的产品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是我最高兴的”而史总说的“需求来源于客户做“有源之水”的研发”确实也体现了中兴在这方面的愿景,借助CSL客户成为了欧洲规模进入的样板点,随后很多运营商主动邀请中兴投标欧洲实现规模进入 中兴通讯相关专利的“四个故事”,从窘迫到觉醒到奋发到成功,其实今天中国许多“走出去”的企业也有过共同的经历,包括并驾齐驱的华为,也有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的影子。知识产权是企业原始积累时期的一道门槛,也是企业长远战略的自我保护。同时,也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透过现象,看出了知识产权的本质。 其一,知识产权有一个漫长的成长的过程,期间面临着猜忌与质疑,甚至排挤,所以,被诉讼甚至被“封杀”其市场,并不足为奇,中兴手机展品被罚没,中国 MP3在德国参展被扣已不是新闻。譬如,在购买专利的谈判,以高通为代表的通信巨头和初出茅庐的企业地位并不对等,“漫天要价”、“埋地雷”等现象时有发生。 其二,中国跨国公司和西方垄断企业的专利较量,其实是在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师夷长技以制夷”。正如中兴史立荣在“对话”中所言,但并不是所谓 “地雷”,而是互相搭桥的过程。想当初,在受到ATT专利刺激之时,中兴还没有成立法务部。由于后期的投入,一向买高通专利的中兴,凭借 GOTA技术向海外企业授权。其中包括了朗讯、北电授权,尤其在4G方面,LTE占据7%专利份额,这将直接形成了与高通、NTT、爱立信等专利巨头形成直接对峙,这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三,打破所谓的市场垄断,必须自强不息。华为和摩托罗拉和解就是鲜明例子。中兴通讯在这次与爱立信的纠纷中,对其LTE侵权进行诉讼,击中要害,这是中兴苦练内功,自身强大的表现。截止2010年底,中兴拥有专利总量达3.3万件。其中,2010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获得的PCT专利申请高达1863项。这与每年投入销售收入10%以上投入研发有关。 用主持人话说,大家认识中兴,很多情况下是从中兴手机开始的,还记得当年李连杰代言中兴手机的帅气造型,曾经打动了多少消费者的心。其实,中兴通讯的主经业务是通讯解决方案,通俗来讲,就是生产老百姓熟知的程控交换机和3G设备,这块业务占据其营业收入的70%。值得一提的是,中兴通讯去年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正式跨入中国企业“千亿俱乐部”。 其实,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兴还有一项值得骄傲的成绩,那就是积累了3万3千多项专利,平均算下来,相当于每年完成1300项技术发明,也就是每天有3.6件专利发明在中兴通讯诞生!2010年,WIPO国际专利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兴通讯专利申请1863项,居全球第二、业界第一。 中兴通讯和爱立信的专利之争,其实背后是研发力量之争,市场份额之争,产业链之争。“1G时代看着跑,2G时代跟着跑,3G时代齐步跑,4G时代领先跑。”中兴通讯的专利史,应该是中国通信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缩影,从最初的窘迫,到今天的风光无限。不过,我们仍然看到一些问题,譬如,中小企业缺乏科研的条件,而一些**院校却在为国外企业做着专利的研发,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反思的问题。      
  • 热度 30
    2011-4-15 14:23
    3012 次阅读|
    3 个评论
    4月1日,西方传统“愚人节”这天,在通信业再次发生“捉对厮杀”事件:爱立信向英国、意大利、德国法院提起一项诉讼,称中兴通讯侵犯了其GSM和WCDMA技术专利。同时,中兴发表了声明回应,称爱立信单方面中断谈判,诉讼无效,甚至将反击其“专利恐吓”行为。 由于爱立信和中兴都是全球排名前五的设备制造商,欧洲市场是来自瑞典爱立信的主场,而中国则是本土企业中兴通讯的“大本营”,因此,该事件引起了包括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的热炒。更为巧合的是,4月1日是“愚人节”,诸多都市类的媒体增加了娱乐调侃的因素;也由于4月26日是全球知识产权日,所以,爱立信的“恐吓”,让号称国际专利申请通信业第一的中兴通讯显得并不轻松。 从诉讼报道看,为此双方争执持续了4年之久,未能达成协议。内部消息称,爱立信起诉书就有60多页,可见爱立信对此蓄谋已久。不过,从爱立信的诉讼专利看,涉及GSM和WCDMA技术,主要是2G和3G技术。请求英、德、意三国停止销售中兴通信的手机等终端产品。 由此笔者产生了几个疑问:1,谈判进行了四年,为何戛然而止,“愚人节”这天想起来诉讼?2,既然中兴通讯侵权,其实应该禁止其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销售终端产品,只要是和GSM和WCDMA技术相关,为何只在乎英、德、意等欧洲主流市场?3,爱立信一年来一直忙于TD-LTE,为何突然对 2G技术如此兴师动众? 通过对事件来龙去脉以及背景的分析,笔者推测到,中兴和爱立信的互诉,实质是欧洲通讯市场的争夺,是未来LTE市场的争夺。 首先,爱立信醉翁之意不在酒。《金融时报》称,爱立信此次诉讼说明,以华为和中兴通讯为首的中国企业,已发展成为爱立信的强劲竞争对手。笔者认为, “竞争论”不无道理。一年来,爱立信在中国的强劲表现,有目共睹。从500亿终端链接理念的提出,到上海世博TD-LTE的亮相,爱立信已成为中国三大运营商在3G、4G网络建设的不可忽视的跨国企业。当然,中兴和华为也在国际上和走出去中“蚕食”了不少爱立信的市场,尤其是欧洲。2010年,中兴的终端出货量达到9000万部,其中占比最大的是GSM/WCDMA手机。最具有戏剧性的是,中兴在TD-LTE商用方面,在全球12个国家18个全球运营商建设TD-LTE实验局和商用网络。尤其是在瑞典,部署全球最大的LTE TDD/FDD融合商用网络,也是北欧第一个TD-LTE商用网络。中兴将LTE的火烧到爱立信“老巢”,强攻欧洲市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由此可推测,爱立信的诉讼,主要是阻击中兴进入欧洲市场,实施“围魏救赵”之计划。 其次,专利持有水平和研发能力不差上下。在通信市场,除了高通在专利方面有绝对的优势外,爱立信、中兴、华为等国际制造商不差上下。尽管爱立信拥有全球超过35%的GSM/GPRS/EDGE市场份额,以及40%的WCDMA市场份额。但是在研发投入和中兴旗鼓相当。据透露,爱立信把全球销售收入年均至少15%用以研发,每年在中国市场研发投入为10亿元人民币。中兴和华为披露的数据均为销售收入10%以上投入研发,其中中兴4年研发投入200余亿元。 根据中兴声明显示,截止2010年底,中兴拥有专利总量达3.3万件。其中,2010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获得的PCT专利申请高达1863项,位居全球所有企业第二位、通信行业第一位,这些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兴通讯对知识产权和创新的尊重。 以LTE标准基本专利分布情况为例,高通、NTT、华为、爱立信、中兴等企业情况如下: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兴有LTE领域7%的核心专利申请,爱立信和华为均为8%,均位居行业前5,差之毫厘。居高不下的研发投入,对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进步“杯水车薪”。国际性的大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较大,但是回报似乎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看到,发生通信业的专利诉讼层出不穷,摩托罗拉与华为互诉专利侵权、诺基亚与苹果专利诉讼之争,如火如荼。由于设备制造业企业的专利往往以交叉授权为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证较为困难,而手机等终端产品取证就相对容易,所以,爱立信选择了从手机产品,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不过,对于专利侵权诉讼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由于受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市场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甚至攻守双方均被推到舆论的高峰,譬如,摩托罗拉与华为就得不偿失,但是由于持续时间流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最后,由于通信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科技之争,市场份额之争,这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血战。尽管,通信业的轰轰烈烈的“捉对厮杀”,大多结局和预想相差甚远。但是,爱立信和中兴之争,标志着通信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其实就是LTE之争的预演。 由于中兴和华为并驾齐驱,杀入欧洲和北美市场,爱立信也不会轻易放华为“通关”,因此,爱立信和中兴的“鹬蚌相争”,华为这个“渔翁”,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站在高科技前沿的通信业竞争无处不在,我们要看到跨国公司的“专利之争”背后是,高科技之争、势力范围之争、国家利益之争……所以,中国企业 “走出去”,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要遵循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不能授人以柄;同时,希望国际化的企业能够加大研发的投入,尊重彼此的科研成果。    
  • 热度 33
    2011-4-14 14:44
    4706 次阅读|
    2 个评论
    作者:磐石之心 近日,全球通信市场上的专利纠纷层出不穷,先有华为对诺西收购摩托罗拉设备部的抗议,再有诺基亚起诉苹果侵犯专利,接着是爱立信起诉中兴通讯终端专利侵权。这一系列的专利纠纷,让我感受到通信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以及竞争模式的升级。 对于爱立信和中兴通讯之间的专利纠纷,双方各执一词。爱立信表示已经在英国、意大利和德国对中兴通讯提起诉讼,指控后者侵犯爱立信的技术专利权。针对此项指控,中兴通讯昨天发布声明称,爱立信刻意单方面中断正在进行的专利谈判,公司今天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起针对爱立信在华专利的无效诉讼。 爱立信与中兴专利纠纷的本质是什么? 爱立信起诉中兴通讯的理由是,中兴通讯在GSM和WCDMA终端上侵犯爱立信技术专利,据说这场专利谈判持续了4年之久,直到2011年4月1日,爱立信才正式提出起诉,外界才得知两家通讯巨头之间的纠纷。 3月17日,中兴通讯正式对外公布2010年财报,全年营业收入约合106.09亿美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欧美地区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50%,占整体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至21%,首次成为公司海外收入比重最大区域。而中兴手机的销量也从2009年的2670万部,到2010年增至5180万部,增幅达到94%,Orange英国引入中兴Blade手机,欧洲大陆市场中兴与运营商合作定制,让其份额大幅提升。而索尼与爱立信的合资公司索尼爱立信则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中兴手机在欧洲市场的大幅增长,无疑侵害了索尼爱立信的利益,这是爱立信发起专利起诉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并非最主要的原因。2011年中兴通讯与沃达丰德国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同时中兴通讯与荷兰皇家电信KPN下属的德国子公司E-Plus以及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宣布,将在德国联合测试TD-LTE。2011年3月底,中兴宣布与和记黄埔旗下Hi3G签署在瑞典及丹麦部署LTE FDD/TDD网络的协议,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部署LTE FDD/TDD的设备商。 另有专利数据显示,中兴在LTE核心上的核心专利占据7%,而爱立信也只不过8%。在2G、3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没有话语权,而在4G时代中国通信企业正在专利技术上追平外资企业,这无疑让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提供商爱立信感到压力,而中兴与和黄的LTE双模项目在爱立信老巢瑞典部署商用网络,无疑对爱立信产生了巨大的刺激,这是这场专利纠纷的导火索。 FDD-LTE与TDD-LTE之争 爱立信起诉中兴通讯醉翁之意不在“2G和3G”而在乎4G,这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更应该注意的是FDD-LTE与TDD-LTE的标准之争。因为在中国移动的强力推动下,TDD-LTE已成为全球4G标准之一,而且技术上与FDD-LTE之间的差距只有半年时间。 与此同时,TDD-LTE在频谱、设备上的成本优势,也让众多运营商考虑建设TDD-LTE标准的4G网络,这无疑让一直垄断通信标准的爱立信等外资巨头倍感压力。与此同时,在4G技术上中国企业,中兴、华为的专利数量和技术积累已经与爱立信、诺西等企业不相上下,技术之争突然演变成了成本之争,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