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竞赛

相关帖子
相关博文
  • 热度 27
    2015-6-8 13:26
    6832 次阅读|
    26 个评论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逝,似白驹过隙。         这学期开学以来一直比较忙吧,各种事项夹杂在一起,五月份弄完了论文,六月份明显感觉到了离别的气息。我在想,这些年一直在模拟路上走,究竟以后的出路是不是很乐观。或者说技术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未来的路很长。我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起飞翔。            毕业了,实验室的各种小伙伴都出去完了,我也计划着出去玩一趟吧。趁着入职之前尽量把剩下的中国走完。           今天整理东西打包,发现自己这里的元器件好多,还有好多自己大二大三时候做的板子,又舍不得扔,因为会想起很多事情。每一块板子或者在我过去的那些年里面都花费了自己好多的时间,从设计到制作再到调试,然后就搁那里了。直到毕业时候就扔了,多可惜啊。           时间追溯到10年。楼主大一开始整51之类的东西,那个时候我开始明白什么是晶振,什么电容,什么是电阻,,,,从大二开始基本住在实验室,当初的那里有好多人,每个班都会有几个人,加起来就多了,特别是冬天,我印象中11年的冬天特别冷,然而那会宿舍还没有空调,会有部分人喜欢买折叠床在实验室睡,当然不会少了自己。大部分时间几乎都是凌晨1-2点才睡,然后那会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想着做什么,印象中做过的最好的一个东西是程控放大和程控滤波。           也就是在那一段时光里面,因为要在硬件路上走,就免不了要花钱,可以说自己第一次用淘宝完全是因为元器件的问题,因为起初自己买东西需要去电子市场,费时间不说还贵,后来几乎就只淘宝了。之后我跟了一个老师,就再没怎么买过东西。           同样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从普通的RC,排针,铜柱到贵的chip,每个星期好像要往里面砸个100多块钱,一个月下来就是将近500,在11年那样的年代相对来说还是有点贵。楼主出身农村,爸妈都是乡下人,家境算不上特别好,可当时每次跟我爸说要买元件的时候他总说没关系,虽然我不懂你要干嘛可大概明白这是你学习中的一部分,只要是你学习中需要的爸妈都一定极力支持你。每当想起很多事,我会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那个。           大一时候的自己性格比较活泼,上课老冒泡,常喜欢去2班骁哥寝室跑,于是认识他室友大明。在大学的六七年里面,和他也是玩的最好的,后来我老师常常称赞他做板子的速度一流,就是对理论部分有待加强。之后他算得上是和我一个团队的,当然还有滨哥,景哥,通哥,老大...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在那么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面起码我们都过得充实。           在我老师那最鬼灵精怪的也是我吧,又或者说自己和别人打交道的能力比做技术的能力高明多了,也正因为这样,老师每次很多话都只和我说。就这样,后来在我老师培养下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正是在团队下参加了各类的竞赛。此处省略十万字。           今天突然要必要了,要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发现有好多不舍。接下来想去趟远方,今天整理东西,发现大多都是大二和大三时期做的一堆板子,每一块都凝聚了我当初的心血。     可以说是千仓百孔,前面是信号相加后面用作调谐滤波用。     用来检测     放大板     大功率电源。     程控放大     音频功放。     双路整形OPA     这款板子自己特别有印象,大二暑假电子竞赛那一年做的一个放大器题目做的电源。     这个我就更有印象了,用的430f5438,后来还用它来做过一个时钟,搭建的,可惜清理的时候再也看不到时钟了。     用来录音的。大年初八我来了学校那一年,然后有一天整了这个东西     你应该猜得出来这是什么吧。。。     这是AGC     尼玛超声波     当时做车的时候我买了好多传感器,都是低价买的,可也花了不少,最后给的给送的送,清理的时候只剩这些了。。。             我记得自己的账号最多了,这里我要感谢我生命中众多同学,从本班的,实验室A,实验室B,实验室C,的同学的相助,这里特备感学我的同学发哥、景廷、雪松、汪姨、祥哥、浩哥、小峰、大庆、娇姐、小强、小熊、小方。。。。。因为每次都用的别人的账号申请样片让他们帮忙注册电话,这样通过那一年的积累我几乎有6箱左右满满的芯片。这也是后来自己几乎不需要买芯片的主要原因,前几天我都送给我老师了,有好多锁相环和中频混频类芯片。部分送给了学弟。           这里推荐大家走硬件路线的可以多申请芯片,主要包括凌特、TI、亚德诺、飞思卡尔、美信的芯片可以申请。另外这里推荐大家可以看看HITTITE的芯片,虽然去年被收购了,但是它在射频领域类的很多方案的实现都很好,包括13年TI杯有一个程控放大的题目很多模拟类芯片都很难实现但是用HITTITE的一个衰减器就很方便的实现了。     555的触摸你懂的     这是大二上学期做的一个温度自动检测识别的板子,后来我拿去我老师那他说你小子焊工不错。。。。     课程设计做的电子琴,用的振荡器。       DSP 仿真器V1.具体制作可以参照官网上的做法。另外430仿真器也是如此。       能猜出来这是什么芯片不。。。       年代太久,板子上面都变色了,忘了当时实现什么功能了。             这是采用的DDS.频率可达400M.           零零散散这么多吧,时间也不早了。从模拟的路上来看,在硬件上面一个优秀的工程师肯定有一个优秀的元件库。另外加上良好的习惯,肯定可以小有成就。   建议:         如果要走硬件的路,特别是竞赛的学生,尽量早一点从从大一大二开始,多少要整点东西,无论是程序还是硬件部分都应该有一个基础。个人建议无论是51,430,STM32,fpga,多多少少应该接触些,另外程序几乎都是模块化的,见到好的模块应该有一个好的整理习惯。这样下次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来。在硬件上面,必须学会如何做PCB整个流程,做了某个电路要分析原理,不要一个劲的在那整东西而忽略了原理,因为做任何一款电路都是需要总结的,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可适当做笔记,虽然我不喜欢做笔记,可申报有人没做完一东西都喜欢把遇到的难题给记录下来,然后分析。另外一个项目周期不要拉的太长,这样你都油了。           此外团队很重要,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一个好的队友远比一个人在那里整东西强多了,有时你一个人在那搞半天没弄明白和人家一讨论什么都明白了。           多参加一个项目与竞赛,因为在有目的的环境下去弄东西很明朗,目的性和正针对性很强,自然有动力了。            最后,话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兴趣是最好老师。
  • 热度 7
    2013-5-11 17:39
    3779 次阅读|
    4 个评论
          还记得当初是因为一个项目才与labview结缘的,使用图像化的编程方式操作外设,通过NI和研华的板卡采集和控制外设的数据,一直对自己很大的吸引力。从未接触过的程序语言,要在短时间内满足项目的需求,刚开始是压力是有的,没哟接触过这门语言,又是短时间的要求,有点信心不足,但后来慢慢使用了之后觉得这门语言挺好用的,可视化的界面编程,方便的编程指导,不到两周就能熟练应用在项目中了。      才开始在网上搜索资料,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发现还是挺多的。后来还参加了NI的学校毕业设计竞赛,最后获得了参与奖,但是参加竞赛的过程还是挺让人记忆犹新的。先简述下学习labview的学习方法吧。(以下部分为摘自网络)   学习LabVIEW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系统型学习方法、探索型学习方法和目标驱动型学习方法。这三种方法之间并不矛盾,可以在不同的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      系统型学习方案是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多是按此方法。它是指按照别人制定好的学习方案一步一步学习掌握一门知识。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和教材的水平。若选此方案学习LabVIEW,最高效的方法莫过于参加NI公司的LabVIEW培训课程。基本上,完全没接触过LabVIEW的学员可以在一星期的时间内达到编写简单程序的程度。此外,现在很多大学都开有LabVIEW课程,方便了在校生学习。   自学也可以采用此方案。找一本教程类的书籍,按照书中指导一步一步学习。教程类的书籍应当侧重于解释LabVIEW的编程思想以及原理;有些书仅偏重于罗列LabVIEW中每个函数或VI的功能,则不适合用于此种学习方案。   探索型学习方法适合喜好自己钻研的人。同样一个技巧,如果是自己发现的,比从他人那里的来会更有成就感。任何一个教程都不可能覆盖到LabVIEW的全部功能,有心得学员不妨自己打开书中未曾介绍到的那些菜单或者函数选板,尝试一下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在真正动手摆弄每个新东西之前,打开LabVIEW的即时帮助窗口,阅读一下相关说明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过程。   比如,打开“应用程序控制”函数选板,发现这里有一项“选板编辑”。好像没有任何一本书里介绍过这个功能嘛,这是干啥用的呢?如果没任何提示,也是无从下手去尝试的。打开LabVIEW的及时帮助,可以看到它对这个功能的简单介绍。进入“详细帮助信息”,会得到更全面的说明。再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就基本可以掌握此功能了。      阅读他人代码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自己的探索总是有思维局限性的,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大大拓宽自己思路。我介绍过的编程经验中,很大一部分都不是我自己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借鉴与别人的LabVIEW代码。   目标驱动型学习方法是公司员工中最常见的学习方式了。工作后,如果不是个人有兴趣,多数人不会浪费时间去学习工作中用不到的知识。等老板布置了具体项目或者工作任务后再学习相关知识,效率更高。学也只要够解决眼前问题就行了。针对这种情况,请教身边牛人或者公司前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周围的人不能解决问题,到论坛上发贴,寻求更广泛的帮助。   推荐一个论坛。首先是NI的官方论坛,这里会有NI的技术支持和研发工程师来回答问题。如果英文够好,最好是到它的英文版面去提问,英文讨论区人气更旺,容易找到答案。LAVA 是官方之外最大的LabVIEW社区,也是寻求帮助的好地方。如果平时用Windows Live Messenger,可以加入 http://labview.groups.live.com/,这是个msn讨论LabVIEW 的群。在它上面讨论问题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得到回应。 注:附件是一个简单的控制一个按键消失与显示的过程,感兴趣者可以下载运行。
  • 热度 28
    2012-11-16 10:52
    2996 次阅读|
    10 个评论
           题目斟酌了好久,写心得不合适,写经验更谈不上且有些心虚,不过读者权当本人以字蓄意吧。。。。。。 1)站在系统角度思考问题      以前做竞赛或实验或课题,从头做到底竟然会一种不知自己在做什么的感觉,一个任务完成了,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仔细想想又好像什么也没做。自己不时的会陷入一个怪圈,感觉自己在里面转来转去,四面都是墙,经常性的觉得自己头晕晕的。现在回过头来想想,那时多半是因为做一个任务的时候,只盯着其中的一块专研实现,根本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好比自己被困在山里,整天在里面浑浑噩噩,如果站在山顶,在看眼前的世界就是另一番“风味”。      当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是需要时间和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日积月累,久了沙子也会变成金子。 2)针对模块各个击破        在一览众山小的视野里,毕竟还是会有许多小山,但并非那些小山就是你的了,你要将它们一一降伏,好比三国争雄,曹操也是一个一个州郡打下来的,这些都记不得。另外我想说的是,要注意各小山的关系,它们会彼此影响的。 3)专业知识很重要        这么说,并非意味每门课你都要学会学好,个人觉得主要的课不但要会一定要精通,就好比做DSP设计需要的编程语言(C,C++,汇编),其它课程了解即可,在需要用的时候会“度娘”就可以了,哈哈!! ! 4)交流很重要        有时候一个问题,你可能会想很久很久,但是别人聪明或有过经验,稍微一点,你立马清晰明白过来,如醍醐灌顶,茅舍顿开。所以,交流很重要,别总以为人家会藏着掖着,你真心付出时,别人也不会亏待你的,相信我,人性本善!! 5)竞赛很总要        本科(MSP430,8051,FPGA,ARM),研究生都参加了一些竞赛,本科真的是打酱油的,但是至少让我知道有那么一回事,研究生是我提高的阶段,很多都是因为竞赛,真的能学到好多东西,尤其能培养你短时间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像本次【TI博客大赛】至少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6)坚持很重要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凡事没有一定时间的坚持我想都很难成功,别想着一蹴而就,要记住,速则不达 ! 7)多培养自己其它方面的能力         我想,愿意做一辈子技术的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该为以后的生活思考准备,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   情真真,意切切,句拙拙,文皱皱( ^..^) 路漫漫,求修远兮,我还得上下左右前后摸索。。。。  
  • 热度 28
    2012-9-16 23:05
    1569 次阅读|
    2 个评论
    电子竞赛总结 广西区的电子竞赛过去有几天了,又是一个阶段性的时间结束了。我自己也好久没上EDN逛逛了!前面一大侠给我说,是是,那EDN上高手多,建议我多看看。这句话说得对啊,至于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读大学前面两年,虽也听老师说过,师兄“吹”过,说每个技术人员,最好都要有一个博客,这样能把自己的学习历程,经历,体会记下来,在写的过程中,算是自己的一个总结、、不断积累。嗯,对,说得是!可是,到现在我也没看到实验室里面真正有几个同学去找个地方“安家”写写自己的东东!还好,我现在算是慢慢的体会到了这玩意的好处啊(里面大侠的资料,经验,行业发展,搞得我跳出了那口井,更加热爱这个行业!!)。真的需要这样做,因为很多东西你经历了,然后,然后,晕,就这么完了,什么都没留下!不,留下了残留在脑海的残缺的记忆!这样我觉得就好可惜了,很多东西,我学习过了,我做过了,我的小小成果,我干嘛不好好整理好保存,不断积累起来啊?   只有当你去“逼”着自己去敲点儿字,写点文字,图片,资料总结的时候,当你不知道写什么,又不能乱写的时候,你总会去想想这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现在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你就会发现,是啊,原来不去想,我就会错失好多我没注意的东西,没注意的细节啊!!   这里面有两点,第一是:积累;第二是:细节! 对,就是它,这次竞赛我首先出问题就在这里面了!!   边想边写到这里,我发现我这理科生的水平,弄些文字的东西,总是感觉有点儿不对劲,觉得很多地方用语不合适,可我又憋不出什么好的词,还好,还好,这些东西也就我自己随便看看,心里的真实反映罢了,无关紧要啊!   (男人,要对自己好点儿,搞我们这行,现在在学校天天都这样了!出去要是遇到个项目,做不出来,那不得天天熬夜啊?女朋友就没得找啦!!好吧,会宿舍去,睡觉咯,明天继续!凌晨10分,先回去了)   接着继续写吧、、   这次的竞赛,我们做的题目是RLC测量仪,很巧,在我们龙江学习小组有位成员,也是我们这边的同学,他( zhangqinguili )发了一篇他的作品的论文: http://bbs.ednchina.com/BLOG_ARTICLE_3007507.HTM   正是RLC测量仪的,他的方案和我们当时用的没什么差别,听他说,他们的作品还是做得蛮好的,都达到了题目的要求,但是很遗憾,我们的作品很多地方问题很多,在此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实力! 现在想想,的确,我们没把作品做出来很正常,因为我们太多的细节没搞清楚,也不知道具体怎么去实现,出现了问题,分析原因也不透彻,更不能解决问题了!     所以,我们失败在平时的积累和细节上面了!先是我们的方案,在理论没搞清楚和具体怎么实现之前,急急忙忙把前端电抗-矢量电压转换的pcb画了出来,后来一测量发现由于没有加入标准电阻量程的转换(先用的固定标准电阻),在不同的电抗元件接入时,采样的Ux几乎是不变化的! 这就要命了,前端采样的电压都变化不大或者几乎没变化,那何来后面的鉴相和转换?这是一个问题、、   如图,可以看出,理想运放我们采用的是AD620,那个10K的电阻,正是我选择的标准电阻,而J12,J13,就是接口端子了,是接入待测的电抗元件的,当时我们真的没多想是这里需要量程标准电阻的转换,后来测试板子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这样采样得到的ux变化是很小的!     后来,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开始采用的信号源,是用的以前我们做过的AD9850产生的测试信号,它本身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信号稳定,频率方便可调,有效值也可以调到0.6V, 但是后面如果用数字鉴相,那就有问题了,那就是如果不采用FPGA加DA转换的话,那样生成波形的数据就无法拿到,这样也就无法复制一份到鉴相器的RAM中,更无法产生与被测信号一致的频率了,这是致命的,因为9850里面的数据是固化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面产生的测试信号的分频数据必须一致的复制一份到后面的RAM中,因为鉴相系统要求信号源频率和相位基准信号的频率严格一致!所以用9850固化的死路一条!(关键是时间矛盾问题!!后面再来换FPGA进去,时间不多了啊,总共四天三夜的时间,经不起到处出问题调整,是经验不足?分析不够??)   后面还出现了一系列大大小小问题,这里不堪回首啊!!   说白了,就是平时东西做得太少,也没做过这方面的题目,所以实际实现起来往往捉襟见肘啊!暴露出来的问题实在太多、、 整个比赛的流程,我相信经过这次,咋也算是明白了很多,怎么把握时间进度,怎么确立可行的方案?怎么分配人力资源,等等问题可都是要一个小组去思考解决的问题啊!   现在回想起来,每天就睡两个小时真的不好受,不过再辛苦,到头来,还是让自己很难过,倒不是因为结果和什么奖,只是因为发现自己还是只懂皮毛而难过!!     做技术,没那颗心不行;静不下来,不去钻研、研究更不行!! 细节!越细的东西,越能体现出水平! 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原来真正的比赛,是在赛前啊!! 我相信,电子竞赛不会使我迷茫和丢失自己一生想学习的方向,只会提醒自己,提高自己,检验自己!      
相关资源