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欧姆龙E3Z传感器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辨认对比

2020-7-24 11:55 3419 51

欧姆龙真假怎么辨认区分呢?从外包装标识、传感器顶部、出线底部、传感器的左、右侧

我们购买了一只45元包邮的商家号称欧姆龙正品、保修三年、免费退换的E3Z传感器,这个事情的后续是某宝该商家商品继续在售卖,依旧能找到并且排在极其靠前的位置,销量继续在增加,并没有给予最基本的假货下架,这事儿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只能继续观察了。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大家的热烈讨论留言,如果您支持我们的内容请不仅阅读,也要随手转发哦,这样才能做到大家帮助大家。

今天我们从代理商渠道订购的正品欧姆龙E3Z-D61传感器到货了,由于信息较多,我们打算把对比分成两期,本期主要是从包装、外观等能从外面看到的地方进行详细的对比,另一期主要就是各种真假传感器的性能测试。

我们先从外包装开始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左侧为正品,右侧为仿品

正品包装袋柔软,竖着粘贴标识,且仅有一张标识。仿品包装袋较硬,横着粘贴标识,粘贴有两张标识。

放大标识观看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左侧为正品,右侧为仿品

正品字体较细,正品二维码扫描结果对应包装上的编号。仿品字体较粗,仿品二维码扫描结果对应某公司微信号。

正品仿品均有CE标志、欧洲RoHS指令标志。此外正品还有EAC认证标志、澳洲RCM认证标志、韩国KOSHA安全产业认证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正品的合格标记是在外标签上,仿品是一个纸质合格证放在袋内。正品的公司名称和地址都在包装标签上写明,仿品是单独一张写着公司名称和地址的贴纸。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左侧为正品,右侧为仿品

正品包装内一份说明书、一份CE声明、一支传感器。仿品包装内一份说明书、一份合格证、一个金属支架、一支传感器(前面我们说过正品的合格标识是在包装标签上)

传感器顶部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左侧为正品,右侧为仿品

正品发光二极管外罩透明度很好,仿品发光二极管外罩透明度较差。正品可调电位器左右的印刷标识边缘清晰,仿品可调电位器左右的印刷标识边缘极差

传感器发射接收红外窗口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左侧为正品,右侧为仿品

正品窗口透明度高,发射和接收大小有别,边缘安装严丝合缝,仿品窗口透明度低,发射和接收一样大小,边缘安装贴合度差。

这里特别说一下仿品是两个放大透镜,正品透过滤镜可以看到里面是聚光桶一样逐渐缩小的结构。

如下图:可以直接看到内部结构,下图是揭开红外滤镜的拆解图片,由于正品红外滤镜透明度很好,就算不拆解,透过透镜也是很清楚的看到这个结构。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E3Z解剖

出线底部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上面是正品下面是仿品

传感器的左侧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传感器的右侧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左侧是正品右侧是仿品

从传感器的左右侧对比看,欧姆龙英文字体还原度很高几乎可乱真,很难分辨,已经比原来的仿品进步很多。可能很多朋友会发现从图片上看正品外壳有些花纹,仿品却很像一体特别整洁干净,会觉得仿品做工更好,其实实物平整度非常均匀,这应该是材质不同造成的显在图片上的观感差别。正品传感器翻看说明书写明使用的是PBT材料,仿品仔细看较软并且光泽的表面特别像ABS材质。这两种材料的特点,PBT在耐温、耐电、强度、韧性方面均优于ABS,比ABS难加工成本较高。(这个我们在后期测试完所有内容以后可以试着用火烧一下,就会知道准确答案。或者哪位专家给具体讲讲?)

传感器标签对比

调查一只假欧姆龙E3Z传感器「二」假货和行货传感器超详细对比

上面是正品下面是仿品

可以看到正品的传感器标签粘贴工整,仿品标签粘贴歪斜,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我们测试的很多仿品都存在标签贴不平整的问题。并且在同样标签面积下,很多正品的字体都会明显更大一点更清晰一些,仿品的字特别喜欢挤在一起。不过这个感觉不是对比去看而是单独去看的话很难感觉到,除非对正品非常熟悉。

推荐阅读
什么是电可擦除的ROM,单片机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2020-03-17 13:57
为什么说51单片机是经典单片机 2021-01-25 18:08
线路板FPC为什么比PCB受人喜爱,有啥区别? 2020-06-18 17:30
碳刷导电应用在哪里,废炭刷自制导电膏与使用方法 2020-08-04 14:39
电路EMI超标?修改一下电路布局,拉开距离就搞定 2020-03-06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