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半导体

相关博文
  • 2025-4-3 16:25
    0 个评论
    探针台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光电、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精密测试设备,主要用于对芯片、晶圆、微电子器件等进行电气性能测试和分析。以下是探针台的主要用途和功能。 1.‌半导体行业‌ ‌晶圆测试‌:在晶圆制造过程中,探针台用于检测晶圆上各个芯片的电气性能,及时发现缺陷芯片,避免后续封装成本的浪费。 ‌失效分析与可靠性验证‌:通过高精度测试,探针台能够识别芯片设计中的微小缺陷,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2.‌光电行业‌ ‌光电元件测试‌:探针台用于测试LED、光电探测器和激光器等光电元件的性能,支持光电通信和显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光伏器件研究‌:对于太阳能电池等光伏器件,探针台可测量其光电转换效率、填充因子等关键性能指标。 3.‌材料科学‌ ‌新材料研发‌:探针台用于测量超导材料、纳米材料、二维材料等的电学性能,如电阻、电容、电感等,支持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微观形态分析‌:通过表征材料表面的微观形态(如表面缺陷、晶粒大小),探针台为材料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4.‌微电子与纳米技术‌ ‌精密电气测量‌:探针台用于复杂、高速器件的精密电气测量,支持失效分析与可靠性验证。 ‌纳米材料测试‌:在纳米尺度上,探针台能够提供高精度的测试数据,支持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的制备与表征。 5.‌生物医学‌ ‌生物相容性研究‌:探针台用于研究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支持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的高分辨率成像和分析。 6.‌科研与教育‌ ‌科研与教学‌:在研究所和高校中,探针台用于科研和教学,支持基础和应用研究。 7.‌其他应用领域‌ ‌能源行业‌:如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试。 ‌航天航空与汽车电子‌:用于复杂器件的可靠性验证。 ‌通信技术与量子计算‌:支持高频信号测试和新型器件的研发。 ‌总结‌:探针台是一种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测试设备,在半导体、光电、材料科学、微电子、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研发效率,并支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2025-3-25 11:06
    35 次阅读|
    0 个评论
    减少研磨刀片与碳化硅衬底间振动,以提高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
    碳化硅(SiC)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因其出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制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碳化硅衬底的加工精度,尤其是总厚度变化(TTV)的均匀性,对最终器件的性能有着决定性影响。在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研磨是一个关键步骤,而研磨刀片与碳化硅衬底间的振动是影响TTV均匀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减少这种振动,以提高碳化硅衬底的TTV均匀性。 一、振动对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的影响 在研磨过程中,研磨刀片与碳化硅衬底之间的振动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 不均匀的材料去除:振动会导致研磨刀片在碳化硅衬底表面的接触压力分布不均,从而导致材料去除速率的不均匀,进而影响TTV的均匀性。 表面损伤:振动还可能引起研磨刀片与碳化硅衬底之间的微小碰撞,这些碰撞会在衬底表面产生划痕或微裂纹,进一步影响TTV的均匀性和衬底的整体质量。 加工效率下降:振动会增加研磨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导致加工效率下降,同时增加研磨刀片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 二、减少振动的策略 为了减少研磨刀片与碳化硅衬底间的振动,提高TTV均匀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优化研磨设备: 采用高精度、高刚性的研磨设备,以减少设备本身的振动。 确保研磨设备的各个部件(如主轴、工作台等)都经过精密加工和装配,以提高整体的稳定性和精度。 2.选择合适的研磨刀片: 根据碳化硅衬底的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研磨刀片材质和形状。 确保研磨刀片的刃口锋利、均匀,以减少研磨过程中的振动和划痕。 3.优化研磨参数: 合理设置研磨压力、转速和研磨液的流量等参数,以减少振动和提高加工效率。 通过实验和仿真分析,找到最佳的研磨参数组合,以实现最佳的TTV均匀性。 4.采用先进的振动控制技术: 利用主动或被动振动控制技术,如主动减震器、隔振垫等,来减少研磨过程中的振动。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研磨过程中的振动数据,对振动进行主动控制,以进一步提高TTV均匀性。 5.加强工艺监控和质量控制: 在研磨过程中,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对碳化硅衬底的TTV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研磨参数或采取其他措施,以确保TTV的均匀性达到设计要求。 三、结论 减少研磨刀片与碳化硅衬底间的振动是提高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的关键。通过优化研磨设备、选择合适的研磨刀片、优化研磨参数、采用先进的振动控制技术以及加强工艺监控和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振动,提高碳化硅衬底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未来,随着碳化硅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碳化硅衬底加工精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将是提升碳化硅衬底加工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向。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原理,可解决晶圆/晶片厚度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总厚度偏差)、BOW(弯曲度)、WARP(翘曲度),TIR(Total Indicated Reading 总指示读数,STIR(Site Total Indicated Reading 局部总指示读数),LTV(Local Thickness Variation 局部厚度偏差)等这类技术指标。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全新采用的第三代可调谐扫频激光技术,相比传统上下双探头对射扫描方式;可一次性测量所有平面度及厚度参数。 1,灵活适用更复杂的材料,从轻掺到重掺 P 型硅 (P++),碳化硅,蓝宝石,玻璃,铌酸锂等晶圆材料。 重掺型硅(强吸收晶圆的前后表面探测) 粗糙的晶圆表面,(点扫描的第三代扫频激光,相比靠光谱探测方案,不易受到光谱中相邻单位的串扰噪声影响,因而对测量粗糙表面晶圆) 低反射的碳化硅(SiC)和铌酸锂(LiNbO3);(通过对偏振效应的补偿,加强对低反射晶圆表面测量的信噪比) 绝缘体上硅(SOI)和MEMS,可同时测量多 层 结 构,厚 度 可 从μm级到数百μm 级不等。 可用于测量各类薄膜厚度,厚度最薄可低至 4 μm ,精度可达1nm。 2,可调谐扫频激光的“温漂”处理能力,体现在极端工作环境中抗干扰能力强,充分提高重复性测量能力。 3,采用第三代高速扫频可调谐激光器,一改过去传统SLD宽频低相干光源的干涉模式,解决了由于相干长度短,而重度依赖“主动式减震平台”的情况。卓越的抗干扰,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也可兼容匹配EFEM系统实现产线自动化集成测量。 4,灵活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兼容2英寸到12英寸方片和圆片测量。
  • 2025-3-24 14:15
    73 次阅读|
    0 个评论
    合适的装夹方式,可避免碳化硅衬底位移或晃动,提高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
    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制造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碳化硅衬底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尤其是在总厚度变化(TTV)方面,任何微小的位移或晃动都可能对最终产品的性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避免碳化硅衬底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移或晃动,是提高其TTV均匀性的关键。 一、碳化硅衬底加工中的位移与晃动问题 在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如切割、研磨、抛光等步骤,衬底需要被稳定地固定在工作台上。如果装夹方式不当,衬底可能会因为受力不均、装夹力不足或装夹点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发生位移或晃动。这种位移或晃动不仅会影响加工精度,还会在衬底表面产生应力,导致TTV均匀性下降,进而影响后续工艺和最终产品的性能。 二、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 为了避免碳化硅衬底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移或晃动,需要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装夹方式及其优缺点: 真空吸附装夹: 优点:适用于薄片状碳化硅衬底,能够均匀分布装夹力,避免局部应力集中。 缺点:对真空泵的性能要求较高,且对于较厚的衬底,吸附力可能不足。 机械夹紧装夹: 优点:装夹力大,适用于较厚的碳化硅衬底。 缺点:需要精确控制装夹力的大小,以避免衬底变形;装夹点布局需要合理,以减少应力集中。 弹性装夹: 优点:能够补偿衬底在加工过程中的微小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缺点:设计复杂,成本较高。 磁吸附装夹: 优点:装夹速度快,适用于需要频繁更换衬底的加工场景。 缺点:对衬底的磁性有要求,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碳化硅衬底。 三、优化装夹方式以提高TTV均匀性 在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装夹参数,以提高碳化硅衬底的TTV均匀性。具体措施包括: 合理布局装夹点:根据碳化硅衬底的形状和尺寸,合理布局装夹点,以减少应力集中和衬底变形。 精确控制装夹力: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测力计)来精确控制装夹力的大小,确保装夹力既能够固定衬底,又不会导致变形。 采用浮动装夹技术:对于需要高精度加工的碳化硅衬底,可以采用浮动装夹技术,以补偿加工过程中的微小变形和误差。 实时监测与反馈:在加工过程中,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对衬底的位移和晃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调整装夹方式或加工参数。 四、结论 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对于避免碳化硅衬底在加工过程中的位移或晃动,提高其TTV均匀性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布局装夹点、精确控制装夹力、采用浮动装夹技术以及实时监测与反馈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装夹方式,提高碳化硅衬底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未来,随着碳化硅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碳化硅衬底加工精度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将是提升碳化硅衬底加工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原理,可解决晶圆/晶片厚度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总厚度偏差)、BOW(弯曲度)、WARP(翘曲度),TIR(Total Indicated Reading 总指示读数),STIR(Site Total Indicated Reading 局部总指示读数),LTV(Local Thickness Variation 局部厚度偏差)等这类技术指标。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全新采用的第三代可调谐扫频激光技术,相比传统上下双探头对射扫描方式;可一次性测量所有平面度及厚度参数。 1,灵活适用更复杂的材料,从轻掺到重掺P型硅(P++),碳化硅,蓝宝石,玻璃,铌酸锂等晶圆材料。 重掺型硅(强吸收晶圆的前后表面探测) 粗糙的晶圆表面,(点扫描的第三代扫频激光,相比靠光谱探测方案,不易受到光谱中相邻单位的串扰噪声影响,因而对测量粗糙表面晶圆) 低反射的碳化硅(SiC)和铌酸锂(LiNbO3);(通过对偏振效应的补偿,加强对低反射晶圆表面测量的信噪比) 绝缘体上硅(SOI)和MEMS,可同时测量多层结构,厚度可从μm级到数百μm级不等。 可用于测量各类薄膜厚度,厚度最薄可低至4μm,精度可达1nm。 2,可调谐扫频激光的“温漂”处理能力,体现在极端工作环境中抗干扰能力强,充分提高重复性测量能力。 3,采用第三代高速扫频可调谐激光器,一改过去传统SLD宽频低相干光源的干涉模式,解决了由于相干长度短,而重度依赖“主动式减震平台”的情况。卓越的抗干扰,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也可兼容匹配EFEM系统实现产线自动化集成测量。 4,灵活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兼容2英寸到12英寸方片和圆片测量。
  • 2025-3-21 11:56
    52 次阅读|
    0 个评论
    如何控制装夹力大小,以避免碳化硅衬底变形,影响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
    碳化硅(SiC)作为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因其出色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制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装夹力的大小对衬底的变形和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总厚度偏差)均匀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控制装夹力大小,以避免碳化硅衬底变形,进而影响其TTV均匀性。 一、装夹力对碳化硅衬底变形的影响 在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装夹力主要用于固定衬底,确保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位置精度。然而,过大的装夹力会导致衬底产生应力,进而引发变形,影响TTV的均匀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力分布不均:过大的装夹力会在衬底表面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分布,导致衬底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局部变形,进而影响TTV的均匀性。 晶格损伤:过大的装夹力还可能对碳化硅衬底的晶格结构造成损伤,导致晶体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其电学性能和可靠性。 加工误差:装夹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如切割误差、研磨误差等,这些误差会进一步影响TTV的均匀性。 二、控制装夹力大小的方法 为了避免碳化硅衬底变形,进而影响TTV均匀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控制装夹力的大小。 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根据碳化硅衬底的特性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装夹方式。例如,对于薄片状的碳化硅衬底,可以采用真空吸附或机械夹紧的方式;对于较厚的衬底,则可以考虑使用螺栓固定或夹持装置。 精确测量和调整装夹力:在装夹过程中,应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测力计、扭矩扳手等)来精确测量和调整装夹力的大小。确保装夹力在适宜的范围内,既能够固定衬底,又不会导致变形。 优化装夹点的布局:装夹点的布局对衬底的变形有着重要影响。应根据衬底的形状和尺寸,合理分布装夹点,以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和变形。同时,应避免在衬底的脆弱区域设置装夹点,以减少晶格损伤的风险。 采用先进的装夹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装夹技术被应用于碳化硅衬底的加工中。例如,采用浮动装夹技术可以减少衬底在加工过程中的应力集中;使用智能装夹系统可以根据加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自动调整装夹力的大小。 三、实时监测与反馈 在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装夹力和衬底的变形情况。通过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激光测距仪、应变计等)对装夹力和衬底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一旦发现装夹力过大或衬底变形的情况,应立即调整加工参数或重新装夹,以确保加工质量和TTV的均匀性。 四、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碳化硅衬底加工质量和TTV均匀性的重要保障。应制定详细的加工流程和操作规程,对装夹力的大小、装夹点的布局、加工参数等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应对加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结语 碳化硅衬底的TTV均匀性对其在高性能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装夹力的大小,可以避免衬底变形,进而影响TTV的均匀性。未来,随着碳化硅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碳化硅衬底加工质量和TTV均匀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将是提升碳化硅衬底加工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原理,可解决晶圆/晶片厚度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总厚度偏差)、BOW(弯曲度)、WARP(翘曲度),TIR(Total Indicated Reading 总指示读数),STIR(Site Total Indicated Reading 局部总指示读数),LTV(Local Thickness Variation 局部厚度偏差)等这类技术指标。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全新采用的第三代可调谐扫频激光技术,相比传统上下双探头对射扫描方式;可一次性测量所有平面度及厚度参数。 1,灵活适用更复杂的材料,从轻掺到重掺P型硅(P++),碳化硅,蓝宝石,玻璃,铌酸锂等晶圆材料。 重掺型硅(强吸收晶圆的前后表面探测) 粗糙的晶圆表面,(点扫描的第三代扫频激光,相比靠光谱探测方案,不易受到光谱中相邻单位的串扰噪声影响,因而对测量粗糙表面晶圆) 低反射的碳化硅(SiC)和铌酸锂(LiNbO3);(通过对偏振效应的补偿,加强对低反射晶圆表面测量的信噪比) 绝缘体上硅(SOI)和MEMS,可同时测量多层结构,厚度可从μm级到数百μm级不等。 可用于测量各类薄膜厚度,厚度最薄可低至4μm,精度可达1nm。 2,可调谐扫频激光的“温漂”处理能力,体现在极端工作环境中抗干扰能力强,充分提高重复性测量能力。 3,采用第三代高速扫频可调谐激光器,一改过去传统SLD宽频低相干光源的干涉模式,解决了由于相干长度短,而重度依赖“主动式减震平台”的情况。卓越的抗干扰,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也可兼容匹配EFEM系统实现产线自动化集成测量。 4,灵活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兼容2英寸到12英寸方片和圆片测量。
  • 2025-3-20 09:30
    37 次阅读|
    0 个评论
    如何控制切割过程的冷却与润滑,提高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
    碳化硅(SiC)作为一种高性能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器件制造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切割步骤,对最终产品的总厚度变化(TTV)具有重要影响。TTV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碳化硅衬底的加工精度和可靠性。因此,控制切割过程中的冷却与润滑是提升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的关键。 一、冷却系统的优化 切割过程中,刀具与碳化硅衬底之间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刀具温度升高,影响切削质量和刀具寿命。因此,冷却系统的优化至关重要。 提供充足的冷却介质:冷却系统应能够提供足够的冷却介质(如水、冷却液等),以便将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迅速带走。 精确的温度控制:刀具过热或过冷都会导致切削质量下降。因此,冷却系统应具备精确的温度控制机制,确保冷却介质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为了减少资源浪费,冷却系统的设计应尽量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通过设置冷却介质回收装置,对已使用的冷却介质进行净化、过滤,再重新投入使用。 二、润滑系统的优化 在碳化硅衬底的切割过程中,润滑剂不仅可以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切削温度,还能有效延长刀具寿命。 提供充足的润滑剂:切割机作业中,润滑剂的供给要充足,以确保刀具和工件表面的充分润滑。润滑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润滑剂的供应方式和储存容量。 精确控制润滑剂流量:过多或过少的润滑剂流量都会对切削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润滑系统应配备可调节润滑剂流量的装置,以满足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润滑需求。 润滑剂的循环利用: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成本,润滑系统的设计应尽量实现润滑剂的循环利用。通过设置润滑剂回收装置,对已使用的润滑剂进行净化、过滤,以减少润滑剂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切割工艺的优化 除了冷却与润滑系统的优化,切割工艺本身的改进也对提高碳化硅衬底TTV均匀性具有重要作用。 采用高精度的切割设备:使用高精度的多线切割设备,严格控制切割参数(如切割速度、进给量、冷却液流量等),确保切割后的晶片厚度均匀,减少TTV的产生。 选择合适的刀具:刀具的材质和几何形状对切削质量和TTV均匀性有重要影响。应根据碳化硅衬底的物理性质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 实时监测与反馈:在切割过程中,使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如激光干涉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对晶片的TTV进行实时监测和反馈。根据测量结果,及时调整切割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切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 结语 通过优化冷却与润滑系统、改进切割工艺以及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提高碳化硅衬底TTV的均匀性。未来,随着碳化硅材料在半导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碳化硅衬底TTV控制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优化将是提升碳化硅衬底加工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以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原理,可解决晶圆/晶片厚度TTV(Total Thickness Variation,总厚度偏差)、BOW(弯曲度)、WARP(翘曲度),TIR(Total Indicated Reading 总指示读数),STIR(Site Total Indicated Reading 局部总指示读数),LTV(Local Thickness Variation 局部厚度偏差)等这类技术指标。 高通量晶圆测厚系统,全新采用的第三代可调谐扫频激光技术,相比传统上下双探头对射扫描方式;可一次性测量所有平面度及厚度参数。 1,灵活适用更复杂的材料,从轻掺到重掺P型硅(P++),碳化硅,蓝宝石,玻璃,铌酸锂等晶圆材料。 重掺型硅(强吸收晶圆的前后表面探测) 粗糙的晶圆表面,(点扫描的第三代扫频激光,相比靠光谱探测方案,不易受到光谱中相邻单位的串扰噪声影响,因而对测量粗糙表面晶圆) 低反射的碳化硅(SiC)和铌酸锂(LiNbO3);(通过对偏振效应的补偿,加强对低反射晶圆表面测量的信噪比) 绝缘体上硅(SOI)和MEMS,可同时测量多层结构,厚度可从μm级到数百μm级不等。 可用于测量各类薄膜厚度,厚度最薄可低至4μm,精度可达1nm。 2,可调谐扫频激光的“温漂”处理能力,体现在极端工作环境中抗干扰能力强,充分提高重复性测量能力。 3,采用第三代高速扫频可调谐激光器,一改过去传统SLD宽频低相干光源的干涉模式,解决了由于相干长度短,而重度依赖“主动式减震平台”的情况。卓越的抗干扰,实现小型化设计,同时也可兼容匹配EFEM系统实现产线自动化集成测量。 4,灵活的运动控制方式,可兼容2英寸到12英寸方片和圆片测量。
相关资源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5-2-26 09:46
    大小: 5.71MB
    内容概要:文章介绍了飞纳在半导体行业的综合解决方案,旨在提供‘简单·时效·精确’的检测和制程把控手段。文中重点强调了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的应用优势和技术特点。首先提到,半导体材料作为集成电路发展的核心,在整个制造流程中不可或缺;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控制以及工艺改进,飞纳提供的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台式扫描电镜实现了对复杂材料特性的全面解析。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安装便捷灵活,适应多种工作场所;一键式操作即可完成高效快速地加载样本并获取高质量图像等功能;适用人群:从事半导体研发生产领域相关工作人员;对提升检测效率有兴趣的专业人士;想要了解先进仪器仪表技术的研究人员。使用场景及目标:生产线旁边直接监控产品质量或是寻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原因等情况。目标在于帮助企业建立稳定高效的品质管理系统,提高生产的良品率,并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由于飞纳电镜配备了专利于震动防护系统并且拥有较小尺寸,所以它几乎可以在任何实验室或者工业环境中安装和使用;与此同时,因为成像速度快,可以节省大量等待时间成本。文中列举的一些实例表明该款设备不仅可以用来做基本形貌观察还能进一步辅助解决工艺优化等方面的实际挑战。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5-1-15 23:10
    大小: 141.64MB
    上传者: RDD
    适合本科生学习半导体知识的入门书籍,非常实用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4-3-1 10:55
    大小: 14.02MB
    上传者: htwdb
        在实验室的环境下,针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的检测方法有采气袋法、低压气化法等,这些方法采集时间长且容易有残留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本文采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高温的环境下能快速挥发并扩散到整个实验装置,从而解决其挥发慢、挥发不完全、气体浓度不均匀等问题。使用对VOC检测较为精确的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阵列,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同时气体实验装置体积固定,可以通入标准气体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和校准,为传感器性能检测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文设计并制作了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分为气体实验装置、硬件电路以及上位机三个主要部分。气体实验装置部分通过CAD设计,使用有机玻璃制作,内部包含蒸发器平台、传感器接口平台等,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数据的采集。    硬件电路按照功能不同分为前端电路和后端电路,主要作用是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上传上位机识别和接收。前端电路主要包含传感器加热降压稳压电路、供电电路、R-V转换电路,针对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阵列设计接口电路和检测电路,负责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通过R-V转换电路将传感器的电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并输出;后端电路主要以AD7606和STM32F103为核心,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串口通信电路将数据传送给上位机处理。上位机部分以C++语言进行开发,使用VisualStudio开发平台下的MFC框架,主要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显示和存储。同时还设计了实时曲线显示、传感器灵敏度计算、响应恢复时间计算、标准VOC气体浓度对应的液体体积计算等功能,将采集的数据以及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反馈给用户。   本数据采集系统针对实验室环境实现了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对有机化合物的挥发气体浓度的检测;实现了配置不同浓度的标准气体后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性能检测。
  • 所需E币: 2
    时间: 2023-10-2 12:00
    大小: 4.97MB
    上传者: RDD
    适合在fab内从事半导体制造相关的工程师学习,如PIE,QE,YE等部门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7-29 14:46
    大小: 549.5KB
    上传者: Argent
    Philips_半导体热分析之基础资料_1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7-29 14:47
    大小: 712KB
    上传者: Argent
    Philips_半导体热分析之基础资料_2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3-7-18 16:31
    大小: 29.28KB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3-5-22 15:48
    大小: 44.2MB
    上传者: Fx
    半导体物理学 (第七版)
  • 所需E币: 2
    时间: 2023-4-24 16:01
    大小: 82.92MB
    芯片制造:半导体工艺制程实用教程(第6版)-(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美]PeterVanZant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4-5 17:36
    大小: 18.08MB
    上传者: 大大银河
    半导体物理器件-尼曼.pdf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3-3-27 15:07
    大小: 997.24KB
    上传者: Quest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的--宽禁带半导体术语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3-3-18 10:30
    大小: 855.73KB
    TC-SOA系列半导体光放大(SOA)模块内部采用了进口高性能SOA,采用独特的ATC设计保证输出功率的稳定性,其高速全光放大的模块,对传输协议完全透明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同时可以提供台式封装,能够满足科研试验领域的需求,前面板提供电源开关,LCD功率显示,输出功率调解旋钮,后面板提供了RS232计算机接口。主要特点Featuresl 低噪声指数l 高工作带宽l 偏振相关度低l 模块封装应用领域Applicationsl 光纤器件的生产和性能测试l 小信号功率放大l 实验室研究领域l 光纤通信系统武汉泰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ox3_frank@163.com
  • 所需E币: 3
    时间: 2023-2-13 15:08
    大小: 1.73MB
    上传者: 张红川
    1-半导体基础知识.pdf
  • 所需E币: 5
    时间: 2023-1-6 10:43
    大小: 782.5KB
    上传者: htwdb
    UM_小华半导体MCU开发环境使用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12-13 14:14
    大小: 1.22MB
    上传者: kaokaohe
    半导体存储的最强入门科普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11-7 11:18
    大小: 7.99MB
    上传者: zqgdqd
    武汉中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半导体恒温箱是专门由半导体制冷片(热电制冷片)而设计集成的高性能温度控制系统(风冷),其特点是高精度和高稳定度。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帕尔帖效应原理工作的,具有高精度、长寿命、体积小、无噪声、无磨损、无振动、无污染、既可制冷又可加热等优点,是真正的绿色产品。本系列产品带有完美的PID控制软件,智能无级控温,既可加热又可制冷。整机配置完善、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处于先进地位。非常适合对温度的精度和稳定度要求较高的各类厂家、公司、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等使用。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11-7 11:24
    大小: 3.57MB
    上传者: zqgdqd
    武汉中旗光电 主营半导体恒温箱是专门由半导体制冷片(热电制冷片)而设计集成的高性能温度控制系统(风冷),其特点是高精度和高稳定度。半导体制冷是利用帕尔帖效应原理工作的,具有高精度、长寿命、体积小、无噪声、无磨损、无振动、无污染、既可制冷又可加热等优点,是真正的绿色产品。本系列产品带有完美的PID控制软件,智能无级控温,既可加热又可制冷。整机配置完善、性能稳定、性价比高,在国内外同类产品中处于先进地位。非常适合对温度的精度和稳定度要求较高的各类厂家、公司、大学、科研机构、个人等使用。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10-24 18:13
    大小: 3.89MB
    上传者: samewell
    半导体芯片失效分析方法及步骤.pdf
  • 所需E币: 0
    时间: 2022-10-24 09:35
    大小: 1.99MB
    上传者: samewell
    半导体术语中英对译.pdf
  • 所需E币: 1
    时间: 2022-10-16 09:49
    大小: 33.36MB
    上传者: G996
    半导体静电放电及防护的方法及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