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阿里巴巴

相关博文
  • 2025-6-29 22:13
    0 个评论
    6月26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年报显示,合伙人组织“瘦身”,总数从26人精简至17人。阿里巴巴合伙人最多的时候有38位,此次退休的9名合伙人是:方永新、孙利军、武卫、彭蕾、戴珊、张勇、俞永福、宋洁和朱顺炎,没有新增合伙人。 整体看来,退出的合伙人均已不再担任核心业务一号位,或是早已退居二线。其中,彭蕾、戴珊为阿里创始人,此次也从合伙人组织退休。 合伙人瘦身背后:业务大瘦身 过去几年时间,阿里巴巴对各项业务都进行了大瘦身。 我们先来看零售业务。 2024年12月,阿里巴巴将所持银泰百货的全部股份出售给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买方财团。 2025年1月,阿里巴巴宣布将所持高鑫零售的全部股份出售给德弘资本,高鑫零售旗下拥有大润发和欧尚等超市品牌。 2025年4月,阿里巴巴拟减持三江购物股份,三江购物是浙江省的大型社区生鲜超市。 除了零售业务,阿里巴巴先后又对其他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减持。 2024年3月,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出售3300万份小鹏汽车ADS,总价值约3.14亿美元;同月,阿里巴巴计划出售3085万份哔哩哔哩的美国存ADR。此外,阿里巴巴又减持光线传媒股份,并逐步减持苏宁易购的股份,最终清仓。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还把其持有的多家上市公司股份,比如圆通速递、美凯龙、丽人丽妆、分众传媒、千方科技、美年健康、居然之家全部转移给了杭州灏月。 阿里巴巴正在把电商、云计算和AI不相关的业务全部进行剥离,这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合伙人大瘦身的重要原因:没有那么多业务了,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合伙人。 不过阿里巴巴2025年通过变卖子公司资产套现237亿元,虽然贡献了利润增长,但是这种增长仅仅只是表面现象。变卖子公司虽然可以短暂掩盖业务利润衰落的事实,但是并不能帮助阿里巴巴持续造血,要造血还得守住最赚钱的业务。 守住电商,守住生命线 这几年在拼多多、抖音电商的冲击下,淘天集团也受到了不少影响,如今又要受到美团闪购即时零售的冲击。守住电商这个老本行对阿里巴巴来说,就是守住自己的生命线。 2022年,淘天电商的市场份额约为39.4%。2024年,淘天电商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至33%。相比之下,拼多多的电商市场份额占比19%,抖音电商的市场份额占比18%,京东的电商市场份额占比17%。 几年前,阿里巴巴一家的电商市场份额就占到了70%,如今已经下滑到30%多了,阿里成了被攻城略地的那一个。此外,不少机构还预测,随着时间的推进,抖音和拼多多的分量会越来越高,阿里的份额可能还会进一步缩小,京东算是相对平稳。 不可否认,阿里巴巴市场份额的流失,有外部的原因,但也有阿里巴巴内部的原因。由于战略上的错误,淘天电商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长期停滞,这让淘天电商流失越来越多的商家和用户。 于是,阿里巴巴重新启用股肱之臣蒋凡,蒋凡也因此成为了阿里巴巴当前17个合伙人最年轻的一位。 都说创业不易,其实守业更不易。尤其是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或者一些新物种反超。 不过这一次,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算是打醒了淘天电商,也让淘天电商发现了电商体系一个全新的增长点,而即时零售正好又是拼多多和抖音当前最缺失的。 于是,基于饿了么的配送体系,淘宝果断推出淘宝闪购。,“淘宝闪购”上线不足两个月,其与饿了么合作的日订单量已突破6000万。截至目前,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79%,订单准时率达96%。看来,蒋凡确实是淘天电商的福气之臣。 进攻AI+云,进攻未来 在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2025财年年报致股东信中,蔡崇信、吴泳铭表示,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量和变量都是以AI为核心的驱动力带来的变革。股东信还指出,“阿里巴巴将AI视为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最大机遇之一,因此全力投入AI基础设施和技术先进性建设,提升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并将其转化为业务增长的持续动能。” 作为亚太规模第一的云服务商,阿里云加速AI产品国际化,支持中国企业全球化,截至2025年3月31日,阿里云已为全球34个地区提供云计算服务。更霸气的还是阿里巴巴表示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以提升云计算和AI的技术能力。 不过,近年阿里云市占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阿里云原核心客群互联网企业的上云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增量需求开始向传统行业及政企客户转移,而移动云、电信云、联通云等运营商云和华为云借助较强的政企资源实现了更快的份额增长。 阿里巴巴能否借助AI扳回一局,眼下还不好说,但当前阿里巴巴在AI方面确实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截至2025年4月,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3亿次,千问系列衍生模型数量超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尤其是通义千问3的问世,在全球多个权威评测中性能领先。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正在把AI技术与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等阿里系场景进行深度融合,希望借助AI能提升所有消费场景的用户体验。不过,目前AI对于阿里来说,还是一个重投入的领域,至于何时能真正成为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长曲线,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 热度 31
    2015-11-19 09:31
    2191 次阅读|
    0 个评论
    “鉴于C2C(个人对消费者)模式的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中监管难度较大,无法有效杜绝假冒伪劣商品,京东集团决定,到2015年12月31日停止提供C2C模式(PAIPAI.COM)的电子商务平台务。” “拍拍”,这个被京东高调认领而又被无情抛弃的苦孩子,它的命运着实该让人警醒。   标题:C2C正在被“拍拍之死”搞臭, B2B们会是无感、快感还是痛感? 当强东同学用颇为正经的新闻腔对构成“马式成功”主因的C2C(个人对消费者)嗤之以鼻时, 姑且不论京东是多么财大气粗可如此弹指扔掉尚能贡献百亿级潜在年交易额和巨额广告收入的 拍怕,单从看客们的诸多反应来说,就已非常值得有趣一聊了,比如: 看客之一的B2B们,正抱着什么心态在围观?   无感、快感、痛感?、 “C2C”与“马云”这两个名词之间,是伯牙子期般的关系,既彼此成就了对方,也在这一刻联 袂饱受争议,无论马大哥会对此祭出怎样的法宝来力挽狂澜,C2C正在因“监管难度大”的基因 缺憾而毫无争议的快步走下互联网神坛。   假货横行、信任度缺失、恶意价格战……饱受中国电商乱象所扰的普通消费者,虽然有无数理由 和事实来声讨 “监管难度大” 的C2C,但是作为继C2C后引发投资狂潮的B2B们,在眼红耳热   “马式成功”而不断借鉴之时,忽然面临“拍拍之死”及一系列关联反应,必须要静下心来审视 自己的商业模式,冷静客观的评价一下自己的平台是否也有导致“拍拍之死”的相同病因。   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将拍拍所代表的C2C模式轰然倒地的病因清晰如下: 1、 质量监管问题 。 由于个人卖家不用在工商登记备案,导致没有人能够对他们进行有效监管,售假者违法的成 本几近为零。 2、 商品的分类销售体系 。 看上去没有参与门槛、竞争开放的C2C平台,其实是有着森严等级的江湖,平台内高昂的广 告费用、流量费用和过度的恶性竞争让店家和买家都苦不堪言,也是后来跟风来开店的人再 也无法重现当初财富传奇的主要原因。 3、 卖家信誉问题。 这就是 “马式成功”中被诟病最多之处,也是各路店家为了信誉而刷单、刷信誉的罪恶之 源,但这却也是C2C模式中最值钱的资源。 基于以上三大病因,我们再来看B2B们,这个定位于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 及信息交换的运营模式,正被中国中小企业主们视为转型互联网的关键途径,目前的发展现状如 何?是否也有雷同的危机因素呢?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了2014年中国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关键数据: 1、 年总营收规模为234.5亿元 2、 增速为32%   漂亮数字的背后,是各路B2B们正在展现着的多元化市场运营模式,不断创新的B2B运营商们一 路高歌猛进、蓬勃发展,而在当前最受传统制造业企业热捧的B2B模式中,与“拍拍”倒地要素 最为相似的是【以在线交易为主的垂直 B2B 商城模式】。   很不幸,目前处于这部分类型的B2B们还真不少,其中不乏有IPO新晋品牌。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富贸商城,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科通芯城 危机原因:无论是商家的自建商城,还是第三方提供的平台式商城,此类模式的运营链条过长, 很容易出现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全盘皆输的局面,即:不仅需要自有产品或取得第三方代理的商 品作后盾、有自建物流或者第三方合作伙伴解决物流运输问题、为部分商家提供金融产品服务, 更无法摆脱导致“拍拍之死”的质量监管、商品的分类销售体系、卖家信誉这三大问题。   既然提到危机指数这个话题,我们不妨也来看看其他几种“玩儿法老套”却依旧健在的B2B们:  危机指数:★★★★ 典型企业: 慧聪网、环球资源 危机原因: 亟需更新营销模式才能继续辉煌。此类企业仍以提供内贸线下服务为主,主要收入 来源尚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线下会展、商情刊物、出售行业咨询报告等所带来的广告和所收 取的增值服务费用。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中国服装网、中国医药网、小生意 危机原因:以招商加盟服务为主、收品牌商的广告费、会员费来维持其运转的行业B2B模式,网站运营所需流量、排名、访问量等过于依赖百度排名竞价,销售方式陈旧,依旧停留在招聘大量 的电话销售人员卖广告和会员的简单粗暴阶段。   危机指数: ★★★ 典型企业: 阿里巴巴、筑牛网。 危机原因:大而全的综合B2B模式,不符合移动营销时代企业间高效合作的本质,对企业的诱惑 力正在逐年降低,主要收入来源为:会员费、提供增值服务所带来的广告和搜索引擎排名费用, 向认证供应商收取的企业信誉等认证费用。   结合当前的市场现状以及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提供的B2B市场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起的未来3-5年间, 中国的B2B发展将于【垂直细分领域、行业精准搜索引擎、供应链金融以 及质检、物流的工具化移动电商应用平台】等方面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   让我们庆幸的是,当人们还在感慨“拍拍之死”的同时,一部分初具上述特点的B2B企业正在不 同垂直细分领域内低调踏实的风生水起,正如当前火爆白电行业控制板供应链领域的上海檬豆科技,他们潜心打造的【柠檬豆】工具化移动电商应用平台,尚未上线就已拥有超过8亿元的品牌 订单,来自国内外的优质供应商们竞相涌入,而以【我的钢铁网、联讯纸业、敦煌网、易唐网、 中国机械专家网、程序员论坛、螺丝网】等为代表的一大波B2B们也正蓄势待发,在技术社区服 务、“行业门户+联盟”、供求商机信息、行业资讯、项目外包等不同领域内扩张明显。   因此,我们由衷的期待这些初具B2B井喷基因的企业,能以敬畏之心向失败者学习, 在“拍拍 之死”所导致的C2C地震余波中,抓住B2B的发展机遇,成为新一轮互联网神话的典范。   (本文首发自柠檬豆公众号  )
  • 热度 17
    2015-6-18 15:20
    1481 次阅读|
    0 个评论
    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富士康向日本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Soft Bank Robotics Holdings Corp(简称SBRH)分别注资145亿日元(约7.3亿人民币)。根据签署协议,阿里巴巴、富士康将分别持有其20%股份,软银则持有SBRH 60%股份。 据悉,阿里巴巴与软银、富士康这三家世界知名企业在未来将联手推动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开发和拓展。目前,SBRH拥有全球首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产品Pepper。 2012年年初,软银收购了一家专注机器人业务的法国公司Aldebaran,以此为基础成立了SBRH,2014年继续收购或投资了机器人相关产品如表情云、表情传感技术的若干家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未来,机器人产业有望在医疗、公共服务、研究和智能家庭等方面成为催化科技突破的关键领域。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为产业结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明带来新的变革。 在马云看来,工业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时代则把机器重新变成了人,这一转变过程的关键则依赖大数据和云服务。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将为智能产品和机器人的研发提供支撑,未来的机器人甚至可能具备“人”的感知、思维和智慧能力。 阿里巴巴集团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表示,希望通过投资SBRH来建立机器人产业通路。接下来,阿里智能平台将在机器视觉、语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网络安全等方面与SBRH建立研究合作,促进智能家庭在基础技术方面的扩展。 此外,阿里还将借助自身的渠道优势、阿里云的存储、计算及大数据分析能力与SBRH联合开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和用户体验方面的研究合作。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2025年,机器人在制造业服务产业应用创造的产值为1.7万亿到4.5万亿美元;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报告称,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快速增长,年增长达到25%以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 热度 27
    2014-5-19 13:14
    111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原标题:阿里布局O2O,“2”才是关键          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筹集10亿美元资金,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终于走到了上市。          在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中,收购是沿途不可忽视的风景,在阿里生态的宏大拼图中,O2O则是不可或缺的一块。涵盖餐饮、电影、酒店、购物等在内的多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O2O被业界一致认为是继电商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将时间线拉长,可以看到阿里O2O战队已浩浩荡荡。在BAT中,阿里最早涉足O2O,2006年就收购了本地服务网站口碑网。2009年支付宝钱包上线,比百度地图(移动版本)早1年,比微信早2年。美团、丁丁优惠、新浪微博、陌陌、穷游网、高德地图等,也在阿里的O2O投资之网中。          在2014年伊始,阿里巴巴就组建了O2O事业部,并对外宣布了“千军万马”和“四通八达”的O2O战略构想。所谓“千军”即今年将有近5000家品牌商进入到整个阿里O2O战略范围中,包括线下10亿以上销售额、100家以上门店的公司,都在阿里巴巴O2O考虑范围之内。“万马(码)”则指的是二维码计划。阿里巴巴相信未来所有场景里面都会有二维码,品牌、店铺、导购员、会员、支付都有二维码身影,而所有人借助二维码分账功能变成淘宝客。“四通八达”则是阿里巴巴将“千军万马”联系起来的手段。          阿里巴巴集团O2O项目组资深运营专家刘灿认为,过去阿里巴巴只做线上网购的时候,看着线下各种商家“在水里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游泳,现在阿里巴巴也下水了,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商家的游泳姿势这么多。”          他强调,阿里巴巴做O2O是要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和平台,这个平台就像“大地”,帮平台上的消费者、商家、服务商活得更好、更滋润。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葛甲则认为,阿里做O2O的逻辑不对。“阿里采用的商业逻辑还是原来的产生入口、建立生态,让传统企业都上线进行投入,然后把这个生态做大。阿里主要是用疯狂的促销吸引眼球,并没有站在线下商家的立场为他们的利益考虑。”葛甲对笔者说道。          线上的巨头正在极力炒O2O概念,只是在快速圈地,并没有花费经历为线下商家真正创造价值、提供服务。一位营销从业者表示。          葛甲认为,阿里一直在说O2O,但实际的投入力度并不同步。这和阿里面临上市,业务不能变动太大有关。很多时候只能维持现状,等待将来上市后再做大的调整。这也是阿里O2O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阿里的O2O尚须改进,包括能不能建立统一、标准化的物流,能不能做好本地化的网店等方面。           对于如何做好O2O,阿里巴巴B2C、O2O项目品牌商负责人天机曾说,O2O不仅是online to offline, O2O还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要不OK to OK,要不Over to Over。 OK to OK 是,如果你的线上做得很好,你的线下也做得很好,两者融合起来更加好。如果你的线下本来就在萎缩,本来就做得不好,线上也做得很烂,现在忽然想借助O2O 把二者给激活,这就是Over to Over。          有业内人士认为,O2O的交易场景主要基于移动互联网,如果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做得不够好,依旧无法实现突破。          葛甲则认为,实际上O2O应该帮助传统企业顺利走到线上,要顾及传统企业的利益,不要本末倒置。最重要的不是第一个“O”,也不是最后一个“O”,而是中间的“2”,这个桥梁要好好搭建起来。          转载自中国硅谷在线
  • 热度 29
    2014-5-5 13:25
    1559 次阅读|
    1 个评论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周年,这个在1969年诞生于美国的概念,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被国人所知。而另一个名叫“物联网”的衍生词,却在诞生未过多久便走进中国这个第二大经济体发光发热了。 顾名思义,所谓“物联网”(IOT,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官方的定义就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几乎是在诞生的10年之后一夜成名,而且大红大紫。“物联网”概念将股市搅得热血沸腾,各大互联网研究者以及企业纷纷投向物联网,使出浑身解数来唤醒沉睡的百姓从没有物联网的时代中醒来,准备迎接一个不一样的多彩世界。在这场浩浩荡荡的运动中,智能产业被重新定义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无论是互联网业还是硬件业,都不乏一些典型的案例,笔者今日就来盘点一二。   互联网业   阿里巴巴   阿里在智能产业上可算是真正的布局甚远,包揽了智能家居、智能电器、智能电视等众多入口,野心十足。先不说老生常谈的云计算平台、加盟杭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与美的的战略合作等。单说硬件,阿里目前就已经推出了天猫魔盒和天猫魔盘,一个是电视盒子出货量已超过50万;另一个则是随身WIFI,与老牌路由厂商D-Link合作。基于阿里云OS、由TV事业部打造的天猫魔筒也摩拳擦掌,只待5月份正式推出,凑足 “三件套”产品组合。 在去年的“双11”活动中,天猫魔盒的总出货量就超过50万台。在今年3月26日首次低调发售时,更是创下10分钟售罄10000台的记录。最近又传其正秘密招聘电视研发人员,看来阿里TV也不远了。   百度   相对于阿里巴巴,百度在智能产业上只能算是小弟了。虽然入门晚,但是因为“出生名门”的关系,实力依旧不可小觑。 根据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显示,百度目前已拥有头戴式设备校准专利、智能手环专利、智能手表控制专利。前不久百度又推出了Baidu Inside计划,将为智能硬件们提供云存储、视频播放与解码、图片识别、语音语义识别、LBS等支持,取得“Baidu Inside”授权的产品更能获得更低的京东入驻、营销费用以及百度京东的流量支持。乍看百度仅仅是扮演一个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孵化器,但仅仅是这样又怎么足够满足百度的野心? 于是北京车展上,百度又推出了车联网产品CarNet,直指苹果的Carplay以及谷歌的Android车联网系统。作为一款平民化的车联网产品,CarNet只需一根USB线,就可以使用原有的导航仪屏幕,将手机丰富的功能在导航仪上使用,众多汽车厂商将会接入这一系统。百度在车联网的领域上插上了自己的旗帜。   硬件业   上海智朴/快按钮 说起上海智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信大多数人都完全没有印象。但就是这么一家只有一个近10人小团队的公司,却孕育了一代智能快捷键——快按钮。 快按钮是一款针对安卓设备的智能快捷键,只要将其插入耳机插孔,就可以通过预设手势快速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快按钮在2013年3月份开始立项,经过外观设计、APP需求分析、产品功能手板开发等近10个月的蛰伏,在今年的1月份开始量产,目前版本已经更新到了1s。 这个在点名时间上筹集到20多万元的硬件团队,在业内开始成名却是因为别人家的产品。360“智键”以及小米“米键”的发布,无疑对快按钮是一场重大的打击。产品易做,创意却难。更何况互联网大佬们的渠道、营销、销售等资源非常丰富,像智朴这样的小型创业公司自然比不上。但是快按钮的联合创始人李刚显然比较乐观,他觉得互联网大佬们的争相模仿,无疑为打开和普及智能快捷键的市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快按钮将以最纯粹的心专注在硬件本身而不是抓取用户,一定能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   小米 小米给大多数人的印象,应该是“饥饿营销”。小米模式引来争相模仿,也让雷军和他一手创立的小米名声大噪。在刚刚落幕的“米粉节”上,小米公司在12个小时卖出了130万台手机,销售额逾15亿元,吸引了逾1500万名“米粉”投身其中,而深圳市的人口总数才1000多万。 但是国内智能手机这片海已经够红了,所以小米将它的触角伸到了更远的地方。名声在外的小米盒子(据悉小米盒子已经悄然占据了互联网电视盒20%的市场份额。),可以连击10次的米键,以及前不久首发便59秒售罄的小米路由器,很巧地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智能客厅。 而小米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将软硬件与服务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在用户体验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无论是从营销手段、性价比、还是渠道方式,小米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恰如其分的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看来其对智能客厅也是志在必得了。   互联网结合硬件的新模式   宁波慧谷/中国硅谷在线 国内的智能产业,互联网依托硬件的有之,硬件依托互联网的有之,但是将硬件融入互联网平台的依旧在少数。宁波慧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业内尚未有名气,但是在宁波这座智慧城市却已经悄悄萌芽了许久。 中国硅谷在线(WWW.HUIGUCHENG.COM)是一个在线的B2B交易平台,主要经营的正是目前正大红大紫的物联网产品:智慧解决方案、智能识别、智能产品、网络通信、安防监控等。而它的硬件,依托于一种名叫“IIDKEY”的人体生物识别技术。指纹技术方便却不安全(三星苹果手机的指纹解锁技术一发布便引发争议想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银行的U盾太繁琐又不方便,传统的密码不安全又不方便。而“IIDKEY”是一种基于人体内部的非明码技术,在安全以及便捷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将这种技术融入在线交易平台,基本上等同于“生物信息上的实名制”,可以使平台交易以及支付更加透明、真实与安全,确实是一项创举。但是笔者私以为,在目前指纹验证尚未十分普及,支付方式又显单一的大背景下,想要推广“IIDKEY”尚需要走一段艰辛的路。   智能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笔者列举的也只是中国智能产业的冰山一角。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加快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旺盛,相信国内的智能产业会涌现出更多更强的企业,也会有更好更有效的运作形式。   此文转自慧谷城信息港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