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面板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2025-5-14 11:24
    0 个评论
    当全球经贸格局历经地缘重构与技术变革的双重洗礼,中国制造站上产业升级的历史隘口。新时代的命题随之而来:中国科技行业必须走出微笑曲线底部,通过更高科技含量的两端来把握技术制高点,穿破全球化的迷雾。 如何攀登微笑曲线,提升产业附加值,两条突围路径已渐次清晰。 一方面,是消费终端市场话语权的争夺。自2018年至今7年,肉眼可见的是,中国科技产品在全球的位置已经悄然上升,这在很多供应链本地化、渠道品牌高端化建设的先行者上已经有所体现:大批中国消费电子乃至家电产业链的绝对龙头,市值都在过去7年中取得了可观的增长。 但另一端,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包括上游的电子元器件、材料与设备等产业纵深,在核心环节上,中国科技产业仍然有很多课要补,自主可控的紧迫性已经是一张必须打的明牌。而这一赛道的很多先行者的战略意义,却多少被忽视了。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终端上游核心供应环节,半导体显示属于典型的高科技制造行业,能有效提高制造业附加值,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锻长板的重要环节。回溯过去二十年,国内面板产业所取得的长足进步,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宏大叙事下,已逐步成为鼓舞人心的时代标杆。 显示行业的重心国别转移及整合还在加速。我们将以行业近期发生的收购整合案为切入,探寻面板行业深度整合的重要意义,而这或许也将为试图穿透全球化迷雾的其他产业者带来重要的启示。 01 震动行业的百亿并购 今年4月,TCL科技耗时近半年,斥资百亿终于完成了对韩企LGD广州LCD面板厂与配套模组厂(后文合并简称LGD广州)的收购交割,并将之命名为t11基地。 这场收购的时代大背景在于:从三星苏州到LGD广州接连被收购,曾经风光无限的韩国面板企业至此已完全退出了LCD TV面板产业的竞争,一个时代正式落幕。 TCL对LGD广州的收购,也注定将成为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近二十年从追赶到超越的关键里程碑——随着这场收购的完结,中国大陆面板厂将占据全球70%以上LCD面板份额,已然重构了全球显示市场的产业秩序。 图:2005-2024全球G6以上面板分地区产能变化 资料来源:IHS Market 然而,有太多事后证明价值极高的交易,在当时难免面临质疑,这场交易也不例外:参与收购的中国企业是否扮演了高位接盘的角色?被收购的这条产线,是否已经是落后产能?随着外资转向OLED,LCD是否已经是夕阳产业? 我们不妨从交易的细节着手,回答以上诸多问题。 LGD广州,价值几何? 此次TCL科技并购的资产为LGD在广州的液晶显示面板产线及配套模组厂,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LGD广州工厂早在两年前已被传要出售,长久拉锯中,也曾爆出多位买家。多家头部面板厂家纷纷参与竞标,显然已经证明了这座工厂的价值,毕竟,业内行家都相当清楚这家工厂的成色。 作为LGD首座海外面板厂,该项目总投资40亿美元,主要生产大尺寸TV面板,面板产能规模为18万片大板/月,配套模组厂月产能达到230万台。 以2023完整财年数据为测算起点,根据TCL此前公告,面板产线2023年净资产为118.02亿元,收入63.34亿元,净利润6.02亿元;配套模组线,净资产28.39亿元,收入118.6亿元,净利润5.36亿元。据此,两个标的公司合计净资产146.41亿元,净利润11.38亿元,合计收购价格138亿元,P/E约为12倍,而可比公司彩虹股份P/E约在14~19倍之间。 有业内人士透露,LGD对于设备采取4年折旧法,目前产线折旧已基本结束,意味着产线资产以现金或流动资产为主,基本无财务负担,有较高现金价值。市调机构迪显更直接透露,LGD在交割时账面存留资金超过60亿,也就是说,TCL科技因收购产生的现金支出交割时已收回一半。 更值得盘算的是可预期的盈利能力——随着大尺寸LCD需求强劲,高世代线产能渐趋紧张,从前段时间各面板厂披露的财报可见一斑。此前也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LGD广州这条线与国内面板厂彩虹股份规模相近,利润水平可与其对标,长期来看预计能为TCL贡献20亿以上年化利润。 新建一条8.5代LCD产线从项目开工到量产至少需要18个月以上时间,TCL华星此番收购可以说是空间换时间,用新建产线一半不到的投资换取当下LCD盈利暴涨的窗口。 经济账之外,无形资产的考量 诸多科技产业中,中国企业都是作为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存在,对于技术的渴求,刻在追赶者的的基因里。 2018年,韦尔股份豪掷152亿元并购全球CIS优质资产豪威,彼时韦尔股份市值仅不到100亿元,作为半导体分销龙头自然知道CIS核心技术的重要性,而豪威的CIS技术通过韦尔强大的渠道,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韦尔成为仅次于索尼的CIS全球第二,产品成为安卓手机和车载CIS的一供,韦尔凭此也站稳国内半导体一哥的位置,更是带动国内CIS产业战略性崛起。 相似的情形正在上演。LCD领域目前主流技术类型包括IPS、VA和TN三种。TN诞生时间最早,凭借成熟的技术体系与低廉的成本,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VA和IPS则属于高端液晶屏技术,能够更出色地满足广视角显示的需求。在这两者之间,VA在对比度和画质呈现上优势显著,IPS则以卓越的色彩表现力和更宽广的可视角度脱颖而出。基于各自特性,VA在TV应用方面颇受青睐,而IPS在IT产品领域应用更广。 本次收购前,TCL华星在大尺寸LCD领域主要专注于VA技术,LGD广州线则拥有成熟的IPS技术与运营经验。拿下LGD广州,意味着TCL华星强势切入IPS赛道,构建起更丰富全面的技术矩阵,更直接延拓了其在IT等潜在增长领域的技术能力。 此时不得不提及另一重要角色——TCL华星t9产线,国内首条主攻生产高端IT产品及专业显示的液晶面板高世代产线,与LGD工厂同样位于广州,二者相距仅半小时车程。 和TCL华星已有的t1和t2,t3和t4、t6和t7工厂的双子星模式一样,被收购的LGD广州厂也有望与TCL华星t9产线组成新的双子星格局,产生1+1>2的协同价值:技术层面,t11拥有的IPS技术对专攻IT等中小尺寸业务的t9将形成助益;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两座工厂可以实现配套资源共享,并能够通过产能协调与分配,既承接电视面板的复苏红利,又押注IT、车载等中小尺寸业务的增长机遇,带来更强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和更显著的规模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原LGD广州重点客户包含三星、LGE等国际大客户,收购LGD广州后,TCL华星预计将直接接入原LGD广州客户网络,由此扩大已有客户的合作范畴,扩展战略客户名单。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20年,立讯精密斥资33亿元全资收购纬创资通两家全资子公司股权,凭借这笔收购,正式进军iPhone手机代工领域;2023年,精密立讯又以21亿元的价格成功拿下昆山世硕的多数股权,进一步壮大了立讯精密的iPhone代工业务。 当时的市场同样质疑立讯精密为什么要收购这两个还在亏损的资产。但很快大家发现这场收购的精妙之处,立讯精密通过收购供应链网络,成功进入苹果整机代工领域,实现从零部件供应到整机组装的跨越,市值也开启了大幅增长之路。 通过收购重点客户上游资产,切入其供应链,意味着拿到了共享国际巨头发展成果的入场券,当时的立讯和现在的华星,两者的客户战略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体来看,无论从可测算的财务回报,还是技术延拓、客户结构改善等无形资产层面的潜在收益来看,这笔收购的综合价值远远超过普通的财务投资,不可谓不是深思熟虑。 02 面板产业的“中国答案” TCL科技收购LGD广州这个单点事件,不仅为LCD面板行业话语权的中韩交接画上句号,更是中国面板产业竞争力系统性提升的序幕。 面板产业链价值的核心点在面板,以TV为例,显示面板在终端成本的占比为60-70%,含背光模组则达到80-90%。一旦占据面板份额、技术和制造效率的高点,我们将站稳面板微笑曲线的高附加值部分,并带动上游的设备材料芯片,下游的智能终端齐头并进。 70%市场份额的奇点时刻 对于重资产的高科技行业,一旦掌握产能优势后,产业集群效应便开始凸显,规模优势也使得行业成本最低,最终形成强者恒强、赢者通吃的局面。 比如,为什么中国台湾地区能够在全球的半导体产业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就是由于半导体代工厂技术和产能的领先。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台湾代表性的半导体代工合计份额也在70%左右,其中台积电62%,联电6%,世界先进和力积电各1%。 目前中国大陆的面板产业,也正在贴近这个70%份额这条“黄金分割线”。 2019年,中资面板厂合计份额达到42%(包括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彩虹股份等面板厂商),历史上首次完成对日韩的超越。而此次TCL的收购将使中资面板市场的整体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场预计2025年份额达到70%左右,份额集中有利于主要面板厂产能的稳定,从而彻底掌握全球的话语权。 从“被动跟随”到“技术制衡” LGD在出售了广州LCD资产的同时,宣布其未来将聚焦OLED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着韩厂纷纷转向OLED、全球LCD产业重心向中国大陆转移,“LCD已沦为夕阳产业,将很快被OLED替代”等言论已并非新鲜论调。 然而,中国面板企业正在用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与市场表现重塑产业认知——LCD产业并非垂暮老朽,反而年富力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LCD仍将是大尺寸显示领域的绝对主流。 根据洛图科技数据,2024年,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量为2.37亿片,同比增长5.1%;出货面积达1.7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0%;LCD在电视面板显示领域仍占据97%以上的出货量,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即便在OLED渗透率较高的手机等小尺寸市场,也仍然把控着近乎半壁江山。 这种技术渗透率的悬殊对比,或许折射出商业的真相:在质量与性价比都是考量因素的消费电子领域,技术路线的选择从来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成本、性能与产业链成熟度的综合平衡。 TV大屏化浪潮正在验证和强化LCD的生命力。全球TV面板尺寸年均增长1英寸的行业规律,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更激进的演进态势——国内TV平均消费尺寸已领先国际市场10英寸,这直接归功于中国面板企业在8.5/10.5代线等先进产线的布局优势。 这种技术产能的共振效应甚至引发了全球大尺寸面板的结构性短缺:2024年第四季度以来,65-85英寸面板因10.5代线产能瓶颈出现供应紧张。目前中国企业在65-85英寸段掌握70-85%市场份额,90-115英寸超大型面板更近乎100%。 Mini-LED技术的突破也是这场大屏革命的强大推动力之一。从Mini-LED芯片到背光模组与控制芯片,国产技术的成熟使Mini-LED背光加持的LCD在显示效果媲美OLED的同时,实现超过8万小时寿命(是OLED的4倍),功耗仅为OLED的一半左右。并且,以65吋电视为例,Mini-LED终端价已下探至4000元区间,相较动辄万元的OLED来说,简直是碾压性优势。 Omdia预计,搭载Mini-LED背光的LCD TV面板将于2025年实现对OLED TV的历史性超越。全球Mini-LED TV未来三年复合增速将达36.6%,2025年出货量预计达1420万台,而近年来OLED TV销量始终徘徊在500-600万台区间。 此外,一个耐人寻味的例子是任天堂新一代Switch 2放弃OLED转而用回了LCD显示屏,其团队表示因为LCD显示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且新主机可以支持HDR。 回看近些年“OLED替代论”一度风靡,中国面板企业却默默通过Mini-LED的技术升维回应和打破了“中企只能被动跟随”的产业偏见,巧妙实现了对韩厂的技术制衡。 03 行业回报:始于面板,但不止于面板 对于重资产科技产业来说,由于产品价格波动大,容易呈现周期性,比如存储芯片行业就是典型的周期成长性行业。但是,如果产能能够高度集中于某一地区,波动将会大幅减小甚至具有“提价权”。 比如台积电在2019年确立全球领先半导体代工优势后,毛利率就系统性的突破45%-50%的历史区间,而且波动性也开始降低。 受供需错配影响,面板价格历史上呈现较大周期性。但是随着中国企业掌握产能的话语权,并实现技术上对韩厂的制衡后,也就意味着实质上掌握了定价权。2022年6月开始,按需生产已经成为共识,2022Q3以来,面板价格周期性和波动幅度就大幅减弱,是面板行业历史上的首次产业拐点。 从产业竞合角度,随着日韩企业退出,行业回归更加理性的竞争,中国厂商从价格接受者转变为价格管理者,展望未来,面板将成为现金牛资产,持续给股东创造回报。 根据最新的2024年报,TCL科技业绩预告年内半导体显示业务持续向好,净利润超60亿元;另一面板龙头京东方A利润达到53亿元,同比增幅超过一倍,经营性现金流也高达477亿。 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作为核心的电子元器件,面板不仅仅是自己成为现金奶牛类资产,还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首先是拉动上游的设备、材料的国产化,另外大幅增强下游终端的竞争力,包括电视机、PC、显示器、手机和新能源车。 从产线上来看,国内基本都是高世代线,成本天然更有竞争力。黑电企业过去多以质价比优势抢占市场,但现在已经开始呈现技术实力带动品牌溢价能力提升,背后的面板企业功不可没。 技术迭代是引发彩电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上世纪70年代,日厂索尼、松下、东芝等公司在CRT技术反超欧美,独霸全球彩电市场。2000年起LCD技术逐步淘汰CRT技术,韩厂完成了对日厂的超越。而随着Mini-LED等技术的崛起,中企对韩厂的历史性超越已悄然发生。 在供应链方面,由于LCD面板产能均位于中国大陆,下游国产电视品牌直接向上游面板厂订购产品,供应链自主可控,供货也保质保量,形成了极强的产业集群效应。 由于中国面板企业的性价比、技术优势,以及供货保障、供应链自主可控,带动中国黑电企业过去几年在全球份额高增(海信视象、TCL电子、小米等),超过三星也是指日可待。 图:全球黑电行业品牌销售量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奥维云网。 这种立体攻势,让中国面板产业链摆脱了“制造-被替代-再追赶”的宿命轮回。 如国内的电视企业告别了过去的内卷模式,率先拥抱本轮面板行业变革,产品力与供应链能力全面提升,打破了黑电不赚钱的魔咒。 以海信视象和TCL电子这两个黑电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例,2024年净利润分别达到22.5、17.6亿元,创造历史最好水平,成为过去几年出海成功的经典案例。 而偏光片、驱动芯片、面板设备等上游环节,在过去几年的国产化率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核心面板环节的附加值提升,直接带来了产业生态的良性进化。 图:海信视象和TCL电子近3年财务数据 资料来源:Wind 04 结语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10年前,我们还处在“缺芯少屏”的产业痛苦中难以自拔。但以TCL科技收购韩国LGD广州厂为时代的注脚,中国显示产业“轻舟已过万重山”: 产业转移并不是产业停滞,而是背后竞争力的此起彼落。 全球LCD市场规模仍高达接近1000亿美元,主要下游包括电视机、IT、手机、车载等,每一个下游都是非常重要的ICT产业,LCD作为不折不扣的“国之重器”,如今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LGD的收购仅仅是一个个案,中国显示行业今天已经拥有了可以承载价值链稳定性的中枢,而这正好也带动了显示产业链价值的向上提升。另一层面,TCL科技的这一收购,也为中国科技行业自主、安全、价值提升起到助益。 这场耗时二十年的产业突围将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碎片中,真正的胜者终将是那些用技术创新重构产业链规则的人。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热度 3
    2024-10-12 11:38
    271 次阅读|
    0 个评论
    01 亚克力面版 亚克力面板,是根据用户提供的图纸,使用亚克力原材料,通过印刷添加颜色、图案、文字、标识指示等信息,后期再进行钻孔、外形切割工艺制作得到的满足设计要求的面板。既可用于设备装饰外观,也能做透光遮光,防水防尘的用途。广泛应用于仪器仪 表零件(做面板和视窗),其特点是耐性好,不易破损,修复性强,透光率高,清晰美观,色彩鲜艳。同时,其符合环保要求,对人体无辐射等危害。 亚克力材料是硬的,不可弯曲。亚克力材料尽量不要直接接触酒精。 "亚克力"是一个音译词,英文是ACRYLIC。它是一种化学材料。化学名叫做"PMMA"属聚丙烯酸酯类,又称特殊处理的有机玻璃,是有机玻璃换代产品,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 易染色、易加工、外观优美。透射率高达92%,重量仅为普通玻璃的1/2,抗碎裂性能为普通硅玻璃的12~18倍,机械强度和韧性大于普通玻璃10倍以上,具有突出的耐候性和耐老化性,有良好的 电绝缘性能,化学性能稳定。并不像传统玻璃那样,不用担心易碎的问题。 透明亚克力板 透明亚克力板为全透明,经过打印油墨后可获得不同颜色的,可透光或半透光或全遮光,透明或半透明或不透明等不同要求的产品。 黑色半透亚克力板 黑色半透亚克力 (茶色亚克力) 原 材料本身为半透明,透光率在15%左右,当不照光时,呈现黑色,照光时能透光。 适用领域 家用电器 音频设备 医疗设备 触控面板 面板分层图展示 02 薄膜面板 薄膜面板是根据用户提供的图纸,使用PVC、PC、PET等原材料,通过印刷添加颜色、图案、文字、标识指示等信息后期再进行钻孔、外形切割工艺制作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操作 面板。既可用于设备装饰外观,也能做透光遮光,防水防尘的用途。常用于家用电器、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工业控制等领域。 薄膜面板材料 材料 优缺点 聚碳酸酯 (PC) PC料遇热稳定、环保;耐热性耐寒性、电绝缘性和耐大气老化性优良,抗弯、抗拉、抗压强度十分优越;但耐药品(有机溶剂)性较差,耐疲劳性较差,易产生应力开裂,易受空气氧化逐渐形成脱落层。在面板丝印行业应用较广泛。 聚酯(PET) PET耐药、酸、碱性良好,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耐热性,旦耐磨 损,特别具有抗折性和强韧性,尺寸稳定性高。可用于要求较高的仪器仪表和家电面板等各个领域。按键寿命远高于PC材料,是制作薄 膜开关面板和电路最理想的基材。PET材料是软的,可弯曲。 聚氯乙烯 (PVC) PVC在温下对酸、碱和盐类稳定,耐磨性 好,遇燃自熄,消声消震,电绝缘性好,热稳定性较差(-20~60°C)。薄膜开关已很少选用PVC,仅作面板标贴时偶尔采用。 适用领域 仪器仪表 家用设备 工业设备 面板分层图展示 03 面板定制支持工艺 1.可开通孔,切割和开孔精度范围±0.3mm,外形切割通常为负公差,开孔通常为正公差。 2.可做磨砂面,但窗口为光面,选择正面打印即可。如果选择磨砂的材料,窗口也为磨砂。 3.可做透明开窗,可做半透明。 4.可贴背胶,撕开即用,便于携带和拆装。 5.可做双面印。透明亚克力双面印适合做立牌,一面磨砂一面光面。黑色半透明亚克力的双面印是为了避免底面打印文字图案显示不清晰,所以文字图案打正面,底色或者遮光打在底面。 本文章源自奇迹物联开源的物联网应用知识库Cellular IoT Wiki,更多技术干货欢迎关注收藏Wiki: Cellular IoT Wiki 知识库(https://rckrv97mzx.feishu.cn/wiki/wikcnBvAC9WOkEYG5CLqGwm6PHf)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热度 10
    2022-11-25 15:10
    1297 次阅读|
    0 个评论
    反应时间(response time) 也可称之为响应时间,指的是接收处理讯号到输出结果所花费的时间。对液晶显示器来说,一般反应时间是指亮度从最暗到最亮的时间 (rise time) ,再加上最亮到最暗的时间 (fall time) 。除了最亮及最暗变化外,还有在这区间的灰阶变化,即灰阶到灰阶的亮度变化时间 (Gray to Gray response time) 。 除了量测反应时间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 overshoot 及 undershoot ,指的是讯号在调变的过程中超过了预期值,以百分比的方式呈现。此一数据也会影响反应时间的表现。 有了基本的知识之后,接下来百佳泰将直接以实际案例的量测结果,就我们丰富的经验知识,与各位读者分享究竟其中数据藏有什么潜在风险? 下表是32” 2560×144@165Hz monitor经过5x5x灰阶图所量测出来的结果。 Rise Time, Fall Time, Gray to Gray Response Time反应时间详解 我们再进一步整理出 灰阶反应时间 各项数据如下表,平均值为10.97ms,最佳值为2.37ms,最差值为20.87ms。如果这是一台文书等级的屏幕,表现为尚可接受,但若是电竞屏幕,则此表现可说是非常差,个中原因由百佳泰专业团队分析告诉你。 屏幕更新率为165Hz,代表1秒可以更新165张画面(frame),1个画面需要6.06ms来更新(refresh window)。 从上表结果中可得知,画面gray127切换到画面gray191需要2.47ms ,反应时间小于1个frame (6.06ms) 的更新画面时间,画面就是完整的转换到gray191。 frame1: gray 127 frame2: gray 191 但如果是画面gray127切换画面gray0需要20.87ms,反应时间大于1个frame的更新画面时间,需要3.44个frame才能切换到gray0的画面。 frame1: gray 127 frame2: gray x frame3: gray y frame4: gray 0 画面反应过程 gray x及gray y被使用者看到,就是常见的 残影(ghosting) 。再进一步针对能满足更新画面时间的要求进行计算,可得到30%的更新率合规性(refresh compliance),这代表将有70%的画面表现是不及格的,很容易产生残影。 影响反应时间的指标:Overshoot/Undershoot 接着我们来看 overshoot/undershoot ,一般液晶显示器要overshoot不超过 20% 及undershoot不超过 15% 。 在上图二十个结果中,已知38.67%及20.80%二项结果未达到要overshoot及undershoot的要求。整理可得10%的逆残影率(inverse ghosting rate),这项数据越低则表现越好。 逆残影(inverse ghosting)是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overdrive的技术。液晶显示器为了得到较佳的反应时间,会透过向液晶像素施加电压来使翻转速度更快,让反应时间更快,这就是overdrive技术。 虽然反应时间减少了,但转换的亮度却超出了预期范围,导致像素需要调整回预期值。 在这调整过程中,加上运动的物体就会产生过亮或过暗的光影,如下图过高的overshoot而使物体左侧出现逆残影的现象。 决定一台好表现的电竞屏幕要素,除了有更快的反应时间外,屏幕更新率合规性也是重要指标,须平衡拿捏不因过度加强电压而造成过高的overshoot反应。在量测反应时间的表现外,还有许多项目(Ex. Delta E、Gamma、色域、均匀性…等)也需要纳入量测及考虑,才能得到全方位的面板表现。
  • 热度 24
    2012-8-30 14:46
    1227 次阅读|
    0 个评论
      “两岸面板业的合作,是不得不做的事。在新一代显示技术上,两岸携手,正当时。”维信诺公司副总裁吴延德认为。www.pcbcn.org     今年以来,郭台铭入股夏普,以及友达与奇美“两虎合并”的传闻,无不透露出台湾面板企业欲走出困局的躁动不安、左奔右突的探索。     “台湾面板业面临‘最大’、‘最小’的尴尬。”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行业研究部副主任胡春明分析,在全球面板业“三国四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格局中,台湾面板产能大,产线条数从1代到10代最多,但区域需求最小,面板业对外产能依存度最强。     台湾具备下游应用——中游面板——上游零组件的完整产业链经验,产能和产线数、经营模式、企业管理等方面均较为完善,但同时存在着供大于求、内需不足、缺少出海口、专业人才流失等诸多不利因素。     胡春明透露,最近几年,大陆对台湾面板的采购逐年增加,从此前的1000万片到今年6月份的3000万片,至今年7月份,奇美、友达在大陆出货量市场占有率为5成。但随着京东方及华星光电8.5代面板线量产及满产,年底,两大本土面板厂的市场占有率将由此前的不及10%上升为25%。此外,三星及LGD在大陆投资的高世代线也将投产,届时台湾面板的市场份额势必将受到挤压。台湾在世代线上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台湾业内有关面板业突围的探讨如火如荼。     台湾面板企业也实施行动,友达将重心转移至OLED新技术、新尺寸、四倍高清面板技术,注重对多价值型、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研发,以求从技术层面维持差异化优势。     “中短期内,技术、产品差异化或是条路子,但长远来看,突破口还是海峡两岸的产业整合。”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认为。     “两岸要求不尽相同”     “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与大陆的合作是台湾面板业走出被动局面的最佳突破口。”胡春明透露,“两岸都有合作的需求,但又不尽相同:台湾方面希望大陆多出台刺激内需市场的政策,在关税上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给予更多市场供其销售。而大陆则趋向于上游产业链转移层面的深层合作,希望台湾能带来其节能环保的工艺,两岸能在新一代显示技术方面共建研发中心,共享技术专利。”     胡春明分析,台湾方面的诉求属于“治标不治本”,“单纯依靠开放市场或关税政策的某些优惠,不能解决根本问题。LG、三星在大陆投资的高世代产线一旦投产,这些优惠等于无。”     据中国经济时报了解,能够体现台湾面板上游产业链转移策略的友达昆山8.5代线在完成基建工程后,就没有动静了。“设备采购还没有开始”,了解内情的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透露,而大陆方面则希望台湾能加快这一项目的推展进度。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该面板线项目停滞的原因可能有三点:友达处于亏损状态,没钱继续投资;出于全局考虑,担心该世代线投产后产能过剩;对面板市场供求关系及大陆市场没有明确判断,想继续观望。     “两岸面板业具备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互补合作基础。”李亚琴说,目前大陆面板主要以供应32吋电视面板为主,占整个电视面板尺寸种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今年本土面板产量为两三千万片,仍面临六七千万片缺口。6月16日,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卫民率大陆主要彩电厂商赴台采购共计3000万片液晶面板,以大尺寸、3D和高清面板为主,金额45亿美元上下。     “台湾面板厂商向大陆的迁移整合,有利于进一步利用互补优势、提高投资回报率,达到双赢。但有一点不容忽视,比技术层面上的合作更困难的,恐怕是民众情绪上的抵触。打破隔阂、增加共识,很重要。”李亚琴提醒。
  • 热度 22
    2011-2-13 14:26
    5785 次阅读|
    1 个评论
    我有不少想法或点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实现了。这些想法或点子,有的写出来了,有的只是当时想想而已,没有写出来。 比如,几年前,我去买电磁炉时,当时的电磁炉面板上是没有画圆圈在上面的,这样你就不知道自己放锅的时候位置是否放在正中(放在线圈盘正中上方的时候,电磁炉效率最高)。当时我就想,如果厂家在电磁炉面板上画几个同心圆,让用户知道正中在哪里、锅放正中没有,那该多好呀。我想到了这个点子,但是一直没写出来。 前一段时间去买电磁炉,发现几乎任何一个电磁炉的面板上至少都画了一个圆圈,以指导用户放正锅的位置,甚至有的电磁炉面板上还画了同心圆。当然,只有一个圆时,针对底部大小不同的锅时(炒锅和汤锅大小就不同),就难以两全。而 画有同心圆的呢,用的都是同一颜色的线条,这样放下锅去之后也不容易分清哪个线条是属于同一个圆的。所以我建议,面板上都画多个同心圆,而且相邻的圆圈之间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最好每一个圆圈都用唯一的颜色,这样放锅的时候就很容易放正中了。 另外,提醒电磁炉厂家,放锅的面板,和操作键及指示灯所在的面板,做成是在同一直板面板上的设计,是不合理的。还是把操作键及指示灯所在面板做成斜面的,这样容易观察按键及指示灯,因为人炒菜的时候眼睛不可能在按键及指示灯正上方,观察指示灯时很难观察到(想一下,指示灯肯定是在面板内部,然后通过面板上的孔传光线出来,所以人眼必须在与指示灯和孔在同一条直线时,才能看到其光线。直板式的面板人眼就必须在指示灯正上方才能观察到其发光),而且炒锅太大,也容易挡住眼光。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3-2-6 21:04
    大小: 1.01MB
    上传者: czd886
    浅析AP面板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2-8-6 09:56
    大小: 16.86KB
    上传者: Argent
    S7-200带TD操作面板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3-26 15:49
    大小: 3.01MB
    上传者: 东亚安防
    导轨式设备最大可提供6个10Base-T/100Base-TX以太网RJ45接口,2个1000M可自愈光口,一个1000M分支光口,一个100M分支光口,一个以太网管理及业务端口
  • 所需E币: 2
    时间: 2022-3-1 22:58
    大小: 1.64MB
    上传者: ZHUANG
    基于PLC与工业机器人控制的开关面板组装系统的设计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11-8 09:14
    大小: 3.9MB
    上传者: crh18824662436
    VK0384是一个点阵式存储映射的LCD驱动器,可支持最大384点(48SEGx8COM)的LCD屏。单片机可通过3线串行接口配置显示参数和发送显示数据,也可通过指令进入省电模式。特点:•工作电压2.4-5.2V•内置32kHzRC振荡器(上电默认)•偏置电压(BIAS)固定为1/4•COM周期(DUTY)固定为1/8•内置显示RAM为48x8位•蜂鸣器频率可配置为2kHz、4kHz•省电模式(通过关显示和关振荡器进入)•3线串行接口•软件配置LCD显示参数•写命令和写数据2种命令格式•写显示数据地址自动加1•VLCD脚提供LCD驱动电压(<VDD)•封装LQFP64(7.0mmx7.0mmPP=0.4mm)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11-8 09:10
    大小: 7.95MB
    上传者: crh18824662436
    VK0256是一个点阵式存储映射的LCD驱动器,可支持最大256点(32EGx8COM)的LCD屏。单片机可通过3/4线串行接口配置显示参数和发送显示数据,也可通过指令进入省电模式。特点:•工作电压2.4-5.2V•内置32kHzRC振荡器(上电默认)•可外接32kHz时钟源(OSCI)•偏置电压(BIAS)固定为1/4•COM周期(DUTY)固定为1/8•内置显示RAM为32x8位•蜂鸣器频率可配置为2kHz、4kHz•省电模式(通过关显示和关振荡器进入)•时基和看门狗共用1个时钟源,可配置8种频率•时基或看门狗溢出信号输出脚为/IRQ脚(开漏)•3/4线串行接口•软件配置LCD显示参数•写命令和读写数据2种命令格式•读写显示数据地址自动加1•VLCD脚提供LCD驱动电压(<VDD)•封装LQFP52(20.0mmx14.0mmPP=1.0mm).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10-12 16:50
    大小: 1.73MB
    上传者: crh18824662436
    VK0192是一個24x8的LCD駆動器.可軟體程式控制使其適用於多樣化的LCD應用線路.僅用到3至4條訊號線便可控制LCD駆動器,除此之外亦可介由指令使其進入省電模式特色: 工作電壓:2.4V~5.2V  內建256KHzRCoscillator   提供1/4偏壓1/8COM週期  省電模式  24x8LCD駆動器  內建24x8bit顯示記憶體   3-wireserialinterface  軟體程式控制  資料及指令模式  自動增加讀寫位址  VLCD腳位元可用來調整LCD輸出電壓內建電阻式偏壓產生線路  8種WDT的基頻選擇  計時器及WDT的溢位輸出   可外接32.768KHz石英震盪器   內建timebasegenerator以及WDT  TimebaseorWDT溢位輸出   8種的timebase/WDT的時鐘輸入   3-wireserialinterface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1-9-8 08:54
    大小: 31.81MB
    上传者: 阳yang
    TFT—LCD面板的驱动原理和设计方法,帮助你快速深入学习!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1-3-25 15:05
    大小: 286.21KB
    上传者: jerlin88
     Allegro软件参数设置中Display面板参数的含义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1-3-16 09:56
    大小: 103.43KB
    上传者: ZHUANG
    基于DSP串行通讯的操作面板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18 20:30
    大小: 82.07KB
    上传者: LGWU1995
    调整控件和函数面板的首选项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10 23:52
    大小: 45.07MB
    上传者: Goodluck2020
    海尔U-home60面板系列完整资料包.zip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0-9-10 03:27
    大小: 114KB
    上传者: Goodluck2020
    7.调整控件和函数面板的首选项.doc
  • 所需E币: 5
    时间: 2019-12-25 21:02
    大小: 1021.29KB
    上传者: 2iot
    单片机学习教程……
  • 所需E币: 3
    时间: 2020-1-9 15:37
    大小: 260.89KB
    上传者: rdg1993
    觸控面板關鍵技術發展全球液晶通DisplayAll停留……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0-1-9 15:52
    大小: 35.5KB
    上传者: 238112554_qq
    手機為小尺寸面板最重要應用3D手機實用化影響小尺寸3D顯示器發展進程甚鉅手機為小尺寸面板最重要應用3D手機實用化影響小尺寸3D顯示器發展進程甚鉅•作者:楊仁杰•產出單位:工研院IEK電子分項一、關鍵議題說明1年出貨量超過10億台的手機,一直是小尺寸面板最重要的應用別。3D顯示器這樣的新興顯示技術,若要在小尺寸面板市場普及化,手機用面板市場自然是重要的試金石。雖過去夏普曾推出配備3D顯示器的手機,但卻因畫質不佳,加上3D數位內容不足,無法獲得消費者青睞。不過隨著3D顯示器技術持續進步,過去困擾消費者的視覺疲勞問題已較先前顯著改善,加上高畫素感光元件逐漸普及、手機內建多媒體播放器比重持續增加、數位電視手機在日、韓市場逐漸普及,3D顯示器逐漸開始有機會導入手機面板。因此,韓廠三星和日廠日立分別在2007年9月及2009年2月,分別在韓、日市場推出配備3D顯示器的手機產品,3D顯示器小尺寸應用重新導入商品化。由於專提供小尺寸3D顯示器的數位內容尚不足,三星及日立不約而同地開發可將任一2D影像或動畫,轉為3D影像或動畫的晶片,且可單鍵切換2D及3D模式。不過,由於目前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3D影像仍非必須,僅是「有的話很好」(Nicetohave)的功能,雖日韓手機市場均採補貼策略,消費者對價差感受並不顯著,3D手機短期內仍將是利基應用,普及率不易急速提升。二、小尺寸裸視3D顯示技術發展演進及過去商品化失敗的經驗由於小尺寸3D顯示器係使用於手持式電子產品,故免戴特殊眼鏡為必備要件,其中手機應用由於語音通訊及文字簡訊等傳統功能至今仍相當重要,使手機用3D顯示器需要2D/3D模式轉換功能,因此技術障礙較大尺寸3D顯示器為高,發展速度也較晚。裸視3D顯示技術以柱狀透鏡(LenticularLens)及視差障壁(ParallaxBarrier)為主,而主……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0-1-15 10:12
    大小: 107.5KB
    上传者: 978461154_qq
    不同类型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市场预测不同类型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市场预测手机、数码相机和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是10英寸以下的中小尺寸显示屏的主要应用市场。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显示屏幕朝着尺寸更大、色彩更亮丽的方向持续发展,然而功耗和成本也随之增加,迫使制造商需要在成本、功耗、亮度等方面不断权衡。自然,不同尺寸、不同技术的显示屏的价格相去甚远,例如DisplaySearch公布的手机显示屏的价格分布从单色的4美元到高端智能手机用的40美元不等;iSuppli的报告也显示MP3播放机上的单色显示屏仅40美分,而便携式DVD上的显示屏却要85美元。[pic]表1:不同类型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的市场预测如果按出货量来划分,有源矩阵型LCD的份额将由2005年的20%上升到2009年的31%。按销售收入分,将从2005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84%。这主要是因为与以前的无源矩阵型LCD产品相比,有源矩阵型LCD具有支持更高的像素、反应速度更快、亮度更高等优点。“有源矩阵型LCD显示屏比无源型的技术更为先进,而两者的价差正在迅速缩小。”iSuppli首席分析师VinitaJakhanwal说。[pic] 表2:2004第四季度各厂商所占的市场比重 夏普、三星、友达、LG?飞利浦、奇美、华映和彩晶等是少数几家能够提供从小到大全系列尺寸的显示面板厂商,相比之下,元太等其它供应商的尺寸系列相对有限,这是因为投资兴建17英寸以上生产线的成本十分高昂。许多中小尺寸面板供应商都是用2代或3代线生……
  • 所需E币: 4
    时间: 2020-1-15 16:42
    大小: 20KB
    上传者: 16245458_qq.com
    由日本3G手机看下一代手机面板的需求由日本3G手機看下一代手機面板的需求廖顯杰1999年NTTDoCoMo推出「i-mode」加值服務後造成日本彩色面板手機的崛起,至今已經成為日本手機市場上的主流。而今年內NTTDoCoMo更決定開始推出號稱為「FOMA」的第三代行動電話服務,並且於今年10月正式開始提供相關商用服務,初期所提供的服務區域暫時限定為東京、橫濱區、川崎市等區域,而其通訊速度為64kbps~384kbps,希望初期能夠吸引15萬用戶參於這項服務,並期望能夠於3年內吸引30%的現有用戶加入這項服務。同時為了配合這項服務的推出,手機廠商也即時推出兩款手機樣式來提供消費者選購,或許我們可以從這兩款新品所搭配的面板規格來一窺未來3G手機的要求是甚麼?1.手機整體外觀觀察:手機的重量一向是廠商技術的指標,然而由這兩款產品的規格似乎重量有往上提昇的趨勢,這也意味著為了能夠推行3G所倡導的視訊功能勢必需要增加手機的重量例如電池、Camera…等。以N2001這款產品來說重量都有達到105g,而P2101V重量更達到150g,相形之下搭配OLED的N2001手機就顯的輕巧多了,但若要說所減輕的重量都是因為採用OLED面板所導致,以目前的資料來研判似乎上無法找到有力的佐證,因為電池、被動零件…等也會因為設計理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2.面板的特性觀察:首先觀察面板尺寸似乎仍以2.X吋的設計為主,但在畫素方面都比現有產品更強調高解析度,但是解析度依舊呈現極大的分歧一N2001為132×162而P2101V為172×132。色數方面的要求以N2001這款手機來說所採用的面板色數為4096色;P2101V則是採用反射式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