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商业模式

相关博文
  • 热度 28
    2020-3-21 17:56
    6420 次阅读|
    0 个评论
    华为的无人区---引领ICT商业模式变革
    一直以来,欧美科技企业是ICT行业的领导者,而中国企业一直是ICT行业的追赶者,大的环境是商业模式已经被固定,技术方案和技术核心已经被固化,无论是华为,还是中兴通讯,都是跟随已有商业模式去开发和定价。 时至今日,以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在5G技术等领域已经开始局部领先传统的欧美企业,包括NOKIA,爱立信还是思科网络。2014年,华为副总裁徐直军提出了一套很有引领意义的谈话:“面向未来,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同步业界甚至领先了,尤其是在一些新的领域或者变化的领域,已经没有人在前面带路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出产品的同事必须在进行商业涉及,构筑客户和华为双赢的商业模式。否则,很可能就把产业做小了甚至做没了......另外一方面,整个ICT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产品越来越走向硬件标准化和软件定义,随着云服务的发展,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是依靠卖产品,卖硬件盒子单一商业模式实现价值,就很有可能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被边缘化,或者被时代发展抛弃。” 前半段说话有听起来意义不大, 很多人都知道华为有提到无人区的概念,但是后半段话就非常的具体和有针对性了: 1.ICT 行业:软件开源并定义硬件服务,硬件标准化,从传统的网络产品,比如交换机,路由器;到计算和存储产品,比如服务器,最后到通信小基站,都面临这样一个大的趋势,这样会将提供硬件产品的门槛降低,行业会新进入很多的竞争者,行业竞争会加剧,比如以ODM为代表的白牌服务器,已经占领了X86服务器的重要板块,让HPE对于富士康都产生不满,而且新涌入的ODM企业也越来越多,导致原本就利润低下的服务器整机系统产业变得血红一片;同样,以亚马逊,Facebook为代表的欧美互联网企业,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都开始设计自己的网络交换机,并委托给EMS比如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加工,同样给硬件市场未来代来巨大的变数;随着SDN,NFV的引入,5G基站也是开始走向白盒化的趋势,以INTEL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开始已经推出较为成熟的方案。SDN(软件定义网络),SDS(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计算(SDC),还有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未来的ICT龙头如果只是卖最多盒子的企业肯定是非常的不具有前景的。 2.华为不再做一个硬件销量领先的ICT企业,而是需要去构建整个行业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态,做行业商业模式的领航者,避免及时被淘汰。 在最近几年里面,华为也付出了探索和实践: 首先,是成立了华为云计算事业部,并于去年与运营商,企业业务,消费并列为一级事业部,云服务不同于传统的ICT硬件产品服务,完全是另外一种商业服务生态,谷歌和IBM在全球的公有云领域都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被亚马逊,微软和阿里打的不知所措,当然效果确实需要时间去检验。前几天使用了Welink,当然我也同时使用企业微信和钉钉,感觉确实有点逊色,毕竟刚刚起步,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索; 其次,以芯片和操作系统为核心,努力构建新的硬件生态,团结供应链上下游,友商和等,来构建鲲鹏计算服务器和计算PC生态;同时在消费者领域构建HMS的生态系统,积极做行业的商业模式定义者和领航者。当然,美国政府的制裁行为客观上加快了华为这一行为的付诸实施。 再次,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比如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汽车行业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实践,通过现有的产品去应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产品和服务提升,比如AI在手机产品实践;边缘计算等服务在汽车整车上等等。当然华为也不是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可以做好,都需要时间和实践去积累能量,最终在未来找到适合企业的发展模式。 最后,华为的在传统意义上ICT的竞争对手,比如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已经思科,似乎并不是华为未来最为头疼的对手,而是在云服务上面对的亚马逊,微软;阿里和腾讯,未来的竞争也不局限于ICT领域的竞争,华为计算生态和Wintel生态的竞争,华为的手机同安卓的服务生态的竞争,非对称竞争遍布未来发展的阶段,整个竞争环境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按照传统意义商的打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在这里看起来真的已经行不通了。新的环境需要团结更多的人,去打败现有的产业架构和模式,不只是一对一的白刃格斗和PK,而是集团化的战役和对决,考验领导者的地方更多也更残酷。 另外补充的是,华为在国内确实高出其他ICT厂商几个人头,确实绝大部分的ICT厂商只能依赖卖硬件盒子去获取未来的生存发展,华为需要将友商们引导出来,是否可以通过软件,或者标准去赢得未来的市场优势地位,还是ICT产业未来还是依旧如昔,没有太多革命性的变化。NOKIA最初是个伐木造纸的厂商,而现在确实通信基础设施的领导者,华为现在是ICT领域的领导者,未来也许在AI的潮流,大数据,物联网的催化下,也会变革为另外一种类型的企业,如果基业常青,未来会有很多的变化结果。 华为引以为傲的IPD,在商业地位发生变革后,需求和客户剧烈变化的前提下,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也需要不断的迭代和更新,市面更多的敏捷研发,快速交付,需要在原有的IPD里面引入更多新的内容和模块,引导HW走向新的高度。 愿中国的ICT企业在新的技术浪潮下,找到更有前景的商业模式,成为全球ICT的领导者。
  • 热度 2
    2018-9-23 10:28
    187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安卓系统,真正的将应用服务和支撑实现了统一,在Google的强大影响力以及诸多品牌的参与下,超越了平台和云的范围,成为了遍布全世界的安卓生态系统。 Android system unifies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and support. With the strong influence of Google and theotherbrands, it has become the Android ecosystemsurpassed the scope of the platform and cloud all over the world. 早期的国内的诸多应用商店,以Google Play和APP STORE为原型,但更多的是想学习APP STORE的盈利模式,开放SDK接口,吸引开发者上传应用供用户下载,收费,分成,同时还可以建立资金池。 Domestic application storeswasbased on Google Play and APP SROREearly,theywant to learn APP STORE profit model, open SDK interface, attract developers to upload applications for users to download, charge, share, andestablishaCash Pooling. 随着智能手机品牌的竞争,几个大品牌合作或自建应用商店,巧妙的和手机机主信息绑定,实现运维。 With the competition of smart phone brands, several brands cooperate build their own app stores, binding mobile phone master information cleverly , to achieve operation. 技术永远只是工具,为了利益而存在,至少现阶段的国内现状如此。 Technology is always a tool,it serversfor profit,asthe domestic situationthis time.
  • 热度 35
    2015-4-8 15:24
    4272 次阅读|
    13 个评论
    请不要张口“资源整合”闭口“商业模式”- 浅议“中国制造2025” 程晓华 2015-4-6 记得01年秋天,我刚到北大读业余MBA的时候,就有同学大谈特谈所谓的“资源整合”。我当时感觉自己跟那帮同学差距很大,因为我此前一直在制造业做供应链管理,即使当时是刚升职,也就是个IBM北京工厂的高级物料经理((Band 9),根本不懂什么是“资源整合”。 再到后来,跟同学们逐渐熟悉了,尤其是那个喜欢资源整合的同学,搞清楚了才知道,那孩子当时很年轻,是北京一家教育机构的业务员。所以我就一直没有弄明白,一个小业务员,你凭什么做资源整合? 十多年过去了,一直记得他,上次回北京跟同学们聚会,问起他“资源整合”的怎么样了,很多同学嗤之以鼻地说,他还在跑业务,卖课程,弄点提成啥的,还是那个蛋样儿!张口闭口还是在谈资源整合! 近几年我经常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出差,又经常听到朋友们讲两个东西,一个是“人脉”,一个是“商业模式”。 也可能是年龄大了,我还是搞不明白这些新鲜的东西。 什么叫人脉? 难道就是因为你多认识几个人,那就是人脉?这种人脉到底有多大作用?如果没有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热衷于搞人脉?但如果有用,怎么样才能有用? 去年,通过朋友在华侨城认识一个哥们儿,说是他的通讯录里面有四五千人,人脉很广。晚上我们一起喝酒,那小子说话很张狂,我也没给朋友面子,我撵他走,他竟然不走!还很无耻地说,我要现在走了,跟你们的人脉关系就断了!我坚决不走! 我说那您不走,我走吧! 见过无耻的,但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 后来我跟我那朋友也断交了,理由是,他有这种“人脉”,说明这个人实在也是不咋地! 这两年听说“商业模式”又很流行,如同流行感冒一样,是人不是人都在谈轮这个事情。 刚才还有人给我发微信说,程老师,您要不要搞个“讲课+咨询+导入”的咨询模式? 我说不懂,这是个什么东西? 他说,这是个非常创新的咨询商业模式,您如果跟我合作,以后您就不需要这么辛苦地讲课、做项目了,您只玩“导入”就可以了。 我直接把他的微信号给拉黑了! 这肯定是个骗子! 年纪轻轻的,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地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干嘛非要去搞什么商业模式? 猪是永远飞不起来的,爬上风口的猪那都是死猪,这是毫无疑问的! 本届中央政府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指明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这是非常伟大的前瞻性之举。 中国要发展,智造是必须,我们再也不能“云”里雾里地吃“小米”了,那都是些祸国殃民的玩意儿!我们更不可能全民去端盘子搞服务业,那也是行不通的。 互联网代替不了扎扎实实好的企业基础管理,企图通过互联网带来管理的根本性提升,那要么是徒劳的,要么是在为自己管理上的无能找借口。 纵观国内各行各业,那些做汽车的,做电器的,做移动消费品的,看起来都是大名鼎鼎的,但当你深入其供应链,你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啥管理也没有。他们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的产品,其实很多都是建立在无情地、毫不客气地层层压榨供应商的血汗的基础上的。 所以,所谓中国智造,他们既不需要互联网革命,也不需要搞什么资源整合,更不需要人脉,也不需要什么新的商业模式,他们只需要回归到供应链管理的根本,理顺简单的需求与供应关系,明确基本的责、权、利,这样才有可能“力争在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行列”。 以我近几年在国内制造业做供应链管理咨询的经验,我看这事啊,悬!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 ;“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 Web: www.chengxiaohua.com    
  • 热度 34
    2014-2-13 16:56
    2868 次阅读|
    1 个评论
    此文是最近看到最有深度和广度的分析,特此转到博客与大家分享。 来自 资本实验室,作者:冉伟 【导读】本文为资本实验室《2013年度风险投资与并购报告》的摘要部分,结合资本实验室年度风险投资与并购统计数据、行业/企业风险监测数据,对2013年商业领域的重要变化、来年的机会与风险进行了概要分析。 从硅谷到中关村,从特拉维夫到孟买,从赫尔辛基到内罗毕……2013这一年,全球商业领域都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以创业和投资的视角来看,2013年无疑是一个伟大新时代的开端。     一、迎接伟大的新时代     科技与商业的变革从不止步。而今天,这种变革正在加速,并催生出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这个时代至少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 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实现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广泛连接。与其说互联网正在颠覆传统产业,不如说传统产业经过千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互联网的全面拥抱。两者开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走向“新工业革命”。     2. 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企业运营,“去中心化”特征日益鲜明。一方面,无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正在用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强大执行力向巨头发起挑战,新的商业传奇层出不穷;另一方面,新商业模式的不断出现正在有力推动政府管理模式、产业政策的改革。     3. 资本的国际化流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商业广泛延伸,“全球化”被注入新的内涵。更多企业从“出生”开始就面向全球市场,更多投资机构开始在更广阔的市场寻找机会,而全球投资格局与产业结构正在被改写。     4. 伴随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将以全新的视角、消费习惯迫使我们改变曾经习以为常的商业观念,推动我们持续优化商业模式。企业,特别是消费品、服务型企业如果吸引不了这一个群体,将惨烈地输掉未来。     5. 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迭代速度会更快。许多看似新鲜的商业模式可能很快就成为明日黄花;许多曾经有着天价估值的企业可能很快就风光不再。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必须时刻保持“战战兢兢”的心态,随时迎接变化。     6.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强悍的姿态打散了传统、封闭、多年一成不变的产业链条,并重新构建开放的生态系统。那些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产业合作会越来越多,而“跨界”能力,即跨领域、跨产业合作能力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7. 在互联网产业高歌猛进的同时,各国关于网络隐私、国家安全等问题面临空前挑战或争端。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消除贫困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更加难以回避,更多与之相关的社会企业家、包容性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     8.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中,最大的改变是人类自身。当我们越来越依赖机器和“比特”而生存、在虚拟和现实中不断穿梭的时候,农业、食品科技、健康医疗产业同样在焕发新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满足人类最基础的需求——吃得更健康、活得更长寿。在伟大的新时代里,这些最基础的产业从不缺乏好的投资机会。     二、2013—新时代的起始之年     与过去几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相比,2013年商业领域的变革来得格外猛烈。从制造业到金融业、从传媒业到电子商务……一方面,更多传统产业开始接受互联网的洗礼;另一方面,互联网产业内部也奔涌着破旧立新、快速迭代的洪流。这些变革为伟大的新时代开了一个好头。     1.资本推动全球产业变迁     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在硅谷建立总部;印度、东南亚、拉美地区的电商巨头赢得巨额资本的认可;M-PESA已经在肯尼亚开发出规模可观的移动支付市场;腾讯、阿里、百度正在或即将加大海外投资力度;能源、通讯、医疗、制造、金融、地产等行业的全球并购风起云涌……2013年度风险投资与并购大潮强力推动着全球产业的变迁和商业模式的进化。     资本实验室风险投资数据库在2013年共收录全球超过60个国家/地区的风险投资交易6056起,披露交易额806亿美元。其中,美国、中国、印度、英国、加拿大排名前5,交易数量总计5062起,占比84%;披露交易额646亿美元,占比80%。     从行业分布来看,交易数量排名前5的是:健康/医疗、软件服务、电子商务、(新)能源、网络/通讯行业,交易数量合计2704起;交易额排名前5的是:(新)能源、健康/医疗、IT/制造、电子商务、网络/通讯行业,交易额总计467亿美元。     并购交易2642起,披露交易额8100亿美元。其中,中国、美国、印度、英国、德国排名前5,交易数量合计2290起,占比87%;披露交易额6338亿美元,占比78%。     从行业分布来看,并购交易数量排名前5的是:IT/制造、(新)能源、建造/地产、健康/医疗、软件服务行业,交易数量总计1282起。交易额排名前5的是:网络/通讯、IT/制造、健康/医疗、生活消费、(新)能源行业,交易额总计5801亿美元。     2.硬件创新—吹响新工业革命的号角     在2013年之前,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设备与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我们的身体产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可穿戴设备、机能辅助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家居、***……。     正是这些新设备、新技术、新应用构成了硬件创新的前沿,吹响了新工业革命的号角,是伟大新时代最具标志性的起点。它已经远远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硬件创新概念,在本质上是互联网/物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碰撞、硬件创新与软件创新的融合。     根据资本实验室统计,2013年度硬件创新的前沿、热点领域投资交易共123起,披露交易额14.4亿美元。智能交通领域融资额达到6.17亿美元,在各行业中占比最高。可穿戴设备作为硬件创新最大的热点,交易数量达到64起,交易额为5.6亿美元;其中,聚焦于健康/医疗功能的可穿戴设备融资额为1.88亿美元。智能家居领域交易数量30起,披露交易额2.6亿美元。     上述领域风险投资的爆发具有非凡的价值,并将直接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覆盖到所有传统行业,并带来更多重大变化:(1)人类个体开始成为数据终端,个体数据爆发增长,数据交换中的思想与智慧众包开始起步;(2)人类的工作与生活随时互联,随时获得多样化的云端服务;(3)消费级硬件创新开始延伸到传统制造业,“智慧工厂”模式将推动制造业酝酿更大的变革与转型升级机会;(4)硬件创新带动新材料、电子、医疗、交通等行业发展,以及制造模式、营销方式等变革。     当然,任何新鲜事物都难免走过“初生之物,其形必丑”的阶段,硬件创新同样如此。我们需要多一些时间,看他们如何进化,如何成为我们的工厂、办公室、家庭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此过程中,难得的投资机会等待我们发掘。     3.互联网金融—变革力度最大的领域     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实现了超乎寻常的裂变式发展。与2012年相比,该领域体现出几个新特征:(1)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与之相应的风险投资活动扩大到更多国家和地区;(2)除了众筹、P2P贷款、在线理财等新兴业务外,保险、证券、基金、资产管理等领域也加快了互联网化的步伐;(3)不管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电商巨头,更多的“大家伙”们行动迅速,加大了对该领域新兴企业的投资与合作力度,围绕电商、物流的金融生态链正在形成;(4)作为重要的基础行业,金融业的互联网化对监管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时、科学、“聪明”的新政策有待出台。     就像前几次工业革命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一样,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新工业革命的开端,金融业同样获得了全新的生命。电子商务、大数据、社交网络是其获得新生的三股最主要的动力。     在2013年,资本实验室共统计金融服务行业风险投资交易379起、披露交易额46亿美元。其中,互联网金融领域投资交易364起,占比96%;披露交易额38.5亿美元,占比83%。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区分金融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任何金融机构都在植入互联网的基因,都在演变为互联网企业。虽然这个行业在2013年的投资活动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其细分领域的变革才刚刚开始,投、融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需要更好的弥合、跨界的合作还需要更多探索。在此条件下,更多的投资机会在于:发现那些更大胆、乃至更“另类”的创新企业。     在互联网金融的阵营中,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领域在2013年共发生26起投资交易,披露交易额7116万美元。对于这个在2013年引发无数人为之疯狂的新事物,我们认为:不管各国主管当局对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比特币的出现已经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根基——支付手段的变革,而它带来的思想、技术、模式的冲击将继续发酵,并有力推动“无现金社会”的到来。     4.社交媒体—喧嚣中走向成熟     对社交媒体行业来说,2013依然是喧嚣的一年,也是其开始走向成熟的一年。一方面,本领域的全球投资继续井喷,热闹表象的背后是投资风险的凸现;另一方面,从灾害救援到紧急事件处理,从企业级社交到职业社交,社交媒体正在对社会、商业领域产生不可或缺的正向作用。     资本实验室在2013年共统计社交媒体投资事件246起,披露交易额18亿美元。该行业的投资版图显示出几个重要趋势:(1)泛社交平台占绝对主导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各类型垂直社交媒体开始大幅增长;(2)兴趣社交依旧是最大的投资领域,图片、短视频社交日趋壮大;(3)面向企业、职业群体、高校学生的社交平台以及聚焦于知识共享的社交平台迅速成长;(4)主打娱乐、陌生人交友的社交媒体泛滥,在短暂的“新鲜期”和激烈的竞争中,不少企业已经蕴藏巨大风险;(5)为社交媒体用户提供内容管理、数据分析、营销推广等服务的企业因其具备更清晰的商业模式而获得更多资金的注入。     除了上述趋势,我们还可以看到:社交媒体开始由某种单一的商业模式向“社交元素”进化,与各行业实现更紧密的融合:社会化电商、社会化医疗、社会化编程、社会化投资平台、社会化网络教育、社会化众包地图、社会化旅游服务……,社交媒体最激动人心的价值很可能不在于其自身的盈利能力,而是为其他行业提供了全新的互联网思维框架以及商业模式的嫁接;而那些能更快挣到真金白银的企业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为社交媒体用户提供技术与服务的企业,一种是善用“社交元素”进行商业模式转型的企业。     5.配套服务提供商—了不起的“送水人”     在纷繁复杂的产业图景中,我们总能看到那些为各产业做配套服务的企业。他们不做电商,而是为电商做;不做社交媒体,而是为社交媒体做;不做互联网教育,而是为互联网教育做;不做物流,而是为物流做……。他们的共同点是:(1)准确把握行业大趋势,定位清晰,从小切口入手,为行业发展充当“送水人”;(2)通过专业领域的精耕细作不断积累技术与服务实力;(3)规模可能不大,但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4)他们显著推动了各行业的整体升级和发展。     根据资本实验室风险投资数据库显示,软件服务、电子商务、(新)能源等10个行业总交易数量2782起、披露交易额416亿美元。为这些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融资数量495起,占比18%;披露交易额34.9亿美元,占比8.4%。这些数据表明,在各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产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同样具备了不错的投资价值。     为软件开发者提供开发平台与分发服务,为电商平台提供数据分析,为(新)能源行业提供远程管理,为金融行业提供安全方案……当越来越多的行业客户围绕在这些企业级服务商身边时,他们的价值必然不断攀升。而这些企业必然也是未来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     6.应对风险——黑天鹅永不眠     2013年,我们看到新生事物不断产生,而由此带来的风险如影随形;同时,新力量对旧模式的冲击陆续在各行业上演。这些风险和问题让表面上的小概率事件快速演变为行业的重大变革,就像“黑天鹅”般,一直在盘旋,一直未离开。     根据资本实验室行业/企业风险监测数据库,全年共收录各行业风险事件3013起。通过排名前10的行业可以清晰发现:变革力度越大的行业在短期内产生的震荡越大、竞争越激烈,传统企业的转型需求也更强烈。例如:传统电子厂商在没落的同时,新的智能硬件厂商正在崛起;社交媒体在蚕食通讯运营商传统语音业务的同时,还在逼迫传统媒体转型。互联网的使用越来越便利,但大规模隐私泄露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此外,不少浑水摸鱼者披着“新兴行业”的外衣,从事着终将危险的生意,例如在线P2P贷款行业的倒闭潮……。     在2013年,我们还能看到中国政府部门在反**、限制公务消费方面的强力措施,为白酒、高端餐饮/酒店、奢侈品等市场泼入冷水。可以乐观地预期:在这些措施的持续打压下,与权钱交易纠结在一起的消费将继续降温,原有的非正常、“畸形”化市场将得以改观,过惯了“好日子”的企业将不得不走向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只有市场化竞争成为常态,中国的创新活力、经济活力才能真正释放出来。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2013年开始推出的促进创业的新政策、法规与行动正在打破原有的创业门槛,为创业者提供日益改善的创业环境。市场上的“黑天鹅”永不眠,而我们期待:政策环境中的“白天鹅”还可以来的更多。     三、2014—值得关注的,需要当心的     新的时代对那些敢于创新、善于抓住机会的企业来说,必然是最好的时代;而对那些怀疑甚至拒绝变革的企业来说,也是最坏的时代。2013已经为我们打开新时代的大门,2014将继续带给我们值得关注的机会和需要当心的风险:     1. 传统行业哪些环节还没有互联网的深度融入,哪里就蕴藏着巨大的机会。那些为农业、能源、采掘、建筑、交通、医疗等行业提供网络安全、数据采集/分析、移动办公/协作等配套服务的企业将茁壮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已经意识到变革的力量并尽快参与进来的传统企业必然建立起新的竞争门槛,而传统企业对本行业优秀配套服务商的投资与并购会是2014年的一个重要主题。     2. 硬件创新向行业纵深发展。可穿戴设备热点持续,但发展更为理性,产业链条也将进一步优化;医疗领域硬件创新与移动医疗的结合催生更多实效应用;智能家居开放平台将推动家电、家居、节能、安防产业的融合,并促进行业标准的制定;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汽车厂商、应用开发商的合作将推动智能交通、物流技术的更快发展。     3. 手势操控、眼球捕捉、人脑控制、图文识别、语音技术、生物识别、芯片技术、机器人、柔性屏等领域的发展将带来更多让人惊喜的“跨界”式应用成果。     4. 在“去中心化”大趋势下,以微信为代表的新渠道、向垂直领域延伸的众筹平台继续为定制化、个性化产品及O2O服务提供发展良机,并催生出更多小而美的企业。然而,新的时代从来不乏传奇,那些正在创造传奇的小微企业要特别注意:如何夯实运营,做精做深,以避免昙花一现的命运。     5. 互联网金融与各行业的融合异常迅猛,持续的演变一方面带来更大的合作与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生态组建的金融链条更容易让风险的降临变成多米诺骨牌的倒塌。因此,如何在创新带来的震荡中保持结构的合理、资金的安全、行业的规范,足够的信心和智慧显得同等重要。     6. 在2014年,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会继续恶化,但我们也可能看到少量传统媒体开始成功转型,并获得新的投资价值;大量快速爆发而根基不稳的社交媒将快速沉寂和倒闭;新兴互联网科技媒体在同质化竞争中,洗牌将加剧;聚焦某个新兴行业、坚持精耕细作的垂直型、社会化媒体仍然具有成长空间,并对大而杂的行业门户网站形成挤压。     7. 在政府鼓励创新与创业、打击**、推动市场化竞争的背景下,那些曾经单纯依赖行政权力、坐拥垄断资源、在畸形的市场中沉迷于过去“好日子”的企业、特别是那些不思进取的国有企业,将不断迎来市场“用脚投票”的结局。     8. 2013年全球商业领域的新变化告诉我们:不管是洞察、把握机会,还是识别、避免风险,都需要建立两种思维:一是极客思维。它帮助我们紧盯科技前沿,以新技术、新模式促进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升级;二是跨界思维。在“万物互联”的未来,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也在互联,跨界合作由此成为必然的应对之道。  
  • 热度 29
    2012-4-1 09:35
    5999 次阅读|
    9 个评论
    晚上,在且留下的西溪,与一位西安的老者聊天,老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图晚年的再次辉煌,却谦逊地找我探讨商业模式问题。   夜深人静中,减少点煽情之语,只拣最直接的观点剖析如下,供各位学兄学弟交流参考。   第一: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者选择以自己熟悉的为目标客户; 前者,我们熟悉的是上游的供给,我们可能有技术、有供应商、熟悉生产工艺; 而后者我们熟悉的是需求,当然也可能既熟悉需求又熟悉供给,那当然最理想。选项目最难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因此推荐首选后者。   第二:在选定了项目的时候,如何操作也是成败之关键 ,如何选定自己合适的切入策略,可参考下图。     图中,横轴表示我们挣谁的钱,纵轴表示经营中的成本由谁支出。当然是PM 8-11的模式为最理想。不用自己出钱,则可赚取应得的利润。其中PM 11为最高境界,自家与合作伙伴谁都不用出钱,却能合伙赚取外人的利润。   此二议题深奥之至,非一文一晚所能透也,余仍在探索中,与诸兄共勉。    
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